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和大人一起睡,還是讓她自己睡小床?

MRLOKI


作為兒科醫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寶寶夜間睡覺時,我們提倡同房不同床。

為什麼這樣子建議呢?

寶寶和大人同床存在著很多隱患。比如大人翻身時候,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壓到熟睡的寶寶,這種悲劇不止發生過一次。大人動一動,小寶寶可能會頻繁夜醒,影響睡眠質量。寶寶和大人近距離接觸,當大人生病時就有可能增加感染傳染病疾病的風險。

如果讓寶寶自己睡小床,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上面的問題,還能培養寶寶的獨立性。這樣同床不同房,既能給寶寶充足的安全感,也可以讓父母和寶寶睡得更好,各有各的空間。

剛開始寶寶跟大人是同床的,那麼剛開始分床睡可能會比較有困難,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幫寶寶度過適應期,比如說每次寶寶睡覺的時候要增加睡前陪伴的時間,帶寶寶真正睡熟之後再離開。

寶寶半夜醒過來,儘量讓他獨自再次入睡,寶寶哭鬧的時候輕輕安撫,但儘量不要抱起來搖晃。

大人和寶寶的床並排,為了方便哺乳,也可以卸掉嬰兒床,靠近大床一側的圍欄,這樣便於晚間隨時照顧寶寶。

寶寶比較大的時候,可以打造他自己的小空間,比如像寶寶的小床玩具放在臥室的一個角落,為她打造一個小空間,讓他在自己的領地玩,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

若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贊後轉發,如有問題請關注後留言。


兒科醫生雨滴


讓寶寶和大人一起睡,還是讓他自己睡小床?

我覺得這個是要分階段的

6個月以內



  • 比如說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是需要和大人睡在一個床上呢。因為寶寶太小了,晚上要拉尿很多次。
  • 寶寶睡在大人中間,有什麼不舒服大人都能夠很快的發現。
  • 睡在一張床上有利於媽媽給寶寶餵奶。
  • 當寶寶有時候晚上受到驚嚇進入淺睡眠的時候,我媽媽輕輕的拍一拍,寶寶更加有安全感,睡得更踏實。

6個月以後



當寶寶六個月以後斷了夜奶,也學會攢大小便。晚上不用頻繁的起床照顧她的時候,就可以考慮分床睡。

因為寶寶需要一整晚的睡眠,在一樣床上睡覺,稍微有一些響動有可能會打擾到寶寶。

當然啦,這時候分床睡也要在一個房間,畢竟孩子還小。容易出現各種狀況,如果晚上醒來了需要安撫,寶寶有任何不舒服的情況睡在一個房間,家長們都能夠及時處理。

3歲以後



當寶寶三歲以後,就可以給寶寶設置一個自己的房間。按照寶寶的喜好進行裝飾。放置寶寶喜歡的玩具,寶寶喜歡吃的小零食。把他的房間設置的溫馨一些,這樣寶寶就比較容易接受自己睡。


丁媽親子時光


 表妹馬上就要到預產期了,跟我說嬰兒床還沒買,心裡很著急。我很詫異,幹嘛著急買嬰兒床呢,讓孩子跟大人一起睡不就得了?表妹說她在網上查了,剛出生的寶寶和媽媽一起睡很不好,大人有可能會壓到寶寶,還是和寶寶分床睡的好。

  的確,如今有不少說法認為,嬰兒一出生就應該和媽媽分床睡了。不僅是因為大人睡覺容易壓著寶寶,大人蓋的被子也過大過厚,很容易捂住寶寶口鼻,給寶寶造成窒息風險。此外還有不少新聞上說,新手爸爸半夜如何一翻身壓傷小寶寶,媽媽餵奶壓著寶寶口鼻等等。這麼看來,母嬰同床真的風險很大。

  

  那麼寶寶剛出生,究竟要不要母嬰同床睡?聽聽育兒專家怎麼說。

  著名育兒專家崔玉濤曾說過,母嬰同床,無論是從寶寶的養育角度看,還是從寶寶的情感需求角度看,都是很必要的。很多研究證明,媽媽和寶寶同在一張床上睡,對寶寶的成長髮育有諸多有利因素。

  母嬰同床的好處

  首先,母嬰同床滿足了寶寶對母親的心理依賴,對寶寶的心理發育好處多多。想想寶寶剛生下來時,面對世間陌生的一切,只有媽媽的體溫和心跳是他熟悉的。晚上睡覺時,如果身邊沒有媽媽的陪伴,他的內心該多麼孤單。這時母嬰同床,嬰兒聞到媽媽身上的氣味,就會覺得很安心,這也有利於嬰兒早期安全感的形成。

  

  同時,母嬰同床更有利於媽媽照顧嬰兒。剛出生的嬰兒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睡眠能力,接覺能力也弱。如果夜間寶寶在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時,能夠得到媽媽的及時安撫,更有利於寶寶入睡,也節省了媽媽的精力。

  同時,媽媽因為母親的直覺,會在夜間不時醒來,查看嬰兒狀況。母嬰同床對媽媽來說顯然更方便。

  母嬰同床的弊端,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如今人們爭論不休的同床弊端,其一是媽媽容易壓著嬰兒,其二是餵奶時容易堵住嬰兒口鼻。實際上,寶寶出生後,媽媽因為體內雌激素的原因,會跟寶寶形成“心理感應”。寶寶一個哼唧就能讓媽媽驚醒並安撫,那些因為媽媽心大壓到寶寶的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

  

  但餵奶堵住寶寶口鼻的事,卻需要媽媽防範。畢竟月子裡媽媽身體勞累,如果夜間側躺餵奶,避免不了會因太困直接睡去。這時候需要家人在旁邊陪床,幫助媽媽做些換尿布、拍嗝等事務,減輕媽媽負擔。

  綜上所述,寶寶出生後,母嬰同床實際上對寶寶是很有利的。媽媽需要做的是夜間儘量避免側躺餵奶,如果需要側躺喂,也需要保持清醒,最好有家人在一旁看著。挨著大床放一張小床,讓寶寶睡在小床上,有自己的一套獨立被褥,這是最佳的折衷辦法。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吃熱狗早教育兒


看了很多地方都是推薦寶寶從小獨睡的,睡小床更好。如果餵奶可以把小床拼在大床旁邊,一樣很方便,不用起身。至於親愛的說到的蹬被子問題,其實有沒有和你一起睡這個問題都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一起大床睡,也不可能做到及時給蓋上的,大人也有特別累困的時候,所以給寶寶準備一個睡袋是不錯的選擇哦。睡袋可以根據寶寶的需要選擇連體的或者分體的,這樣就不用擔心寶寶晚上睡覺受涼問題了。然後再說翻身的問題,這個睡小床也不會影響翻身啊,本來床上就是睡覺的地方,睡覺的時候有一個寧靜的環境更容易入睡。從寶寶出生開始在白天寶寶清醒的情況下,多讓寶寶趴著,開始鍛鍊頸背部力量,然後隨著月齡的增加,多趴的寶寶會更快的學會翻身和獨坐以及爬再到走路。所以這些可以在寶寶醒著的時候在爬行墊或者大床上進行。讓寶寶睡小床還有一點挺好的是空氣相對清新,不用被爸爸媽媽剛呼吸的廢氣包圍😊。如果有些爸爸媽媽睡姿不好的話還會有可能睡覺壓到寶寶呢,所以還是睡小床比較好,也更有利於寶寶自己入睡習慣的培養。


羽媽-明會


這個問題我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看孩子的大小,一方面看季節的冷暖。孩子從剛出生到一歲這個階段我覺應該和大人同床。因為這時寶寶這時太小,從在媽媽肚子裡躺著到在床上躺著,無論從那方面來說都得適應,有沒有媽媽陪著睡我想寶寶是能感覺到的。過了一歲我覺就得和媽媽分床了,為了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再說季節,如果是在夏天我覺從孩子出生就得分開,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夏天太熱,和和孩子分開睡會好些;如果是在冬天,那就先不要和孩子分床睡,這樣對孩子和大人都有好處的。


太原半緣


小的時候還是和自己睡比較方便吧,因為是母乳餵養的,所以我兒子出生後都是和自己睡的,沒辦法啊,也放過嬰兒床,但是冬天太麻煩了,所以就自己睡的,我覺得在母乳期的時候還是一起睡比較好,踢被子什麼也比較容易驚醒,自己睡的話,大人也比較容易睡死,不容易關心到孩子。

我上次看到那個崔玉濤醫生也說,小的時候可以母嬰同床,之後就可以同房不同床。有的孩子比較缺乏安全感,所以和媽媽一起睡可以建立起孩子對媽媽的信任,然後再分床也不遲。

不要看到別人從小就分床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就盲目的分床,還是根據各個孩子的性格,合適的時機,這樣也好更好的分床。


伊寧玄雪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孩子應該睡在大人的床上嗎?大家可以一起來探討這個有爭議的問題。

關於家庭床的爭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人和小孩“同床共枕”,似乎一浪高過一浪。目前,大多數兒童發育專家,甚至是那些以前反對同睡的人,在“同睡”政策上持中間立場。現在大多數人都承認,這個問題必須由家長自己來決定,因為這要考慮到家庭的需要和文化背景。家長得確保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知道如果讓孩子開始——或者繼續——和大人同床共枕,會發生什麼。在這個親密的問題上,也有很多要考慮的。

家庭床的支持者指出,在許多文化中,這種做法都有歷史先例。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孩子們都和父母同床共枕。一些哺乳期的母親發現,讓她們的孩子在她們身邊進行夜間餵奶比較容易,對母親和孩子的睡眠干擾最小。有些父母認為,把一個高度社會化的孩子單獨放在床上,讓他晚上一個人呆在床上,是很殘忍的。另一些人只是覺得,孩子們睡在父母身邊,會獲得更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另一方面,許多父母同樣堅信,在其他文化中起作用的東西不一定在我們的文化中起作用。你可能會覺得你的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間,而不是大人和自己的共享。父母們可能也會覺得他們的房間和床是他們自己的庇護所,是一個沒有孩子的休息和增強感情的地方。

一些專家認為,一個很小的孩子和父母睡在一起會導致窒息,孩子大了可能風險會小一些。無論如何,如果你只是覺得讓孩子睡在他的床上比睡在你的床上更舒服,就不必感到內疚。無論哪種方式,都有好處。

如果你確實選擇了共同睡覺的方式,確保你想要的在一起的感覺能滿足孩子的需要,而不僅僅是自己的。例如,如果你是單親或者你的配偶經常不在家,你不應該因為想減輕自己的孤獨感而讓孩子和你睡在一起。也不應該僅僅因為你覺得讓孩子那樣睡覺更容易,就把他抱到你的床上。總之就是,也要考慮到對孩子的影響。

不知道各位寶爸寶媽關於這個問題有什麼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進行留言哦~蜜桃姐姐等著你!ღ( ´・ᴗ・` )比心


蜜桃姐姐


我認為剛出生時應該同睡,大了再逐漸分床睡,這個純屬我個人觀點,因為我家孩子剛出世時特別膽小基本是在我手上睡的,分床睡根本無法實施,小床放那就是擺設,一睡小床就拼命哭呀,心疼呀!

然而大部分專家因各種原因不贊成同睡。首先,兒童睡眠時很不安穩。他們不停地踢、抓、握、打,會令父母無法安睡。其次,同睡可能對夫妻間的感情有所影響。紐約兒科醫生戴伯拉•杜爾欽(Deborah Tolchin)說:“同睡會擾亂你的整個生活。成人的生活不應完全受孩子的睡眠習慣主宰。”一旦開始同睡,便很難讓孩子再單獨睡覺。

至於讓孩子孤零零地留在一件屋子裡單獨入睡,也越來越多地遭到廣大母親和育兒專家的反對。他們極力推崇中國母親的做法:讓孩子跟著媽媽睡。這其實是一個流傳於世界各地文化的古老習俗,不僅有利於哺乳的方便、有利於母嬰雙方的睡眠,更會增進母子感情聯絡與交流,增進母親對孩子的瞭解以及孩子對母親的信任感,為將來順利而成功地教養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孩子留下終身難忘的快樂記憶。夜間同床使得嬰兒得到與母親更多的肌膚接觸,對於寶寶大腦的發育有著得天獨厚的促進。人類學家蒙太古就此題目曾有專著,他指出,“嬰兒有著無比強烈的對於身體接觸的需求。” 即使不和寶寶同床,很多父母都樂意讓寶寶和自己睡一間屋子,爸爸媽媽睡大床,寶寶自己睡小床。讓寶寶單獨一個屋子,不利於父母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對孩子的需求做出及時的反應,甚至會增加搖籃猝死症的幾率。想想看,假如寶寶一夜不在身邊,你要麼頻繁起床去察看他,自己也睡不安穩;要麼你不管他,出了問題也不知道,難道你就放得下心? 除了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之外,全世界各民族的母親幾乎都讓孩子和自己同屋或者同床睡眠。但是突然間,一些中國母親們開始盲目效仿西方人的做法,把孩子留在單獨的一間屋子裡,並美其名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殊不知,孩子的獨立性無需這麼早培養,更何況獨立性也不是培養出來的。嬰兒從出生到3歲,需要的不是什麼獨立性,而是最大程度上滿足對父母的依戀。一個飢餓的人是無法肩挑重擔遠足旅行的,只有填飽了肚子才能夠勝任其他。同樣,一個依戀感沒有被滿足、情感精神上處於飢餓狀態的兒童,也無法獨立。寶寶從出生到18個月,無論你怎樣愛撫、親吻、擁抱他,都不會“慣”壞了他。對父母的依戀感得到充分的滿足、安全感建立的好的孩子,會自動脫離父母,走向獨立。 我個人建議:小時候和母親一起睡,長大了逐漸培養獨睡。


永朔


剛出生的小寶寶還是跟著大人睡比較方便,夜如果在小床睡,夜裡餵奶還得起,跟著睡的話媽媽們就不用這麼辛苦了。而且起身媽媽著涼生病了,照顧寶寶不方便,又會把疾病傳染給寶寶。而且跟著大人睡,可以知道寶寶的動向,經常看看他,有什麼不舒服的可以及時發現。

大一點寶寶可以放在小床上睡,這樣可以給他一個獨立空間。有的人說會蹬被子著涼,父母要多多幫他們害被子,要習慣了,孩子也不會這麼嬌氣的。睡覺翻身之類的問題就可以有效的解決了。

各有各的好處吧,這要看父母怎麼方便自己就怎麼做


美羊羊嘛嘛


我們家小時候就是讓女兒自己睡嬰兒床的。我是因為孩子跟我睡在一張床上的話,我會睡的不踏實,總是擔心會碰到她,這樣會影響了我的睡眠質量。另外,按照中醫的說法,嬰幼兒是稚陽體質,他們比大人調節體溫的能力差,跟大人睡的話容易受熱,一旦受熱就很容易得病。如果擔心孩子自己睡會著涼的話,我家是從小給她穿睡袋的,既保暖又不會發生蹬被子現象。不用擔心她睡的不舒服,睡袋挺大的,不會影響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