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疫情防控不鬆勁春耕備耕不誤時

新華社西安2月18日電(記者 邵瑞)春寒料峭,王衛花帶領家人,在自家的草莓大棚裡幹得火熱。她在西安市長安區經營的合作社種植水果近200畝,春耕時節用工量通常在10人以上。“工人來不了,家人就和我一起採草莓、打葉子、修剪葡萄樹枝。特殊時期,克服一下困難。”

近些天來,王衛花從村口取回肥料等物資,再開車進城,按照訂單把摘下的草莓配送到各住宅小區大門口。長安區草莓種植面積超過萬畝,採摘園不再有客人光顧,許多園主像王衛花一樣轉變經營方式,維持生產銷售。

在長安區大兆街辦龐留村,村民準備給綠油油的冬小麥噴藥。“我們村有五六千畝麥子,3個人用噴灌機打藥,5天左右就能幹完。”村合作社理事長成國棟說,近年來村裡使用的大型農業機械越來越多,替代了部分人力,降低了目前外來勞動力短缺帶來的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往年此時早已外出務工的村民,今年都沒出去。我們鼓勵他們在家門口勞作,充實農業生產隊伍。”成國棟說。

在秦嶺南麓,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利用農業產業豐富的優勢,及時對蔬菜種植結構進行調整,大力發展上市快、用工少、管理簡單的小白菜、生菜等速生葉菜,確保秋冬菜到季後換茬期的蔬菜市場供應穩定。

漢濱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韓宜說:“區上組織企業抓緊對秋冬菜進行採收儲備,同時加強對3家設施育苗企業和12家後備企業的保障工作,為中長期蔬菜穩定供應打好基礎。”

據瞭解,目前漢濱區100多家較大規模的農業園區、經營主體都已復產復工;城區農資門店已全面營業,較遠的鄉鎮也在加快恢復農資保障。

“當前最大的困難還是用工難、用工貴。為減少人員流動,復工後儘量用本村本地人,人工費用略有上漲。另外用工有防疫的物資需求,這也提高了部分成本。”韓宜說。

在全國蘋果主產區之一的陝西省延安市,果樹修剪工作正有序進行。延安市寶塔區臨鎮鎮通過組建的4個微信群,開展包含蘋果修剪在內的專業技術培訓,吸引兩千多名果農參加。

寶塔區柳林鎮孔家溝村第一書記孫丹生說,“今年村民們不僱人了,自己上山修剪、清園。種植面積再大一些的經營戶,短期內就近找人也能滿足用工,不耽誤春耕生產。”

“其實村裡的問題是蘋果庫存還比較多。往年這時候差不多清空的冷庫,現在還壓了2000多噸運不出省。好在蘋果可以一直存到5月份,等疫情好轉,銷掉不難。”孫丹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