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翁旗:我是一個兵

我是一個兵

——記在“疫戰”中衝鋒陷陣的紫城街道退伍老兵

在紫城街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阻擊戰中,有這樣一群不一樣的執勤幹部,作為抗疫一線的基層幹部,他們恪盡職守;作為一名退伍兵,他們善打硬仗;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他們更是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崗位上彰顯著不凡的堅守,他們的名字叫做“退伍老兵”——他們在“疫戰”的戰場上,時刻牢記著、貫徹著、落實著習近平主席“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要求。

赤峰市翁旗:我是一個兵

謝東,紫城街道管理辦主任,一名衝在抗疫前線的退伍老兵。大年三十本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但在疫魔來襲之際,他第一時間衝在抗疫一線,他的年三十是和街道班子、各嘎查村社區書記、第一書記一起過的,為的就是能儘早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他日夜堅守在一線崗位上,以身作則,靠前指揮,每天早早地來到古城社區,統籌安排疫情防控工作,中午飯就是一桶泡麵,為了加強管控,每晚8點開始,他逐個排查各小區關門落鎖情況,10多個小區排查下來,夜早已深了,而後,他還要到包扶的嘎查村北門外村去督查嘎查村幹部值崗情況。正是有像他一樣的領導幹部早出晚歸,風雪無阻,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為人民群眾樹牢了一道道堅實的“防護牆”。

赤峰市翁旗:我是一個兵

“黨有召我必應。作為士兵聽從指揮,作為黨員衝鋒在前,無論哪個身份,我都應該第一個上。”這是紫城街道北門外村駐村第一書記寧龍,在小區值守崗位記錄本上寫的一段話。過去的一年裡,在寧龍的帶領下,紫城街道北門外村多次迎接旗級、市級、自治區第三方脫貧攻堅驗收,且成績優異,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他再次挺身而出,衝在了最前線,主動請纓到離家較遠的民政小區值崗,他說:“我年輕,身體好,早起晚睡都不是事兒。”連日來,翁旗的大雪飄飄灑灑下了近兩天,站在沒過腳背的大雪裡,他的身姿如青松筆直,毅然堅守在崗位上。而每天他披星戴月回到家的時候,為13歲兒子輔導網課的妻子,都會為他送上一杯熱水,以實際行動默默地支持著他。

赤峰市翁旗:我是一個兵

“在網上看到有個比喻很形象,我們就像村民家裡門上過年貼的‘門神’,我們替村民群眾把好這個門,把疫情關在門外,守住通村的門,就是守住居民健康、安全的門。”德日蘇嘎查55歲退伍老兵黨支部書記趙榮開玩笑說。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輕鬆,但責任很是沉甸甸的。基於村民群眾自我防護意識不強的現狀,他帶領嘎查干部、小組長、黨員群眾、村民代表行動起來,開展輿情引導、防疫宣傳,村村響喊起來,小喇叭動起來,橫幅拉起來,宣傳海報貼起來,微信群信息發起來,一封封公開信發到每個老百姓的手上,能用的宣傳手段一樣不落,此外為了走好疫情防控“最後半公尺”,他帶領村幹部挨家查封麻將機,杜絕了村民聚眾玩耍。持續的宣傳之下,村民群眾的自我防護意識不斷增強,紛紛響應,主動參與,採取各種方式,嚴防人員流動。村民群眾都說,嘎查干部是我們的“門神”。

赤峰市翁旗:我是一個兵

額爾敦倉,一個“多重身份”的人,他是一名中共黨員,是翁牛特旗都市商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是疫情防控物資的愛心捐贈者,也是一名退伍老兵、一位疫情防控志願者。疫情伊始,烏丹百姓的安全就成了他的掛心事,他時時關注疫情防控相關信息,在紫城街道發起疫情防控志願者徵集活動的第一時間,他毅然決然選擇成為疫情防控一線的一名志願者,1月31日上崗至今,風雪無阻,從無間斷,在志願值崗的同時,還為紫城街道一線值崗幹部捐贈方便麵、八寶粥、礦泉水、火腿腸、餅乾等價值近6000元的捐贈物資。而他自己家中尚有11歲的雙胞胎兒子和患有糖尿病的老母親,為了志願防控工作,他捨棄了陪伴家人的時間,成為居民群眾的“守護者”。他是千千萬萬退伍老兵中的普通一員,但變換的是身份,退卻的是時間,永遠不變的是那一份家國情懷。

赤峰市翁旗:我是一個兵

“獻出一顆心,溫暖一座城”。奮鬥在紫城“疫戰”前線的退伍兵,趙瑞軍、張繼江、倪龍會、董忱、禹宏偉、沈超、張立軍、韓東輝、姚玉偉、哈斯烏拉、王志東、韓曉亮......,這些英雄的名字只是戰鬥在一線所有戰士的一個縮影,正是有這樣一群退伍不褪色、主動擔當社會責任的老兵,衝鋒在抗“疫”最前沿,才能聚集起無窮無盡的智慧和湧流迸發的力量,確保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和阻擊戰!

赤峰市翁旗:我是一個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