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疫”記:雷神山醫院ICU裡的生死爭奪戰

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一科重症醫學二病區19日晚開始收治病人。“這裡收治的都是重症、危重症病人,早一天投入使用,就能多救幾個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說。

彭志勇介紹,他們18日下午4時接到開闢病區命令後,醫護人員加班加點,用時僅一天即完成清理打掃、設備搬運、安裝調試、人員崗前培訓等工作。

武漢雷神山醫院是武漢興建的第二座專門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主要用於接收重症患者。該院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管,已開設兩個重症醫學病區,其中一病區已收治患者14人。

中新社記者19日探訪發現,ICU病區為負壓艙,設有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兩個病區各有14張病床,每張床標配呼吸機、心電圖和血壓監控儀、輸液泵等,輸液泵能精準控制滴速,保證單位時間輸注安全劑量。病區內外醫護人員藉助對講機通話,忙碌有序。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現有30餘名醫生,90餘名護士負責雷神山醫院ICU病患救治。該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丁新波透露,重症監護室患者大部分沒有自理能力,病情變化快,需要醫護人員24小時照顧飲食起居、時刻觀察生命體徵。針對一些情緒不穩的病人,還要進行心理安撫。

30歲的護士張瑩瑩不僅負責ICU病人護理,還兼顧對外溝通、物資派發等工作。她們每天四班倒,一個班6個小時,為節省防護服、減少上廁所次數,她上班期間儘量少喝水。防護服密不透風,穿久了出汗憋悶,特別難受。“但我不能退縮,因為我是護士。”她說。

張瑩瑩已經快一個月沒回過家了,每天只能視頻與不到兩歲的女兒“見面”。“女兒馬上要過生日了,還不知道能不能回去。”提到女兒,她忍不住落淚。但隨即,她擦乾眼淚,整理好情緒,再次走進ICU“戰場”。

彭志勇介紹,當前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ICU救治主要是根據患者症狀對症治療,比如呼吸困難的予以吸氧、腎功能衰竭的予以透析,休克的予以抗休克治療等,以維護患者的各種器官功能,等待病人免疫力慢慢恢復,再自行清除病毒。

具體操作中,一般會根據病情變化採取漸進式方式治療,即首先氧療,其次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或無創機械通氣,再次有創機械輔助通氣;若病情繼續惡化,則採取ECMO(體外膜肺氧合)救治。彭志勇強調,ECMO對身體會產生副作用且費用昂貴,作為拯救性手段的最後一步,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使用。

15日至18日,湖北日新增病例持續下降,但重症、危重症病例持續上升。彭志勇認為,出現上升是因為隨著時間變化,一部分輕症逐漸轉為重症、危重症。他指出,當務之急是要儘快調配訓練有素的ICU醫護人員對重症、危重症展開救治,以減少病亡率。

2003年的非典、2016年的禽流感,彭志勇均在前線參與或負責重症患者的搶救。此次疫情暴發,53歲的他再度出征,從1月6日一直奮戰至今。他表示,新冠肺炎潛伏期長,傳染性強,這次防疫救治責任最重、壓力最大。讓他感動的是,團隊成員齊心協力,年輕人勇擔重任,他對打贏這場戰“疫”充滿信心。(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