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丨吵架,你吵出了什麼高度?5則故事談“吵架”之道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齊物論》


莊子丨吵架,你吵出了什麼高度?5則故事談“吵架”之道

你最近一次跟別人吵架是因為什麼矛盾呢?

夫道未始有封,然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

莊子說:世界上本來沒有是是非非,只是為了爭得一個“是”字,才劃出了許多“非”的界限。

解決矛盾的辦法,無非是把“非”化為“是”。爭吵時,我們是怎樣去判斷是非?又應該怎樣化解是非呢?


  • <strong>第一層級:吵架源於參考的角度不同,頻道不同說不通。

故事一:判斷最舒服的住所

齧缺問:“一切事物都有固定的規律,你知道嗎?”

王倪說:“我怎麼會知道!”

齧缺又問:“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東西嗎?”

王倪說:“我怎麼會知道!”

齧缺接著又問:“那麼各種事物便都無法知道了嗎?”

王倪說:“怎麼知道我所‘知道’不是‘不知道’?我所‘不知道’不是‘知道’?舉個例子,人在潮溼的地方睡覺會腰痠背疼,但泥鰍也是這樣嗎?人住在高高的樹上會心驚膽戰,但猿猴也是這樣嗎?這三種動物誰最瞭解真正舒適的處所呢?在我看來,是與非的途徑,都是紛雜錯亂的,我也不清楚這之間的區別!”


相同的內容,表達次序不同,側重點不同,人的反應皆有不同。

一個觀點,有的人聽了會暴跳如雷,有的人聽了會高興不已。就像人、泥鰍、猿猴對“舒服”的價值界定不同,關鍵看我們以什麼情形分析。

化解辦法:但把觀點放到適合的角度去討論。拋開參考的角度來判斷價值,則矛盾混亂,引起爭吵。找到對方考慮問題的角度,那看似矛盾,實則雙方觀念是一致的。就如同我們能理解為什麼蚯蚓喜歡潮溼的地方,猿猴喜歡上樹一樣。

  • <strong>第二層級:在同一頻道下,兩人總是不能相互理解
  • 故事二:影子的故事

    一個影子問另一個影子:“為什麼你走走停停,坐下又起身。為什麼不堅持自己獨立的操守呢?”

    影子回答:“因為我有所依賴,我所依賴的東西又有其所依賴。就像蛇的鱗皮和蟬的翅膀一樣。我不知道為什麼是這樣?也不知道為什麼不是這樣?”


    人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產物。人依賴於環境生存。

    現實生活中,朝夕相處的夫妻雙方,也難免有爭吵。這就是在同一頻道下的相互不理解造成。

    解決辦法:換位思考,多看看對方的環境。我們常常拋開環境的因素,去點評責怪某個人的品性和特質。所謂的變壞、變心,也是因為其依賴的環境產生了變化,感受發生了變化。所以,其責怪這個人本身,不如去追溯造成他這種思想結果背後的原因。


    莊子丨吵架,你吵出了什麼高度?5則故事談“吵架”之道


    • <strong>第三層級:為了找到真理,但有些真理從未有終點。

    故事三:麗姬的夢中夢

    瞿鵲子說:“我聽孔夫子說大王不願意治理天下的俗事,不知貪圖利益,不知躲避禍害,無心攀緣大道。孔夫子說大王這些都是不著邊際的無稽之談。”

    長梧子說:“大王的心思孔丘又怎麼能夠理解呢?”

    瞿鵲子說:“我認為大王這樣才是大道的表現,先生認為怎麼樣?”

    長梧子說:“我就隨便說說,你姑且聽一下。你知道麗姬嗎?她是疆人的女兒,她的國家被晉國打敗後她成了俘虜,她當時哭得淚水把衣襟都浸透了。等她進了晉國王宮,和晉王同床共枕,同吃山珍海味,後悔當時哭得那麼傷心。她睡中開懷暢飲,醒後卻又痛哭流涕;夢中悲傷哭泣,醒後卻又繼續作樂。

    做夢的人做夢的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聖人才知道人生不過也就是一場大夢,而愚昧的人則自以為清醒。所以說,君王啊,臣子啊,都一樣淺陋。我說你們是在做夢,其實我也是在夢中。”


    每種“是”,在更高的境界來看就是“非”,在更更高的境界來看還是“是”,在往上高一層仍舊是“非”。

    解決辦法:在自我修煉中不斷覺醒。人從一個境界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中去,就如同從夢中覺醒過來,但新境界又會在更高境界之上不斷覺醒。在這種是非的交替之中,人類的認識不斷深化,文明水平不斷提高。這種是非的爭辯,恰恰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莊子丨吵架,你吵出了什麼高度?5則故事談“吵架”之道

    • <strong>第四層級:沒事吵一吵,爭吵之後能化成“天籟之音”。

    故事四:天籟之聲

    子綦靠著几案坐著,仰面朝天,慢慢吐氣,好像遺忘了自己的形體一樣。他的學生子游在他的面前侍奉,問道:“師父,你現在看起來內心寂靜得如同死灰的樣子。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子綦回答說:“此時此刻,我遺忘了形體的我,你知道嗎?你只聽到人吹簫管所發出的聲音,而沒有聽到風吹眾竅所發出的聲音;你聽到風吹眾竅所發出的聲音,卻沒有聽到天地間萬物自鳴的聲音!”

    子游問:“請問其中的道理?”

    子綦說:“大地吐出的氣,名字叫風。風不刮則已,刮起來整個大地上的穴孔都會怒吼起來。你聽過長風呼嘯的聲音嗎?山林中險峻盤旋的地方,百圍大樹上的洞穴,千奇百態;長風進入孔穴發出的聲音,也千奇百態,風停止了,所有的孔穴就都空寂無聲了。”

    子游說:“地籟是從萬種竅穴裡發出的風聲,人籟是從竹管裡發出的聲音。那天籟又是什麼呢?”

    子綦說:“風吹萬竅聲音不同,它們發出聲音或停止都是出於自身。這都是自然所致,就是自然本身。”


    不同自然的聲音合在一起,才叫天籟之音。

    自然如此之美,是因為能包容萬物。子綦之所以能夠心如死灰的打坐,是因為他把自己看作“自然”。

    爭吵之後,你收穫了一種思想觀念,包容各種與你的思想不同的思想。如此,不妨礙你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在包容和接納的過程中,你的內心如聽到“天籟之音”一般,不再會為爭吵而受到情緒上的傷害。

    故事五:周莊夢蝶

    從前,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它自在飛舞,得意忘形,居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從夢中突然醒來,才認識到自己依然是莊周。他說不清夢中是莊周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化為莊周。蝴蝶與莊周兩者是有區別的。這就叫做物化。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周莊夢蝶他者即是自我,自我即是他者。是同與異的對立統一,是認知的極高境界。二者博弈,在不斷博弈的過程中,其結果往往就是在0和1之間。

    化解辦法:爭吵的結果就是——這個爭吵沒有意義。什麼才是有意義?那我們再繼續吵一番。這種爭吵並不會傷了和氣,反而拓展了認知。因為這種爭吵,就是為了找到“非”中的“是”。

    你是怎麼解決矛盾的呢?歡迎評論留言分享。

    莊子丨吵架,你吵出了什麼高度?5則故事談“吵架”之道

    《齊物論》是《莊子▪內篇》的第二篇。莊子認為世界萬物,看起來是千差萬別,歸根結底卻又是齊一的,沒有所謂是非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