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原來育種沒有薄膜、沒有大棚,是用的什麼方法催芽?

常德農村小趙


農村人原來育種沒有塑薄膜,沒有大棚用什麼催芽?

這得分紿什麼作物催芽育苗。

象給地瓜催芽育苗。農民過去最早是在自家的土炕上鋪上沙子。當然沙子內是混合了牛馬糞等土雜肥的。以利給地瓜種、苗提供養分。然後將地瓜種密密的排種在沙土中。每天給火炕燒火提溫。所得的地瓜苗叫火芽子。用於春天的春地瓜栽種。

後來公社的農技站又推廣了節能又高效的回籠炕用在野外使用。既提高了產苗量又騰出了家裡的火炕。

而對於水稻的催芽育種。主要是用一大水缸。將稻種用溫水浸泡。當然得天天更換溫水。一般浸泡一週左右。就會將稻種放在早就做好的秧床上,然後將倒細的幹牛馬糞蓋在稻種上。通過陽光和牛糞發熱保溫來催芽育種。

當然,這一些都是春季育種。冬天是沒有辦法的。

就是冬季能在家裡的火炕上育出種苗,但那時沒有冬暖大棚也是沒用的。

以上就是本人所經歷和看見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事情。


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強


農用薄膜出現的時間很早,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就開始在農村少量使用了。我們合肥當時有一個“東風塑料廠”,記得是一九七零年前後投的產,主要生產農用薄膜。農用薄膜主要用於育苗,催芽是在室內進行的。

催芽的方式有很多種。我當時是農業技術員,催芽的事就是由我主要負責。以稻種催芽為例,具體流程是這樣的。首先進行稻種漂選,漂選稻種首先要在地面挖一個直徑大約在七十公分,深度六十公分的圓坑,然後注入四十公分左右的清水,再放入十公斤左右的特別細碎的泥土,使勁攪拌成泥漿,放入雞蛋,泥漿能夠浮起雞蛋,泥漿水就合格了。這時將裝在竹編籮筐中大約二十斤的稻種,放入泥漿水中,這時凡是不夠飽滿的稻子就會浮起來。撈出不合格的稻子,剩下的就是顆粒飽滿的稻種了。接著再用清水漂洗乾淨,稻種催芽的第一道程序就完成了。

接著進入催芽的第二道程序。首先在室內選定某個牆角,兩側牆面和地面都鋪上超過十公分厚度的稻草,在稻草上面再鋪上塑料薄膜,這樣可以起到保溫效果。接著是把漂洗乾淨的稻種放入50度的熱水中浸泡五分鐘撈出瀝乾,然後再把稻種堆放在塑料薄膜上,稻種上覆蓋十公分厚度的稻草,稻草上面再覆蓋塑料薄膜。到此,催芽的第二道程序也就完成了。

催芽的第三道程序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為種子淋熱水加溫加溼,但這卻是種子催芽最為關鍵的環節,因為種子發芽率和出芽強弱,全靠這個階段水分和溫度的把控。給種子淋熱水的溫度,必須控制在45度以內40度以上,每四個小時淋熱水一次,即使夜裡也不能停頓。而且隨時要注意稻堆中間種子的發芽情況,若是稻堆中間的種子,有白芽全面鼓出,就要把外層種子翻到中間,中間的種子翻到外層,這樣就可以出芽均勻。一般有兩天時間,出芽長度以三毫米以內為好,這樣不易折斷。出芽率達到90%以上,就可以攤開降溫,這期間每四小時還需要用20至30度溫水淋稻種,不能是出芽的稻種失水。經過一天降溫,就可以撒播進入育苗階段了。

我是老牛愛遛彎,是一位莊稼老把式,資深農民工。願用我昨日的乾貨經歷,換取你明天的成功喜悅。希望我的這個回答,能讓你瞭解早年種子催芽的基本程序。


老牛愛遛彎


催芽不能使用薄膜,薄膜密不透氣,用薄膜覆蓋不是催芽,是釀酒,是發酵,是漚肥。現在水稻催芽也不使用薄膜的,記得土地剛分到戶的時候,許多人用薄膜覆蓋催芽,結果都沒有發芽,有酒精味道,原來,薄膜透氣性差,覆蓋後,溫度急劇上升,燒芽了,種子發酵腐爛了。催芽是項技術活,年輕人沒經驗,經常催芽失敗,比如水稻催芽失敗,只能去外地判(盤)秧栽插。



催芽並不是溫度越高越好,溫度最好45°C——55°C左右,水稻催芽需要溫度、溼度就行了。自古至今,農民用水來調節催芽溫度和溼度,溫度高,水稻種子燙手,用冷水澆水,水稻種子冷卻了,用50°C溼水澆水。水稻催芽早中晚各翻動水稻種子一次,將水稻冷卻的種子翻入內部,溫度過高的種子翻出表面。每天澆水3——4次,一般用棉織品、麻紡品覆蓋,透氣、透水又保溫,還能散熱,防止燒芽。催芽發芽過快,土地沒有平整好怎麼辦?可以用水來調節,發芽快,可以澆溫度低一點水或冷水,發芽就慢下來了。發芽速度慢了怎麼辦?還是用水來調控,多澆溫水,發芽速度就快了。那麼種子光長根,不長芽或光長芽不長根怎麼辦?,也是用水來調節,“幹長根,溼長芽”,根長的快,就多澆水,芽長的快些就少澆水或不澆水。有經驗的農民憑經驗和感覺掌握,沒經驗的農民去買支農用溫度計測一下。


催芽本來不需要大棚,不需要薄膜,用薄膜98%會催芽失敗。蔬菜種子催芽用溼毛巾、手帕包好放在灶臺傍,用溫水澆一下,24小時就會“破胸”出芽。植物也需要空氣,用薄膜把種子真空起來,怎麼發芽?水稻種子催芽半夜還要起床澆水翻動。種子催芽用 簸箕,將消毒浸泡72小時的水稻種子倒入簸箕,堆成圓錐形,便於增溫保溫,用棉織品或麻袋覆蓋,選擇溫暖、不透冷風的房子,門窗少,種子催芽時,關緊門窗,每天澆水時可適當打開門窗通風一下。大棚不適合催芽,薄膜更不適合催芽,所以古代根本不用薄膜來催芽,沒有薄膜催芽更好。目前,早稻催芽還不到季節,早稻催芽將在20天后進行,農民切忌用薄膜覆蓋催芽,覆蓋物最好選擇透氣性好的紡織品。


至於農村人沒有薄膜,沒有大棚的時候,用什麼來給種子催芽,以前生產隊都有庫房,農民就在庫房裡催芽,用簸箕和板凳搭個催芽床,派有經驗的農民負責催芽工作,用倉庫麻袋覆蓋,決不會用薄膜覆蓋,其實上世紀60年代農村就有薄膜可用於覆蓋了,但薄膜透氣性不好,還適合用於種子催芽,農民不會用薄膜催芽的。


長江老農


我是一位80後,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來自農村,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爸媽是把這些種子放到我們晚上睡覺的火炕上生芽的,溫度可以自由調控的。





九號鴿舍


過去農村人育種,指沒有大棚,沒有地膜沒有薄膜和沒有營養缽的年代裡。這些現象應指古代,舊社會和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古人或過去的農民育種催芽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順應時序,等待季節與溫度。因為沒有什麼可保暖升溫的東西,只有順應三侯,以可行的外界溫度時,方可下種。如種稻谷等。早了不出,也不宜受季節氣溫的保護。

二是過去的玉米,豆子,穀子,芝麻,蕎麥等是從不育種的。

三是紅薯育種。靠的地畦池子,下鋪牲口(牛馬驢騾)糞,以供發酵升溫而催芽。糞上面直接擺放紅薯母,上蓋一層土,土上面蓋一層秸稈柴草等。這樣出芽會快些。

四是菸葉種籽和各種春種菜種籽,靠的是升火加溫和附身升溫兩種。升火加溫者,是把種子用四十五度以下的水溫泡洗十二個小時,然後撈出裝入布袋中,放到沒有油氣的靠近火爐,鍋臺或是熱水壺的地方加溫,一般五至七天生芽。二是用溫水泡洗裝袋後,把布袋系入身上內衣之外,外衣以裡,使用人體自然加溫,夜晚放入被窩中加溫。這種自然加溫之法最可觀,效果最好,正常五天可出芽。生芽後便可下地入畦覆蓋了。


福自福地來wjf


你好很樂意為你解答: 以前沒有薄膜、沒有大棚農民是用布袋育種催芽。

在以前的農村我們春季就會發現,家裡灶臺的角落會多一個碗、碗裡面有一個或者幾個小布袋,沒錯這就是我們春季催芽的種子。袋子是用一塊棉布摺疊把三邊縫合、留下一邊袋口裝種子,首先要把種子在清水中浸泡一天,這樣能讓種子充分吸收水分,有利於上漿發芽,之後把種子放進口袋把袋口紮緊、放入灶臺上的碗中。

農民的智慧方法,農村的灶臺是家人一日三餐烹飪工具,每一餐做完飯灶臺的溫度都會保持三個小時左右,之後才慢慢散去溫度,這樣的溫度有助於種子發芽,我們要做的就是注意,每天要把裝種子的棉袋放入清水中涮洗,這樣可以避免細菌的滋生和種子變質腐爛。

大同小異、類似的方法有很多,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農村書展


我父親育小菜苗用這種方法非常簡單

不是反季節的菜蔬。順季節的黃瓜,萵筍茄子等。將種籽用溫水浸泡,3O度左右。籽種吃透水,涼幹表皮水份,擱置小塑料袋內,用橡皮筋紮緊口子,在將袋內籽種推平,放入上衣口袋裡,每天穿衣,用人的體溫保暖籽種。五日便發芽了。



羅仁明


農村人原來育種沒有薄膜,沒有大棚,用什麼方法催芽?

今以稻穀種為例,我的家鄉廣西欽州,在以前的50、60年代,的確是沒有塑料薄膜和現在的大棚種植方法。由於當時的生活物資缺泛,農業使用的機械更是不可奢望,一句話,根本就沒有物資供應。

在這個年代,農民的稻穀種都是生產隊自己保存留下來的,一年接一年保留種子,把稻穀种放在大缸裡保存,在第二年春天的雨水節氣,就用布袋裝好稻穀種,把袋口紮緊,拿到溪水浸沒整個袋子,早上開始浸種,到下午傍晚時拿出來放在地面上,稻穀種在浸泡過程中,吸收大量的水份。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氣溫也慢慢回升,水的溫度也跟著上升,小溪水是常流水,水溫並不覺得低,水都是從地下冒出來的,水的溫度也刺激了稻穀種萌動,再加上雨水節後氣溫回升,這樣稻穀種經過5一7天的從復浸種和在地面吸收暖和的空氣,種子就開始萌動發芽了,發芽了的種子就可以拿去稻田播種了。


傳道子


早春大棚西瓜育苗期一般為2月上旬,氣溫地溫偏低,給早春大棚西瓜催芽帶來較大的困難。

由於西瓜種子種皮較厚,萌芽溫度28℃~32℃,催芽時間較長,許多瓜農對此十分棘手,因一無專業催芽設備,二無實用快速的簡易催芽技術,在催芽過程中無形加大用種量,並出現漚種,倒芽等現象。

筆者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探索出一整套在低溫條件下,利用保溫瓶、電熱毯、紙箱等簡易設備,配以輔助的加熱設備,使催芽時的環境溫度達到28℃~32℃,西瓜種子的發芽率達到92%以上。

1. 種子消毒

1.1 選種與曬種

播種前選晴天曬種2天,同時選出籽粒飽滿的種子,剔除癟種和過分小的種子。

1.2 熱水燙種

燙種前先用清水清洗種子,再用55~60℃熱水燙種10~15分鐘,同時順一個方向不斷攪拌,以使種子受熱均勻。

1.3 藥劑殺菌

把燙過的種子撈出,瀝去水分,放入1500倍25%的適樂時懸浮劑中20分鐘,或放入50%多菌靈800倍溶液中20~30分鐘,然後將種子洗淨後浸種。

2. 清水浸種

將經過上述處理過的西瓜種子,放入溫度為25~30℃清水中,浸泡6~8小時。浸種中可稍加搓洗,以加速種皮軟化,促其萌芽。

3. 催芽技巧

3.1 暖水瓶催芽法

把經過浸種處理的西瓜種子,用紗布或乾淨透氣的襪子包好,用一根細線或繩子繫緊,懸吊在裝有半瓶40℃溫水的暖瓶中,以種子袋不浸水為標準。

然後蓋上瓶塞,每隔5小時打開瓶塞通氣,並取出種子,用溫水衝去種子表面的黏液,重新包好,甩去多餘水分,同時向暖水瓶中加入適量的熱水或更換溫水。採用此項催芽技術48小時種子即可萌芽,它適於小量種子的催芽。

3.2 人體催芽法

把100~150g經過浸種處理的西瓜種子,用溼紗布包好,裝入兩層塑料袋內(塑料袋應完整無損),紮好袋口,放在貼身衣服外面,紮緊外側衣服以防漏掉。

每天取出種子在30℃的溫水中淘洗1~2次,催芽過程中需每隔4~5小時將種子袋的正反面調換一下,保證兩面受熱均勻,一般 36小時開始發芽,當60%種子露白時擇種播種。

3.3 小型草囤催芽法

用稻草或麥草製成大小適中的草囤,草的外圍用塑料薄膜包好,便於在催芽時起保溼作用。

催芽前先將草囤用水浸溼,稍稍瀝乾水後,在草囤內底部及向上8cm處外鋪塑料薄膜,底部放3~5cm厚,乾溼適宜的營養土,然後將浸過的種子播於土上,播後蓋上一層0.5cm的細沙土,並在草囤口上插2根細竹片,成“十”字拱頂。

在草囤內放1只46~60w的白熾燈作為熱源(燈泡底部不能接觸細沙土),最後在草囤上部蓋上塑料薄膜。

採用這種方式育苗,僅需36小時西瓜種子即可萌發。此項技術溫度穩定在25~30℃,溼度適中,適合較大量西瓜種子催芽。

3.4 紙箱催芽法

採用在紙箱的底部放一盛水器具,內放清水,中部架設竹簾,竹簾下吊一隻25~40W白熾燈,懸於水盆上。竹簾上面覆蓋浸溼的紙箱板遮擋燈光,防止燈光射入上部的催芽室,然後用較寬大的紗布袋裝好種子並平攤紙箱上面,紗布袋上覆浸溼的毛巾。

紙箱板和紗布袋保持溼潤狀態,根據溫度的變化通過開閉電源進行溫度調節,使西瓜的催芽溫度控制在28~32℃範圍內。此項催芽技術,西瓜種子僅45小時可萌發,適於較大批量種子的催芽。



鄉村關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