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觀察|復產復工,深圳光明經濟加速“回血”

2月16日,作為國內首個衛星物聯網產業園區,光明區中集智園正式復工。18日,深圳光明區優力新材料有限公司100%全員開工,幾條生產新型材料的自動化生產線全面運轉起來。這兩天,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工地的機器也恢復了轟鳴……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企業和工地的復工復產也進入高峰。

政企聯手,在做好防疫工作同時,光明區的一個個企業正加速復工復產,這不僅是企業個體生存發展的渴求,也是作為深圳實體經濟“蓄水池”的光明,能確保區域經濟社會肌理健康的迫切需求。

南方观察|复产复工,深圳光明经济加速“回血”

2月17日下午,區委書記王宏彬率隊調研企業復工生產情況時就強調,企業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爭取儘快全面復工復產,區相關單位要做好服務,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盡最大努力減少疫情對企業生產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工廠到工地,復工復產進入高峰期

位於新湖街道的御蝶坊廠區門口,早中班都會陸續有戴著口罩的員工到來。測量體溫、酒精全身消毒、登記信息、發放口罩並更換口罩,一套流程走下來後,員工才可以進入廠區。作為一家食品生產大型企業,從2月10日開工以來,隨著員工的回崗,現在御蝶坊只待其在深圳的門店全部恢復營業的“東風”到來,就可以即刻恢復全部產能。

在光明區光明大道的一側,是TCL華星位於深圳的生產基地。TCL華星作為全國面板生產的龍頭企業,僅深圳基地就有9000餘人。重點加強所有公共場所如辦公區、會議室、食堂區、宿舍、通勤車、隔離區的通風、消毒和衛生管理及隔離區管控,通過每一個細節管控,TCL華星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月11日,TCL華星董秘、公共關係處總監張其東在接待媒體現場採訪時表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衝擊全球供應鏈。而深圳早前出臺多條措施支持製造業轉型升級,在此支持下,TCL華星逐步實現原材料國產化,現在很多供應商在深圳光明區,使得TCL華星大部分生產材料不受疫情影響。當前TCL華星產成品出貨通道正常,1月份進度正常,2月份計劃投入385K(t1/t2各151K,t6為83K),計劃產出373K,各廠內設備滿載生產。

同樣是屬於光明區的龍頭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序列,深圳市三利譜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利譜)從2月12日開始局部分批覆工。2月14日起,與三利譜位於同一個工業園內的子公也陸續復工投入生產。該公司目前生產的偏光片產品是此次疫情防控物資測溫儀的部件。

除了企業復工正在加速,對於落戶了光明科學城、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等重大項目的光明區來說,工地能否儘早恢復開工,將直接影響著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節奏。

日前,光明區中山大學人才保障房(一期)工程、贛深高鐵光明段工程兩個重點民生工程項目首批正式復工。17日,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也正式復工。截至19日,光明區已正式復工的重點工程項目有46家,其他也正在加速復工中。

據瞭解,中山大學人才保障房項目是科學城片區重點配套工程,是區重點保障性住房項目;贛深高鐵是我國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的重要一段,也是江西對接“珠三角”的主通道。贛深高鐵光明段原定於2021年6月30日完工。該項目負責人稱,由於疫情對項目工程施工產生較大影響,但項目會克服困難,按期保質保量安全的完成任務。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內容包括9棟建築單體和校園道路、室外總體等相關配套工程,總佔地面積約62萬,建築面積約42萬平方米。目前,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工程西區組團D棟主體結構已完成封頂,其餘單體均施工至5層以上,預計本月底將全面封頂。學生服務中心邊坡支護工程全面完工,並移交綠化單位。

從與防疫密切相關的生物醫藥到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產業,從群眾生活所需到重點工程項目,光明經濟活力正在全面“復甦”中。

南方观察|复产复工,深圳光明经济加速“回血”

從政府到企業,接力打通復產“綠色通道”

對於急於恢復生產的企業來說,除了要面對疫情這個“對手”,還面臨著人員不到位、原材料不足、資金不足等種種難題。復產復工,絕不是企業的“獨角戲”。

1月25日下午,光明轄區內某重點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向光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緊急求助,企業有2名核心技術人員春節期間已返回江西、陝西休假,因當地村莊均已交通管制導致員工無法返崗,對復工生產帶來了很大影響。得知企業困難後,光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連夜請示區政府,區政府發特急件協調陝西、江西兩地政府,請求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特事特辦,讓已返鄉的2名企業核心技術人員放行。相隔千里,但是經過陝贛深三地政府通力合作為企業開闢綠色通道,幫助光明區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1月27日,2名企業核心技術人員成功返崗,投入到防疫物資生產工作中……這是光明區政府、企業齊心協力,做好復工復產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光明街道瞭解,該街道轄區的規下和規上企業共計734家,截止20日上午,復工已有541家,佔比73.7%。有復工意願的企業數量也大幅增加。為便利企業,光明街道成立企業復工服務指導小組,專人一對一通過網絡指導企業準備材料。光明街道還盡己所能幫助一些情況特殊的企業渡過難關。白花社區有一家規上企業,購買的1000個口罩不符合防疫標準,一時無法復工。街道協調分配給企業一些足夠過渡使用的口罩解決了燃眉之急,同時幫協調區復工備案組,企業得以順利復工。

落戶了大量工業企業的馬田街道,也正在為企業復工按下“加速鍵”,通過“網格化”管理科學有序復工復產。目前,街道在原有34個安監網格基礎上,新成立了34個安監網格。一方面,對應現有的68個服務工作小組,增派68名人員下沉一線,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服務。

科技也在復產復工接力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玉塘街道探索優化企業復工備案程序,推出線上申報系統,主動上門為企業服務,解決企業復工困難。

從資金到用工,15 條“硬”措施“撐企”

一場疫情,讓位於光明區的光明小鎮的千畝油菜花海度過了一個“寂寞”春節。疫情期間全面閉園封閉式養護管理。原本提供給遊客線下體驗的光明小鎮·歡樂田園採摘園面臨運營後的巨大挑戰。2月12日,歡樂田園鮮採直供有機水果銷售渠道正式上線,上線僅一分鐘,就迎來了訂單紛紛,紅顏草莓榮登24小時銷售冠軍寶座。光明小鎮在用商業形態的轉變,積極迎接“春天”的到來。

事實上,除了企業的積極自救,如果沒有外力的“扶一把”,大量抗風險能力偏弱的中小企業,則有可能難以等到疫情過後的“春暖花開”。而中小微民營企業具有蓬勃創新力,關係經濟大局,也關乎百姓民生。

除了讓企業加速復產復工,還可以如何幫助企業走出因疫情帶來的巨大經營壓力?

在全市政策發佈實施後,2月9日,《深圳市光明區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發佈。該措施發佈以後,引起了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界的普遍關注。

15 條措施從企業的實際困難出發,在減免物業租金費用、強化金融信貸支持、大力推動穩崗就業、加大對抗擊疫情重點單位支持力度、放寬政企資金兌付時限要求、降低企業違約風險、優化對企業政務服務、設立防疫專項榮譽表彰等 8 個方面給予了企業實實在在的支持,初步預計對企業支持的總金額達 1.5 億元左右。

此外,光明區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在疫情平穩後推動全年經濟穩增長的工作方案,緊盯全年增長目標,舉全區之力抓好經濟工作,一是確保工業企業穩增長,二是抓好消費的增長,三是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等。

面對疫情帶來的“用工荒”,2月13日,光明區出臺《關於應對疫情支持空閒勞動力優化配置的若干措施》。該措施共包括建立空閒勞動力庫、人力資源餘缺調劑體系、用工需求動態對接平臺、分類服務保障機制等四個方面的內容,所含具體對策共九條。這也是深圳市率先推出的保障企業用工措施。

2月13日起,光明區推出一就業用工服務平臺,廣受歡迎。截至2月20日中午12點,空閒勞動力平臺上累計有4531人次填報就業意願,126家企業共發佈13650個崗位用工需求,現累計已促成291人就業。

光明區內企業大部分是從事生物醫藥、新材料為主的高科技企業,這類企業特點是前期的研發時間長,所需的資金投入大。光明區人才辦和中國銀行聯合啟動“人才銀行”建設工作,先行啟動支持疫情防控“人才貸”項目,首批貸款將給予個人最高額度200萬元“人才貸”,總授信額度6億元,並不斷擴大人才覆蓋面、逐步提高授信總額。目前,“人才銀行”已經接受並啟動首批3筆企業貸款申請業務,授信額度超過2000萬元。

人員回到崗位,機器開動起來,隨著復產復工效率的提速,光明經濟正在加速“回血”!

【記者】 柳豔

【作者】 柳豔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