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帶學生坐公交車外出參觀,中途無學生給老師讓座,老師站到目的地,你怎麼看?

十二橡樹莊園


我覺得應該是教師的人品問題吧,這麼多學生總會有讓座的吧!事實是沒有,能說明什麼?


東北食文化


大學老師帶學生坐公交車外出參觀,中途無學生給老師讓座,老師站到目的地。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可能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老師需要在車上組織管理學生有意這樣做,一方面顯出老師的高姿態,一方面可以和全車的學生互動交流。

第二、學生素養品德的問題,太自私,人情淡漠,沒有感恩心。

兩個原因我更側重於第二種。



因為我帶學生外出有過這樣一次經歷,一生都忘不了。

那一年,我帶學生球隊去參加全縣中學生籃球運動會。

一大早我就起床,特意安排教練員去孩子們的寢室督促他們快點起床用早餐。郭老師去孩子們的寢室,我去食堂訂餐。

飯很快就上齊了,郭來師也隨後就到,但卻死活等不上孩子們過來。我們佔了一個大桌等不上人來是空的,食堂進進出出的人非常多,好多人進來沒有座,這讓老闆非常著急,一再督促讓我們的人快一點。

過了好長時間,他們才三三兩兩希希灑灑、大搖大擺的走過來,看到他們這種狀況,我的內心甭提有多窩火了,但在那麼多人的場合裡我也不好再說什麼。

儘管來的這樣遲,飯菜也涼了,老闆一臉的怒色,我和郭老師臉色也不怎麼好看,可孩子們還是該吃的吃,該喝的喝絲毫不受影響,一點慚愧之意都沒有。



第二天,我們去了一個麵館吃飯,進門後孩子們就給自己佔座位,很快就把桌子圍滿了,但卻沒有一個孩子去關心兩個老師坐在哪裡。

麵條上來後他們每人給自己端一碗就開始吃,也沒有人管兩個老師到底端到飯沒有。

說實話,這飯吃的實在別有一番滋味。

我們到底在培養什麼樣的人?

面對孩子們這樣的德行素養這到底是誰的錯呢?

他們以這樣的品格修為進入社會會給社會帶來什麼呢?

功利教育扭曲了學生的心理,也扭曲了家長和教育者的心理。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僅僅表現在重“智”輕“德”上,更可怕的是驕縱慣養和放任自流。

家庭中教育的方式逐漸演化為物質激勵和安逸享樂,這使得許多孩子在蜜糖罐裡開始萎靡和退化。

我們常講: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成長、發展,品德修養,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文明禮儀,父母是責無旁貸的。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比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更貼近、更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



在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是最為重要,但事實是什麼樣的狀況呢?

今天,我們看到孩子們這樣的品性狀態去追尋根源,其目的在於呼籲和解救。

要想把孩子培養好,使孩子健康成長與發展,就要懂得:孩子所缺的並不是知識和成績,而是品德。

家長要努力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之間應該情意深厚,相敬如賓,家庭裡應該充滿愛的陽光,和諧的氛圍,孩子在耳濡目染也就學會了關懷和體貼。

父母應該勤勞淳樸,為人和善正直,勤儉節約,富於同情心,樂於助人,多講奉獻,少講索取,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為去教育影響孩子。

愛孩子,但必須嚴中有愛。該約束的絕不含糊,該要求的不能放縱。對孩子不良的生活、學習習慣要堅決予以糾正,對孩子的不良的道德品行要堅決予以教育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懂得感恩,懂得分享,懂得責任的人來。


教育探微


幾年前,我們六個老師帶三個班近200學生去參觀附近工廠。

學校包了三輛公交車,每個車上兩位老師管理70多個學生,人多座位少,很多學生沒有座位,老師最後上車,當然沒有座位。

佔據座位的學生視老師為無物,自顧自說笑或低頭玩手機。

另一輛車上有個女老師說,她最早上車有座位,學生們擠在她前後,清楚聽得後面有學生嘀咕:老師都不曉得把座位讓給學生。

學生不給老師讓座位就罷了,學生還覺得,老師理所當然應該給學生讓座位,因為他們是小孩,是受保護對象。因為在家都是長輩處處讓著小輩。

再講個親身經歷的事~

那年中秋,有個班組織中秋晚會,班主任叫班幹部請科任老師參加,老師學生濟濟一堂,邊聊邊吃零食喝水,突然聽得後面有兩個女生抱怨:看給老師散了那麼多糖……

聊了這麼多,我只想說:老師還是那些老師,學生已經不是從前的學生了,老師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方能適應一代又一代人的變化。


崑崙飛雪


一桌飯的故事

類似的情況前不久我也曾遇到過一次。學院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學習,中午吃飯的時候,老師和學生都是拼桌,除了兩位老師提前到餐廳去溝通外,其餘幾位帶隊的老師由於要組織並確保所有學生都沒有落下,所以走在了後面,安頓好學生,兩位提前到的老師就為其他老師預留了位置等待。學生也可能是餓壞了,湊上一桌就開吃,另外有四位落單的學生與帶隊老師一桌,結果不等老師到齊,也沒有人跟坐下來的兩位老師招呼,四位學生自顧自地先吃了起來,弄得兩位打前站的老師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注意力在手機上,就不會關心身邊的人和事

大學老師帶學生坐公交車外出參觀,中途無學生給老師讓座,老師一直站到目的地的情況不算意外。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許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有的同學想讓但是不敢讓,怕別的同學說自己是戲精,向老師諂媚;二是確實都沒有文明禮讓的意識。其實坐公交車的時候可以發現,很多年輕人上車就開始找座位,坐下來就抱著手機,幾乎沒有事情可以讓他們分心,所以也完全顧不上老師是否站著了。

反映的三個問題

遇上這樣的情況,固然學生有選擇的權利,也不是說老師一定要坐下來,但是這樣的場景確實讓老師覺得心酸。這至少可以說明幾個問題:1、直觀的表像是學生缺乏禮讓精神,丟掉了尊敬師長的優良傳統;2、更深層次講,說明在教育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3、也說明帶隊的老師與同學缺乏良好的溝通與互動,老師在同學中間缺乏應有的威信。

作為老師,先得讓自己的形象高大起來

作為大學老師,要把這一課給學生補起來並不容易。首先要讓自己融入同學,才有可能知悉同學的內心世界,學生缺的往往不是行動,而是意識,在必要的時候需要老師來指引一下。當然不是說在公交車上,提醒學生要給自己讓座,這樣會讓學生覺得老師蠻橫。日常的生活之指引同學相互幫助,開班會的時候提醒同學跟人打交道注意禮貌,給老師發郵件注意行文規範等,當然前提是老師要在同學中有威信,你得讓自己的形象先高大起來,說的話學生才會聽,在日常的生活中才會對你充滿敬意。

家庭的德育教育是關鍵

當然,禮讓尊敬意識的缺乏,根源還在與家庭教育。思想品德課從小學就開始上,小學階段,很多孩子也知道禮讓,但是到了大學階段反而表現得冷漠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只重視學習成績,忽視德育培養有莫大的關係。在中小學階段,圍繞孩子學習,一家人對孩子進行家庭保姆式培養,家長為孩子做好一切外圍工作,除了學習,基本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地步,家庭的中心任務都是為孩子學習服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只要學習好,其他一切都可以不用在意的客觀印象。

缺少勞動鍛鍊,長輩的寵溺也造成了孩子自我中心的習慣。家庭生活中,父母遷就孩子,爺爺奶奶寵溺孩子,讓孩子不知覺地覺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其他人都要為自己服務,缺少了鍛鍊和引導,必然就缺乏尊敬的意識。

負能量少抱怨,正能量多傳播

作為父母來說,更需要把德育課從小就抓起來,不在言傳,而在身教。父母尊敬爺爺奶奶,尊重老師,相互尊重,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會受到影響。讓不讓座這個問題,只是一個社會現象,不管讓不讓座,也不具有完全的代表性,沒必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來討論,負能量傳遞太多,會給公眾一種錯覺。在公交車上善良的人,讓座的人也很多;不良的現象有,但沒必要以點帶面放到某一個群體上,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公平的。既然作為老師,發現了學生的問題,就應該想辦法多加引導,發牢騷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象牙塔裡講故事


看到很多回答,水平都很高。我想說從我都我實際經歷說兩件小事,來看這個問題,在十幾年前吧!我教學時,有時感冒,嗓子沙啞,孩子們會把喉嚨片什麼的偷偷放你桌子上,主動給你倒水,還一臉的心疼,這時的幸福感只有老師能感受,因為你的愛能喚醒愛。現在農村學校,中午在學校就餐,我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一年級時都是老師給學生盛飯倒水,一路就是這樣,當自己孩子帶過來的,在平時進行教學內容的時候,我很注重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其中很多是感恩教育,孩子平時很佩服我也很親近我,在六年級時我做了一次手術,因學校教師少,怕耽誤學生課程,手術後三天就去上班,身體極度虛弱,在這樣情況下,我堅持上上課,六年級的學生沒有一人主動幫我打飯,幫我倒水,一臉的理所當然,那一刻我的感慨是非常多的,不知道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還是我品德教育的失敗。


用戶3326929016506


老師心涼。我和學生外出的機會很多,每次學生都主動給老師讓座,禮貌的幫老師推門,老師前面走,學生在後護著,吃飯先給老師端,先讓老師坐,老師不動筷,學生也不動。有個別學生不尊師,一般我不會帶他們外出學習,也不會指導推薦他們參加比賽,不知尊師,何談修養。


燕南趙北春來時


我也是老師,看來還是老師站著好,這有個好處,第一、老師站不用被家長和社會上的人說閒話:學校叫去參觀,老師坐學生站,怎麼會有這樣的老師!第二、如果讓學生站,站的學生在中途如果因為站出現缺糖休克,那時候問題就大了,最起碼造成滿天風雨,各種磚頭砸到網上,學校因此就會出現很多的麻煩,我相信這間學校的校長和老師一杆子人都害怕到連氣也不敢呼一呼;現在學校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要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否則不去還好。


粵發不明


曾經我一個大學同學在一所本科大學擔任教師工作,有一天坐公交車趕去單位上課,上車後看到了他教的一個學生坐在車上,但是那個學生假裝沒看見,扭過頭去不搭理他,他特生氣就故意站到哪個學生面前,但是學生還是繼續假裝沒看見,後來下車後他把哪個學生狠狠的罵了一頓,他其實根本就沒有想去坐位置,他是為學生的自私行為深深刺痛了他的心!現在教育的缺失啊!


動漫藝術圈


三十年前我隨企業職工在大連半月療養後,集體坐船至天津又坐車回京,上車後又有三位北京女教師無座位。年齡四十多歲,來天津開會的。我當年三十六七。我當過民辦教師,立刻讓坐,三位姐姐可輪流休息。我站至北京。人與人要多一分理解。


李287275412李澤祥


這就是一幫狼。這些所謂的天之驕子,其實就是一幫自私自利的傢伙。這樣的人,走向社會也不會怎麼樣。說到這,我也遇到過類似情況。那年我教初三畢業班。因為出於職業習慣,我對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要求很嚴,並且學生有什麼困難我都願意幫助解決。後來,這批學生多數考上重點。就在學生報到這天,我也去縣城,眼看二十幾個剛教過的學生沒有一個人給我讓座,哪怕是假裝客氣一下。我心想,這都是我教過的“好學生”啊!後來,我出門在客車上遇到上職高的學生,他們看我沒坐,紛紛站起來給我讓座。別看他們學習趕不上考上重點的,但他們的品德一點都不輸給上重點的學生。前不久,我有一個考職業中專的學生,如今是個老闆,當他得知我和他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時,第一時間加了我的微信,過不幾天,請我去一個農莊吃飯,臨走還給我帶了一箱葡萄,而且親自來車把我送到家。我給網友們說我的經歷,主要想讓大家特別是從事教育工作的網友們,在工作中一定不要歧視學習不好的學生。因為他們是最知道感恩的,哪怕是你一次對他們嚴厲的批評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