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周革命——武王伐紂、周公輔政

王國維先生說: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殷商時期原始宗教的氛圍十分濃厚,整個文化籠罩在鬼神信仰之中。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我們所熟知的殷商甲骨卜辭,就是原始宗教的直接產物。周革殷命,雖然並沒有完全廢棄對鬼神的祭祀信仰,仍然保留著“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傳統,但相對理性的“禮樂制度”開始建立。一個嶄新的“敬鬼神而遠之”的時代慢慢揭開了帷幕。

古公亶父傳位文王

周人自後稷以降,以農業立國,經邰而至豳,經豳而至岐,逐漸站穩腳步。至古公亶父,生有三子,曰太伯、曰虞仲、曰季歷。按照宗法制度,應有嫡長子太伯繼位。但古公亶父特別喜歡季歷之子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認為他有聖瑞,能夠興盛周世。就想傳位給季歷,既而傳位給姬昌。太伯、虞仲知道了父親的想法,就避位出走,去了蠻夷之地。後來,太伯成為了吳國的始祖。

西伯姬昌仁德,諸侯多有歸附者。崇侯虎進讒言於紂王,囚西伯於羑里。周人廣搜美女、車馬、珍寶通過紂王寵臣費仲獻於紂王。紂王十分開心,說:“這些東西里的任何一件,就足以贖回西伯,何況有這麼多呢?”紂王於是釋放了西伯姬昌,並且賜給他弓矢斧鉞,讓他擁有徵伐諸侯的權利。西伯仁德,獻出洛西之地,請求廢除炮烙這一酷刑。

殷周革命——武王伐紂、周公輔政

文王受命

文王斷虞、芮之訟,此年被人們認為是文王受命之年。虞、芮兩國相訟,不能解決。兩國人認為西伯仁厚,可以斷決此事,於是就來到周國。進去周境,周人謙讓孝悌,虞、芮認為自己以如此小事爭鬥而讓周人斷訟,是自取其辱,於是就離開了周國。虞、芮尚未見到西伯,西伯就已經解決了虞、芮之訟。天下諸侯聽說了這件事,認為“西伯蓋受命之君”。

之後,西伯征伐了周邊一些小國,包括之前向紂王進讒言的崇侯虎,周國更加強大。

武王伐紂

文王去世,武王姬發即位,其弟周公旦等人為輔。

武王九年,武王自稱“太子發”,載文王木主,出兵討伐紂王。度過黃河,與天下八百諸侯不期而會於盟津。諸侯都認為紂王應該被討伐,而武王卻認為“天命未可”。

兩年後,紂王殺死比干,囚禁箕子,商朝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器而奔周。武王認為商人天命已盡,再次出兵伐紂。與紂王戰於商郊。紂王軍隊倒戈相叛,紂王奔走至鹿臺,將玉器蓋在衣服之上,自焚而死。

武王分封諸侯,保存商朝祭祀,仍居舊地,令管叔、蔡叔監管商朝遺民。

殷周革命——武王伐紂、周公輔政

周公輔政

在伐紂過程中,武王之弟周公旦輔佐武王。武王克商後三年,病重。周公旦為武王禳災,願代武王而死,武王病癒。但過了一段時間,還是武王去世了。有關禳災的記載,被保存在金縢之匱裡。

武王去世,其子成王即位。成王年幼,由周公當政。周公當政,管叔、蔡叔散佈周公奪權的流言,並與商朝遺民武庚作亂。成王懷疑周公,周公就離開了周都。這一年秋天莊稼即將成熟之際,突然大風雷震,莊稼倒伏,大樹被拔氣。周人認為這是上天示警,於是打開金縢之匱,查找解決方案,發現了之前周公旦願意代武王而死的文獻。成王頗為感動,親自在周郊迎接周公歸來。

周公帶領軍隊,平定了管、蔡、武庚之亂,令立商後微子於宋。

殷周革命——武王伐紂、周公輔政

周公在輔佐成王過程中,建立了許多工業。《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這裡面營建成周和制禮作樂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

周朝建立,都城在陝西,為稱為宗周。當時人們認為洛陽是天下的中心,四方諸侯朝貢,距離洛陽最為均等,於是在洛陽營建了成周。

制禮作樂,奠定了周朝的典章制度,也為中國溫文爾雅、文質彬彬的文化傳統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