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殺了岳飛以後,金國為什麼不趁機南下?

咚咚每日心理學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一談起精忠報國,我們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宋愛國名將岳飛;一談起治軍有方,“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我們大多數人想到的還是宋朝大將岳飛。

岳飛在從軍的二十年間,組建岳家軍三次北伐,消滅偽齊收復大片土地,屢建奇功。<strong>

金軍面對這個優秀的對手,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慨嘆。岳飛在世時,金軍大將兀朮、完顏宗弼等人南下攻宋,都曾在對戰岳飛時鎩羽而歸。可是等到岳飛被迫害致死,金國卻沒有立刻揮師南下,而是選擇了維持暫時的“和平”。這其中的原因,其實並不在岳飛身上,而是在金國內部。

北宋政和五年(1115),完顏阿骨打在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豎起稱帝的大旗,取國號“金”,正式建立與遼、宋對峙的政權。新生的金地處東北,受中原文化影響淺,仍保留了大量女真族傳統習俗,其中一條就是勃極烈制度。在完顏阿骨打稱帝后建立的勃極烈隊列裡,他的弟弟、女真大將吳乞買成了第一順位繼承人。吳乞買漢名完顏晟,於北宋宣和五年(1123)即位。但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岳飛逝世時,完顏晟早已去世七年。還在北方對南宋步步緊逼的,是金國第三代皇帝金熙宗完顏亶。

完顏亶繼位時,只有十六歲。因而宗翰、宗幹、宗弼等開國功臣都成為了他的輔臣,完顏亶只是臨朝聽政,觀摩學習。直到皇統八年(1148),宗弼去世,二十九歲的完顏亶才正式親政。而在岳飛逝世的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宗弼還是金國的一大掌權者。

在前一年,宗弼組織了他在位時的最後一次南征。此時的金國,一方面國內趨於穩定,開始謀求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常年征戰帶來了不少社會問題,加大了金國的負擔,使得金國已經有了議和的念頭。實際上,南宋紹興九年(1139)金國就提出過和南宋議和,不過最後主戰派更勝一籌,議和不了了之。

而宗弼這次南下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恐嚇,逼迫南宋主動與金議和,為當時的金國爭取更多切實的利益。也就在這年的十一月,南宋和金正式簽署書面的議和文件《紹興合約》。

在合約中,雙方約定宋、金以淮水至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一線為界,確定兩國疆域。南宋把之前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都割讓給金國。而宋給金的歲幣,定為銀每年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雖然簽訂了合約,宋高宗心頭對國家安危的擔憂暫時排遣,但他還有另一個心病——他的生母還在金國,宋徽宗的遺體也還在金國。為了換回這二人,宋高宗答應金國,殺死抗金大將岳飛。<strong>

所以說,並不是金國沒把握住岳飛被殺這個好機會,而是岳飛的死去也有金國的手筆。剛剛簽署議和合約,金國也需要時機恢復和發展國力,所以並未選擇當即南下滅宋。況且岳飛雖死,但岳家軍尚存,抗金大將韓世忠也還在。要滅南宋,對當時的金國而言,還不是一件輕鬆事。


鄧海春


在杭州城裡有兩處最著名的岳飛遺蹟,一是風波亭,另有一處便是天下四大岳飛廟之一的杭州岳飛廟了。

1142年岳飛遇害,岳飛死後的宋朝又繼續存在了139年,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封建王朝之一,從立國到滅亡,共有320年,僅次於漢朝的426年,長於唐朝的290年,明朝的277年和清朝的296年。

雖然北宋被金人滅了,但宋朝在社會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個方面都發展到頂峰。南宋整體的實力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弱。南宋沒有被金人滅掉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 南宋並不想戰爭,宋高宗不太願意與金國打仗,只想安穩地做皇帝;

  2. 宋高宗若與金人決戰,最後滅的不一定是誰呢?那時候,二帝回來了,對他的皇位有威脅;

  3. 金人在北方陸地戰爭確實強悍,但是在南方水路縱橫,山高林密的地區,優勢得不到發揮,反而宋朝軍隊作戰實力很強;

  4. 金國的金兀朮死了以後,金國沒有什麼傑出的軍事人才可以滅掉南宋;

  5. 金國滅了南宋後,內部開始腐敗,內部爭鬥不斷,也讓南宋有一定的休養生息時間。

    歡迎討論


挑著燈看歷史


公元1142年岳飛遇害時,距離宋金開戰過去整整15年,兩國軍隊的戰鬥力對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金國那些曾經吞遼破宋的開國名將,早已死得乾乾淨淨,曾經的百戰精兵,也早已戰損衰老,不復當年之勇,只剩下個一個屢敗屢戰的完顏宗弼(金兀朮),四處奔波救火,被南宋眾多“中興名將”各種殘虐。

金國太師、梁王:完顏宗弼(兀朮)【壯年】

即使沒了岳飛,其餘的南宋名將,韓世忠、吳玠、吳璘、劉錡……這位兀朮老兄如果想撕毀合約,南下攻宋,同樣一個都打不過。


公元1127年,金軍攻克開封,滅亡北宋後,那批金國開國時戰術能力卓絕的熊虎之將,在連續破大國、克名城的短暫輝煌後,一個接一個地在無休止的酗酒和縱慾下,暴卒而死。

魏王完顏宗望,1127年死,鄭王完顏斡魯,1128年死,魯王完顏闍母,1129年死,遼王完顏斜也,1130年死,詵王完顏婁室,1130年死,潞王完顏宗輔,1135年死,秦王完顏宗翰,1137年死……

連同他們麾下的女真虎賁之軍,在中原花花世界也早都酥軟了骨頭,再不復曾經的血勇膽氣。

金軍人員構成也因此了發生巨大變化,隨著不斷戰損和日益擴充,女真人只剩下少數,被其裹挾南下的契丹人、渤海人、韃靼人同樣不多,反而簽發的漢人壯丁、收編的漢人盜匪,逐漸為金軍主力。因此,金軍戰鬥力直線下滑,再不復此前縱橫北中國所向無敵的威風。

而南宋的新一代優秀將領如岳飛、韓世忠、吳玠、吳璘、劉錡等諸人,都在對金戰爭中完全成長起來,令金軍連連受挫,遭遇此前不可想象的慘敗。


黃天蕩之戰:韓世忠水師八千人,將完顏宗弼水陸十萬大軍,困扼整整48日,雖敗猶榮。

和尚原之戰:吳玠、吳璘兄弟精選三千弓弩手,步兵數千人,大破完顏宗弼十餘萬大軍,俘虜金軍將官三百人,甲士八百人,殺傷敵軍不計其數。

順昌之戰:劉錡統帥“八字軍”一萬八千人,大破完顏宗弼十餘萬大軍,包括後來的天順帝(海陵王)完顏亮和金世宗完顏雍在內,打垮金軍精銳“鐵浮屠”,斬首金軍五千,傷敵一萬,殺敵戰馬三千匹。

郾城之戰:岳飛以騎兵八千,步兵七千人,大敗完顏宗弼十餘萬大軍(其中騎兵一萬五千),以騎破騎,打垮金軍精銳“鐵浮屠”和“柺子馬”,搶奪戰馬二百餘匹,並在之後連續數戰,累積殲滅金軍萬人。

小商河血戰:楊再興以三百遊騎,死戰完顏宗弼十二萬大軍,殺其將官百人,士卒二千餘人。

潁昌之戰:岳飛以三萬宋軍,大破完顏宗弼十三萬大軍(其中騎兵三萬),斬殺金軍五千餘人,俘敵二千餘人,獲戰馬三千匹。

柘皋之戰:宋將劉錡(兩萬人)、楊沂中(三萬人)、王德(八萬人),合計十三萬人馬,大破完顏宗弼十餘萬大軍,並以長斧隊萬餘人,打垮金軍精銳“柺子馬”。

……

金國真正的開國宿將,不是見了閻王,便是再無早年剛勇,只想留在上京會寧府老家,安享從中原掠奪來的珍寶財帛、紅顏佳麗。

因此只剩下完顏宗弼這麼個敗仗大王、帶著“龍虎大王”完顏合達、“啼哭郎君”完顏撒離喝、“金牌郎君”完顏昂這幾個哼哈之將,常攜十餘萬兵,東奔西走,來回救火,屢敗屢戰。甚至連許多偽齊的漢奸將領、收編的土豪盜匪,如酈瓊、趙榮、孔彥舟之流,也搖身一變,成為統帶上萬、數萬兵馬的金國大將。

也正因金國早已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完顏宗弼雖然屢戰屢敗,被戲稱為"大宋名將製造機",以一己之力,成就了岳飛、韓世忠、吳玠、吳璘、劉錡等諸人的功業,卻非但沒有被罷職丟權,依然是金國不得不倚仗的護國柱石。

金國太師、梁王:完顏宗弼(兀朮)【青年】

而南宋眾將中,岳飛毫無疑問是最出類拔萃的一人。只因為這些將領擅長防禦戰者多,擅長進攻戰者唯有岳飛;擅長以步兵弩兵克騎者多,擅長以騎兵克騎兵者唯有岳飛;擅長戰術指揮者多,具有佈局天下的戰略眼光的也唯有岳飛。

——所以,金軍會由衷恐懼稱岳飛為“嶽爺爺”,會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公元1140年,當順昌之戰、郾城之戰、潁昌之戰等戰役連場大勝後,宋軍已經對完顏宗弼率領的金軍主力,連續造成毀滅性打擊,汴京故都克復,河北河東義軍峰起,周邊的西夏、高麗等國,以及草原上的韃靼部落,全都在觀望風色,對金國虎視眈眈。

因此,金國朝廷才會打算盡棄燕山以南的中原地區,席捲珍寶,逃回老家。(【虜震懼喪魄,燕之珍器重寶,悉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棄之】)

可惜如此大好局面,卻因南宋皇帝趙構的“恐金症”早已病入膏肓,十二道金牌強令各路宋軍退兵,更令岳飛仰天悲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所得諸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難以中興! 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完顏宗弼僥倖渡過危機,回軍掃滅後方的漢人義軍,接著馬不停蹄地發動新一輪南下攻勢,正為以戰迫和,打的就是針對趙構畏金如虎、一心苟安心態的心理戰。

完顏宗弼通過內應秦檜傳話,勒逼趙構殺害岳飛,【必殺飛,始言和!】(要想實現宋金和議,就必須先殺岳飛!),

趙構從早年出使金營起,就患上了根深蒂固的“恐金症”,即使是他的親生母親和幾個年幼女兒,以及無數血親姊妹,在被金軍俘虜後都淪為軍妓,在金人胯下飽受屈辱。她們的悲慘境遇也同樣激不起此人半點血性。

因此,趙構在完顏宗弼的恐嚇下,在奸臣秦檜的慫恿下,竟甘願自毀長城,殺害岳飛,更籤訂身為華夏天子卻向蠻夷稱臣的《紹興和議》,表示從此“既蒙恩造,許備籓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從此每向“大金上國”上書必言【臣構言】!

宋高宗:趙構

趙構:【臣構言,今來畫疆,合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自鄧州西四十里並南四十里為界,屬鄧州。其四十里外並西南盡屬光化軍,為弊邑沿邊州城。既蒙恩造,許備籓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戌年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蚤降誓詔,庶使弊邑永有憑焉。】

達成和議前的最後一場大戰即柘皋之戰,在南宋充其量只算二流將領的楊沂中和王德,居然還擊敗了完顏宗弼十餘萬大軍,大破了他的王牌部隊“柺子馬”,足以證明金國根本沒有任何撕毀和約、南下滅宋的能力。

這也愈加說明了昏君趙構的怯懦無恥:此時南宋王朝明明處於實力最佔優勢的時期,他卻定要殺害岳飛、清洗朝堂主戰派,屈膝求和、對金國稱臣納貢,實為國家之恥,萬民之辱,徒然留下千古罵名,遺臭萬年!

金國靠著虛張聲勢和恐嚇,度過了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統治危機,正要抓緊這寶貴的喘息之機,從容消化雙方此前長期拉鋸戰的河南、關中、山東、淮北等地區,同時將自己尚且十分原始的政權結構加以優化革新,自然也不會立刻南下。


當敵人勵精圖治、枕戈待旦時,趙構和秦檜這對昏君奸臣卻一邊狼狽為奸,一邊彼此爭權奪利,一邊迫害忠良,敗壞軍制、荒廢武備,令宋軍戰力急劇下降,朝中良將或老、或廢、或病、或死。

經過二十年休戰,等到金國將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充分消化後,便悍然撕毀和約,由其皇帝完顏亮親率六十萬大軍、兵分四路大舉南征了。

金國天德皇帝:完顏亮

完顏亮【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豪言,更是對自毀柱石、屈膝軟骨的趙構的最好嘲諷,以至於趙構聽得金軍南侵,竟多次在朝堂上公然大哭。或許在他看來「為什麼付出了這麼多代價,為什麼犧牲了全部的顏面和尊嚴,竟然還是求不得和平!」

趙構絕望之餘,甚至一度下令解散南宋政府,集體逃奔海上。前線宋軍主帥劉錡早被閒置多年,重病纏身,難以指揮,只能嘔血憂憤,更不復當年順昌大戰時的意氣風發。

幸有岳飛舊部李寶將軍,唐島海戰率三千水勇以寡擊眾,桐油引火焚盡敵船,聚殲金軍七萬水師,創造了古代世界海戰史上的奇蹟戰績。

幸有一介書生虞允文奮身疾呼鼓舞士氣,采石之戰統兩萬宋軍,力阻金軍四十萬大軍過江。

南宋名臣:虞允文

金軍銳氣已挫,重臣完顏雍又在後方反叛,自立為帝。因此,完顏亮被刺殺于軍中,金國大軍遂緩緩北撤。南宋這場從殺害岳飛、割地稱臣就埋下禍根的亡國危局,才被僥倖化解。

偉人曾雲:【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退讓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確是至理名言。

大丈夫做人的道理,像趙構這種從生理上到心理上都如同太監的人,是怎麼也不會明白的。


狐狸晨曦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金國為何同意跟南宋朝廷議和,並最終簽訂紹興條約。其實金國同意議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金國已無力再戰。自1127年金國攻破北宋都城,滅北宋佔中原後,金國與宋國就開始了長達15年的混戰,金國國內早已怨聲載道,再加上金國與西夏、高麗等國也時常發生戰爭,顯然金國已無力再負擔如此頻繁的對外戰爭。



同時隨著南宋逐漸在江南站穩了腳跟,再加上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劉錡、吳階等南宋軍隊已形成強大的戰鬥力,所以此時的金國早已不能再向對付北宋那樣的輕鬆。而且最為重要的是自1140年,金國名將完顏宗望、完顏宗輔、完顏宗翰都已相繼去世。再加上在1139年金熙宗又以謀反罪誅殺了完顏宗磐、完顏宗雋等大將,及解除了完顏昌的兵權(後被完顏宗弼所殺)。



此時的金國能夠與南宋的將領們匹敵的就只剩下完顏宗弼一人而已。但是完顏宗弼這位金國此時唯一拿的出手的將領卻又接連被南宋的將領所打敗。先是在順昌之戰中被劉錡的八字軍所敗,後又在郾城之戰和潁昌之戰被岳飛的岳家軍所敗。所以此時的金國精銳可謂是損失慘重,金國曆經數次之敗早已有了退卻之心。



其實本來早在1137年金熙宗皇帝就打算聽從金國內部主和派領袖完顏昌的建議與南宋議和。但是由於主戰派完顏宗弼的干涉,所以最終沒有成功,而後隨著主和派完顏昌的被殺,與南宋議和就更別奢望了。但是自主戰派的完顏宗弼在多次大戰中被南宋打敗,而後金國內部又矛盾重重,最終金熙宗就又想起了要與南宋議和的事情。



1141年金國在經過數戰被擊敗的情況下,開始沒有了往日的囂張跋扈,反而開始頻頻對趙構示好。金國皇帝先將死去的宋徽宗的爵位由昏德公改追封為天水郡王,後又將宋欽宗的重昏侯改為天水郡公。但是這場大好的局面,卻最終讓趙構和秦檜等主和派的人所破壞。

南宋最終在可戰而不戰的情況下,在趙構剝奪了韓世忠、岳飛、劉錡、楊沂中等主戰派的兵權後,南宋至此無力再戰。後最終南宋與金國在10月達成了議和,並簽訂《紹興和議》。而這就是為什麼金國同意與南宋議和的真相。



後南宋雖然自毀長城,殺掉了岳飛,又解除了韓世忠、劉錡等主戰派的軍權。但此時的金國依然無法再對南宋產生毀滅性的傷害。究其原因在於南宋在自毀長城,金國同樣也在自毀長城。其實早在1135年金國太宗皇帝去世,金熙宗繼位後,金國朝廷上的內訌就屢見不鮮,而也正是因為金國內部的爭鬥,最終才給了初期的南宋一個喘息的時間。



金國自熙宗皇帝登基後,整個朝堂就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兩個派系。主戰派以完顏宗弼為首,主和派則以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和完顏昌為首。前期由於主和派的三人牢牢控制住了金國的朝政大權,所以金國一度希望以歸還河南、陝西等地與南宋,然後達成議和。



但是後期由於完顏宗磐、完顏宗雋等人專權亂政,導致讓金熙宗很憤怒,最終在經過無數次的爭鬥後,完顏宗雋、完顏宗磐被殺,完顏昌被解除兵權,後又被以與宋國私通的藉口殺害。但是原本金熙宗以為幹掉了他們就可以重掌朝中大權,不過沒成想主和派被打壓,主戰派又起來,最後朝中大權又被完顏宗弼掌控。


而完顏宗弼掌控金國大權後,就開始了對金國官場的血洗。先是左丞相完顏希尹被殺,後田鈺、奚毅等重臣也被清洗,自此整個金國大權就被完顏宗弼所掌控。而後作為金國的皇帝金熙宗因為權力長期被奪,後雖然奪回權力,但是卻開始徹底變得的墮落,他開始濫殺無辜,朝中的那些宗室如完顏元、完顏查刺、完顏特思、完顏阿楞以及阿楞弟完顏撻楞等相繼被殺,所以此時的金國上下早已人心惶惶。



最終在1150年被右丞相海陵王完顏亮所殺,完顏亮自立為帝。而完顏亮自立為帝后為保證自己的帝位能夠穩固,他開始對太宗一脈的子嗣採取趕盡殺絕的策略,完顏卞、完顏宗哲、完顏京、完顏宗雅、完顏宗義等太宗子孫相繼被殺,太宗絕嗣。而後為了更進一步的掌控全國的權力,完顏撒離喝、完顏宗本、完顏宗美、完顏宗懿、完顏秉德等完顏亮認為對其有威脅的重臣也相繼被殺。



也就是在完顏亮這樣近乎瘋狂的殺戮下,金國有能力的宗室與大將幾乎被屠戮殆盡。而金國各地也因完顏亮殘暴的統治下,開到紛紛拿起手中的武器開始了造反之路。先是在西北的契丹族叛變,而後金國的宗室遠在東京遼陽府的完顏雍自立為帝。所以此時的金國內部可謂是矛盾重重,各地起義接連不斷,就這樣的金國又哪有能力再去進攻南宋呢?



而後衰落的金國雖然在完顏亮死後,被金世宗拉回到了中興,但是無奈的是完顏亮對金國造成的傷害實在太大了。而這段時期,雖然金國又開始與南宋發生了幾場大戰,但是金國已無力再對南宋產生太大的威脅,而且曾經南宋向金國稱臣的地位,也變成了兩國互為平等。



金世宗之後,金章宗前期雖然繼承了其爺爺的國策,此時的金國的確也在穩步的提升國力。但是正當金國有望迴歸巔峰的時候,卻因金章宗晚年寵信元妃和李氏外戚的緣故,再加上後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難,如黃河氾濫等,金國的國力非但沒有上升,反而又再一次的極速下降。而後因金國國力的衰退,曾經被金國牢牢壓制住的蒙古部落開始有了崛起地位意思,金國也被搞的是焦頭爛額的,所以此時也就更沒有滅亡南宋的實力。



而自金章宗之後,隨著蒙古成吉思汗的崛起,金國就再也沒有進攻南宋的心思。此時的金國無時無刻不再承受著蒙古的威脅,南宋不進攻它都已經算是阿彌陀佛了,金國又哪有精力去對付南宋呢?章宗之後的金國唯一的目標就是抵禦蒙古對其領土的蠶食,對於南宋它大都採用的都是守勢,只要南宋不進攻就萬事大吉。


澳古說歷史


題主這麼問,顯然是太過於高估當時岳飛的地位了。

岳飛是抗金主力,這顯然是不用質疑的。

但是主力,不代表全部。

不是說岳飛一死,南宋的防務就癱瘓了。

這就像是人類發明了電之後,生活顯然會更好。但是如果沒有電,也不至於活不下去。

當時岳飛對於南宋朝廷來說,就是這個狀態。

如果岳飛一死,南宋的防禦系統就癱瘓了的話,借宋高宗十個膽子,他也不可能殺岳飛。

所以即使岳飛死掉了,金國也無法輕易的滅掉南宋,這是其一。

其二是當時殺岳飛的背景,是宋金兩國都想要休戰。

殺岳飛,一方面是高宗皇帝自己想殺,另一方面也有一點給金國投名狀的意思。

所以宋金兩國停戰已經是迫在眉睫,和岳飛之間的關係其實不大。

所以在高宗皇帝殺掉岳飛之後,金國並沒有出兵南下。

我是@盜帥夜留香,關注我,一起討論更多的文史話題。


盜帥夜留香YE


熟悉那段歷史的都知道,合約阻止不了金兀朮侵略南宋,只要金兀朮有足夠強的兵將必將發動攻擊。對比1140年和41年金兀朮發動侵略的金國將領名單,就能發現41年是以籤軍韓常、孔彥舟等人為主將的,40年那些金將全消失了。可以得出結論40年7月郾城、穎昌、牛皋功最汴許等一系列戰事岳家軍把金軍主力部隊連同將領基本消滅了。郾城大戰第二份報捷趙構回奏有戕其酋領的記錄,小商河有萬戶陣亡,穎昌有副統粘罕、三品夏金吾陣亡的記錄,現在商橋東還有金太子衛墓,這個和夏金吾應該不是一個人,這些信息說明金軍將領死亡甚眾。從宋的角度看一下也說明金軍主力和戰將受損嚴重,秦檜在紹興八年後就開始大規模刪、銷燬岳家軍戰史了,風波亭後留下來資料極少,但岳家軍四次北伐完整捷報趙構、張俊、楊忻中等人是見到了,金軍受損太慘,於是趙構帶著這些親將組織了一次北伐,最後不是被圍殲就是大損而歸。有精力和興趣者可以看看趙構給岳家軍的回奏,語氣變化情況,網友紅貓寫過這方面文章,如果想更詳盡瞭解當時數據,不妨看看日本等國留下的宋史,現在留下的,包括岳珂在當時情況,敵對黨派大量佔據高位情況下留下的數據基本都是刪減版的,用小商河300騎兵對陣幾萬,戰鬥40分至一小時殺敵二千眾,推一下郾城一萬岳家軍、穎昌二萬岳家軍戰鬥五小時就能大概知道真實數據了。


Dorje虎聽


精忠岳飛含冤死後,金軍確實沒有趁機攻打消滅南宋。



以我個人理解,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在與南宋的長期戰爭中,金國的兵力也大大受損,重裝騎兵軍團主力鐵浮屠在歷次戰役中消耗怠盡,無法得到有效補充。難以在較大規模的會戰中取得優勢。



二,金國本來兵力就不足,攻城拔地後,需要有人駐守維持,兵力比較分散。難以集中重兵予以重點突破,雙方戰線形成僵持對峙。岳飛雖死,但其麾下兵力尚存,岳飛以往對部隊的思想工作做得比較好,抗金決心仍然堅定,戰鬥力不減。

三,金兵攻取的地區,反抗勢力風起雲湧,前段時期很多武裝勢力還打出岳家軍的旗號,響應岳飛部隊。後方如此不穩定的狀況下,金軍若仍然南攻,稍有閃失,退路和補給線被切斷,後果不堪設想。



四,遊牧民族打仗最怕形成僵持不下的態勢,金國也不例外。遼國雖滅,其殘餘勢力尚未肅清。這些殘餘力量時刻懷著復國的夢想,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金軍在南方與宋國形成僵持的局面下,這些蠢蠢欲動的殘餘就很可能聯合起來,從背後發起致命一擊。



五,西夏党項人雖然實力不濟,但野心是有的。最擅長利用混亂的局勢混水摸魚。金宋兩國僵持得越久,這樣的機會就越多。不能不提防側背後這個從來就不老實的傢伙。

六,北方蒙古族勢力興起,已經體現出脫離金國控制的趨向。南方與宋國互相糾纏住了,牽制大量兵將,急切間難以拿下,北方再起烽煙,簡直是顧了頭,也顧不了尾,焦頭爛額之勢。



七,老王新喪,幼主初立,國內各個政治勢力紛爭不斷,急需重臣鎮殿震懾。南方的戰鬥打不好,對新主和重臣都是重大打擊。與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見好就收,及早抽出身來穩定國內局勢才是正事。

綜上所述,金國退兵議和乃是大勢使然。

一點淺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饞嘴肥貓鏟史官


岳飛被殺後,金國為什麼沒趁機南下,這有可能有幾個原因,一,金國南下的目地就是為搶掠財物,岳飛被殺,趙構秦檜等也與他們議合納貢,不需耍動刀兵就能得到錢財,何必費力。二,本身學習了漢家文化,遊牧蠻族野性收斂,安於享受,自身內鬥,爭奪權利,削耗了自身實力。三,西北強鄰蒙古崛起,對他危脅大增,前面如打宋,後面怕蒙古捅刀子,自身難保,所以不敢南下,四,這時的南宋,退於江南,水網縱橫,天氣炎熱,也不利於北方金人作戰。五,雖然岳飛被殺,但南宋還是有一定實力的,南宋是堅持到最後才被蒙元所滅,這也說明南宋不弱。個人認為上述五點是金人不南下的主要原因。


歸家的綿羊



♥1142年1月,主和派皇帝高宗趙構終於把打著“直搗黃龍,迎回二聖”旗幟,嚴重威脅自己帝位的主戰派代表人物岳飛,由起初的掣肘壓制,變為直接定罪殺害。岳飛被殺後,金國曾數
次舉兵南下,最終還是沒完成金國海陵王完顏亮的政治目標~統一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究其原因,筆者以為主要有四點。


♥其一,大宋軍民的抵抗。諸如1161年,金國海陵王舉兵南侵,遭到大宋軍民重創,海陵王遭兵變被亂軍殺死。1162年金世宗派兵南下被擊敗;其二,金國內亂。金國雖然對宋王朝不停的發動侵略戰爭,其實其內部政治勢力之間的鬥爭從來都沒有中斷過。在岳飛被害的時候,金國的皇帝是金熙宗完顏亶,是主和派代表人物,皇后卻是主戰派代表人物。在施政過程中,主戰派逐漸佔了上風。直至1150年,完顏亶完全成了傀儡皇帝,最終被右丞相海陵王完顏亮所殺。完顏亮上臺,制定了宏偉的大一統計劃。為便於南征,耗巨資把國都由黑龍江南遷至北京,為政治穩定,拆毀原都城,並把完顏亶所在的金太宗一脈屠戮殆盡,於1161年舉兵南征大宋,兵敗併發生兵變,就在完顏亮於大宋交戰過程中,金世宗完顏雍在遼西稱帝併入主北京……其三,侵略戰爭。金國侵略大宋的同時,也不停的對西邊的西夏和東邊的朝鮮

用兵,對國力和兵力消耗嚴重;其四;蒙古族的反抗與崛起。在岳飛被殺第五年(1146年),金國把蒙古族首領釘死在木驢上,導致蒙古族組織了多次有規模的復仇戰爭。直到1206年,蒙古族發展壯大,鐵木真被推舉為部落首領成吉思汗,對金的戰爭級別越來越大,性質也由被迫反抗轉變到主動出擊。從1211年,蒙古族對金國的剿滅戰爭開始,使金國無暇它顧並走向滅亡。

(歡迎點評指正!)


靈山禪師


誠邀,如題。趙構自毀長城,殺了岳飛之後,為何金兵沒有趁機滅南宋呢?小編認為可以這樣理解!

首先,金國後方出了問題

其實對金國統治影響最大的並不是南宋王朝的抵抗,而是北方被征服土地的起義。大家都知道,金人南下時還是個落後的奴隸制帝國,實際上並沒有統治南國漢人的能力,其實金人自己也知道這一點,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吃掉大宋,原想打點秋風回去就好了,沒想打堂堂大宋朝廷就像紙糊的一樣,不堪一擊,金人自己都傻眼了,有點不消化,北方漢地到處風雲詭譎,起義軍此起彼伏,所以其實金人已經被這些勢力拖住了,短時間沒有南下的能力。

其次,南宋朝廷的防禦得當

宋高宗好歹是個皇帝,殺岳飛是因為岳飛不聽話,但是趙構對於自己的防禦做的還是很好的。高宗首先加強川陝地區防禦,阻擋金軍入川,保住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其次,趙構建立以長江中游地區為重點連結淮東的江淮防禦體系,依託有利地形延滯金人的騎兵;最後實施以荊襄為基地,聯絡河朔,乘隙而進,直搗中原的戰略方針。同時,南宋還重視發展軍事技術,改革軍事制度,加強軍隊建設,從而使國防力量有所增強,所以實際上金人也不一定能南下打敗宋軍。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