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美國全球頂級跨國銀行集團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高盛(英語:Goldman Sachs)為跨國銀行控股公司集團,為《財富》雜誌評選的美國財富500強企業排名第74名,總部位於美國紐約。高盛的業務涵蓋投資銀行、證券交易和財富管理;業務對象為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及少數投資者。業務按地域分為三大塊,即美國、亞太地區和歐洲,在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設有代表處;包括紐約、芝加哥、法蘭克福、倫敦、東京、臺北、北京、上海和香港。亞太地區總部設於香港。在中國大陸設有北京辦事處、上海辦事處,併成立合資證券公司高盛高華。高盛公司是由德國移民馬庫斯·高曼(Marcus Goldman)於1869年創立的。1882年,他的女婿薩繆爾·薩克斯(Samuel Sachs)加入了公司。1885年,馬庫斯·高曼把他的兒子亨利(Henry Goldman)和另外一名女婿路德維格·德雷富斯(Ludwig Dreyfuss)帶入了公司,並且把公司取名為高盛。公司成為了在此階段最初從事商業票據交易的先鋒,並於1896年加入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創始人馬庫斯·高曼每天沿街打折收購商人們的本票,然後在某個約定日期裡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額支付現金,其中差額便是馬可斯的收入。

高盛,美國全球頂級跨國銀行集團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二十世紀初,股票包銷包括首次公開募股業務使高盛成為真正的投資銀行,公司1906年幫助Sear Roebuck公司發行了當時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高盛還成為了當時最喜歡招聘名牌商學院MBA學位學生的公司之一,這一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

1928年12月4日,公司宣佈成立高盛股票交易公司,在高曼狂熱的推動下,高盛以每日成立一家信託投資公司的速度,進入並迅速擴張類似今天互助基金的業務,股票發行量短期膨脹1億美元。公司一度發展得非常快,股票由每股幾美元,快速漲到100多美元,最後漲到了200多美元。但是好景不長,1929年華爾街股災,使得股價一落千丈,跌到一塊多錢,使公司損失了92%的原始投資,公司的聲譽也在華爾街一落千丈,成為華爾街的笑柄、錯誤的代名詞,公司瀕臨倒閉。公司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它在1999年的首次公開招股。合作伙伴對上市這個決定一直爭論了近十年。最後,高盛決定向只留一小部分股份給公眾,而公司的合作伙伴持有48%的股份。另外的22%的股份分配給員工,剩下的18%是給退休的合作伙伴和兩個高盛的長期投資人住友銀行和夏威夷的Kamehameha Activities Assn(Kamehameha學校的投資子公司)所持有。這留下了大約12%的股份是由公眾持有的。隨著公司的1999年上市,保爾森成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今天,高盛進一步向公眾發行股票融資,目前高盛67%的股份由機構持有(如養老基金和其他銀行)。

1999年,高盛5.31億美元收購了赫爾貿易公司,該公司為當時世界主要的交易市場之一。這段時期,高盛一直專注於投資銀行和證券交易的業務。2009年9月花63億美元收購了紐約證交所最大最專業的公司之一的Spear,Leeds,& Kellogg。它還為中國政府提供諮詢,為世界銀行提供首次的電子債券的發行。它還與澳大利亞的投資銀行JBWere合併,開始了在巴西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證券公司。高盛還在這段時期擴大了投資範圍,投資了Burger King,麥克瓊金公司,並在2007年1月,聯盟加西環球通訊及亞特蘭蒂斯一起擁有犯罪現場CSI的唯一轉播權。該公司還同時以自營交易和代理人的雙重角色積極參與能源交易,包括石油投機市場。

2006年5月,保爾森離開了公司,作為美國財政部長,勞埃德長布蘭克費恩被晉升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盛的前僱員已經遍佈紐約證券交易所,世界銀行,美國財政部,白宮工作人員以及金融機構,如花旗集團和美林證券的領導層。2012年3月14日,被稱為是華爾街王冠上的明珠的高盛公司,遭遇了一場堪稱9級以上的“聲譽大地震”。公司資深執行董事格雷格·史密斯在《紐約時報》上痛斥自己服務了12年的公司,現在淪落到了靠矇騙客戶賺錢的地步。史密斯所言非虛。《華爾街日報》就曾經報道了高盛的一個經典代客投資虧本的案例:2008年初,利比亞投資局交給高盛管理一筆13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利比亞政府本以為這項投資組合市值會一路飆升,但2年之後,這筆基金虧掉了98%,到2010年2月,基金所購買的期權價值僅剩下2510萬美元,而高盛則從這筆投資中賺取了至少1億美元的利潤。為此,利比亞當局大為光火,利比亞投資局一名高管和高盛兩名高管在的黎波里發生了激烈衝突,不得已,高盛公司只好安排這兩名高管離開利比亞,在離開之前,高盛還為他們安排了保鏢以保護安全。在隨後的交涉中,高盛最終表示願意善後,幫助利比亞把損失的錢再賺回來。但前提是利比亞要再投37億美元,高盛提議設計一個特殊目的公司,設在開曼群島,計劃購買50億美元的公司債,用20年時間幫助利比亞追回損失。但利比亞心有餘悸,利比亞主權財富基金至此不敢再和華爾街打交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