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原著和同名影視劇,先看哪個更好?

咪咕閱讀


你好,我是楊小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覺得題主的問題有點難。小說原著和同名影視劇,先看哪個更好,有點難以抉擇。

喜歡先看小說原著的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小說原著精彩,同名影視劇拍不出來效果,尤其是奇幻類、魔幻類、恐怖類的作品。

受到技術和想象力的限制,有些在書中被描寫的十分奇幻的特效,在影視劇中變成了“5毛錢特效”。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即使導演在電影中還原了80%的原著情節,也無法使書粉滿意。

2、小說適合鍛鍊想象力,每一位讀者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用來說明不同的讀者對同一部作品會有不同的感受和見解。每個人讀原著時的感受都不同,而影視劇拍出的效果,是編劇和導演讀原著時獲得的感受,不是讀者自己直接獲得的。尤其是經過改編之後,原著的精華可能會流失。

3、影視劇的很多編劇在改編原著時,為了迎合市場,改編的脫離原著,很多重要情節都消失。

影視劇說是根據某某書籍改編,實際上是編劇的再創作,還不如直接看原著小說。

比如,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是根據亦舒的同名小說改編。可實際上,這部電視劇除了使用小說名字和主要角色的名字,以及大致劇情(羅子君被拋棄然後再就業遇到新愛情)以外,內容幾乎是編劇自己創新,與小說內容無關。賀涵這個角色更是後來添加的,原著中根本查無此人。

喜歡先看同名影視劇的,原因也有幾個:

1、原著中華麗而冷門的描述,讀者可能不認識。

小說中的文字是冷冰冰的,而且有的描寫很具體,具體到有些觀眾不認識。影視劇就不同了,劇組會根據實際情況,將很多華麗的裝備、服裝、道具一一展示出來,不用特別說明,觀眾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比如《紅樓夢》。它被稱作經典之作,與它嚴謹、詳細、確切的製作風格有關係。大到整體背景,小到裝飾飾品,每一步都能看到良苦用心。

2、有的原著人物眾多,每一個人物自成一個分支,看著看著就糊塗了,不如影視劇觀看起來一目瞭然。

比如《甄嬛傳》,裡面大大小小的嬪妃、宮女、太監、大臣數百人之多,很多人看原著的時候很容易混淆。電視劇就不一樣了,人物背景、人物關係看起來簡單明瞭。

3、根據原著改編的影視劇,在拍攝時會發現原著不合理的地方,而進行適當的改編,使劇情更加流暢。

這是很多影視劇改變時都會遇到的問題,解決了讀者看書時的疑惑。本來是根據原著改編,結果拍的比原著更好,比如《甄嬛傳》。

無論喜歡先看什麼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最終看到的,可能是用同一個名稱的兩部不同的作品而已。

小說是文學作品,有優勢有劣勢;影視劇是戲劇作品,也有優勢有劣勢。如果完全照搬小說,影視劇因為自身的侷限,很多情節無法完全還原,這時就需要適當改編。改編後的影視劇其實已經不算是原來的文學作品了,因為情節都不一樣了。影視劇只是佔了原文學作品的殼子,內裡實際是另一番模樣。

比如去年末大火的《慶餘年》。它是根據貓膩的同名小說改編,原著中很多內容都被編劇刪掉。比如:原著中範閒的貼身丫鬟,這個人物的戲份全部被砍掉;比如範閒和他紅顏知己們的愛情,也完全看不到。編劇增加了貼身侍衛滕子京的戲份,還把他寫死了,實際上原著中的滕子京活到了最後。所以你看,說是根據原著改編,實際上能引用70%都不錯了。

對於電視劇,觀眾喜歡看的,是製作精良、劇情連貫合理、演員演技在線、道具服裝逼真、符合時代背景的電視劇。而粗製濫造的電視劇,拍攝週期短、前期準備工作不足、演員選角不合適、劇情簡單混亂、BUG太多等等,都會影響到電視劇的播出和觀眾的實際體驗。

對於原著小說等文學作品,觀眾喜歡的是著作裡有思想的碰撞、想象力的自由發展、個人情感的體驗等更加自我的感覺。對於“瑪麗蘇劇情”、“弱智情節”、“假裝高大上實際神經病的對白”等這樣的作品,觀眾也不會青睞。

綜上所述,同名的小說原著和電視劇,想先看哪個,由觀眾自己說了算。有時候,先看電視劇的觀眾會突然覺得,這電視劇拍的不錯,會想找電視劇去看;先看過小說原著的讀者,對劇情念念不忘,也會找改編的電視劇來看;說到底,這都是觀眾自己的意願。

如果有人實在無法抉擇先看哪個,可以先等影視劇播出後去看影評,再對比小說原著的書評,這時候選擇就容易多了。不過,大概率的是影視劇沒有小說原著好看。


楊小蛋


怎麼說呢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和你說下我本人的看法以及親身感受。記得剛看趙敏版的倚天屠龍記的時候真是覺得拍的真好包括金庸先生小說改編的電影我都覺得特別好看。我是91年的我基本沒看過金庸先生的小說都是看電視劇,知道我一次和朋友探討哪個版本的笑傲江湖拍的好哪個版本的神鵰拍的好,後來一朋友說覺得拍的都不好。他當時只說了一句話書上寫的人劍合一電視能拍出這種意境麼?當時我確實是不屑一顧和嗤之以鼻的。知道這兩年才深有體會,這些年看過的小說鬥破蒼穹,大主宰,斗羅大陸,鬼吹燈都被改編拍電視了真的慘不忍睹。我個人的看法就是看過小說就不要去看改編的電視劇了反過來但是可以。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不胖的胖七


小說是通過文字的方式給予讀者無限遐想空間的,例如小說《將夜》中,寧缺利用都城大陣擊退知守觀觀主陳某,描寫的驚心動魄,看的時候,腦中浮想了很多種打鬥的場面。


但是在看完電視劇後,這種打鬥的場面,就被定格了,我們的聯想就被固定在這種模式之下,所以在看完小說之後,在看同名改編的電視劇,因為已經瞭解過劇情,想象過無數次的激鬥場面,所以就會對劇情產生排斥。

依據我個人感覺呢!看完小說後,就不要在觀看電視劇了,因為小說已經用文字詳細的介紹了各個細節,我們也聯想了很多激烈的場面,在反過來觀看特效,肯定達不到了那種效果了。


看完電視劇就不看小說了,看完小說就不看電視劇。


娛記一談


我個人建議還是先看小說原著,再看同名影視劇

因為很多同名影視劇拍出來不一定能高度還原小說原著,達不到該有的效果,甚至可能會毀原著,這樣一來如果先看影視劇的話會給觀眾留下刻板印象,讓觀眾失去想看原著的慾望

並且相信很多人看小說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在潛意識裡塑造出一個形象很好的角色,這樣才會讓讀者有動力去看同名影視劇,如果官方挑的角色形象沒有達到觀眾期望,那他們再去讀小說的時候,潛意識裡影視劇角色形象會投射到小說中

所以建議先看原著小說,畢竟同名影視劇源於該小說,小說不佳,那劇應該不會好到哪裡去,但如果同名影視劇拍會了,但小說很好,你可能就會失去看原著的興趣,從而失去能看到一本高分小說的機會


虎子很奈斯


我們欣賞文字類文藝作品時都會腦補出一個和自己生活環境相雷同的畫面,這就是所謂的一千個哈姆雷特。畢竟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盡相同。這就牽扯到一個先入為

當然,這部電影和原著的關係並不算很大,它是改編於萊昂納爾·威格拉姆的同名漫畫,因此對角色的改動比較大。不得不說,人們對待三維的影音的敏感程度還是高於二維的文字。當我再去看柯南道爾的原著時,莫不感覺這裡的福爾摩斯死氣沉沉。《血字的研究》裡就剩下一個叼菸斗,看指紋的形象。我已經注意不到電影對原著未完成的細節了

當我們對原著有了瞭解甚至是深刻體會的時候,我們對不遵從我們腦海中藝術形象的影視作品都是排斥的。眾口難調的深層次原因就在這裡,影視作品如果想成功,必須把所有的藝術形象抽撥出共性在進行創作。所以綜合來看,影視再原著,可以激發我們閱讀原著的興趣,至少能讓很多沒有經歷過閱讀原著的人們把書撿起來;原著再影視,風險很大,如果有碰上有對原著理解程度更深的觀影者,這部電影基本上在口碑上就完了。對於受眾,原著和影視無論先後,都是好的,兼得還是可以的。但對於影視從業者,還是先把原著給消化消化吧。


馨與曖


我們欣賞文字類文藝作品時都會腦補出一個和自己生活環境相雷同的畫面,這就是所謂的一千個哈姆雷特。畢竟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盡相同。這就牽扯到一個先入為主的問題。我們先經歷了自己的生活,對既定現實有了一定的認可,再去欣賞原著,這樣的話我們的腦海中關於原著的理解一定是基於自身生活的框架。究竟孰優孰劣?舉個栗子。我是在看過《大偵探福爾摩斯》後才去真正接觸原著的。看電影的時候我就問朋友,這福爾摩斯(小羅伯特唐尼飾)怎麼這麼玩世不恭,倒像個花花公子。我不知道劇本怎麼寫的,小羅伯特那種俏皮的風格註定了我對福爾摩斯的印象。兩部都是如此,再加上電影中特意加入的動作畫面,整個電影就像是一部懸疑動作片。

當然,這部電影和原著的關係並不算很大,它是改編於萊昂納爾·威格拉姆的同名漫畫,因此對角色的改動比較大。不得不說,人們對待三維的影音的敏感程度還是高於二維的文字。當我再去看柯南道爾的原著時,莫不感覺這裡的福爾摩斯死氣沉沉。《血字的研究》裡就剩下一個叼菸斗,看指紋的形象。我已經注意不到電影對原著未完成的細節了。我意識中既定的影音形象不再允許我接受原著的描述了。原著中福爾摩斯形象如下。

當我們對原著有了瞭解甚至是深刻體會的時候,我們對不遵從我們腦海中藝術形象的影視作品都是排斥的。眾口難調的深層次原因就在這裡,影視作品如果想成功,必須把所有的藝術形象抽撥出共性在進行創作。所以綜合來看,影視再原著,可以激發我們閱讀原著的興趣,至少能讓很多沒有經歷過閱讀原著的人們把書撿起來;原著再影視,風險很大,如果有碰上有對原著理解程度更深的觀影者,這部電影基本上在口碑上就完了。對於受眾,原著和影視無論先後,都是好的,兼得還是可以的。但對於影視從業者,還是先把原著給消化消化吧。




唐亞lo


看你對什麼感興趣

如果自己比較喜歡看小說,那麼可以去選擇看小說,小說足夠吸引你的情況下,再決定是否觀看電視劇。

但是如果只是因為喜歡這部電視劇,或者是喜歡電視劇中扮演角色的演員,那麼就可以直接選擇觀看電視劇,小說就不用去看了。

個人覺得小說和電視劇無論多麼高的還原度,還是有很多地方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2019年夏天非常火的《陳情令》算得上更是一部非常高還原度的改編了,但是還是打碎了許多人的魔道祖師夢,畢竟耽美改成電視劇,最觸目驚心的大概就是改成兄弟情吧

再別說被眾多影視多次改編的《鬼吹燈》,確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無論是看過哪個版本的電影或者電視劇。都無法取代我心目中的胡八一和shelly楊


阿拉播小視頻


個人認為:如果是感興趣的小說,尤其是一些情感類的,先看小說原著比較好,因為在閱讀小說本身的過程中,會引發讀者很多想象的空間,會置身其中不能自拔,為小說原著中的主人公的情節心情跌宕起伏,能充分理解故事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想法。這個時候再去看同名影視,會覺得有些演員表達詮釋角色不到位,從而會失去追劇的興趣。



青藤視界


看你對什麼感興趣

如果自己比較喜歡看小說,那麼可以去選擇看小說,小說足夠吸引你的情況下,再決定是否觀看電視劇。

但是如果只是因為喜歡這部電視劇,或者是喜歡電視劇中扮演角色的演員,那麼就可以直接選擇觀看電視劇,小說就不用去看了。

個人覺得小說和電視劇無論多麼高的還原度,還是有很多地方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2019年夏天非常火的《陳情令》算得上更是一部非常高還原度的改編了,但是還是打碎了許多人的魔道祖師夢,畢竟耽美改成電視劇,最觸目驚心的大概就是改成兄弟情吧

再別說被眾多影視多次改編的《鬼吹燈》,確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無論是看過哪個版本的電影或者電視劇。都無法取代我心目中的胡八一和shelly楊


扭軲轆李


這個問題需要分情況討論

假如你覺得這個ip很好熱度很高但是卻沒有接觸過影視作品和原著的話 建議你先看影視作品

因為影視作品之所以熱度高的原因,一部分來自於知名小說和裡面的經典橋段,另一部分來自於符合觀眾的口味。

有些原著小說沒有影視作品火的原因 就是裡面的某些橋段和闡述的道理太過深奧 不適合大眾接受

但假如你是有接觸過原著和影視作品的話,我建議你先看原著。因為原著才是這個故事梗概和世界觀的起點,看完了原著你有了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把想法和見解代入但影視劇中,你就能發現哪些閃光點個不足,這樣才是影視劇和原著想帶給你的感受。使你完全融入了那個世界裡,你才會切身體驗。

以上觀點是我從神探夏洛克和原著福爾摩斯探案集中感受到的,儘管是不同的兩個世界,一個偏近代一個現代,但他們給我的相同感受就是把夏洛克福爾摩斯的人格亮點和故事的精彩表現了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