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被问到“死亡”话题,教您三招克服孩子恐惧心理!

5岁的孩子看电视,里面讲急救知识。当孩子看到有的人会心脏骤停,他赶紧跑过来让我摸摸,看看他的心脏还有没有跳。我哭笑不得,但是我没有半点嘲笑孩子,因为孩子知道心脏停止跳动意味着什么,而且,无法避免地会产生恐惧。

当家长被问到“死亡”话题,教您三招克服孩子恐惧心理!

首先,我们开看看孩子最常见的恐惧有哪些:

6岁前:孩子会经常混淆现实和虚构,幻想出一些害怕的东西,因为不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他会觉得自己很脆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

4-6岁:怕黑、虚构的生物、动物、昆虫、陌生人、失去父母、死亡、意外事件……

7-11岁:最不理性的恐惧逐渐消退,与周遭环境联系紧密的理性恐惧逐渐增加,如:害怕上学、被排斥、被批评、新环境、小偷、绑架、车祸和血、打针、父母忘记接送、自然灾害、马蜂、蛇、战争、父母离异……

对于死亡会有恐惧心理,这对于5岁的孩子太正常不过了。该怎么办呢?

一、接纳恐惧的情绪

我首先接纳了他的恐惧情绪,并且不回避、不嘲笑,并且保持平和的心态。我说:“宝贝,你在担心什么呢?是害怕自己的心脏会停止对不对?”孩子点头。我又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呢?”然后阳阳把刚才电视里看到的内容讲给我听。我说:“妈妈能理解你的这种害怕,谁都会有害怕的时候”。于是我按照他的要求,摸了摸他的心脏,并且很认真地告诉他说:“你的心跳,很有力气,很正常的” 。于是孩子放心的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让我来帮他摸摸他的心跳,看来害怕还一直伴随着他。一直睡前睡前,她还在担心这个问题。看来,只是安慰已经不能打消孩子心里的恐惧,该怎么办呢?

二、讲明真相

知名儿童教育家罗夫斯说过,当一个孩子对死亡有较好的理解,他们的恐惧感便会减少。

于是我便详细的和他回忆起了平时看过的相关绘本,比如《揭秘身体》就是他非常喜欢的一本,回忆里面的科普内容,能够让孩子从科学的角度,理性认识我们的身体。讲完了以后,孩子说你再多给我讲一些,我懂了就不会那么害怕了。我肯定他说的:当我们想办法去弄明白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担心和害怕了,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接着我又和孩子聊起了身体的警报。我告诉他,疾病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是身体不适时发出警报信号,他会通过疼痛,发烧等方式,告诉我们一些消息——需要注意休息,或者需要去医院检查等等。如果我们的身体没有发出警报,就证明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不需要过多的担心。

和孩子聊了很久,孩子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说,我们还是聊点别的吧,不要再说这个话题了吧。我肯定他说,想想开心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害怕情绪的方法。

三、从自然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想起阳阳四岁左右,看《小鸡球球和向日葵》这个绘本,小鸡精心种下的向日葵死了,小鸡很难过,阳阳也很难过。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死的话题。不过,绘本的结局是,死去的向日葵埋下了种子,第二年长出了满山的向日葵。生命就是这样生生不息,孩子看到又长出了更多的向日葵,心里就不难受了。然后,我讲到,人类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如此,老的生命中孕育着新的生命,它不是消失了,而是变成了更多的小生命。

后来,我和孩子亲自种下了一颗向日葵,让他去照顾这个小生命,阳阳给他浇水,除草,才一个多月,向日葵就长得比阳阳还高了!终于开花了,很漂亮,很灿烂,阳阳可开心啦!虽然最后也慢慢枯萎,但是孩子没有难过,因为他知道生命本该如此,这棵倒下了,还会有很多很多的种子,长出更多的新生命!

当家长被问到“死亡”话题,教您三招克服孩子恐惧心理!

生命就是这样神奇美好,阳阳和向日葵一起感受着生命的神奇和伟大。生长的时候,拼命扎根,努力向上;开花的时候,尽情绽放,炫丽无比;慢慢老去时,生命的精华孕育出颗颗种子,哪怕枯了,倒下了,也能化成春泥,重新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生命就应如这葵花一样灿烂,死只是另外一种姿态的重生罢了。

害怕并不可怕。与其让孩子不要害怕,避免恐惧,不如教会孩子克服恐惧的方法。当人开始思考死亡,才会过得更积极;当人与树握手,与每一棵草谈话,才能顿悟生命的真谛……当孩子开始害怕死亡,也是他们开始踏上认识生命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