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組織在行動(三)—烏達區“1+2+4”確保疫情防控零死角

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烏達區實施“1+2+4”工作機制,把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作為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構築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抵禦疫情的嚴密防線,確保疫情防控零死角。

突出黨建引領,建強“一個組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把黨員幹部有效組織起來,第一時間緊急動員部署,成立臨時黨支部74個,組建疫情防控各類黨員先鋒崗320餘個,成立“黨員突擊隊”40餘人,成立“應急預備隊”80餘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到“站排頭”、當主力、作示範,讓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硬起來”,讓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亮起來”。同時,為了更好地組織發動群眾,宣傳凝聚群眾,不斷將疫情防控隊伍壯大,築起一道堅強防線。

突出聯防聯控,落實“兩項制度”。一是建立領導幹部聯繫分包社區、小區工作制度,分別選派22名區級領導和88名科級幹部包聯社區及小區,確保每個社區有1名區級領導、每個小區有1名科級幹部。二是建立機關企事業單位聯繫分包社區工作制度,包聯共建131個小區及平房區,陸續抽調570餘名在職黨員協助鎮、街道、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摸排外來返鄉人員、幫助小區封閉管理,開展登記、測溫、登記、宣傳等工作。

突出縱橫到底,抓好“四級網絡”。建立“街道—社區—小區—樓棟”四級網絡,以社區所轄範圍為基礎,以居民小區為邊界,在居民小區成立臨時黨支部,積極與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協調配合,按照地理佈局等因素劃分樓棟,以每個樓棟為1個網絡,將樓棟橫縱相連,建立以在職黨員為主體的片長、樓長模式,對轄區內小區開展“圍合式”“封閉式”管理、地毯式排查,動態掌握重點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狀況,確保“不落一人”“不落一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