冊亨:幹群一心 戰“疫”必勝

內容摘要:

“韋支書,你村油榨組的韋某某老人過世,明天堂祭,請你們做好家屬和寨鄰的工作,在各路口勸導好鄉親們,全力減少人員聚集,防止疫情傳播”。

冗渡鎮黨委書記王僑,正在電話督促觀音村支部書記韋靜。此情此景,只是冊亨縣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個縮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省裡啟動一級響應後,冊亨縣委縣政府立即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隨後成立疫情防控紀律作風督查督辦組。

筆者作為紀律作風督查督辦組的一員,參與了冗渡、巧馬等5個鄉鎮的督查工作,感受了基層幹部和群眾,在疫情防控中積極作為、艱辛付出、精誠團結和有戰必勝的磅礴力量。

在大街小巷、鄉鎮、邊遠村寨,聽到最響亮的聲音,就是疫情防控的宣傳,大音響、小喇叭,方言的、普通話的、布依語的,通俗易懂的廣播、喇叭聲宣傳防疫知識,動員群眾減少外出,不得舉辦酒席,白事從簡等,家喻戶曉,老少皆知。

省裡未宣佈撤銷卡點前,全縣主幹道、鄉村路口、邊遠村寨體溫檢測服務點,應聲設立,層層設防,防輸入、防擴散。健康檢測服務卡點設置和人員配置各顯神通,黨員幹部衝鋒一線,黨旗在各卡點迎風飄揚。

在貴州與廣西界河南盤江畔,冊亨、安龍兩縣組織部主要領導,對接協商,汕昆高速冊亨、安龍交界處的板壩健康檢測服務點臨時黨支部隨即成立,以黨員為骨幹,兩縣公安幹警、衛生人員、鎮村幹部20餘人,輪班對過往車輛、人員測量體溫、登記詳細信息,按規定勸返或放行,晝夜值守。

在冗渡鎮板年村,包村幹部、村組幹部和群眾,在入村口的板納組“設點佈防”,用建築裝修架巧妙設置活動式大門,猶如小區“鐵將軍”,值守人員對過往車輛、人員仔細盤查登記,嚴防重點疫區密切接觸人員出入。

在冊亨、安龍交界的大路村交關組,這是1951年2月13日,解放軍與土匪激戰的地方,當地老人對解放軍剿匪的悲壯場面還記憶猶新,具有濃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坡妹鎮在此設置健康檢測服務點,在戰鬥遺址,高掛黨旗,黨員佩戴黨徽,鎮黨委書記和鎮長輪班坐鎮值守,在防控疫情中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當地群眾看到了新時代的戰鬥精神,熱情地送蔬菜、臘肉慰問值守幹部。值守幹部按市場價支付費用,群眾還生氣地說:“當年解放軍剿匪,讓我們得到解放和平安自由。如今有疫情,你們晝夜值班防控,也是對我們的生命和平安負責,誰要你們的錢啊!”群眾的真摯感情,讓值守幹部感動不已,付費不成,只好用飲料、牛奶等向群眾“回禮”。

在冊亨與貞豐交界的大田河畔,坡妹鎮納力、岜達、納塘3個村整合力量,在關塘設立服務點,合力對進入3個村的外來人員勸返,對出村車輛和人員進行登記。

在弼佑鎮落江村,幫扶幹部李剛,帶領村組幹部、黨員和返鄉青年服務隊,搭起臨時帳篷,值守村口,村民密切配合,指定5名青年,幫助村民採購必要的生活物資,其餘人員自覺居家不外出。

既抓防疫又抓生產。在丫他鎮洛省村,村黨支部書記王天興,對甘蔗砍收人員逐一測量體溫,走進田間地頭,監督人員戴口罩並保持2米以上的勞作距離,交代不能聚集就餐等。在鄰村的布依古寨板萬,駐村幹部梁鳳,蹲守持續做一何姓老人過世後家屬、親戚和寨鄰的勸導工作,減少人員聚集。堂祭日,不足30人祭奠,沒有了當地“遇到白事滿寨嗩吶響”的熱鬧。

每到一處,都需督查從重點疫區返鄉的人群,是否居家自我隔離,鎮村幹部、衛生人員都能精準帶路,返鄉人員也自覺居家,對體溫測量和鎮村幹部的工作,積極配合。

在督查中,鄉鎮幹部、村組幹部和群眾說得最多的是,今天全國、全省、全州確診多少?增加了多少?治癒了多少?我們再苦再累,也沒有身在一線,冒著生命危險的醫務人員苦和累。滿懷信心,幹群一心,眾志成城,戰“疫”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