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年從寅月開始,一天卻從子時開始?

RRR17


一年之始和一日之始為何不同?根本原因在於十二地支與六氣對應融合方式的不同!

首先我們需要肯定的一點就是,一年之始究竟是以子開頭,還是以寅開頭,是人為所定,不是先天而成。歷史上,有些朝代以子為一年開始,有些朝代以寅為一年開始;而一年開始的起點,有些以一月為始,有些以冬至為始,有些以大寒為始。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年究竟以何者為開始最為合適?確定一年以“子”還是以“寅”為始,我們必須處理好一個關係,那就是一年四季氣候變化與“生長化收藏”的對應關係。四季、五種變化、六種氣機(風寒暑溼燥火),如何對應,是讓人崩潰的一件事情!古人的處理方式是,風火燥寒,歸於春夏秋冬四季,對應木火金水;暑與溼合一,對應土,旺於四時;這就完成了四時、五行與六氣對應關係,以“寅”為首產生!

若是我們不過重看重四季,只是把它作為一年的四個符號,以24節氣來對應五行、六氣,同時把五行中的火分為暑火和熱火,就成了另外的格局。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六,對應六氣(風寒暑溼燥火)、對應五行(木、少陽暑、少陰火、土、金、水)。那就形成了一年以“子”為首的格局。

一年以“子”為首,還是以“寅”為首,其實“子”都是在“寅”之前,所以真正的地支,還是以“子”為首。這裡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子”到底是以“冬至”為起點,還是以“大寒”為起點。我們從這次疫情來看,若後期大數據分析,疫情在“3月20”日傳染性下降,那麼考慮“子”是以“大寒”為起點,若是“2月20日”傳染性下降,那麼考慮“子”是以“冬至”為起點。

天干地支,是古人的計時工具,後來從時間跨越進入了空間,融合天地間的氣候、人體的五臟六腑,甚至是推算人的生辰八字,就存在各種認識差異了!所以認識五運六氣,結合其規律的同時,還是要以實際情況為主!



周醫生v深度解中醫


每一年的月份數和每一天的時辰數,與地支的數量一樣,都是十二,因此,月、時所配的地支永遠是固定的,那為什麼計時要以"子"時起,計月要按"寅"月推?最簡明的原因是:地支以子為首,故以子相配每天開始的時辰為子時,又:子配十二生肖為鼠,鼠在子時開始活動,由此而定。正月建寅,則是與地支的五行在各個季節中的生旺相關,地支寅、卯是東方木,寅是陽木最生旺之氣,而正月(立春)是春季的開始,最符合於寅木的旺氣,所以正月就以寅月開始了。

(為更全面點,附帶說一下,春木旺(寅卯木,正、二月),夏火旺(巳午火,四、五月),秋金旺(申酉金,七、八月),冬水旺(亥子水,十月、冬月)。又每一季的第一月稱孟,第二月稱仲,第三月稱季,如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之屬,而地支的辰、戍、醜、未五行屬土(四季土),按五行最終歸宿於土的立論,那三、六、九、臘月是一季之末,就分別歸於四季土的地支了。這樣,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戍,十月亥,冬月子,臘月醜的就完整的固定下來了,至於天干,因只有十個,以年上取月,日上取時法推取,月、時固定的地支是配的什麼天干就都有了)。


塞外失馬翁


詳細回答篇幅很長,簡釋如下:①一天約有24個小時,用十二地支代表一天中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是兩小時,因十二地支的先後順序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以一天從子時開始。此時的十二地支只有代表時間的一種作用!②在用十二地支代表一年中農曆十二月時,一方面要代表時間的順序,另方面還要與一年中四季的氣侯特點相吻合,因此,在代表月的時侯,一年從寅月開始比較符合氣候特點。OA,歷史上,商朝的一年是從丑月開始的,周朝從子月開始。秦朝從亥月開始。到了漢朝,先賢們總結出,一年四季是從春天開始的,四季的氣侯特點與五行的關係是:春溫木旺,夏熱火旺,秋涼金旺,冬寒水旺。而把十二地支所屬五行分為四季,寅卯辰屬木為春,巳午未屬火為夏。申酉戌屬金為秋,亥子醜屬水為冬。如果把亥月,或子月,或丑月當成每年的正月,都與一年四季始於春的氣侯特徵,和五行所屬不吻合!只有以寅月為正月,才能與草木萌生,氣侯溫暖的春天相吻合!OB,因此,在漢武帝執政期間的公元前104年巜太初曆》誕生時,正式確定一年從寅月開始~以建寅之月為歲首!曆書中同時配備了二十四節氣。以上即是每年農曆為什麼從寅月開始,而時辰則從子時開如的主要原因。


張永科38


這個問題一般人是說不清楚的,雖然本人沒有受到問答這題的邀請,在悟空問答上也沒有絲毫的收入,可為了能讓大家對這一問題有所瞭解,還是願費點時間在這裡和眾位探討一下其中的原理。

這個問題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個明白,因為它與我國曆法的產生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我們就得從曆法的形成開始去聊。

我國的歷法,最早是在遠古時期軒轅登基為黃帝的那天開始。那時華氏族與夏氏族聯盟擊敗九黎族後,便成立了華夏聯盟管理機構,機構最高職務為帝,軒轅成為第一帝,帝號為黃帝。在華夏聯盟大戰九黎族時,軒轅曾得九天玄女授天機,以伏羲所畫的八封進行演練成奇門八卦陣,其中便產生了十天干互配十二地支,後來軒轅手下司管天象的大撓氏,便發現天干配地支所得的六十對組合恰巧與天象的星氣相對應,於是便以六十甲子作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法創造了曆法,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定作軒轅登基為黃帝的時辰,這就是傳說中的天開於甲子。後來我國的歷法便這樣一年一年地傳了下來。這種曆法是從黃帝時期開始,因此後人又稱為黃曆。

黃曆是根據伏羲所畫的陰陽八卦進行對應,它是把天體十二宮對應到太極圖的四周,然後按一年中的冷暖對應到太極圖陰陰周圍的各宮之中,這就分出了十二宮,因為子宮和午宮所在的位置正好是陰極陽生和陽極陰生的位置,這也正好對應到自然界冷到最大的時候便開始轉變溫暖,熱到最大的時候開始轉變涼冷的現象,同樣,一天的黑白也以太極圖周圍的十二宮相對應,也是黑夜到極大時便開始了白天的交替,白天到了最極時便開始了黑夜的交替。所以,黃曆便以陰極陽生的子宮作為一年的第一個宮,一日也以夜極晝生的子時作為一天的開始。後來到了夏朝,先賢們又跟據月亮的出現週期定作月份創造了夏曆,夏曆是針對於農耕而為,它根據月亮運轉規律定為初一到三十構成一個月,又以春天的頭一個月作為一年的頭一個月,而夏曆對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以子為開好卻並沒改變,後來人們又把黃曆和夏曆進行綜合而成了農曆,農曆中的黃曆是以子宮為年首的,子宮是從冬至開始的,因此現在民間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夏曆是以處於寅宮中的一月初一開始的。後來到了周朝,周朝又按黃曆作為曆法,又以子宮為年首。到了漢朝,又改用了夏曆作為曆法而流傳至今,因此現在的年首為一月。


犀牛村夫


朋友,古人以十二地支紀年,紀月,紀時,形成了一紀十二年,一年十二個月,一日十二個時辰,而一年四季又分為二十四節氣,一月三個節氣而分上中下三絃。而一日中分早中晩三節。古人按照這一不變原理推算而成。


一年中古人也是按照公曆和農曆結合而成,則以農曆十一月為子月,十二月為丑月,新年正月為寅月。而一日二十四小時十二月時辰也是按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依次例推。而真正推算法,年按六十納音表十二地支十天干組合而成,月是按日十二時辰排列組後,而十二生屬也是根據活躍度排列組合。是古代人對天時地利人和研究的精華。也是有科學道理的,無需置疑。網圖。


有緣人153832681


依據陰陽即道學的數算原理,月份的陰陽應當與時辰的陰陽屬性保持一致。這樣就可以在時辰與月份之間進行轉換,即觀時以測月或觀月以測時。按古歷一日的起始為子時即晚上11一l時,起點為晚11時,正好對應農曆11月,故而11月被稱為"子月"。以次類推,12月對應丑時即凌晨1一3時。正月對應寅時,即凌辰3一5時,這就是正月被稱為"寅月"的由來。為何一天要從子時算起呢?這是因為二十四時的陰陽轉換是在子時完成的,其陽氣是以子時中分為轉折點的.其中23~24時為殘陽之終,24~1時為新陽之始,故而一天要從子時開始準確地說應由子時四刻即零時起始。這些都是上古天文學家經過精密測算確定的陰陽轉換法則並不是隨便的約定。易經,八卦,干支,周易,太極等常道科學原理都是按照這一準則推演的!


音形世界


看了回答沒有一個人明白,所以樓主內心必然嘆氣,我明白樓主的疑惑。我知道但不願說,只能點到為止,起始時年日都是以子為首,後來年逐步移到醜、寅為首,未來會以卯為首。其它打住


南京黃138518634


這個無須糾結,一日之計在於晨,就是寅時,一年之計在於春即為寅月也。

十二地支之子、午,代表陰陽之極,清晨與孟春說的是日、年的啟始,故而為“寅”矣!

就這麼簡單,何須多費口舌哉!


西山逸隱


現在用的陰曆是正月起寅,一天從子時算起。這個歷史上有變更的,不是完全固定的,這就要說到曆法,曆法主要是服務於農業生產的。就是古代農耕要根據曆法來實施。如果曆法有偏差的化,就會影響到農業生產!

如果正月起子,就和農耕不符合了,子月天地還很冷,種子不會萌發的,顯然還是寅月好,這時萬物萌生。正是準備農耕的開始。就調整成了寅月,用六十花甲紀年,就是甲子轉到癸亥,不能間斷,一直轉下去。從子到寅也是生成之意。

先天為體後天為用,人的活動是符合後天之本的,後天八卦午生於離,子生於坎。也就是子午立極。人體裡面的心在上,腎在下。子時開始人當睡眠很深入,休息不好就沒法第二天很好工作。拿日甲來看,子時為克入。陰陽轉換也,萬物生生死死。


王真陽


寅月,農曆1月,而在相者曆法裡,寅月包含了立春,驚蟄兩個節氣。代表了一年的開始。

子時,23:00~0:59,極陰之時,過後陰開始向陽轉換。所以為一天開始,當然,如果按現代時間算,子時是橫跨兩天的。也可理解為一天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