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教育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流離不流離


孩子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完成了身體上的獨立自主,之後所進行的學習成長活動就是完成行為習慣和思維意識獨立的過程。從身體獨立成長為身心靈完全獨立自主是每個人生命成長的最高追求,每個人都不願意被管控、不願意生活在別人的影子之下。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走向獨立自主呢?

感知自然

1、給予足夠的行為示範

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就是從完全模仿逐步過度到能夠獨立自完成生活任務的過程。教育活動得以伴隨人類成長終身的關鍵就在於,人體的身心靈都是可塑的,這是人類組織進行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要是人類的身心靈是不可塑的。那麼,教學活動就即無必要也沒有任何意義,人生成長將變的完全不可捉摸。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既指孩子的生性隨基因遺傳,更表明父母給予孩子何種引導,孩子就將向哪個方向成長。新生的孩子除了健康的身體,幾乎沒有任何牽掛,他們不會行走、不會講話,甚至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通過父母的幫助,並逐步模仿父母的行為,最終實現行為意識自主、自覺。也就是說父母給予孩子怎樣的示範引導,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髮育。

原始社會,人們能夠給予孩子的行為示範是狩獵和採摘;工業革命前,人們大多子承父業,每個孩子能夠接受到的教導活動多來自於家庭、家族或者隔壁鄰居。工業革命之後,生產力發展進步對社會勞動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於是教育成為普世的社會性服務。因此,人群之間的成長差距也由此拉小了,人們在享有文化知識服務上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所以,引導孩子獨立自主的前提就是給予孩子足夠多的行為示範,讓孩子能夠擁有更多的“見識”選擇。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模仿“偶像”,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和終生行為導師,孩子一生中眾多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那裡模仿、習得的,比如飲食習慣、語言習慣、為人處事習慣......所以,為人父母就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行為示範,讓他們模仿的行為都是高效、可靠、積極、正向的,代表社會先進行為習慣的發展方向。

學習示範

2、自信“我能”是獨立自主的關鍵

孩子成長路上最為普遍的特性就是期待“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也就是希望自己的行為得到他人的認可,孩子的行為最希望能夠獲得父母的認可。教導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引導孩子感知到“我能”,教導孩子成長的目的就是使孩子相信“我能”、形成成長自信。“我能”是人生成長曆程中最大的動力之源,相信“我能”的人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給予孩子成長自信。人生成長最大的動力源於“我能”,教導孩子需要給予孩子做基本的東西就是幫助孩子生成成長自信。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您也許早已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孩子時常會問您“****看我完成了****,我棒不棒?”、“今天我在學校裡獲得了****”......這些都是孩子成長自信最基礎的活動來源。所以,愛護孩子的老師多采用鼓勵孩子、給予更多的成長獎勵,比如給予遊戲表現好的小朋友小貼畫、給予愛講話孩子展現自我的機會、經常組織校園運動會......讓孩子們能有更多機會用自己的努力換取“榮譽”。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應給予孩子成長方向上的引導,在具體活動過程中應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有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生活中也可以請孩子幫一些小忙,然後給予他們表揚,以此激勵孩子動手、實踐的積極性,為孩子建立成長自信打基礎。

孩子成長路上會經歷諸多的困難和挑戰,戰勝這些困難和挑戰最好的方式就是擁有成長自信、相信“我能”戰勝它們。人類嬰兒從出生之日起就開始學習了,沒一點小進步都能使孩子受到“歡欣鼓舞”,能夠得到鼓勵的行為更是成為激勵孩子繼續前行的動力,這個動力就是自信。所以,教導孩子成長最好的方式就是發現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優點,給予適當的獎勵,獎勵就會是孩子朝著這個方向前行。人生成長路是漫長的,成長中的每一刻都是重要的,成長行為中那些能夠被他人肯定的行為,每個人都願意繼續保持。所以,生活中我們時常看到對成長充滿信心,相信“我能”的好孩子會越來越好,而那些總被批評的孩子就真的成為了“壞孩子”。

人們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激勵孩子自主完成成長任務,讓他們感知“我能”給予他們成長自信是引導孩子最好的方式,比如引導孩子學習走路,最佳方式是牽引著讓孩子跟著走,也就是借給他們必要的外力,而不是完全幫他們“代勞”。所以,生活中那些自立能力強的孩子往往是平日被給予更多獨自練習機會的孩子。

我能自己做

3、教導規則,而後練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與成人最大的區別就是缺乏生活經驗,也就是對很多事物沒有形成相對的認知概念,比如說時間觀念、規則意識。孩子擁有最旺盛的精力、無窮盡的探索求知慾望,這是他們成長進步的優勢保障和最重要的資本。因此,在引導孩子成長進步過程中重心應放在規則與制度引導上,引導孩子養成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規則、制度意識對孩子成長影響是一生的,比如學習習慣將伴隨孩子成長的一生、歸納整理習慣亦將伴隨孩子的整個生活過程......制度與規則是一切行為實踐高效落地的保障。明確而堅定的行為規則教導,讓孩子明確哪些行為是被鼓勵的、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不被認可的。成長方向的確定性是指引孩子走向獨立自主的“燈塔”,成長路上最迷失的時刻就是前行方向不明確。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以鄰里互助,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一項公益普惠的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即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


育鄰人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除了把選擇權給孩子,培養孩子的負責心、好奇心,信任他們,別無他法。然後,還有五件不要去做的事:

1.不要用太多規矩限制孩子的自由。

要讓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例如,孩子喜歡玩計算機,不要說,“不準!”告訴他,如果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週只能玩兩個小時。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

2.不要懲罰失敗。

可以懲罰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學習最好的來源,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創造的動力。如果父母只要想要孩子避免失敗,會有不好的後果。

3.不要說教。

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4.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5.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不要覺得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從。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獨立自主是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需要擁有的能力。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是孩子將要面臨的最早期的成長任務之一,同時也是一條讓孩子變得獨立自主、有擔當的必經之路。

孩子們把這個世界看作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有趣而迷人的地方,當大人們妨礙他們探索世界時,一些孩子們可能會感到沮喪和無能,並對自己的無能產生一種內疚感;而另外一些孩子則會放棄,並讓他們焦慮的父母過度保護他們,使他們體驗不到成長所需要的挫折或傷害。

一、父母培養孩子自主性和主動性的誤區:


孩子在兩歲到六歲之間是發展自主性和主動性的關鍵時期。然而,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存在一些誤區,導致錯過培養孩子自主性和主動性的關鍵時期。

誤區一:

孩子太小,不一定會做,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一般情況下,媽媽們總覺得自己孩子小,獨立去做一件事會應付不來,其實她們真是小瞧了孩子的潛力。

父母們會用這樣的話來壓制這些想要幫忙的孩子:不,你還太小。等你長大了再說。大人做這些事情通常會更容易,但是,拒絕孩子學習和練習新技能的機會可能會為內疚埋下隱患,而不是為獨立自主播下種子。

誤區二:

日常瑣事不需要孩子做。很多家庭有爺爺奶奶或者保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家務活就更不用孩子參與了。其實這些日常瑣事並不是需要孩子的幫忙,而是孩子需要做“小事”的鍛鍊機會。

孩子需要通過做事發展出“我能做”的感覺。他們想嘗試每一件事情:拖地、洗碗、做飯、玩泥巴、在花園裡挖坑。然而,這些“天賜”的機會被剝奪了。

二、缺乏獨立自主性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長大時,父母可能很奇怪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就是不做任何事情。如果孩子沒有發展自主性和主動性,他們自己本身以及自己的學習生活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1.缺乏自信:孩子不相信自己通過努力能把事情做好。

2.沒有主見:孩子遇事總是拿不定主意。

3.缺乏探索精神: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情缺乏好奇心。

4.容易退縮:孩子遇到困難很容易放棄。

5.自我評價低:孩子常因為犯錯而覺得自己比較蠢笨。

6.不會主動做自己該做的事:孩子常忘記自己該做的事情,或者總是拖拉。

7.抗挫折能力低:孩子遇到挫折就很難從受傷的情緒中走出來。

三、父母不應當做的行為:


1.操縱

很多家長習慣什麼事情直接替孩子做主,彷彿孩子是一個沒有自主意志的機器。家長的控制慾讓孩子習慣在家長的照顧下生活、學習。

這不僅影響孩子的生活能力,也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一個沒有主見,在家長包辦下成長的孩子,容易缺少主觀判斷,沒有主見。

2.過度保護。很多家長過度保護孩子,不信任孩子的能力,凡事代替孩子做,讓孩子習慣被“伺候”的感覺,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願意去做,而是家長們不給孩子機會。

3.放縱。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不聞不問,什麼都隨孩子去。這樣的孩子很多時候會自己去做事,但是很少有正確的標準,對事情的度把握不好。

4.打擊。有的家長會在平時的言語中有意無意的打擊孩子,這會使孩子的主動性發展受挫。

這樣的孩子沒有培養“我能做”的心態,而是通過一種“我不能”的心態來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他“不能”走到汽車前,他“不能”自己穿襪子,他“不能”撿起自己的玩具,他製造出需要父母替他做事的假象。

四、父母應當做的行為: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時,我們培養的是孩子的健康的主動意識,而不是允許他將頭腦裡冒出的每一個念頭都付諸行動。

家長應該做的是給孩子設定一些安全的界限和限制,使他能在此之內探索、試驗,並學會培養他對自己才幹和能力的信念。因此,父母應當花時間來訓練孩子。

1.學會放手。父母需要有勇氣讓孩子自己嘗試,不要過度擔心孩子會受傷,也不要怕麻煩。

2.啟發式提問。孩子做事之前,父母需要詢問孩子:“你知道要怎麼做嗎?”“第一步該做什麼?”這樣的問題,幫助孩子理清思路。

3.說出明確的期望。很多時候孩子不知道要做什麼,父母需要給孩子明確的指令,比如:“把地上的玩具汽車撿起來”“把杯子放到桌子上”。

4.提供有限制的選擇。當父母需要約束孩子的行為時,最好讓孩子做選擇題。比如:“你是想自己關掉電視機還是我幫你關掉?”

5.鼓勵孩子。當孩子勇於嘗試時,不管孩子做得如何,都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

6.從錯誤中學習。當孩子做得不恰當時,父母需要教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下次做得更好,而不是告訴孩子再也不要嘗試了。

7.建立日常慣例。很多日常小事如吃飯、睡覺等,父母都需要幫助孩子建立日常慣例,這樣有助於孩子在每一件小事上養成自然而然的習慣,時間久了,孩子自己就能做得很好了。

總而言之,父母對孩子自主性和主動性的培養是孩子獨立自主的關鍵,它需要父母無限的愛和科學的方法。

知會育兒歡迎您留言和討論!


知會育兒


如何教育一個獨立自主的女孩子,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

我爸媽對我的教育是放養,所以很久以前我很要強,別人都說我像個爺們兒,所以我希望我女兒既能有女孩子的柔和的一面,也有堅強的一面。

從孩子剛出生開始,我覺得首先在孩子面前要絕對的有原則,比如她要吃冰激凌,我三天吃一個,不會因為她哭我就給她。

第二個就是讓她承受自己承受的痛苦,她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摔跤摔得我很心痛,老公總是會直接抱她,我只會鼓勵她爬起來,然後讓她一次次做得更好。

第三個就是你要教會她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既然我們陪不了她一輩子,所以就要讓他們掌握生存的能力。比如女兒小時候身體很弱,我總是叮囑她因為她身體裡有個小怪獸,如果她不好好吃飯睡覺,就會生病打針。


第四就是培養她的動手能力,孩子三歲的時候,她經常會幫我拿一些東西,有時是一個蘋果,有時是一顆青菜,我都會鼓勵她去做,並且覺得她做得好。她每次都會笑嘻嘻的說,“媽媽,我又幫你忙了”,然後我會說,“媽媽謝謝你”。

最後,培養孩子獨立一定要和家裡的大人打好招呼,不能你在前面樹規則,他們後面幫忙逃避規則,這樣孩子永遠不知道規則的重要性。而社會是跟你講規則的。


小七情感故事


又要獨立,又要聽話,孩子表示很矛盾啊!

首先,分清孩子現階段的性格,因材施教。大的原則如下:

一:公平,平等的原則。這樣,孩子才能有想法,才敢把想法說出來,才會因為被允許說出想法並獲得實施權,而去積極主動的思考。

二:支持,鼓勵,多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小到穿什麼,大到選專業。父母只給建議與支持,不參與決定。

三:平時多關心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很重要。注意是孩子認為的愛才是愛,而不是家長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愛”!愛能增加自信,自信能增加社交能力。社交能讓孩子認識到來自父母以外的東西。

四:有些家長,孩子不吃飯就喂,穿衣服慢就替他穿,孩子除了學習,其他什麼事都父母來做,這怎麼獨立?變成習慣以後,輕則孩子獨立變難,重則叛逆動手打父母。

這些都是我從一個公眾號《教與痛點》裡看來的,還有些我一下想不起來了。不過我個人也表示支持這種觀點。

特別是最近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文盲也能教出優秀的孩子,就是這麼自信!》感覺要火了!


學生問答君


想要孩子有主見,那就要接受他不聽你的話。聽話的孩子都不會有主見,父母包辦的多的孩子也不會有主見。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但是會很在後面說“但是”的父母,也會阻礙孩子的獨立自主,所以,您想好了嗎?

我一直提倡孩子獨立自主,所以我的孩子今年大一,去了半個月,我們聯繫不多,有事他只是彙報一下做了什麼,而不會問怎麼辦。這些年我承載的評判有兩個,第一,啥都不管,後孃心;第二,聽孩子的,慣壞了他。現在孩子們去了大學,有了比較,孩子不在身邊,家長依舊被折磨得焦頭爛額的,開始羨慕我,人了我的教育理念,是不是有點晚呢?

接納孩子的特點去陪養,陪伴加養育,只要大方向不錯,別包辦,多放權,孩子在自己的空間裡會腦洞大開,比我們想象的更有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