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能戰,後能穩”展現“90後”硬核擔當

被汗水浸得發白起皺的雙手,是男護士王濤一天忙碌的見證;雨中站得筆挺的身姿,是火神山醫院執勤警察燕佔飛的堅守;照片中依舊陽光燦爛的笑容,是藥劑師宋英傑給世界留下的最後一瞥。王濤、燕佔飛、宋英傑……這些身影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90後”。(2月19日 人民日報)

“佛系”、“任性”、“喪”……似乎人們一想到“90後”,便是這些標籤化印象。然而,就在疫情防控的危急關頭,“90後”迎“疫”而上,書寫了硬核擔當,向世界宣告,“90後”可以挑起戰“疫”大梁。“17年前全世界守護90後,現在換90後守護這個世界”。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90後”醫護人員換上防護服,學著前輩的樣子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90後”青年民警換上制服,堅守點位檢查車輛、監測體溫;“90後”基層幹部穿上“紅馬甲”,走街串巷排查人員、科學宣傳;“90後”車間工人恢復生產、加班加點……他們有的在救人一線、有的在防控一線、有的在生產一線,雖然崗位不同、角色不同,但是信仰相同、目標相同。他們的所有戰鬥與努力織成了一張嚴密的疫情“防控網”,他們每個人都是這張網上的重要“節點”,他們的所有付出與努力都是為了讓這張網堅不可摧,保護著網內的人民群眾。

疫情來襲“不佛系”,衝鋒在先“不退縮”,立足崗位“不任性”,這才是真實的硬核“90後”。他們不但戰鬥在一線做好疫情防控,同樣堅守基層確保民心穩定。利用互聯網建立“小區微信群”,在群裡居民需求,解決居民難題,代辦各類事項,免去小區居民的後顧之憂,安心居家隔離;利用互聯網建立“心靈驛站”在線疏導居民的不良情緒、緩解疫情期間的焦慮,讓小區居民涵養積極心態,助力心理健康;通過互聯網加入在線輔導,特別是輔導一線“戰士”子女學習,確保後勤保障。

這些都是疫情“防護網”上散落的星星點點的力量,儘管每一份力量只是微光,但是當所有的“90後”力量同時點亮,這張“防護網”足以照亮疫情之下的灰暗,向社會輸送人間真情,照亮戰“疫”勝利之路。在“90後”英勇奮鬥接連傳來捷報之下,我們有理由相信“90後”是有擔當的一代,是有能力的一代,是有智慧的一代,“90後”定能挑起戰“疫”勝利的大梁,挺起民族復興的脊樑。(鍾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