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欣賞《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名篇《臺城》?

影視蜃樓


《臺城》·韋莊

江雨靡靡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這是一首登高懷古之詩。

《原來改變世界的,是人心》

韋莊來到臺城舊址,向下望去。此時雞鳴山南乾河正下著雨,煙雨迷濛,江中水草像是出征士兵一樣整齊的站在離岸邊不遠的淺水灘。

六朝往事就像江中的水汽一樣瀰漫而來。

古碑斷字,破殿殘階,滿目瘡痍。每一處殿堂都有一處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人的崛起另一個人的失敗。

那混亂的年代,君臣篡位,父子兄弟相互殘殺,就只是為了一個字“權”。權所代表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個人私慾的滿足。自己任意想法的實現,不是以勞苦大眾為目標的而是自己的私慾。比如:廣納妃子,窮奢極欲的吃穿,再比如看到誰不順眼就殺掉。殺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敵人,也不僅僅是自己屬下,自己的侍衛,還包括自己的親人。那個混亂的年代,現在真是無法想象。查一查歷史就能知道,那個可悲可嘆人倫綱常崩壞的年代,怎會有溫情的社會發展可言?民不聊生,民不聊生。

即使痛苦再漫長也有盡頭,恍若夢幻幾百年就這樣過了,臺城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又留下了什麼呢?

這時,聽見了幾聲婉轉的鳥鳴之聲,給了些許安慰。這鳥鳴每年都有,鳥不懂人事,幾百年來更是無法改變歷史,像是看客一樣,看著臺城這座戲臺上演悲喜劇。鳥兒只是看客,只是喝著江水,聊著自己的閒天而已。

最沒有感情的就是這臺城的柳樹了。只是默言無聲的任鳥飛落閒聊,不做任何評判。無論多少的興衰與悲喜,春天柳樹依舊如煙般美麗,如煙般籠罩著十里長堤。

因為柳樹不動不說是一個植物人。

悲嘆不已:原來改變世界的,是人心。

今天只談意境,不咬文嚼字。








只要堅持夢想總會實現


《臺城》一詩,是晚唐大詩人韋莊的經典名篇,被清人蘅塘退士選入《唐詩三百首》中,全詩如下:

臺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劉超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臺城》,又是題作《金陵圖》。黃巢起義兩年後,詩人韋莊遊歷江南,觀古建康宮城,一時心緒感慨萬千,留下此作。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霏霏:雨細密的樣子。

六朝:指相繼建都於金陵的三國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

江上細雨霏霏,岸邊野草滋生,過往的六朝如夢一般,只餘鳥兒空自啼鳴。

此句描繪了六朝舊地臺城一片荒蕪的景象,在“江雨霏霏”、“江草齊”的景象下,只餘“鳥空啼”,讀之使人不禁產生一種悲涼之感。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臺城:也稱苑城,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邊,為六朝時宮殿所在地。

煙籠:煙霧籠罩。

最無情的恰是那臺城上的柳樹,依然如煙一般籠罩著十里長堤。

此句寫柳樹的無情,柳諧“留”音,常為有情之象徵,然而六朝更替,“臺城柳”卻依舊籠“十里堤”,強調了歷史興亡、改朝換代的殘酷性。“煙籠”與“如夢”相互呼應,都形容一種似真似幻的感覺。

這首《臺城》,嘆六朝興亡,其實借古諷今,流露出對唐王朝衰落的傷感之情。詩人的感慨及悽惶都在言外,讀之給人一股空靈之感。

清朝人張文蓀《唐賢清雅集》中評道:“端已聲調宏壯,亦晚唐好手。此詩厚而有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