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書法藝術的唯美主義者


藝術追求美,中國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通過形象創造,讓人感到愉悅快感,書法美的追求是人為主體,書法美是書法家借一定的形式(漢字書寫)進行生動的藝術形象創造,展示技能、功力、修養等的美。在傳統書法批評裡,“姿媚”是常用的書藝風格美的品評用語,此外還有秀媚、秀美、妍美、柔美等,其實“媚”即“美”的轉音,含義相當接近。唐竇蒙《字格》裡,把“媚”注為“意居形外”,可以解釋為“用意於形式之美”,在藝術美的追求時,即不偏事理性,也不偏事感情,而是把兩者交融起來,在井然的秩序中注入靈動,在生命的跳動中引入秩序,這樣的作品給觀者以諧合平衡的感覺。對於這樣的作品,我們可以說它“美”,美到完美無缺,這種美是書法家無上的、理想的追求,是絕對的美的追求,幾乎成為“唯美主義者”。


趙孟頫:書法藝術的唯美主義者

趙孟頫像


在中國書法史上,趙孟頫就是這種的唯美主義的代表。

明代邢侗評趙孟頫:

右軍以後,惟趙吳興(趙為湖州人,古代湖州稱吳興)得正衣缽,唐、宋人皆不及也。

趙孟頫的行草書直入山陰之室,繼承王羲之不激不厲的平和書風,氣息高古,筆法精熟,筆法蘊藉沉穩結字平正而秀麗,看似不經意,實為兩忘之筆。明▪何良俊《四友齋書論》說:

直至元時,有趙集賢出,始盡右軍之妙,而得晉人之正脈,故世之評其書者,以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無此書。

他的尺牘作品,繼承晉人之風,遒媚、秀逸從容端莊,王樨登評說:“趙魏公書名絕世,而尺牘尤工,縱橫放逸,無不如意,若神入三昧,雖遊戲而皆入聖也。”在他追取古人法度中,不論師法何家都以“中和”態度取之、變之,這無不是一種唯美主義的表現。


趙孟頫:書法藝術的唯美主義者

趙孟頫《後赤壁賦》Ubuntu


趙孟頫在書法史上有褒有貶,一面受到很高的讚揚,一面也受到很大的攻擊。有人認為他的字只有表面形態上的嫵媚,更把這嫵媚和他貳臣的身世連在一起,認為他的字反映一種無骨氣的人格。明傅山說:

“餘弱冠學晉、唐人楷法,皆不能肖,及獲趙松雪墨跡,愛其圓轉流麗,稍臨之,遂能亂真。已而自愧於心,如學正人君子,苦難近其觚稜,降而與狎邪匪人遊,日親之自不覺耳。”

趙孟頫人生是悲涼地,而藝術是熾熱的。現實生活的壓力和困擾,讓他於書畫藝術上追求一種和現實生活遠離的純美,他能文,能詩,能書,能畫,能音樂通佛道,善鑑賞,元世祖稱他為“神仙中人”,這是與他自己製造的那種藝術氣氛濃厚的生活不可分的,這影響到他的全家,他的妻子管道昇、兒子趙雍也能書善畫。趙孟頫在改朝換代的歧視屈辱苦痛中,只能以在藝術上能得到一種精神的自傲和滿足。但這一種精神勝利終是無奈的,與真正退隱田園不同。他的畫,即便是山水,也終達不到同時倪(瓚)、黃(公望)吳(鎮)的高遠格調,他的畫和字都反映出貴族生活的樣式來,說他的書法屬於“唯美”,應該是恰當的。


趙孟頫:書法藝術的唯美主義者

趙孟頫 《洛神賦》局部


趙孟頫的墨跡流傳最多的是行書和小楷,草書較少,他的行書妍麗潤秀、和平安嫻。趙孟頫的書法像雨後的蘭花修竹給人一種少女鮮美的誘力。他用最好的筆寫在最好的紙上,凡手腕手指的敏感都通過尖利的軟毫傳達到紙上。他說:

書貴紙筆調和,若紙筆不稱,雖能書亦不能善譬如快馬行泥滓中,其能善乎?

苛求製作工具的精良,是唯美主義的特徵。當時湖州制筆名工馮應科和趙盂頫、錢選被並稱為“吳興三絕”。趙字的妍麗必定相當得力於湖筆的精妙。

趙孟頫寫字極快,據說每天能寫一萬字,但他的快不是張旭式的迅疾表現,也不是懷素式的禪意,而是一種熟練工匠的技巧,只求點畫的優美,不求情緒上的起伏變化,這毋寧說為追求唯美而暴露出的缺點。難怪包世臣批評說:

吳興書筆,專用平順,一點一畫,一字一行,排次頂接而成……如市人入隘巷,魚貫徐行,而爭先競後之色,人人見面。

唯美主義因為要擯棄生活上的悲劇,也排除了藝術作品中的跌宕變化。董其昌批評趙孟頫的字“太熟”因為太熟,只剩下手腕的靈敏,失掉心靈的參與了。趙孟頫這種唯美的追求也影響了後世書家,明代文徵明是趙孟頫唯美主義的主要繼承者。


趙孟頫:書法藝術的唯美主義者

趙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經卷》局部


由於審美的體系不同,才產生如此完全相反的評價。著眼於形式美的書法家會偏愛趙字,而追求表現激情的,或者追求淡泊飄逸的,或追求雄強剛勁的,則不會給趙字以很高的評價。但這也不能遮蔽趙孟頫在中國藝術(書法、繪畫)史上的崇高地位。明代王世貞給予趙孟頫至高無上的評價:

“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復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弊山堂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