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沖緣何沒能練全獨孤九劍,最後三劍有何難處?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令狐沖在思過崖得風清揚傳授“獨孤九劍”,實際上他只練到了前六劍,後三劍的“破掌式”“破箭式”和“破氣式”,他尚還並未學會。緣何令狐沖只能練到前六劍,卻無法練成後三劍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令狐沖自身內功薄弱的問題。其實,從令狐沖學“獨孤九劍”,可以還原出獨孤求敗的武學理念,無論是“獨孤九劍”,還是包含“重劍劍法”在內的“五重劍境”,都是一脈相承的。



“獨孤九劍”最後三劍,令狐沖初學時,未能練成,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他的內力。

當日風清揚,為了獨孤求敗的絕世武功不遭滅絕,見到令狐沖確實是個可塑之才,也正是學他劍法的材料,因而傳了令狐沖“獨孤九劍”。

這“獨孤九劍”共有九式理論,分別為:“總決式”、“破劍式”、“破刀式”、“破槍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和“破氣式”。十餘日的時間,令狐沖是掌握到了前六劍,最後三劍卻是極為難學。“破掌式”和“破箭式”,風清揚尚有傳之附於口訣中種種變化之道,“破氣式”卻只傳了口訣和修習之法。因而“破掌式”和“破箭式”,令狐沖是有學,但學不到家,“破氣式”卻是學也難學。


其實,根據小說的相關描述,令狐沖之所以在當時,沒能將“破掌式”和“破箭式”練到家。首先一個,是跟他自來以兵器見長的習武經驗有關。他自小所習之武學,皆是以手上兵器為主,無論是練招還是喂招,都以兵器見長,這讓他在拳腳功夫和暗器上的造詣和認識,都是極淺的,全無經驗可言。破別人的招式,總得先發現對方招式上的破綻,自己對對手所用的武功,毫無見解,又豈能破得了對方的招式?拳掌是一樣,暗器也是一樣,這點從令狐沖在少林,看到方證大師與任我行的一戰時,他的內心所想便可看出。

令狐沖拳腳功夫造詣甚淺,因之獨孤九劍中那“破掌式”一招便也學不到家,既看不出對方拳腳中的破綻,便沒法乘虛而入。這兩大高手所施展的乃當世最高深的掌法,他看得莫名其妙,渾不明其中精奧,尋思:“劍法上我可勝得沖虛道長,與任先生相鬥,也不輸於他。但遇到眼前這兩位的拳掌功夫,我只好用利劍一味搶攻。風太師叔說,我要練得二十年後,方可與當世高手一爭雄長,主要當是指‘破掌式’而言。”新修版《笑傲江湖•第二十七回》

不過,相比於對拳腳功夫和暗器使用的造詣甚淺,更重要的還是令狐沖的內功修為不到家。畢竟創制“獨孤九劍”的獨孤求敗,也是自小練劍,不可能對各種武功都深有造詣和見識,但他照樣能夠橫行天下,難求一敗,沒人能反攻得他回劍自守,原因就是他在山洪與海潮中,練就的一身深厚內力。


對方既敢以空手來都利劍,武功上自有極高的造詣,手中有無兵器已是相差極微,這個造詣,除了拳掌功夫的精絕,更厲害的自然是他們的內力,已然到了有為的地步。與內功有成的高手拼什麼,說到底還是拼內力,拳掌利劍,只不過是傳遞內力比拼的途徑與媒介而已。而要破解別人發來的暗器,則必須先擁有“聽聲辨位”、“聽風辯器”的能力,以靈敏的聽力,洞察出對方的出手,別人一出手,便已做好防禦。想要聽力靈敏,除非有這項天賦,就須內功有成,像嶽不群運起“紫霞神功”,便能登時耳目加倍靈敏,聽覺視力均可及遠。而且不但要能以一柄長劍擊開敵人發射來的種種暗器,還須借力反打,以敵人射來的暗器反射傷敵,就更須考驗自身的內力,是否能實現反彈。

可見以“破掌式”和“破箭式”,去對付別人的拳掌功夫和暗器,最關鍵還是要看自身的內功修為。令狐沖雖然出身華山氣宗,對氣功的修煉也有一點根基,但要說內功的修為卻是極低的,更何況在思過崖,修習“獨孤九劍”時,他尚未練得“吸星大法”,內力薄弱,“破掌式”和“破箭式”學不到家,是在情理之中,就更不要說練“破氣式”了。


在羽菱君個人看來,風清揚也未必有練成“破氣式”。因為彼時的武林之中,身具上乘內功的人是極少的,能夠以氣傷人的,風清揚則認為更沒有。他年輕時所遇到的那三位出手無招的高手,應當就是能以氣傷人的人物,但明顯風清揚並沒能戰勝他們,只是在與他們這樣的絕頂高手過招時,檢驗了自己劍術上的不足,從中得到武學上的受益,他才會說這是畢生的運氣。在後來他的劍法大成時,卻已沒有了這樣的對手,沒有了喂招的對象,又怎麼能夠驗證自己已經練成了“破氣式”呢?這也是風清揚在這一劍,只傳了口訣和修習之法給令狐沖的原因,他自己也沒練成,只要令狐沖能練通“破掌式”和“破箭式”,就已無敵於天下了。

風清揚道:“......你資質甚好,正是學練這套劍法的材料。何況當今之世,真有什麼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嘿嘿,只怕也未必。以後自己好好用功,我可要去了。”新修版《笑傲江湖•第十回》


理論上,後來練成“吸星大法”,並得方證大師傳授《易經筋》,以百川歸流的引導融功方式,解決了“吸星大法”內力反噬之危的令狐沖,是能夠將“破掌式”和“破箭式”練到家的,但“破氣式”卻註定難以練成,畢竟世上都沒有喂招和驗證的高手。

從令狐沖修習“獨孤九劍”一事,可以還原出獨孤求敗的武學理念,而且與他的五層劍境的理論一脈相承。

通過對“獨孤九劍”後三劍,“破掌式”、“破箭式”和“破氣式”修習之關鍵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獨孤九劍”越練到最後,越講究兩個因素,一個是內力,另一個就是劍意。這兩大因素,實際上就是獨孤求敗的武學理念。

獨孤求敗在武學上對於內功的認識,也是金庸武俠中所推崇的一個道理,便是內功至上。這點在“天龍時期”中,諸多武學名家的理論中,體現得更多。獨孤求敗所在的年代,應當是一個武學沉寂的時期,武林中許多上乘的內功秘笈失傳,但他悟出這內功為上的道理,全無憑藉,卻能在依靠對抗自然之力的方式,練出一身極為深厚的內功,並融合到自己對劍道的理解上,創出自己的一套劍術理論,實是不世之武學奇才。他關於劍術的五層劍境,更是直接造就了後世楊過這樣的絕頂高手。


這五重劍境,羽菱君個人認為是:劍術初成講其兵刃鋒利,此為“利劍之境”;劍術精進講究對兵刃把控,軟劍亦能削人硬器,此為“軟劍之境”;內功有為,則追求無鋒重劍在手,亦能靈活輕巧,此開始以內力之利而彌補兵刃之鋒,為“重劍之境”;第四層境界乃是內功劍術雙雙臻化,不滯於物,草木皆能成劍,此為“木劍之境”;最後一層乃是天人合一之境,不講兵刃,不講招數,以無招勝有招,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以氣禦敵,隨心所欲,是為“無劍之境”。

可見,越到最後,越講究內力。重劍只不過是從兵器的鋒利和對兵器的把控,轉向用內力禦敵的一個媒介而已。重劍的運使,不但能借以增強自身的內力,更能與內力相配合,熟練對內力的把控。只有重劍這樣的兵器,才能承受修煉者內功有成時,卻對內功的運使把控尚不熟練的情況下,對手中兵器的破壞。有了內力之厚,重劍之重,自然就不再講劍上有鋒了,開始是以內力之利彌補劍刃之鋒。以此到用木劍再到無劍,內功愈加深厚,運使愈加嫻熟,最終便是完全用內力取代了兵器。

(楊過)到這時方始大悟,以此使劍,真是無堅不摧,劍上何必有鋒?但若非這一柄比平常長劍重了數十倍的重劍,這門劍法也施展不出,尋常利劍只須拿在手裡輕輕一抖,勁力未發,劍刃便早斷了。新修版《神鵰俠侶•第二十六回》


如此再看“破掌式”和“破箭式”,只要內功有成,別人的拳掌再精,暗器再快,自已不懼。別人出手快,自己出手更快,神而明之,存乎一心,對方的招數有焉有不破之理。不過內力是可修煉的,劍意卻只能靠悟。獨孤求敗的劍術,不是在劍法,而是在劍道,因而他的劍法實際上並無固定的招式,只求因敵而生變化,無招才是他所認為的劍術之最高境界。

風清揚道:“你倒也不可妄自菲薄。獨孤大俠是絕頂聰明之人,學他的劍法,要旨在一個‘悟’字,決不在死記硬記。等到通曉了這九劍的劍意,則無所施而不可,便是將全部變化盡數忘記,也不相干,臨敵之際,更是忘記得越乾淨徹底,越不受原來劍法的拘束......”新修版《笑傲江湖•第十回》


“獨孤九劍”追求無招勝有招,“重劍劍法”同樣只看劍意,只是這門劍法的劍意,是在於對內力的把控與重劍的配合。這也是不能言語,更不能演示招式的神鵰,都能將“重劍劍法”傳與楊過的原因。楊過最終練成此門絕學,就是心通其理,手精其術,領悟了獨孤求敗的劍意。

楊過瞧著山洪奔騰而下,心通其理,手精其術,知重劍的劍法已盡於此,不必再練,便劍魔復生,所能傳授的劍術也不過如此而已。將來內力日長,所用之劍便可日輕,終於使木劍如使重劍,那只是功力自淺而深,全仗自己修為,至於劍術,卻至此而達止境。新修版《神鵰俠侶•第二十六回》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內功為上的理論,還是對劍意的重視,“獨孤九劍”與楊過從神鵰處所學的“重劍劍法”,乃至是“五重劍境”的理念,都是一脈相承的。“內功”和“劍意”,就是獨孤求敗武學理念的精華。而“獨孤九劍”應當就是獨孤求敗老年時,總結自己一生的武學修為,所創出的一套蘊含自己兩大武學理念,可破盡天下武功的劍法,他自己一直秉承的用劍之道。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金庸自己都說不明白,咋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