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晚清四大名臣沒有一個得善終的,你怎麼看?

成雪濤


現在史學界對於晚清四大名臣的定義尚有爭議。一說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二說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但無論是哪種說法,他們六人的結局都是善終的。我們不得不承認,晚清的政局雖然很糜爛,慈禧等統治階級也貪圖享樂,腐敗不堪。不過縱使晚清再有多麼的不堪,晚清對待功臣還是仁慈的,甚至是厚待的,這點較之其他朝代真的算是不錯的了。

曾國藩。湘軍創始者,清朝鎮壓太平天國的最大功臣,官至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功封一等毅勇侯。1872年3月12日午後,曾國藩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發腳麻,午後三刻安然逝世,終年60歲。同治聞訊,輟朝三日,並追贈其為太傅,賜諡號“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祀。



左宗棠。楚軍創始者,平定捻軍起義、甘肅回民起義,及收回新疆的最大功臣,官至兩江總督、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功封二等恪靖侯。1885年9月5日,左宗棠於福州病故,終年73歲。光緒聞訊,追贈為太傅,賜諡號“文襄”,入祀京師昭忠、賢良祀。



李鴻章。淮軍和北洋水師創始者,協助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起義,官至直隸總督、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功封一等肅毅伯。1901年,李鴻章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而後病逝於北京。慈禧聞訊,追贈為太傅,晉爵一等肅毅侯,賜諡號“文忠”。同時慈禧還下詔在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李鴻章是清朝在京師建祠的唯一一個漢族官員。



張之洞。自強軍創始者,漢陽兵工廠的創辦者,官至兩江總督(署理)、軍機大臣、太子太保、體仁閣大學士。1909年10月4日,張之洞在“國運盡矣”的哀嘆聲中病逝,終年72歲。死後,清廷賜諡號“文襄”。



胡林翼。湘軍創始者之一,前期清廷鎮壓太平天國的功臣,先後向曾國藩推薦左宗棠、李鴻章、閻敬銘等晚清名臣,官至湖北巡撫(署理)。1861年9月30日,胡林翼在武昌咯血而死。死後,清廷賜諡號“文忠”。



彭玉麟。湘軍水師創始者,也是湘軍最重要的將領之一,鎮壓太平天國功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功封一等輕車都尉。1890年3月6日,病逝于衡州湘江東岸退省庵。死後,清廷追贈太子太保,賜諡號“剛直”,並允許其于衡州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立專祀。



所以綜合以上所述,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胡林翼、彭玉麟這六人,無論是哪四人為晚清名臣,他們的結局都為善終。


澳古說歷史


一、定義

晚清四大名臣,也稱晚晴中興四大名臣,是清朝衰落的後期,對王朝中興發揮重要作用的大臣。根據其發揮作用的大小而評定出的四位大臣,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但是,還有另一版本的存在,那就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這裡對曾國藩、左宗棠達到一致意見,而對李鴻章、張之洞、胡林翼、彭玉麟出現了各自不同看法。

既然如此,我們這裡姑且不分析誰能夠入選四大名臣之列,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胡林翼、彭玉麟六人都納入中興名臣之列

結局。畢竟,他們都為清王朝的中興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他們的努力,使走向衰亡的清王朝能夠繼續苟延殘喘。

二、結局

①曾國藩

曾國藩的崛起於平定太平天國,是湘軍的創始人。太平天國平定後,被加封為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同時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體仁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天津教案的處理失敗後,曾國藩面臨全國上下的譴責,曾國藩引咎辭去直隸總督,之後再次得到啟用成為兩江總督,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死於南京任上,朝廷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諡號“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各省建立專祠。同樣在《清史稿》中被趙爾巽等滿清遺老評為中興第一功臣。

②李鴻章

李鴻章的崛起於平定太平天國、捻軍之亂,曾是湘軍的幕僚,是淮軍的創始人。歷任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爵位一等肅毅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後,回京面對內外壓力,病逝北京,追贈太傅,諡號“文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在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被慈禧稱讚為“再造玄黃”之人。

③左宗棠

左宗棠的崛起同樣是在平定太平天國之中,之後繼續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等軍事行動,雖然出身於湘軍,後期創建了楚軍。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太子少保銜、賜黃馬褂,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加騎都尉世職、一等輕車都尉世職、二等恪靖侯。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故,追贈太傅,諡號“文襄”,入祀京師的昭忠祠、賢良祠,並建專祠於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諸省。

④張之洞

張之洞早起在朝堂時與寶廷、張佩綸、黃體芳稱翰林四諫,為清流派首領;主張抗擊法軍,主持取了鎮南關大捷;鎮壓義和團運動。歷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體仁閣大學士。宣統元年(1909年)病逝於北京,追贈太保,諡號“文襄”。

⑤胡林翼

胡林翼出身湘軍,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曾任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在鎮壓太平天國中因功先後被加封太子少保銜,太子太保銜、騎都尉世職。咸豐十一年(1861年)病死於武昌,追贈總督,諡號“文忠”。

⑥彭玉麟

彭玉玲同樣出身湘軍,是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受,被加封太子少保銜,一等輕車都尉世職。此後曾出任兩江總督,擢兵部尚書。光緒十六年(1890年)病逝于衡州,追賜太子太保,諡號“剛直”,于衡州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立專祠。

三、分析

對於題主所說沒有得到善終,鄙人確實難以苟同。這些人都是力挽清王朝於狂瀾之中,為清王朝立下卓越功勳。並且一直處於清王朝需要之中,始終是朝廷倚重的棟樑。還沒有堅持到清政府“狡兔死、走狗烹”的時候,最終都是病死,怎麼能夠說得不到善終呢。並且死後都被當時統治者進行了加封為三公之一,諡號分別是文正、文忠、文襄、剛直很好的諡號。也就是說,清王朝始終對這些人的功勳是認可的,也沒有發生進行清算的事情。


安定郡小書生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到了清朝末期,尤其是咸豐帝時期,隨著一場席捲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興起,各地農民運動風起雲湧。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更是打進了北京城,一把火燒掉了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可以說當時的大清帝國已經到了風雨飄搖地步,隨時都有可能傾覆。

但是大清帝國還是挺了過來。隨著太平天國最終被撲滅,而因為種種原因,西方列強也減緩了對華侵略的步伐。於是,大清帝國迎來了一段最後美好的時光,其實更像是民間說老人的那叫做“迴光返照”更適合些。而被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可見這四個人在這段時間各自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至於這四個人的結局,應該算作都是很幸運的。


曾國藩 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曾國藩應該說是中國近代很了不起的人物。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寥無幾,而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贏得了顯赫的功名,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早年時期的曾國藩,是個典型的士子,參加科舉考試,秀才、舉人、進士,曾國藩就是這樣堅韌不拔地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一度做到了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等。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爆發,清政府調集了大量的八旗軍、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等發現這些軍隊已經腐朽不堪一擊的時候,就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清政府命令曾國藩和湖南巡撫張亮基辦理團練。曾國藩於是就成了晚清最重要的武裝力量湘軍——的創造者和統帥。幾經波折,最終攻破太平天國的都城南京,除掉清政府的心腹大患。然後又開始為剿滅捻軍出謀劃策。

作為一個飽受儒學之道薰陶的曾國藩,並不循規守舊。恰恰相反,他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地方上是當時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和他的幕僚兼學生趙烈文的一段對話,流傳頗廣。1867年,曾國藩與趙烈文晚間暢談,一番分析之後,趙烈文預言滿清50年內滅亡其後中華大地上將是軍閥割據。 清王朝終於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1867年預言它不出50年就徹底垮臺,剛好44年。

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午後散步,突發腳麻,由兒子扶回書房,端坐三刻逝世。由此可見,曾國藩可以說是大大的善終。


四大名臣曾國藩出生最早,逝世也是最早的。而左宗棠應該和曾國藩算是同齡人。

左宗棠 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

和曾國藩不同,左宗棠在科舉路上,可以說是屢屢碰壁,最終也沒能混個“進士出身”為此而耿耿於懷。

也許真是應了那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天平天國起義爆發,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衛大清江山的陣營。為剿滅太平天國做出很大貢獻。緊接著,左宗棠前赴陝甘率領各軍平定捻軍,鎮壓甘肅回民起義。

左宗棠最最令人稱道的是,細心謀劃,準備物資,籌措軍費,巧定戰略,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期間,左宗棠將其棺材從肅州運到哈密,藉以表示收復伊犁血戰到底的決心。現在想起來,還是讓人血脈賁張。.

在新疆設省、中法戰爭中,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1885年7月29日,病逝。


李鴻章 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和曾國藩創立湘軍一樣,李鴻章也創立了淮軍,加入了撲滅太平天國的戰爭和剿滅捻軍的戰爭。相比於曾國藩和左宗棠,李鴻章有更出色的外交能力,也因此飽受詬病。根據資料,李鴻章一生簽訂了30多個條約,這些條約大部分都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的。問題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李鴻章一個人,是很不公平的。

尤其應該說道說道的是,李鴻章用半生心血建立了一支北洋艦隊。是中國清朝後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號稱艦隊實力東亞第一,世界第九。最終的結果卻是,在李鴻章面前眼睜睜的覆滅在甲午戰爭中。

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據說洋務運動時創造了中國“四十六個第一”,貢獻巨大。當然,李鴻章本人及其家族也是從洋務中大發橫財。

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李鴻章在簽字回來後大口大口地吐血,後病逝北京,慈禧太后稱讚為“再造玄黃”之人。


張之洞 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和其他三人不同的是張之洞是晚清清流派領袖。而張之洞也是唯一一個慈禧和光緒帝去世仍然還在的一個。

張之洞病重後,政王的載灃雖然與之政見不合,還是親臨床榻看望。張之洞畢竟是四朝老臣,臨死之時還是念念不忘天下安危,提出要善撫民眾。攝政王載灃傻乎乎的是道:“不怕,有兵在。”

大清不亡,天理何在?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他們都出生在道光年間,那個時候大清朝內部雖然危機四伏,表面還算光鮮。

這四個人為了報效他們的大清國,嘔心瀝血,奮鬥了一生。後來的李鴻章、張之洞,都知道自己的祖國已經維持不了幾天了,但是年邁的他們早已經無力迴天了。但是他們是幸運的,畢竟,在他們的大清國覆滅之前他們都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七世貓哥


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

在當時還是滿清帝國,所以滿人掌握著生殺大權,當初咸豐在世時,就不願看到曾國潘等人掌握權勢,直到慈禧發動政變,才讓這些人獨當一面,只是為了平亂太平天國,而到最後平叛已經成功,到最後還是

滿人還是掌握著全國的軍政大事,自然不願意看著主要權利有漢人,不管你能力多出眾,只要觸及了人家皇族的利益,人家照樣搞你!


手遊王小二


好在壽終正寢,不過晚景淒涼了些,晚年在風口浪尖上,為大清解決關鍵問題,卻是為清廷背了鍋,飽受後人非議。


異域龍者


怎麼你看的歷史和我看的不一樣


夜132596062


晚清的四大名臣,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跟曾國藩,具體來說是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因素,那時候的清帝國已經是滿目瘡痍!

滿人還是掌握著全國的軍政大事,不管你能力多出眾,只要觸及了人家皇族的利益,人家照樣搞你!


甄墨


能力與風險是成正比的


無憂


對晚清的發展作用還是挺大的,但是當時並不是滿清自己就能做主的,國外很多勢力已經滲透進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