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看衰原油需求前景 歐佩克+和美國會否攜手應對這一難題

週三,美、布兩油延續前一日漲勢,日內雙雙漲逾2%,觸及1月底以來的高位。布油目前直逼60美元關口,美油也站穩在53美元上方。展望後市,市場供需關係和原油庫存狀況將把油價引向何方?

【高盛最新預測:供過於求現象短期難有改善】

近日,Boslego Risk Services董事總經理Robert Boslego在著名分析網站Seeking Alpha上發文稱,估計全球石油儲備將比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前的預期增加1.8億桶。高盛在一份報告中得出了同樣的結論,該行預計全球石油庫存過剩的問題將進一步加劇。

高盛的預測,是基於中國每日400萬桶原油需求降幅而作出。這比該行更早前估計的每天300萬桶的降幅要大得多,也遠遠超出了其他投行和分析機構預測的200萬到300萬桶的降幅。

高盛此前曾預測歐佩克+將在第二季度進一步減產50萬桶/天,但隨著各成員國決定不提早開會,這一猜想怕是無法實現了。對於原油多頭來說,目前還有一個影響前景未明:利比亞原油產量的恢復進度。最新數據顯示,利比亞原油日產量已從高峰時期的110萬桶銳減至僅18萬桶。

高盛預計,待疫情過去之後,中國將有能力消化1.8億桶新增原油庫存的一半,而印度、俄羅斯和歐佩克核心成員國還有3500萬桶的閒置儲油能力。與產量抵消之後,預計經合組織成員國每天將增加50萬桶的庫存。高盛預計,歐佩克將恢復去年12月決定的2020年剩餘產量配額;而到2020年下半年,石油產量的季節性降幅將超過正常水平,為9000萬桶。

Rystad Energy則預計,第一季度全球原油產能將增加70萬桶/日,而不是此前預測的10萬桶。在第二季度,庫存的增長量將達到驚人的每天130萬桶——除非歐佩克實施額外的減產。換句話說,第二季度可能出現高達70萬桶的過剩產能。Bjrnar Tonhaugen Rystad能源公司高級副總裁和石油市場負責人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對石油需求造成的衝擊令人猝不及防,即使利比亞的混亂局面已導致該國石油生產陷入停滯,即使歐佩克全面實施減產,也不足以填補當前的需求缺口。”

總而言之,高盛和Rystad Energy的最新分析結果其實就一點:歐佩克的行動,將很難阻止未來幾個月出現新的原油供應過剩問題。只有在2020年下半年,供過於求的情況才會開始緩解,前提是需求疲軟的現象有所緩解。

【警惕!美國原油出口量大增給油市帶來新的挑戰】

除了歐佩克+之外,我們也不能忽略油市另一個主角——美國。2020年,歐佩克+一邊減產美國一邊增產的故事還會繼續嗎?這將給全球原油供應帶來怎樣的影響?

首先要知道的是,美國原油產量確實驚人。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美國頁岩油產量已飆升160%至每日1300萬桶,但全球原油總需求並沒有同步增長。

然而,和往年相比,隨著債務危機席捲美國頁岩油行業,增產已經不是該行業的唯一主題。分析指出,美國原油和原油衍生品的出口量都在快速增長。由此可見,在2020年,擴大出口、降低庫存將成為美國頁岩油行業的首要任務。

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19年,美國原油出口量增長了6倍,達到每天280萬桶。很明顯,美國正通過其龐大的煉油基礎設施生產更多的汽油、柴油、航空燃油、燃料油和其他石油產品,並遠銷海外。

2018年以來,加拿大、韓國和英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原油出口國。數據顯示,加拿大去年從美國進口了約1.7億桶原油,較2010年出現驚人的11倍增長。但需要知道的是,加拿大國內石油工業正處於需求停滯、產量卻不斷增長的階段,恐怕難以消化更多美國原油。相比之下,經濟快速增長的印度對美國石油的需求增長更快。這個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費國在2019年進口了近9500萬桶美國原油,是2017年的10倍。

展望未來,美國石油出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隨著國際貿易局勢好轉,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間達成全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USMCA協議),美國石油產品的出口將迎來黃金時期。有分析人士預計,美國可能在五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國。在這之前,美國頁岩油供應增速預計將放緩。

不過IEA預計,在未來10年美國仍將供應全球85%的新原油。如果解決了庫存高企的問題和頁岩油行業的債務危機,美國頁岩油產量還有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其產量有望再提高40%,至每日1800萬桶。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