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才會給商業帶來1+1>2的商業效應

馬雲有所言,不存在線上線下,商業都只是創造及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過程。


線上線下本就不是孤島,消費者通過線下體驗,再把消費帶回線上,正是線上線下融合的開端。


在線上,我們可以看到線上銷量、評價,也能發現附近有什麼店鋪、有什麼品牌、有多少人買過、有哪些潮流新款、有哪些促銷活動等;線下,我們可以通過場景的設計增強現實的體驗感,豐富產品的功能與屬性,併為線上的成交提供空間與數據的支持。


今天,線上與線上數據交互驅動的千人千面,正一步步實現線上線下的全觸達,並不斷為消費者提供一致的高效服務和全新體驗


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才會給商業帶來1+1>2的商業效應


2020年,這場疫情過後,線下實體商業被倒逼的改變是必然的,但線下實體絕不會加速滅忙,他只會因疫情的威脅而更快的瞭解消費者、更密切的因為消費行為而擁抱線上,未來,才是線上與線下加速融合的新紀元。


A

需求的激發

線下靠場景,線上靠內容


星巴克的店鋪往往都設置在商場的出入口,那一股股瀰漫在空氣裡的咖啡迷香會很自然的喚起味蕾的躍動。當長期的社交屬性和品牌記憶被喚醒,“走,去喝一杯”,消費的產生就成為了理所當然。


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才會給商業帶來1+1>2的商業效應


顯然,如果一件商品能夠通過五感體驗的場景設計來刺激消費需求的產生,那麼,它就更加適合在線下走出營銷的第一步


另一方面,如果你想入手一款眼霜,但不知道到底哪一款的效果更好,這時你就會需要“測評”,那麼,李佳琪的直播或許就會成為你需求產生的源頭;


由此可以看出,相比較線下體驗場景的刺激,線上產品的營銷優勢正在於“內容”


那麼結論就是:如果你的商品具備五感等體驗場景展示的特點,那麼線下渠道則更加適宜;相反,如果你的產品需要以內容俘獲消費者,那麼線上營銷無疑更具優勢


B

產品搜索階段

信息搜索線上更具優勢


當消費需求產生,消費要進一步篩選商品品牌時,互聯網龐大的信息量就會成為消費者搜索的首選工具。


正如你午餐考慮吃什麼時,大眾點評就會被第一時間打開,用於查找最近的餐廳信息,對於“搜索”,線上的優勢不言而喻。


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才會給商業帶來1+1>2的商業效應


線上雖然可以提供大量的搜索信息,但是在複雜的定製化信息上,始終是線下更有優勢。


所以,在消費選擇的環節,如果你的產品可以憑藉基本標準化信息滿足消費者,那麼你可以考慮信息化的線上模式;而如果你的產品偏重於定製化與體驗化,那麼即使是純互聯網電商也是需要考慮佈局線下的


C

消費評估階段

線下靠主觀感受,線上靠他人口碑


下一步,當消費者確定了具體的產品,評估是否購買時,不同產品的差異化營銷被更加凸顯。


在評估環節,產品究竟要佈局線上還是線下?


這一點就取決於你的產品是需要消費者的主觀感受還是第三方信息以推動其產生決策。


對於很多產品,消費者做決策主要需要的是客觀第三方信息,而消費者全程體驗往往是樹立口碑的關鍵。


第三方的“評價”正在左右著消費的過程,從需求的產生到最終的決定。


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才會給商業帶來1+1>2的商業效應

從該圖中我們可以看出,44%的消費者會受到第三方“聲音”的影響而種草某品牌,也就是說,“評論”促成了消費的慾望的誕生


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才會給商業帶來1+1>2的商業效應


不僅如此,

48%的消費者表示在消費過程中,“評價”會直接影響他們最終的消費選擇,可以說,買或不買已經開始被第三方的信息所左右。


拜萬物互聯的網絡所賜,從消費環節的第一步到第三步,第三方的信息影響正在不斷擴大

比如,購買服裝雖然可以通過好評率得到一些意見,但面料的質地、版型甚至顏色都需要消費者親自體驗,才能確定是否適合自己;


比如唇膏,可能李佳琪推薦的色號著實十分誘人,銷量也遙遙領先,但唇膏的顏色是否與自己的膚色搭配,確實需要線下試過才能知道。


事實上,主觀感受這一點也正是消費者青睞線下商業的主要原因。在此次調研中,“可以試、摸得到、能感受材質”成為了消費者選擇線下消費的核心影響因素,也正是實體商業生存的根本優勢。


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才會給商業帶來1+1>2的商業效應


總體來看,評論在消費過程中的影響愈加舉足輕重,線上口碑的營銷已成為一些產品的主戰場。但你的產品究竟要不要發力線上,還是要依託產品屬性,即,是更加貼合消費者的主觀體驗還是第三方意見


因此,不論是對於品牌還是對於線下商業,注重放大體驗感以影響消費者的主觀感受,從而推動消費的產生,才是線下佈局的重中之重


D

商品購買階段

線下的體驗+線上的價格=成交


最後一個環節,即購買,也就是消費者是在線上買還是在線下買?


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才會給商業帶來1+1>2的商業效應


在實際生活中,拋開那些“體驗經濟”、“零售品牌升級”、“互聯網+革命”、“場景化營銷”的商業噱頭,高達75%的消費者會將線下作為線上的“試衣間”。原因無二,自然是價格,87%的消費者會比較線上與線下的產品價格並在價格更低的平臺成交


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才會給商業帶來1+1>2的商業效應


隨著經濟的下行,這種精打細算的消費者自然會越來越多。所以,在最後“消費決定”的環節,價格正在成為制約成交的首要因素


但對於實體商業而言,成為“試衣間”並不是一件壞事,“線下的體驗+線上的價格=成交”的組合打法,最終受益的還是品牌本身。不要將線上與線下看作是對立的兩隊,1+1>2的商業法則才是線上與線下最優化的實踐結果


此外,線下體驗的另一個維度,“便捷性”也是影響成交的重要因素


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才會給商業帶來1+1>2的商業效應


再看這張圖,你會發現“即刻擁有”也是線下商業的主要優勢之一,唾手可得的便捷往往更容易促成消費者的即時消費。便利店裡價格頗高的飲品始終“經久不衰”也正是由於消費者希望即刻拿到的消費心理。


而對於線上,這種“便捷性”則體現在空間距離上


剔除掉價格因素,如果消費者在意時間,那麼線下的機會就來了;如果消費者在意空間距離,線上的則更加適宜


E

購買後階段

線上做商品的服務,線下做人的服務


不得不說,現在的消費往往不是一錘子買賣,服務才是終極的挑戰。


簡而言之:線上適合基於商品的服務,線下適合基於人的服務


有的服務是基於人本身的,比如你購買某一款減肥藥,藥品不是重點,消費者才是重點,很多銷售方會為消費者配備一比一的減肥指導,告訴你每天要怎麼搭配餐食,提醒你每天要運動的時間,這些基於人的身體管理需要互聯網才能實現即時的信息傳遞,線上的服務在這方面的優勢立顯。


無論是哪種商業品類,都不要單一的去決定要佈局線上還是線下,認清楚消費者的購買過程,搞明白消費者是誰,消費需求如何產生,消費者如何評估產品,什麼驅動他下決定購買,他最終購買的是商品還是服務,這些才是品牌佈局的依託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