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稱存在氣溶膠傳播可能:長時間 + 高濃度 + 密閉環境

國家衛健委發佈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的通知》,對是否存在氣溶膠這個傳播途徑更新了說法:傳播途徑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上述方案對於新冠病毒的認識又更深了一步,在明確表示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同時又在其中增加了 “封閉環境”、“長時間” 等多個限定條件。

衛健委稱存在氣溶膠傳播可能:長時間 + 高濃度 + 密閉環境

關於新冠病毒會不會通過氣溶膠傳播的消息引發公眾廣泛關注和討論,始於 2 月 8 日的一場新聞發佈會。當日,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在關於疫情防控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要加強家庭內部的疫情防控,並稱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雖然當時有質疑聲表示,在 “存在新的傳播方式” 如此重大的問題上,由身為民政局副局長的曾群首次提出,這一做法並不尋常。但對公眾而言,存在氣溶膠傳播即意味著需要對新傳播方式進行有針對性防範,擔憂程度也隨之上升。

不過從目前已有的案例來看,氣溶膠傳播在新冠病毒疫情當中還遠不是主要傳播途徑。

針對氣溶膠傳播,2 月 19 日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接受央視新聞白巖松採訪時也表示,氣溶膠傳播是需要一定的空間和一定距離來傳播的,所以通風至關重要,而且跟風向和上下風口也有關係。在防範上,人和人之間不要太密集,保持一定的距離至關重要。

衛健委稱存在氣溶膠傳播可能:長時間 + 高濃度 + 密閉環境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氣溶膠(Aerosol)是指懸浮在氣體(如空氣)中所有固體和液體顆粒,其直徑範圍為 0.001~100 微米。其實,我們的空氣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微粒,它們無處不在,構成了一個宏大的“氣溶膠系統”。氣溶膠的直徑大小跨度很大,微粒直徑大小在 10 微米以上的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夠很快沉降下來,而較小的微粒則可以在大氣中長期漂浮,若這些微粒對人體有害或者承載傳染病的病毒則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影響。例如我們熟知的 PM2.5,就是特指微粒直徑小於 2.5 微米的粒子。

總的來說,若病毒以氣溶膠的形式傳播,則會具有傳播距離遠、擴散能力強、懸浮時間長等特徵。比如當一個病人通過咳嗽或打噴嚏排出病原體後,即便病人走開了,後面漂浮在空氣中的微粒被人吸入後,也可以發生感染。

其實,有關新冠病毒是否能通過氣溶膠方式有效傳播還有待論證。正如毒理學界盛傳的一句話,“脫離劑量來說毒性都是耍流氓”,就像 PM2.5 一樣,濃度大了才表示空氣質量不行。那麼首先要討論的就是病毒以氣溶膠形式傳播時,空氣中病毒的濃度,以怎樣的濃度才會使人傳染上疾病。而公眾最關心的莫過於在室外活動時,大氣中氣溶膠承載的病毒的濃度是否具有傳染性。

專家指出,病毒以氣溶膠形式進入大氣中後會迅速向四周擴散,其濃度會迅速沖淡,一般不具有傳染性。而在封閉和半封閉的環境裡,氣溶膠傳播將變得比較危險。這就好比一位身患新冠肺炎的病人在屋子裡抽菸,屋內的人聞得到煙味,而樓上陽臺的人也能聞到煙味,但是房間裡的人被傳染了,樓上陽臺的人則不會被傳染。

不得不說,在疫情仍在發展的當下,新的傳播方式事關所有人的健康安全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但另一方面,要得出存在氣溶膠傳播的確切結論並非易事,而如今距離疫情發展僅有約 1 個多月時間,因此亦有疑問表示,是否存在明確的案例和證據支持氣溶膠傳播?幾乎所有的病患通過流行病學史研究都能回溯到與病患或者病原體有近距離的接觸,並沒有發現氣溶膠傳播的案例。

就算是 SARS 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到目前為止,也只是假定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2004 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即有論文指出,通過對 SARS 期間香港淘大花園病例分佈進行研究,發現 SARS 病毒可能通過空氣進行傳播。

衛健委稱存在氣溶膠傳播可能:長時間 + 高濃度 + 密閉環境

圖|淘大花園的地漏汙水系統(來源:PMC)

2003 年,香港淘大花園 E 座發生 321 人感染 SARS 病毒,致死 42 人,就被認為極大可能性是氣溶膠傳播。同時淘大花園的特殊結構和衛生間使用習慣幫助了病毒通過管道在樓宇裡大肆傳播。

後續的調查結果指出,淘大花園每幢居民樓都有 8 個垂直的汙水管道,直接連接到每一戶人的馬桶、浴室地漏和水池。

一名 SARS 病毒攜帶者在淘大花園使用衛生間,病毒隨著糞便最早出現在了淘大花園的下水道中。排洩物在管道內形成氣溶膠形式的傳染源。

一般情況下,所有住戶的衛生間內,每個衛生潔具都配有一個 U 形水槽,在裝滿水的狀態下能防止氣體和昆蟲從汙水管道進入室內。但當時部分住戶的 U 形水槽並沒有裝滿水,病毒得以通過排氣扇產生的負壓穿過地漏進入到浴室,在狹小的空間內讓其他住戶在毫無察覺中集體染病。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後續學界對 SARS 病毒傳播的回顧研究中,僅有淘大花園一處表現出了空氣傳播的特徵,同時也指出該案例具有較強特殊性。因此一直以來,外界從未將氣溶膠傳播作為 SARS 的主要傳播途徑。

衛健委稱存在氣溶膠傳播可能:長時間 + 高濃度 + 密閉環境

另一個可以參考的例子則是已經被人類撲滅的烈性傳染病——天花。

來自香港大學學者 Yuguo Li 發表在 BMC Biology 上的一篇論文介紹,對天花的全面回顧性分析表明,空氣傳播對天花病毒的蔓延起著重要作用。已有相關案例表明,曾經的天花病毒可以在一棟樓內的樓道和樓梯井廣泛傳播,實驗表明只有氣溶膠傳播能夠解釋這種傳播現象。

衛健委稱存在氣溶膠傳播可能:長時間 + 高濃度 + 密閉環境

圖 | MERS、SARS、新冠病毒致死率對比(來源:WHO)

目前的數據顯示,新冠肺炎在傳染性上較 SRAS 更高,同時遠弱於天花、麻疹等傳染性極強的疾病。

公眾也無需為新冠病毒的氣溶膠傳播擔憂,因為前述診療方案中同時給出了 “封閉環境”“長時間” 和“高濃度”等限定語,日常生活中,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儘量不要長時間呆在封閉環境中,時常通風換氣,基本可以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