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為什麼要捨不得扔自己用過的東西?

飛誮絕戀










聶梅花


  首先,這個人可能是一個節儉的人,受過窮,過過苦日子,覺得什麼東西扔了都可惜,都是浪費,所以都留起來。


  比如三十年代初出生的爺爺奶奶,童年過的苦不堪言。五十年代初出生的叔嫂,陪伴著父母經歷了建國初期物質匱乏的年代,艱苦生活養成了這兩代人節儉過日子的習慣。爺爺和叔嫂生活中買菜挑便宜的和超市打折的,剩飯剩菜今天吃不了,明天接著吃,只要能添飽肚子就行。爺爺把地確良襯衫和地卡上衣、褲子穿了30多年,給他們買了新衣服,放在櫃裡不捨穿,說舊衣服沒破還能穿。叔嫂也是好幾年也不買新衣服,盡撿孩子淘汰的衣服和鞋子。

  其次,出於懷舊心理,即懷舊情結。懷舊情結是一種心理現象和審美行為。


  懷舊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一種情緒或心結。是因出於對於自己先前遇見過的某個人物;或經歷過的某個時代、某件事情;或自己有過一段生活經歷的某個地方;或因上述現象所牽涉到的或某件物品的思念或回憶,所產生出來的較長時間的眷戀和懷念。

  例如古詩裡面就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以及“睹物思人”、“鄉情”之類的描述和詞語。

  像一些有“懷舊情結”的人,也不太容易做到隨便扔舊物品,因為不經意間看到過去的物品就有可能會想起一段回憶,懷舊的人喜歡這種感覺。

  比如我收藏著:

  幾分的硬幣阿

几几年出的鋼鏰

初中寫的紙條→_→

糖紙。。

裝筆芯的袋子


小貝殼

好看的小本子

雜誌看完囤一摞

以前的糧票面票

小時候的玻璃球

新充電器上的塑料保護膜

快遞單子

交話費單子。。

  感覺很親切和懷戀。

  最後,在不停添置新東西的同時,人們還不捨得扔掉他們囤積的大量沒用的東西,有人甚至因此無法正常生活。心理學家說,這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學名叫強迫性囤積症,俗稱“囤積狂”。


  例:

  廣東韶關有一坐名叫“船底頂”的山,在驢友界非常出名,被稱為驢友畢業路線。意即只有攀登上這座山了,才有資格稱為“驢友”。此山因為頂峰酷似船底而得名。主峰海拔1,586米,山高谷深,地勢險要,山峰連綿起伏,幾乎涵蓋叢林、草坡、碎石坡、巨石陣、溪谷等各種山野地貌,被很多新驢稱為“魔鬼級”線路。

  在2013年夏季,我和十名驢友結伴穿越船底頂。其中有一位網名“猴三”的大四學生,在翻過兩個大草坡後,明顯體力不支。隊友們個個都是重裝,揹負著各自的帳篷、睡袋、食物和淡水等物資,沒辦法幫他分擔負重。於是建議他扔掉幾樣非必須品,比如保溫杯和換洗衣物。

  但猴三說,他又大又重的保溫杯是500塊錢買的,換洗衣物要是扔了,萬一下雨也很麻煩。總之就是各種糾結,不想扔。

  筋疲力竭的猴三繼續揹著他的所有裝備,拖拖拉拉走在後面,負責團隊安全的尾驢也不得不跟著他,用不符合自己的步速跟著他艱難前行。

  離營地還有2公里山路時,猴三已經明顯走不動了,團隊包括我在內的幾個男生,不得已回頭幫他分擔了部分裝備,我揹著他的大保溫杯,另外兩個驢友分別幫他背了睡袋和衣物。

  雖然在團隊幫助下,猴三最終下到了山底,但他自此之後再也沒有爬過山。因為不捨得扔掉東西,過度負重使得他膝蓋受了傷。他的行為還連累了另外一個幫他背睡袋的男生,對方膝蓋也在下山後,長期隱隱作痛。


心理竹先生


每個人都是赤裸裸的來這個世界,又赤裸裸的離開這個世界,為什麼自已用過的東西不願丟。無非兩個原因:①這東西是自已辛苦掙來的💰買的。②勤儉節約慣了,一些老物件不到不能用的情況下,老人那裡捨得丟,總記得我們小時候,要穿新衣,媽媽的口頭禪,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從這一句簡單的話裡,就能悟出一個道理,艱苦樸素,勤儉節約,老一輩都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這也無可非議。

我還有個表伯,現年96歲,到我們這輩也只能算是遠親了,她是一個孤寡老人,我孃家人看她可憐,每逢年節,都買些東西送去,四年前我也去看了一次,一進門,看見她家堆了一大堆的材草,我就問表伯,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要這麼材幹什麼,她老人家說:80歲老人砍黃材,一日不死要材燒,我不能不食人間煙火。

人往往就是這樣,只要眼精不閉,一草一木都捨不得丟棄,做一日的和尚,還得要撞一日的鐘。眼精一閉,你就是有萬貫家才,能帶走的是什麼,唯一一副臭皮囊。


平平淡淡9090441058016


小時候家裡窮,特別想買軍棋,家裡沒錢。在暑假過去一半的時候,我得到了,它陪伴了我的童年。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快樂的記憶,而源頭可能是一塊橡皮,也可能是一個戒指。

它的存在,不取決於本身的價值,甚至可能是很不值錢的東西。但是,卻代表著過往某一段歲月,它陪伴在自己身邊的時光。

就像我有一個很舊的相冊,裡面裝著曾經的中學和大學非常要好的同學的合影。

我老婆曾經問我,為什麼不換個新的相冊呢,那個邊上都已經裂開了。一個相冊也沒多少錢。

我說,因為這個相冊是曾經的一段友情的見證,是中學我們“鐵三角”每人都有的東西。它的確不值錢,但是,再也買不到同款的相冊了。

有幾人能夠看破“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佛家講,要放下,看破。但是,真的有幾人能夠看破?我覺得很少。甚至,一些寺院裡面的和尚,也在追逐著名和利。

生不帶來,並不是指我們生下來沒帶著物品,而是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的時候,腦中是一片空白的,沒有記憶。

死不帶去,哪怕是億萬富翁,也不過是一捧黃土,不能帶走任何財富,那些終將成為這個世界上的遺留品,終將被換成了他人的名字。

唯獨能讓自己在逝去的時候保留的恐怕只有記憶中的情感了。那些過往的經歷成為腦海中最後的財富,不是他人能夠拿走的。

你有沒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記憶之物?

我小的時候,家裡比較貧困,那個時候想要玩具,是不現實的願望。父母能夠養活我們,並供我們讀書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但是,那個時候,一個附近的小夥伴家裡有軍棋,我們經常去他家裡玩。我總是覺得玩不夠,要是能夠自己也有一副多好啊。

這個願望的強烈度,讓自己已經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了。一直在想,怎麼才能擁有呢?

我找到了家裡不用的木頭塊,把它們鋸成一樣大小的,每個刻上相應的名字,再打磨出來。就成為了我的第一個手工玩具-軍棋。

這副軍棋一直到現在都保留在家裡,它早已經不再使用了,但是卻成為我兒時記憶的一個關鍵點,我的童年並不是空白的。

我們可以扔很多沒用的東西,但不能一無所有。

現在的生活,提倡簡單。言下之意,就是不需要購買很多東西,只要能夠自己生活就好。

不要把家裡堆得和倉庫似的,那樣會讓內心也逐漸充滿了壓力。應該給自己足夠的空間,釋放身體和心靈。

這個觀念我是很贊成的,因為你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多,你就越來越不知道什麼是珍貴的。尤其像喜歡買書的人,可能家裡堆滿了書,但是真正看過的不超過五本。

清理東西是個對的選擇,但不能把所有的東西都丟了。尤其是一些具有自己情感記憶的東西。

我們的過往不能再被複制了,如果什麼都丟掉了,那麼未來在自己蒼老的時候,你會想不起當年到底自己有沒有做過什麼事。


關於過往的記憶,這是木林的看法。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有屬於自己那個特殊記憶的物品呢?

木林談心理


我屬於戀舊的一類人!小時候在山東農村,家裡很窮,家裡平時有點好吃的,父母都是留給來的客人或親戚吃,因此小時候就勵志長大後爭取嚐遍天下美食!也養成了出差在外,看看有啥好吃的,帶回家給父母、老婆孩子嚐嚐。對於自己穿過的衣服,也是比較節儉,能穿就不捨的扔,可以說我和夫人都是高收入人員,但我還是保持著節儉的性格,以至於夫人經常讓我把舊衣服等扔掉,把我說急了,我說你跟了我二十多年了,比這舊衣服還舊,把你也扔了吧。不過,一些舊的還很好的衣服就快遞到山東,讓我老孃送給鄉下的親戚。雖然她說我節儉,我每年花錢至少是她五倍以上,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不過我還是提倡節儉,儘管我每年給夫人20萬元我們兩個人旅遊的費用,她負責安排行程。





縹緲的我1828


我一直排斥“斷舍離”的書和理念,家裡空蕩蕩的,能做到這樣感覺很偉大,索性一幫人跟著丟東西. 說實話我家孩子出生以來,每件小衣服我都捨不得丟,我覺得那上面有孩子的味道,不能弄丟了,尤其小寶寶時候衣服有濃濃的奶香味道,你不覺得聞一聞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你怎麼會扔了呢?

我認識有價值的回憶物件,和可回收轉給他人的物品是兩個概念,不能混在一起.


行者無疆Wendy


這裡面有個記憶的問題。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情懷在裡面。比如我自己,就捨不得把我看過的書給別人。因為我讀書有個習慣就是喜歡隨手批註。我當然也不願意別人看到我當時想什麼。

再一個,看見以前的東西有個喚起回憶的意思。有的時候,看見自己的書,就會回想起以前是怎麼來的,自己當時經歷了什麼。作為一個回憶的觸發點。有利於自己總結記憶一些過去的事情。

人都是感情的動物,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所以我覺得不捨得扔掉舊東西也不一定都是壞事。

有的時候,看見舊東西能激發自己回憶,可以避免老年痴呆症,也許是好的。

所以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愛好收藏自己的舊東西也非常好的。


GUOKE123



浮雲277726601


對於這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光溜溜地來,一無所有;同樣,死後無論你生前怎樣富有,到死之後,你又能帶走多少呢?因此,人在活著時候,正確對待名利,不能貪求,永不滿足,一味地去追求、索取,就必對自己、對家庭、對國家,造成危害,其結果一無所獲;常言說:人在做,天在看。既使沒受到報應,死後你又能帶走多少呢?

每一個人來到世間,都會有追求,都會有理想,有的人的一生,為大多數謀利益,奮不顧身地去追求,有名有利,仍是艱苦樸素,不計個人得失,在生受人尊重,死名垂千古;有的人卻為個人的名利,貪得無厭,有權有名還有利,家財萬貫,美色無數,仍不滿足。終被繩之法,一無所有,還萬年遺臭。雖.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生有許多無奈,但每個人都應選擇正確的生存之道的選擇,是你的大,大方方去拿,心安理得地去享受,不是你的,不必強取豪奪。因此,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應坦坦蕩蕩做人,勤勤墾墾做事,凡事名利看淡,有得有失,追求適可而止,學會知足常樂,才會名利雙收。




用戶展望未來0508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捨不得扔用過的東西,也許是對某段重要情感的留戀。

有次心理諮詢技術培訓,現場老師做了個案例督導。報個案的男士主要問題是囤積障礙。家裡所有有用的沒有的東西只要用過都絕對不會扔掉。為此跟父親繼母爭執不斷。家裡堆的亂七八糟。也很痛苦。就是不能扔掉任何一個物件。

原因是小時侯媽媽爸爸離異。媽媽走時留下一床親手做的棉被。這個男孩每天蓋著摸著棉被就像媽媽還在身邊一樣。有一次爸爸覺得棉被舊了,要扔了給男孩換新的。男孩死活不肯,大哭大鬧。爸爸不由分說拽了被子剪剪就扔出去了。晚上男孩到垃圾箱找出剪破的被子,偷偷用白紙蒙在已被剪壞的被子花花圖案上,把被子上的牡丹花一筆一筆畫下來,偷偷珍藏至今。也是從那時起,這個男士就什麼東西都不願意扔掉了。

想起這個個案就覺的心酸。表面看捨不得扔的是物品,其實是對重要感情的無限眷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