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類防疫圖書:居家“課堂”新天地

□本報記者 劉蓓蓓

少儿类防疫图书:居家“课堂”新天地

根據《我是抗病毒小勇士》繪本開發的闖關遊戲獲得媽媽們的好評。

為什麼這個假期我不能出去玩?為什麼我一直不開學……在今年春節假期,這是讓很多孩子困惑的問題。想讀者之所想,出版人及時推出了多種少兒抗疫圖書,幫助家長向孩子解釋正在發生的這一切。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對這些疫情相關少兒圖書進行梳理發現,少兒社、科技社是這類圖書的主要出版方。這些圖書具有什麼特點?在形式上有何創新?其中的科普圖書如何做到速度與質量兼顧?記者為此進行了多方採訪。

多種題材全方位關愛

在這些少兒抗疫圖書中,既有面向學齡前和低年級小學生的科普繪本、故事圖畫書、童謠、漫畫,又有面向中小學生的掛圖、手冊、指南。既注重對疫情本身的答疑釋惑,也注意孩子的心理疏導防護。

為了增進青少年對新冠肺炎的認知和預防,不少地方行政主管部門安排部署,指導當地出版社推出了針對青少年的相關防護讀物。2月11日,在江蘇省新聞出版局大力支持下,河海大學出版社聯合中國大地出版社、河北領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第一時間策劃、研發了面向廣大中小學生群體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知識掛圖》;按照吉林省委宣傳部的部署,吉林教育出版社聯合長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健康教育中心,編撰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指南(學生版)》;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和速溶綜合研究所共同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圖解學生版);按照天津市委宣傳部部署,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精心編寫了《天津市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南》,在取得良好傳播效果的基礎上,又趁熱打鐵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南(少兒版+音頻版)》。

做好心理防護,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是抗疫的重要內容。華東師大出版人重點關注疫情下的中小學生及教師、家長的心理健康,攜手上海的心理健康老師,於2月7日策劃推出了《抗疫期間中小學生及家長心理防護手冊》;北京出版集團攜手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推出《新冠肺炎防控青少年心理諮詢百問百答——來自12355的聲音》,對全國10省市服務檯100個代表性案例進行解析,幫助青少年、家長及教育工作者科學認識、應對疫情,減輕心理干擾及可能造成的心理傷害。

科普圖書也是此次少兒抗疫圖書重要類別之一。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助理張東君告訴記者,該社科普書《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繪本》,拋卻了說教,以新型冠狀病毒“我”為主人公展開故事,把“我”的喜怒哀樂加入其中,用輕鬆的口語化講述把防控知識穿插其中,提升了科普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據記者觀察,不少出版社已在陸續策劃給孩子看的抗疫文學圖書。比如陝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致敬——陝西少年寫給武漢的信》一書,少年們以樸實的文字表達了對“逆行者”的致敬;長少社正面向全社會徵集《戰“疫”書簡:致最牽掛的你》書稿。

創新形式更易於接受

除免費提供電子書閱讀外,針對青少年閱讀特點,不少少兒抗疫圖書還增加了音視頻版,讓孩子們更易於接受。

黑龍江科技社《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繪本》的紙質圖書、電子書、有聲版是同步出版的。圖書出版之後,出版社基於圖書,與新華社、凱叔講故事等平臺進行了深入合作,製作了《新型冠狀病毒的警告》《這是個秘密》《對戰!新型冠狀病毒》等視頻,這些新媒體的展現方式受到孩子們喜歡,點擊量都在100萬以上。張東君告訴記者,這些音視頻在製作過程中,出版社的編輯與媒體的編輯就文案進行了多次修改。“我們對疫情的瞭解是在逐漸深入的,圖書第一版出版之後,我們對病毒傳播途徑又有了新的瞭解,於是把新的知識點加入到了視頻之中。”

“不同的多媒體展示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夠全方位地吸引孩子真正地接受並吸納這些信息。”東方出版社總編輯孫涵說,基於此,東方出版社在產品策劃設計之初就邀請了知名親子自媒體品牌Michael錢兒頻道,錄製了《給孩子的病毒科普圖鑑》音頻和視頻版。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社還推出了“H5抗肺炎知識闖關遊戲”。原來,《給孩子的病毒科普圖鑑》策劃編輯王豔偉向孫涵提到,原創界繪本黑馬麥克小奎有一個《我是抗病毒小勇士》繪本很不錯,是通過問題設置來呈現科普內容的,但是已被蒲蒲蘭籤走了。聽到這個消息,孫涵的第一反應就是電子版還在嗎?我們是不是可以開發互動性更強的答題小遊戲,讓孩子邊玩邊學,還可以和《給孩子的病毒科普圖鑑》互相帶動一下呢?正是這一創意得到了麥克小奎的認同和“小小包麻麻”團隊的公益支持。開發團隊僅用了3天就上線了“H5抗肺炎知識闖關遊戲”,得到了諸多社群裡媽媽們的好評,而東方社也因為這個創意獲得了該書電子版的版權。

傳遞知識更傳遞理念

前不久,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動物小百科》中存在對於果子狸的不當表述被網友指出後,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書中直言不諱地稱果子狸可以食用、入藥和當手工原材料,如此功利和赤裸的內容,引發網友吐槽也不難預料。武大社已經緊急回應,第一時間全面下架這本書。

在此次疫情期間,出版社也及時推出了一些科普圖書。這些科普圖書基本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武大社的這一事件提醒出版人,非常時期科普圖書的出版,要速度更要質量,知識的嚴謹性和綠色生態理念缺一不可。

東方出版社推出的《給孩子的病毒科普圖鑑》從2月2日簽約選題到2月12日電子書上線,僅用了10天時間。孫涵告訴記者,正因為時間緊,做的又是給孩子的讀物,所以對於稿子的質量和知識性的把關反而更為嚴格。外部,出版社找了不止一位專業醫生進行審定,並邀請了中國醫師協會唯一報紙《醫師報》的編輯進行內容把關與推薦;內部,更是反覆打磨,早已不止三審三校。孫涵還向記者強調,與同類單純講科普的繪本相比,《給孩子的病毒科普圖鑑》的特色在於更重人文關懷,作者專門用一個部分的內容讓孩子知道如何與自然和平相處,敬畏自然、懂得謙卑。

記者留意到,在這次時間緊、任務重的出版過程中,出版社策劃科普圖書時,多會與醫療專業機構進行合作,以此保證內容的專業性。比如黑龍江科技社與黑龍江疾控中心進行合作;長江少兒社則請來湖北省科普作家協會醫學專業委員會進行指導,來自湖北多家醫院的專家擔任科學顧問。

中少總社期刊中心副總監李曉平從事多年科普圖書編輯工作,在她看來,科普讀物的生命力首先在於知識的準確性、嚴謹性。所以無論出版時間多麼緊張,這個基本原則是堅決不能突破的。另外,做科普要有一種現代的生態理念,因此在介紹動物的時候,要保有一個基本常識:不要站在以人為中心的立場上來講動物的肉怎麼吃、動物的皮毛能用來做衣服還是做藥材,除非是特別專業類的圖書有這種需要,對於面向大眾的科普圖書是要避免這種說法的,這也是做科普圖書的另一個基本原則。

尊重和敬畏大自然,這是科普創作者和科普編輯人員都應該有的一個基本意識。李曉平特別提到,這種意識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深化的,所以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思想認識,這樣才能夠把好關,做到在編輯加工的過程中把正確的生態理念滲透到出版物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