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愛情的剎那與永恆

《廊橋遺夢》:愛情的剎那與永恆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小說著作,作品在描寫愛情的前提下,指出了一種人生的選擇和理想。電影《廊橋遺夢》(1995)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該片以其對婚外戀情的探討和對中年人心理情感的細緻體現受到了觀眾和評論界的廣泛關注。在《廊橋遺夢》中,作者向讀者展示了浪跡天涯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與安靜的小鎮主婦弗朗西絲卡從相逢、相戀到相別的整個過程,展現的是一段用“真實性”“悲劇性”和“生命死亡”所包裝的浪漫婚外戀情。


1.1

給瞬間的愛情以正當的理由

《廊橋遺夢》:愛情的剎那與永恆


《廊橋遺夢》的成功點在於小說作者和導演都把握住了這段婚外情的尺度,讓這段情感基本把持在“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分寸之內,沒有讓羅伯特·金凱與弗朗西絲卡的戀情有悖於人類的道德規範而傷害到更多的人。作者和導演極有分寸感地把這段情感限定在四天的時間之內,讓它浪漫而不失優雅,熱烈而又短暫,非常適度地顯示出那些拘禁於沉悶的婚姻生活裡的人們隱秘心理追求,同時由於它的短暫、保守、傷感和悲劇式的結局,讓具有傳統理念的觀眾也會產生認同感。出現於影片裡的這段愛情的背景是灑滿熾烈的陽光的麥迪遜小鎮,聳立的風車正在徐徐轉動,一輛老式的福特卡車從容地駛過,廊橋下的河水靜靜地流逝,暗示著小鎮人的沉靜、保守與封閉的內心。因此,生活在這個過於沉靜的小鎮上的中年主婦弗朗西絲卡會覺得這裡雖然是一個很和平的小鎮,但“卻沒有少女時代的夢想”,而整天沉浸於繁忙的家務之中,也讓人內心變得愚鈍麻木。生命被禁錮在這樣一個很小的空間很傳統的空間裡,人們的生活更加程式化,人的真正自我會逐漸喪失。但是心懷夢想的主婦弗朗西絲卡卻不甘心徹底沉淪,她內心仍然有追求,有夢想,有對情感生活的憧憬,這就註定了弗朗西絲卡的生活要出現變革。於是在一個悶熱的午後,當弗朗西絲卡獨自一人坐在門廊裡喝冰茶的時候,一輛風塵僕僕的福特卡車緩緩地馳來,帶來了她的夢想。


影片中的羅伯特·金凱自稱是“最後的牛仔”,他身為《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是智慧、敏捷而強有力的老男人,他那雖然滄桑卻又高大強健的身體和風度翩翩的外形,他那風趣的談吐和見多識廣的氣度,他那藝術家的清澈眼睛和純淨的靈魂以及專注於工作時的神情,無疑是征服女主人公的殺手鐧。對於一個生活在自稱是“畸角旮旯”裡、整天忙於洗衣做飯耕田收割的小鎮主婦來說,一個能夠走遍世界、和各種人物與動物發生過傳奇的堅強男人是非常具有殺傷力的,正因如此,心存幻想的女主人公弗朗西絲卡對羅伯特·金凱在極短的時間裡產生了某種說不清的情愫,兩人在這得天獨厚的空間裡和時間裡,從傾心長談到心心相印,於是接下來的事情是:第一天,他們相識,第二天,他們相愛,第三天,他們決定永遠在一起,第四天,弗朗西絲卡選擇了家庭,羅伯特·金凱選擇了離開。從影片裡弗朗西絲卡那一連串的幸福笑容、手舞足蹈數錢、興奮地準備外出購物和挑選新衣服的情景,無不顯示出愛情給她帶來的喜悅。《廊橋遺夢》給這段瞬間發生又熄滅的愛情設定了這樣的場景:一位智慧而富有傳奇色彩的老男人、一個內心對生活有著渴望與夢想的寂寞主婦;一個雖然恬靜卻又過分自閉的小鎮,一個有著極優美的風光的廊橋,還有那唯美的夜晚和美酒,都是產生愛情的理由。於是這一對有情人在這種氛圍裡所做的事情就有了真實性與合情性,它彷彿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現人類的生命情懷。四天裡的邂逅、相知、相愛、掙扎到最後的分離,形成了弗朗西斯卡一生珍藏的日記,也成了羅伯特相機裡最寶貴的時光,那段遺留在廊橋上的夢有了出奇的感人力量,正如片中的羅伯特·金凱所言:“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為了向你靠近。”也如弗朗西斯卡所言:“我希望永遠保留這份愛,我希望終生都能這樣的愛你。”


1.2

所做出的道德評判

《廊橋遺夢》:愛情的剎那與永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一向對婚外戀抱著鄙視的態度,然而在銀幕上這些婚外情轉化成了悽美的愛情故事。如《英國病人》《卡薩布蘭卡》等都是其中的經典之作。但是《廊橋遺夢》中的羅伯特·金凱和弗朗西斯卡的婚外情卻讓人得出了完全不同的道德評判,影片裡弗朗西斯卡的兒子麥克和卡羅琳的表現就充分地說明這一點。這兩個中年人在讀完母親弗朗西斯卡留下的日記時,他們終於理解了母親,瞭解了母親弗朗西斯卡那銷魂的愛情和她為了兒女所做出的巨大的犧牲。同時母親弗朗西斯卡的經歷也給了兒女不同的啟發:它讓兒子麥克更珍惜自己的婚姻,讓女兒果斷地做出了離婚的決定,與放蕩的丈夫分手。在處理母親骨灰的事情上,兄妹二人最終決定尊重母親的遺願,將母親的骨灰灑在美麗的廊橋上,為的是讓她的靈魂與羅伯特·金凱重逢。這就是《廊橋遺夢》所做出的道德上的最後判決,這結局說明: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不管其身處哪裡,不管其處於什麼樣的境地,如果他(她)是真誠地愛過,就應當得到足夠的尊重。正如弗朗西斯卡的臨終遺言那樣:“生活中蘊涵著很多美好的東西,努力吧!”


同時,影片也安排了小鎮女人露西與心愛的男人結合的結局,而弗朗西斯卡在經歷自己的情感波折之後,從中悟出了許多人生的道理,也理解了露西與其他男人的情感。所以她不顧全鎮人的白眼,勇敢地主動上門去和露西交朋友,而弗朗西斯卡還會“在露西那裡,我可以毫無顧忌地思念羅德特”。特別是在影片的結尾處,當死亡把羅德特·金凱與弗朗西斯卡徹底隔絕時,兩人的思念仍然還在,羅伯特·金凱保留著弗朗西斯卡給他的每一件東西,並在長達一生中始終懷著對她的真情,這說明他們已經從心靈上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即使死亡也無法讓其改變,這正表明了影片對真正愛情的讚許態度,這也是《廊橋遺夢》所做出的道德評判:如果是真心的相愛,就應當是道德的。


1.3

所做出的思考

《廊橋遺夢》:愛情的剎那與永恆


《廊橋遺夢》還給人們提出了思考: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是兩個人搭夥過日子,還是真正的相愛,弄清這一點至關重要。但除了愛情之外,生活於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有人生的責任,當你承擔起這份責任時會很沉重,但一旦將這種責任破壞掉,人的心靈也將無法安寧。所以兩個人從他們結合的那一刻起,責任在兩人的生活中所佔的比重就突然上升,有時候責任甚至超過了感情,超過了自己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廊橋遺夢》算得上一部真正的經典愛情電影,因為它能對之後的此類電影產生久遠的影響,並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和觀眾的回味。《廊橋遺夢》不僅讓人們懂得了感情有著它無法忽略的重量和寬度,還有著時時可以提升人類生命的意義。所以在《廊橋遺夢》這部故事情節簡單易懂的影片裡,卻有著最深刻的打動人心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