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法德聯拍電影《卡桑德拉大橋》想到的......

1976年,由英國、意大利、聯邦德國聯合拍攝了一部扣人心絃的災難片《卡桑德拉大橋》,演員陣容甚是豪華,旨在揭露當時歐洲冷戰時期帶來的政治問題。

從英法德聯拍電影《卡桑德拉大橋》想到的......


劇情簡介(摘自百度):兩名國際恐怖分子闖進了日內瓦的國際衛生組織總部,欲實施恐怖襲擊,受到了保安人員的阻擊。在追捕過程中,警員不小心將實驗室內的玻璃瓶打破,瓶內含有病毒的液體濺到兩人身上,兩人都被致命病毒所感染,一人當場被擒,不久腐爛而死;另一人逃竄到一列開往斯德哥爾摩的列車上。這種病毒傳播速度非常快,而且具有40%的死亡率,不久整列火車上許多乘客都被傳染。有關當局為了控制局面,對列車進行嚴密監控,不許所有乘客下車、不許列車在任何車站停留,將所有車窗封閉。為了掩飾和消滅病毒,最後國際警局意圖將列車引向危橋的卡桑德拉大橋給毀掉,該橋根本無法承受列車的重量。

從英法德聯拍電影《卡桑德拉大橋》想到的......


國際衛生實驗室的一名醫生髮現高濃度氧氣可能會殺死病毒,車上的科學家也發現用氧氣可以治癒被感染的人,可是當局並不相信,仍然一意孤行任由列車駛向大橋。

從英法德聯拍電影《卡桑德拉大橋》想到的......

為了生存,列車上的乘客聯合起來用武力反抗,和控制列車的武裝人員展開了對列車的爭奪權。在同火車上的軍隊進行過一番交火後,終於將火車分成兩節,前面的一節火車在過橋時墜橋爆炸,後面的一節則平安停了下來,最終大多數旅客絕處逢生。

從英法德聯拍電影《卡桑德拉大橋》想到的......


在影片的故事情節中,麥肯齊上校背後的老闆是要滅口(不讓人們知道美國戰後在瑞士日內瓦國際衛生組織總部存有研究肺鼠疫桿菌),因為既使列車上的人全部墜橋喪生,病菌照樣還是要汙染河流和周邊環境,這個做法是不能立即改變病菌在歐洲擴散的;把列車上的人送往波蘭的德國在二戰遺留下來集中營隔離,只是讓麥肯齊上校執行的藉口,目的卻是要讓列車墜毀在卡桑德拉大橋的河谷中;列車上張伯侖醫生等人和瑞士斯屈德娜醫生是根據疫情變化情況,盡了最大努力挽救列車上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張伯倫醫生為了不讓整列列車都墜毀,炸脫開了餐車,同樣也是符合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而顧不上還在前段列車來不及後撤的人員,但麥肯齊上校背後的老闆,顯然是為了滅口防止洩密,而要讓整列車的都去死;如果列車上的病菌傳染沒有出現好轉,張伯倫大夫等人又得如何抉擇呢?所幸的是,編導沒有讓故事裡的病菌沒有轉機,才能讓劇中的張伯倫大夫等人的反抗行動,顯示出人性的一線光明;因為列車上有部分人活下來了,麥肯齊上校、副官斯達克、斯屈德娜大夫就不一定被滅口,如果列車上的人全死了,麥肯齊等其他知情人也很容易得被滅口;值得耐人尋味的是,在故事結尾時,麥肯齊上校告誡斯屈德娜大夫不要洩密的時候,強調了:“如果洩密了,那麼那些已經死去的人就真正的白死了”。

從英法德聯拍電影《卡桑德拉大橋》想到的......


《卡桑德拉大橋》的拍攝手法和內容,自此成為了電影史上災難片的經典模式,這個故事可以看到:隔離被傳染者是正確的,但讓被傳染者直接去死是極不人道的,麥肯齊上校背後老闆的處理目的(所謂的“美國價值”),貌似在挽救歐洲人民,實質上,無論是對保存有肺鼠病菌,還是對被傳染列車的處理方法,都是反人類的!

《卡桑德拉大橋》影片中值得人們警醒的是,人類在面臨未來可能的地球災難中,只有團結一致,不放棄一絲生望,才有生存的希望,人類經過了農耕文明、工商業文明後,下一個迎來的人類文明應當是地球共同體文明!現今復看這部電影,不論是故事立意、故事情節,還是演員演繹,猶覺深刻、精彩、受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