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電影的五個特點

1888年,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誕生,片長只有兩秒鐘,只有一個鏡頭,內容也極其簡單。經過一百三十多年的發展,電影的類型已經多種多樣了。

今日之觀眾,品味也大相徑庭,所以,好電影的標準也不是唯一的。這裡我歸納出五點,對應不同的電影。

【1】感官延伸,創造體驗

電影剛誕生時,更像是一種魔術戲法,人們看電影是為了滿足獵奇的心理。1985年,盧米埃兄弟拍攝了《火車進站》,火車衝著鏡頭駛來,當時的觀眾以為火車是真的,嚇得四散逃跑。顯然現在的觀眾已經不會被電影裡的火車嚇到了,電影的技術在不斷革新的同時,觀眾也在不斷進化。

一部好電影的五個特點

《火車進站》


現在,3D特效電影很普遍了,未來,還會有更加真實的VR電影。技術的進步讓看電影的體驗變得更加震撼,李白要是穿越到2009年,看了《阿凡達》,不知會寫出比“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牛逼多少倍的詩。

人生是乏味的,而電影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讓你能在這兩到三個小時裡得以逃避現實,來到一個夢境裡。

好的奇幻或科幻電影能創造出一個有別於現實的平行宇宙,讓發生在這裡的故事變得合理——《指環王》裡的中土大陸,生活著矮人、人類、精靈、獸人等種族,紛爭不斷;《星球大戰》的宇宙裡,不同星球有不同的文明,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特徵;漫威的電影宇宙裡,各種外星種族總想來侵略地球。

一部好電影的五個特點

《指環王》


電影《一一》裡有一句經典臺詞——電影發明之後,人類的生命至少比起以前延長了三倍。在我看來,“三倍”的說法太保守了,電影給你提供的體驗,有些是你十輩子都體驗不到的。


【2】故事精彩,節奏緊湊

現在的電影視覺效果越來越好了,但很多大成本製作的電影依然得到差評,原因就在於缺乏一個好劇本。

如果說視覺效果是電影的皮,劇情就是電影的肉,劇情不夠飽滿的電影看起來就乾癟癟的,食之無味。一些很老的電影,雖然畫質很差,但看起來還是挺有意思的,就是因為它的劇本寫得吸引人。

一個好故事,是能夠吸引觀眾一直往下看,讓觀眾集中注意力,而不是看著就走神,想看手機。什麼樣的故事才算一個好故事呢?可以用八個字概括——

出乎意料,情理之中。觀眾的內心對於電影劇情的發展是有一個預期的,編劇必須使劇情發展超出觀眾的意料,製造一種驚奇的效果,這點對於懸疑電影非常重要,如果一部懸疑電影觀眾總能搶先猜到劇情的走向,那麼就是一部失敗的電影。

情理之中是出乎意料的限定條件,編劇在製造的反轉時必須要符合人情與道理,觀眾才會買單。像美劇《權力的遊戲》最終季,沒有任何鋪墊,龍媽突然就黑化,騎著龍焚城,這個行為就很不符合情理,所以編劇遭到很多粉絲的唾罵,25萬網友請願重拍。

很多爛片就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主人公遇到危機時,突然出現強大的力量把問題解決了(專業術語叫“機械降神”),這種製造意外的手法是很低級的,它破壞了電影的內在邏輯。編劇把自己當成神,就會讓觀眾心裡暗罵WTF。

決定劇情好壞另一個因素是節奏,小說戲劇編劇的“起、承、轉、合”的原理在電影裡依然適用。

羅布特•麥基在《故事》裡寫到“我們一幕接著一幕地時而緊張,時而鬆弛,直到最後一幕的高潮將觀眾的情感傾瀉一空,令他們在情感上精疲力盡而又快慰無窮……

好的劇情應該像性生活一樣,舒緩有度。”下次你看電影也可以自己分析,哪裡是緊張,哪裡是鬆弛,平平淡淡的一般不是好電影。

像《看不見的客人》、《兩杆大煙槍》、《心迷宮》這樣的就是優秀的故事電影,劇情千迴百轉,環環相扣,你永遠不知道劇情會往什麼方向發展,總會有很多驚喜,看到結尾會目瞪口呆。

一部好電影的五個特點

《兩杆大煙槍》


劇情好的電影也經常會被翻拍,國內翻拍的《完美陌生人》、《蒙太奇》、《誤殺瞞天記》……很多都是劇本寫得好電影。

【3】富含哲理,改變人生

電影不單是看特效和聽故事的娛樂產品,它還能夠傳達價值、意義層面的內容。

總會有一部電影,讓你產生了強烈的認同,讓你從中看到了自己,讓你反覆觀看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初心,這樣的電影就是會改變人生的好電影。

認識一個女生,她每年要重溫兩三遍《千與千尋》。之所以百看不厭,是因為這部電影裡藏著人生成長的密碼——生活永遠向前,千萬不要回頭。豆瓣TOP250裡面有很多這樣的哲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海上鋼琴師》……這些電影觸及到了人的精神內核,所以才那麼讓人感動。

我們會喜歡上電影裡的人物,以他們為榜樣,在我們人生某個重要節點,面對抉擇時,能想到某部電影裡的人物是怎麼做的,然後做出一個善良的選擇。

在影片《開羅紫玫瑰》中,女主Cecilia是個喜歡看電影的婦女,本來她很懦弱,任由好吃懶做的丈夫毆打,卻不敢離開他。後來他結識了電影裡走出來的探險家Tom,被他的勇氣感染,最後Cecilia終於鼓起勇氣離開她的廢材丈夫。

一部好電影的五個特點

《開羅紫玫瑰》


好的電影能讓人更加理解人性、明白更多道理。

雖然有“懂得了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感嘆。但是,明白更多道理終究會活得更通透些。

在現實社會,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很多人都是吃了很多苦頭後才得到了一些經驗。電影提供了一種能得到人生經驗而又不用承受實際傷害的方式

人們有時候遇到很複雜的情緒,不知道怎麼表達出來,只能一直悶在心裡,最後把自己憋奔潰了,而有了電影,人們能夠把自己代入其中,從而使情緒得到宣洩。舉一個文學的例子,小說《安娜·卡列尼娜》最終的結局是主人公安娜自殺了,但這本書沒有促使很多人自殺,而是挽救了很多本來想自殺的青年,因為他們已經隨著安娜進行了一次“虛擬的死亡”,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感覺,所以就不用再付出實際生命的代價。

電影就像我們的第二人生,我們可以把現實人生沒法做的事情寄託在第二人生裡。有些人可能會抬槓說那不是真實的人生,但所謂的真實,也不過是主觀的東西,你信了才能為真。兩千年前已經有了一個莊子懷疑真實的存在,你又怎麼證明,你不是活在一個蝴蝶夢裡。


【4】現實批判,改變社會

我們國家對於電影管制很嚴格,因為電影的力量很強大的,創作者稍微施加點技巧,就可以顛倒黑白,操縱大眾的思想。

1935年拍的《德意志的勝利》,就是用來宣傳納粹的工具,活生生把希特勒塑造成一個偉人,其蠱惑人心的效果很強大的,當然這是反面教材。

大面積公映的電影會影響到社會的整體價值觀,所以,好的電影應該三觀正,引導社會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在種族歧視很嚴重的美國,就有很多提倡平等的電影,經過這些年電影的潛移默化,大家對黑人的偏見才會越來越少。

這類電影敢於把現實社會不堪的一面揭開,讓人們看到社會普遍存在的種種問題。像《親愛的》反映了拐賣兒童的問題、《起跑線》反映了父母對孩子教育焦慮、《我不是藥神》反映白血病患者買藥的困難……

一部好電影的五個特點

《親愛的》


當問題大家避而不談時,就永遠不會得到解決,受害者只能默默承受。只有把問題擺上了檯面,變成一個全民關注的話題,才會逼著有權力的人去解決問題。

好的現實題材電影,應該是現實的倒模,真實地反映現實社會。越是反映真實社會,就越容易引起大眾共鳴,就越是一部優秀的電影。更好的電影,能夠反過來改變社會。大家應該猜到了我要說韓國電影了,《素嬡》、《熔爐》都是靠著強大的影響力而改變了韓國的法律。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熔爐》

由於國情原因,我們的電影不能夠像韓國電影那樣有批判性,這點挺遺憾的。


【5】手法創新,拍攝技藝高超

知乎有一個問題:「看電影」的能力,是需要學習的嗎?我的回答是:

如果你只關注看電影的體驗,那麼儘管用心去看就好;如果是想看電影的拍攝技巧的,就需要學習專業的知識,學會了電影的專業知識,看電影會多一層樂趣,可以跳出劇情思考導演是通過什麼手法去表現劇情的。一個是感性地投入,一個是理性的思考,喜歡那種因人而異。

如果把電影跟繪畫做一個類比,電影的劇情就相當於畫的內容,電影的拍攝手法就相當於作畫的技巧。我們普通人看畫,只會關注畫的內容,而專業的人看畫,則會注意創作這幅畫用了那些技巧。大部分人看電影主要還是關注電影的劇情、內涵和體驗,電影專業人士則喜歡關注電影的拍攝手法,例如鏡頭的機位?剪輯的方式?光線是怎麼打的?這一類的好電影,會讓你這樣驚歎——原來電影還可以這樣拍!

《公民凱恩》就是這樣一部集合了很多拍攝技巧的偉大電影。鏡頭方面,《公民凱恩》使用了深焦拍攝,使前中遠景都顯示清晰,增加了畫面的信息量。電影中一段早餐戲堪稱教科書式的剪輯,幾個鏡頭快速切換,就把凱恩跟妻子九年婚姻生活的變化表現出來。敘事方式也有創新,沒有按時間順序敘述,而是通過前後採訪與凱恩有關的幾個人物,拼湊出凱恩的一生的經歷。

一部好電影的五個特點

《公民凱恩》


有時候一些評分很低的電影,卻被影評人吹上天,原因就在於觀眾和影評人專業知識的差異,像《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樣的文藝片,很多人看得昏昏欲睡,但在影評人看來,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是很新奇的,看這部電影不是為了學到什麼道理,而是體驗裡面的氛圍。

說最後這一種是好電影,可能很多人會不贊同,很多人還是覺得電影必須有一個好故事,但我覺得電影應該更多元一些,有時候電影放棄敘事,形式大於內容也是可以的,像《輪迴》這樣沒有劇情的記錄電影,我們依然能看得很震撼。


以上五個點基本可以囊括很多好電影,但也並不僅僅有這五個點,好電影的特徵還有很多,希望大家以後在判斷一部電影好不好時,判斷依據不要太單一,多從幾個層面去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