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為祖國當兵,一生為人民而戰——玉林市退役軍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凝眸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玉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一聲號召,廣大退役軍人、優撫對象及退役軍人事務機構工作人員迅速響應,主動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無論是醫療、公安系統中的退役人員,還是各村社區幹部、民兵預備役中的退役人員,都積極投身到這場特殊的戰“疫”中,充分展現了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轉業不轉志”的本色和擔當。

蹲守,與湖北滯留旅客“近距離接觸

一日為祖國當兵,一生為人民而戰——玉林市退役軍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凝眸

北流市扶新鎮退役軍人民兵應急隊。

“疫情防控,我不能缺席”,是每個退役軍人心中的信念。他們“上前線,下一線”的實際行動,成為了“退役不褪色”的最佳註釋。

疫情的警報一拉響,一個個請戰電話就在陸川縣橫山鎮政府接連不斷響起。該鎮幾十名退役軍人面對黨委、政府的號召,沒有豪言壯語,唯有簡短而有力的三個字:我報名!之後馬上投身到疫情防控當中。

北流市石窩鎮的退役軍人積極參與到全鎮防控工作點的值班、後勤保障、消毒滅菌等工作,奮戰在疫情的第一線。築起了捍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一道道防線。到目前為止,全鎮180多名退役軍人參與抗疫,並捐款7萬元。

由於防範疫情的需要,有不少湖北旅客滯留玉林,暫時不能回家,玉林市為他們開放了定點酒店,其中城市便捷酒店和嘉禾國際大酒店都在玉城街道的轄區範圍。面對這一情況,州珮社區退役軍人楊志雄、大新社區文家壯主動挑起重擔,他們與領導協商後,制定了蹲守人員和突發情況預案。他倆每一次值班都是與湖北來玉人員“近距離接觸”,隨時都有可能被感染,但他倆從不畏懼,為湖北旅客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打造安全、溫暖的家。


愛心,一個老兵就是一面“旗幟”

A.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再立標杆

田振華,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共產黨員,在這次抗疫情戰鬥中,他在大年初二就向北流市紅十會捐款一萬元,捐贈口罩三萬只,測溫器20個,同時發動他的同行朋友捐款20多萬元,他動員的基金會成員捐款100萬元。

B. 88歲老兵交上5000元黨費


一日為祖國當兵,一生為人民而戰——玉林市退役軍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凝眸

溫後慶(右二)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交“特殊黨費”5000元。

“國家遇到困難,作為一名黨員,關鍵時刻要作出表率,我要交上5000元黨費,為抗擊疫情盡一點綿薄之力!”2月18日上午10時許,一位衣著樸素、頭戴老式軍帽的老人走進塘岸鎮組織辦,將5000元特殊黨費交到鎮黨委組織委員、統戰委員蘇楚婷手中,請她代為向組織轉交,支持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這位老人就是塘岸鎮有名的退伍老兵、涼亭村涼亭黨支部黨員溫後慶。今年88歲的溫後慶是有著65年黨齡的抗美援朝戰役老兵。17歲參軍的他,參加過剿匪作戰和抗美援朝戰爭,並在軍旅生涯中多次受獎。就是這樣一位久經戰場、戰績顯赫的耄耋黨員,在國家危難時刻,雖然不能衝鋒陷陣在戰“疫”前線,但仍心繫國家,還是堅持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特殊的心意。

C.容縣、博白參戰退役軍人為疫情防控捐款


一日為祖國當兵,一生為人民而戰——玉林市退役軍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凝眸

博白縣東平鎮民兵應急分隊在行動。

2月12日,在容縣衛生健康局舉行的疫情防控物資捐贈儀式上,容縣參戰退役軍人代表向容縣紅十字會送來15180元疫情防控愛心捐款。該筆捐款是容縣參戰老兵協會及41位參戰老兵自發組織的愛心捐款,主要用於支持目前容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博白縣部分參戰老兵自發捐款31380元,為全縣疫情防控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愛心老兵們表示,“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他們初心不改、軍魂猶在,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回報社會,幫助國家渡過難關。

D、“廉頗”雖老尚能戰,行動就是無聲的榜樣


一日為祖國當兵,一生為人民而戰——玉林市退役軍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凝眸

博白縣龍潭鎮寨覺村68歲的退役軍人、老黨員黃立和主動向村委索要“工作”。

“雖然年紀大了,但還是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帶頭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動員身邊的親戚好友增強預防意識。”大平山鎮雅橋村86歲高齡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黨員、在鄉復員軍人梁興初說。聽到退役軍人搞疫“集結令”後,老人家一大早來到村委會參加集結,他的行動就是無聲的榜樣。

在博白縣疫情防控指揮部二號令發出後,博白縣龍潭鎮寨覺村68歲的退役軍人、老黨員黃立和主動向村委索要“工作”。並主動加入到屯裡的防控疫情的宣傳隊伍中,成為了一名疫情防控義務宣傳員。除了每天走在疫情防控一線,閒暇時還會在屯上轉上兩圈,有發現群眾不戴口罩出門,或者聚眾聊天、打牌的,馬上進行勸散,並及時向村民普及疫情當前聚眾的危害性。

迷彩,築起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銅牆鐵壁


一日為祖國當兵,一生為人民而戰——玉林市退役軍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凝眸

興業縣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勇躍參加疫情防控阻擊戰。


脫掉的是戎裝,褪不去的是人民子弟兵的家國情懷。接近戎裝的迷彩服是退役軍人們最愛的“職業裝”。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個個迷彩小分隊,一道道綠色迷彩身影,築起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銅牆鐵壁。

A、五名退役復學大學生堅守戰“疫”一線

陸川縣珊羅籍五名退役復學大學生,葉梓、葉洪成、滿鎮瑜、覃英傑、黃鵬宇,將一份蓋有五人鮮紅手印的請戰書,遞交到珊羅鎮黨委、政府疫情防控指揮部。請戰書很快獲得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批准,並迅速將他們編入“珊羅鎮民兵應急排”,統一調度上崗值勤。從2月6日開始,他們每天8:00準時到監測點採取“全員上陣、全天值守”制度,積極配合站點值勤人員嚴格按照工作要求和查驗流程,對途徑的珊羅境內的車輛檢查、人員進行消毒作業,對外地車輛勸返。對所有車輛駕乘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並認真做好登記工作,確保疫情站防控零死角、零盲區、零疏漏。這五個綠色身影,成為該鎮各村疫情防控卡點一道靚麗風景線

B、上陣父子兵,退役軍人兩父子衝在抗擊疫情前線

在北流市扶新鎮抗疫一線眾多的退役軍人中,有一對父子兵。退役老兵、黨員蔡永祿是扶新鎮上林村幹部,兒子蔡起貴去年從北京某部隊退役回來,疫情發生後,他們父子倆馬上組織村裡的退役軍人組成民兵應急隊,每天到本村各生產隊宣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通告,對武漢等疫區回來的人員進行篩選排查。在一次下村過程中,蔡永祿騎摩托車摔倒,造成左腳扭傷。村防控卡點設立後,他第一時間申請去值守,面對形形式式的外來人員,他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拖著受傷的腳對過往人員一一進行詢問、測體溫、登記,對不是本村的外來人員進行耐心解釋、勸返,用實際行動守護著這一片淨土,踐行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的軍人優良傳統。

C、“部隊防化小組”的老兵為村民進行專業示範


一日為祖國當兵,一生為人民而戰——玉林市退役軍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凝眸

北流鎮民兵林威和凌勇兩人組成的小分隊利用部隊學到的專業防化知識對北流鎮鴨埌村開展廢棄口罩回收工作。

2月5日,北流鎮鴨埌村的廢棄口罩回收點出現了一個迷彩小分隊,他們收集廢棄口罩時,先對回收點的垃圾筒進行整體消毒,接著用長臂鉗子夾起廢棄口罩,用消毒液進行二次噴灑消毒後,才裝進專用垃圾箱,一番嚴格的口罩回收操作流程非常專業。

原來,這是北流鎮的民兵林威和凌勇兩人組成的小分隊,正在對北流鎮鴨埌村開展廢棄口罩回收工作,引導村民定點規範投放廢棄口罩。“我是去年從部隊退伍回來,曾在部隊防化小組,參加過空軍的專業防化培訓和比武。疫情當前,我就想為社會做點事。”林威說。他利用自己在部隊學到的專業知識,有意識在鄰里開始科普和宣傳,指導周邊鄰居做好衛生清潔、消毒殺菌,例如酒精消毒注意事項、消毒水的配比等。

D、多才老兵的防疫宣傳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一日為祖國當兵,一生為人民而戰——玉林市退役軍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凝眸

玉州區名山街道出動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民兵應急分隊。

玉林市“十佳”退役軍人、楊梅鎮妙陽村村民鄧品林創作了《防疫防控警句》《不給政府派麻煩》《沉默是金》《楊梅二叔公同你講》等宣傳詩詞、歌曲,這些詩詞、歌曲採用了本地語言進行創作讀唱錄音,並將這些錄音放到擴音器、移動音箱裡面進行全村廣播,實現了全村疫情防控宣傳全覆蓋,做到家喻戶曉,疫情防控深入人心。

名山街道武裝部退役軍官劉朗榕帶領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民兵應急分隊,利用巡邏車廣播宣傳、發放預防知識冊、張貼提示標語,在城區繁華地段、菜市場、農村村頭進行廣泛宣傳,督促和勸導大家少出門、少聚會、少走親訪友,提醒大家外出時佩戴口罩,勤洗手、講衛生,確保疫情防控和科學防護家喻戶曉,構築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一日為祖國當兵,一生為人民而戰——玉林市退役軍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凝眸

玉州區退役軍人給居民發放疫情預防知識手冊和宣傳資料。

“呆在家、勤洗手、戴口罩;保護自己,保護家人,為防疫出力,為國家出力……”博白縣博白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組織的志願者宣傳小分隊每人拉著一臺移動音響,堅持每天在轄區各社區、街道開展防疫宣傳志願服務活動。他們針對城區受眾特點,提前錄製了 “普通話”“地佬話”“客家話”等多個版本語言的疫情防控知識和政策,利用移動音響這種小型“流動小喇叭”走街串巷巡迴宣傳,生動易記、貼近生活的宣傳方式,受到廣大群眾歡迎。


(潘靜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