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絕燈火不滅 辛店“守夜人”

一盞燈

一張床

一面黨旗

一頂帳篷

…….

臨淄區辛店街道管轄範圍內各社區的疫情防控檢測點,相同的場景,每天都在出現。

深夜寒冷,當大多數人宅在家中享受溫暖時,在臨淄區辛店街道卻有一群“守夜人”堅守在各個社區門口值守點,在濃濃夜色裡,用責任與堅守築牢守護群眾安全的防護牆,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

記者 孫豐鳴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圖為淄博城際救援六隊隊長王效東。“我們城際救援在瞭解到鐵路小區這裡沒有物業沒有門衛的情況後,就在群裡發起了值守活動,自發報名,克服一切能克服的困難,守好關、站好崗。”淄博城際救援六隊隊長王效東說,前幾日的冷空氣,讓夜間的執勤更加困難,困了累了就穿著軍大衣披上被子在帳篷內的小床上簡單坐會休息一下。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鐵路小區值守點晚上工作人員便就在這個簡易的小床上休息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晚上11點,淄博城際救援六隊隊長王效東正在查看一天的登記情況並整理留檔。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圖為,晚上牛山社區的黨總支書記趙向華為堅守在崗的王效東送來薑糖水。“從開始實施24小時值班堅守開始,我們就堅持為自己社區以及附近幾個社區值守點的工作人員們送熱水或者薑糖水。”趙向華說。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圖為淄博城際救援為社區噴灑消毒液。不僅僅是夜間值守,王效東的同事們還晚上不定時為辛店街道管轄範圍內社區的主幹道進行夜間噴灑消毒液。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深夜,記者驅車來到七中橋上一個深藏在衚衕裡的小區,可能是車燈驚醒了他,立在橋上的小窩棚裡面鑽出了今晚守護鐵路領工區的“守夜人”,他是辛安社區的黨總支書記張裕盛。因為緊鄰膠濟鐵路,火車通行頻繁,“看火車”便成了“守夜人”在夜深空閒之餘的樂趣。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圖為張裕盛在用電暖氣給手取暖。“半夜一兩點有交接班的鐵路職工,小區不能完全封閉,必須安排人值守。”張裕盛告訴記者,為了守住只有60戶居民的小區,他每天堅持到崗值守。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圖為張裕盛在為今晚的“小窩”鋪床。 “守夜這件事我們都是攔著張書記。” 辛安社區的工作人員說,張裕盛年前剛經歷過一場大手術,現在還處於恢復期,但是他執意要堅守在一線。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圖為祥牛苑小區值守點。天潤供水公司原本是辛店街道溡源社區的雙報到單位,在瞭解到辛城社區值守人員短缺、任務重等問題後,臨時借調到辛城社區,開始了他們24小時不停歇的堅守。“在保障城市日常供水、管道維修等工作的前提下,我們公司41名黨員全部都排好了班,白班2人,晚班2人‘紮根’在這裡,跟社區合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天潤供水黨辦主任姚林說。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在到達值守點的第一天,天潤供水公司的黨員們便準備了,穿著“小雨衣”的宣傳公示欄、裝有警示燈和反光條的鐵門、裝訂好的登記冊、帳篷裡的“小太陽”......一切準備都是為了當好值守的“螺絲釘”,讓這個沒有門的祥牛苑小區真正做到了管控到位。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嘩啦啦啦啦啦….”晚上八點半,62歲的越戰退伍老兵、老黨員李清華裹著軍大衣用力的將鄒陽里社區天鶴小區封閉的柵欄門閉合並捆綁好。“當年保衛戰,祖國叫我去了,叫我守國門去了;現在,我出不去了,我得替祖國把咱們自己的家門守好。”李清華說。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圖為李清華深夜依然堅守在崗。兩個小區共計300多戶居民,再加上20餘名為了保障鐵路運輸安全,必須凌晨從小區檢修口進出做養護維修任務的工人,李清華一晚上至少要開合鐵柵欄8、9遍,為了不耽誤凌晨工人的出行,李清華常常一坐就是一宿。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今年72歲的張淑芬,是一名老共產黨員,窩託社區的執勤門衛,在這抗疫以來的二十幾天,她一直在門崗值班。但是她的工作和其他的志願者不一樣,她除了白天要執勤,晚上還要在崗。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疫情不绝灯火不灭 辛店“守夜人”

在門崗昏暗的燈光下,張淑芬不時的瞅著過往的行人和車輛,在他們的出入證和上班證上畫下當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