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流量就那麼幾個G,買5G手機有什麼用?

教英語的李老師


肯定是有用的,流量的問題你可以申請各大運營商有垂直的卡種免費流量的,好比你喜歡看抖音,頭條,西瓜視頻你就可以去申請自動的花卡200G流量。而且5G的速度是4G不能比的,有時間可以去華為體驗店試試。


奮鬥吧大橙


買5G手機當然是為了提前體驗5G。首先糾正您一點不太正確的認識,5G手機想要使用5G網絡需要更換手機卡的套餐的,而5G套餐目前最低一檔也有30GB流量。

1.雖說目前4G流量的價格還是相對較高,但是近年來國家一直在提倡提速降費,現在相比於幾年前,流量費已經下降了很多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5G套餐的資費目前比較昂貴,但下降也只是時間問題。5G的用戶數量越多,5G網絡覆蓋越廣,5G資費自然也就下降得快了。目前我國5G組網正快速進行,工信部此前表示:力爭在2020年年底全國所有地級市覆蓋5G網絡。

3.5G手機將帶來哪些提升(有什麼用)?藉助5G網絡,手機的下載速度將有巨大提升(目前500M/s左右)。以往下載一部超清畫質的電影可能要用半個小時甚至更久,而在5G網絡條件下,僅僅需要喝口水的功夫就下載完成了,這對追劇黨來說簡直爽翻。

5G時代來臨後,我們便離萬物互聯更近了一步,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相互之間都將通過5G連成一體,構建出一個新的信息化基礎設施。而5G手機在萬物互聯中將充當“鑰匙”的作用。


冰楓數碼


目前的套餐是為4G量身打造的,一個月隨隨便便都能用個四五十個G,真的當5G普及了的時候,這個流量肯定是不夠用的了。5G流量打底都是百G起步,現在部分地區都有5G的套餐,也很貴,剛試點嘛,可以理解,以後全國都開通了,到那時自然就會有相應的流量套餐出來的,只是現在還沒普及而已。雖說WiFi好用,但你不可能一直待在家裡面吧,如今自媒體行業正蓬勃發展,太多的人需要去戶外搞直播,當5G到來的時候才能更好的體驗超快的網速。時代在發展,手機的更新換代是必須的,網速的同步也是必要的,我們只有跟著時代的步伐才不至於掉隊。


彬糖葫蘆娃


流量這東西真的不用擔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fb000029a3482972fd\

今朝忘明日


首先,如果說你現在沒有5g網的話,那你買了5g手機,其實它的芯片還是要比4g芯片性能要高,速度也快。因為誰買了手機也不可能說只用一年。除非不小心給他幹壞了.而5g網正在鋪開,當5g網鋪開的時候,正好可以用上還是很划算的。如果你的流量很少,我覺得不管是4g手機還是5g手機,你買了都會心疼的。反正都是疼,那就買5g的。


手機店主孩他爸


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手機網速越來越慢,當然娛樂的話無所謂只是體驗不佳而已。試想你很忙經常需要手機給客戶傳PPT介紹,各種報價,各種方案經常需要電話遠程會議,甚至於視頻多方談判,那麼只有5G能滿足你至於流量價格什麼的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不是那幾個G而是你需要每個月買幾次套餐的問題了


歪鼻兒歪理兒


5G手機只是讓下載上傳的速度更快,花費流量的用量是多少還是多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b94c97a50114057b7936519b9d53003\

李寶箴


我親兩個月也是為這個問題糾結好久。到底4G還是5g手機一直在選擇。最後還是果斷選擇了4g手機。買的是魅族的16T最高配。現在使使用了兩個月效果不錯,屏幕大電池也大。配備的是驍龍855的處理器,攝像拍照都很不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9d5da408c6614b9b959b54fbf2395d27\

五哥的幸福光影


就目前而言,5G網絡在城市都還未做到全覆蓋,5G手機的優點只是在手機性能方面更強,而在網絡上基本體驗不到;將來5G網絡覆蓋之後,手機流量肯定會和現在的4G套餐有所不同,就像2G到3G,3G到4G所迎來的套餐變化一樣,5G的到來套餐肯定也會變化,屆時5G手機會全方面增強您的體驗感,對手機的使用感。


中林6874


5G本身主要就是商用的,例如智能紅綠燈、電視直播、無人車等。

個人用的話,4G夠用了,視頻下載速度每秒幾十MB可以了,一個電影也不用等多久。

但是有很多人例如話費不用自己交、科技發燒友等,想體驗的話就可以去買5G手機。

還有就是手機生產商肯定要走在前列的,就算個人用的少,但只有先佔據市場,打概念獲取更多用戶才是未來的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