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對手機的依賴性很強,怎樣去幫助孩子!大人應該怎麼去做?

鵝毛大雪2020


這位家長您好,您遇到的問題可能是現在有孩子的家庭所普遍頭疼的一個問題。信息時代帶來了很多便捷,但是它的副產物也成了困擾一代人的問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家長頭疼的是孩子游戲機上癮,進入新世紀,電腦,手機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家長們又開始頭疼網癮,手機癮。大概沒有什麼時候是父母親們不需要操心的,每個時代的父母都會面臨特有的煩惱。

與其他壞習慣想比,手機上癮最大的危害無外乎以下幾點:1視力直線下降,孩子越小眼睛越脆弱,不僅近視,還會散光。成人也會引發視物模糊,流眼淚,青光眼等眼部疾病。2智商下降。據調查對比,長時間看動畫片或者玩遊戲的孩子專注力不如不看或者少看的孩子,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更容易放棄。3體能下降。少年兒童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玩手機長時間坐著一動不動,久坐傷骨,影響發育。如果坐姿不正確,還會導致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本來是中老年人才會有的問題。我認識的一個高中生,就是由於長期沉迷於手機遊戲,成績班級倒數不說,頸椎病更是嚴重到一發作就嘔吐的程度。4情商下降。玩手機沉浸在虛擬世界中無法自拔。低齡兒童,容易被小遊戲中亮麗的圖片,動畫吸引。年齡大的孩子可能被小說情節,不斷可以升級的遊戲牽引著無法自拔。玩手機上癮的孩子,一旦玩起來,對周圍實物毫無興趣,不要說與人交流相處,你就是和他說幾句話他都嫌煩。5抗挫能力低。很多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成績不是太理想,但是在網絡世界中卻可以不斷打怪升級,這種成功帶來的成就感讓孩子更願意在虛擬世界中充當超級英雄,從而更不願意面對現實中的自己。這樣的孩子大了,也會難以接受平凡的日常工作,生活。現在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年輕人,已經到了自力更生,成家立業的年紀,他呆在家裡玩遊戲,父母在外面工作賺錢養家。6成癮性。最可怕的是,手機上癮很難戒,說它是精神鴉片毫不為過,不要說孩子,試問一下各位成年人,是不是工作一會兒就要看一下手機,一看一兩個小時毫無感覺,一天沒帶手機失魂落魄,渾身不對勁。大人尚且如此,何況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呢。

既然手機上癮弊端如此之多,那我們作為家長怎麼辦呢?處於信息化時代,完全不用手機,不上網顯然是不可行的。我們要做的是正確引導孩子,既能利用好手機,又不被手機所奴役。要做的這一點,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批評與自我批評。孩子和父母相互找茬,歷數對方使用手機過程中的幾宗罪。一般找別人的茬都是一找一個準。然後自我對照,如果孩子說得確實不錯,父母一定要虛心接受,向孩子道歉。這個父母一定做好先承認先道歉的榜樣作用。千萬不要覺得向孩子道歉傷了顏面威信,要知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孩子愛玩手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愛玩手機,孩子學過來的。一般,父母先認錯了,孩子是不會死扛著不承認的。有一次,丫頭無意中說,媽媽,我小時候有一次一直讓你抱我,但是你一直玩手機沒有理我,我好傷心啊。丫頭今年才四周歲半,她說的應該還是兩三歲的事情。我當時雖然毫無記憶了,但還是覺得自己以前很差勁,趕緊向她認了錯,保證以後不會再這樣,並且補償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2剖析手機利弊,都認識了雙方及自身的問題了,雙方對手機的優缺點進行總結,並且寫下來,這樣可以為以後的措施提供一個客觀的參照。3定規矩。雙方對每天的手機娛樂時間做出具體規定,並且訂好獎罰措施,這個可以用積分制,到達一定分數後可以滿足孩子一個合理的小心願。4對於手機優點的挖掘。父母可以給孩子佈置任務,比如每週根據本週熱點事件,讓孩子利用手機查找資料,形成關於這件事的個人看法,這個工作父母也要一起做,雙方觀點進行充分交流,探討。也可以定期舉行一個小型辯論會,就一個問題提出兩種觀點,雙方進行辯論。5利用手機學習一個技能,比如可以學習菜譜,做麵點,養花等等。給孩子培養多種興趣,慢慢地孩子就會發現有很多比手機更有意思並且更健康的事情值得自己去做。這個同樣最好父母能與孩子共同參與。6父母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高質量陪伴孩子,和孩子親子共讀也好,鍛鍊身體也好,每週或每個月遠足一次,最好邀請幾個朋友一起。能步行最好步行,迴歸一下慢生活,既鍛鍊了體能,又欣賞了沿途的風景,抬頭看看外面的世界。和朋友在一起,還可以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

所以手機這個事,與其堵,不如疏,孩子越小越好乾預,效果當然也更加理想。真的等到孩子上了初三,高三這種節骨眼上,一面忙著升學,一面家長還要為手機再去著急,未免有些時不我待的急迫,這個時候父母的心態會非常焦慮,從而影響效果,而且孩子大了,受到同伴影響往往比父母影響要大,遇到幾個愛玩手機的同學一起討論遊戲,父母老師這個時候再糾正起來可能真的是事倍功半,力不從心啊。所以一旦發現有這個問題,最好不要拖,趕緊想辦法干預。

沒有哪一代父母是輕鬆的,我們處於這個時代,溫飽一般不成問題,但是享受了信息化的便利,也要承受它帶來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擺好自己的心態,和孩子一樣面對各種挑戰,去學習,去應對。幫助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也會得到很多,所以我們和孩子是血脈親人,也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希望我的意見對這位家長能有所幫助,也希望您的孩子能夠早日戒除掉手機癮,茁壯成長。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包涵[微笑]


牧暖羊羊犬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機”,首先父母要做出榜樣。我家孩子堅持閱讀1000多天了,風雨無阻從未間斷。現在她深深愛上閱讀…只要有書可以一直不動。所以她沒有對手機的依賴。為此,我給她買書、書櫃,營造美妙的閱讀環境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帶頭看書,到哪裡都帶著書。而且,我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很多的興趣愛好:跳舞、繪畫、讓她參與做饅頭等家務,她都忙不過來…當然,她也會看手機,但都是事先約定時間,到點自覺關掉。






愛探險的多拉媽咪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的家庭都不缺少電子產品,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一樣喜歡的電子產品,而對手機的依賴更顯得突出。

由於對手機的依賴,又產生了許多的家庭問題,孩子無節制的玩手機尤為突出。那麼應該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減少對手機的依賴呢?這也成為了現在大多數家庭,最急於改變的問題。於是我總結了幾種方法,試著改變孩子,讓他們放下手機,迴歸他們的該有的純真!

1.首先,在家庭生活中,當大人與孩子相處時,父母應該先學會放下手機。試想一下,當孩子整天面對一個玩手機,玩電腦的家長時,孩子必然會有樣學樣的。

2.多培養孩子一樣,或多樣的興趣愛好,讓他們能有些除了玩手機,打遊戲以外的,感興趣的事做,這樣就不會過多把精力放在玩遊戲上了。

3.父母可以與孩子參與活動,比如,做遊戲,散步,做些運動,參與一些社交類活動,培養他們一些優質的健康愛好,接觸更多有吸引力的事情。

4.控制孩子玩手機,要學會方式方法,不到萬不得已不可以採取強制手段,反而會增加他們的逆反心理,也會得不償失,增加新的問題。

5.真真切切的告訴孩子,長時間玩手機對他們眼睛,及身體造成的不良生理影響,以及對以後身體發育的影響,讓孩子體會到其中的利害關係。

6.制定好孩子每天玩手機的時間,能夠自覺遵守約定,建立時間機制,而且必須執行,這一點必須堅持,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以上幾點對孩子設立的規矩,也是對家長一種耐心的考驗,想讓孩子做到哪一點,家長必須做出表率,才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好的呀呀呀


現在還在對手機依賴性很強,我有辦法,想知道的看過來!
首先,孩子對手機依賴性很強的大部分原因都是來自父母,我們家長在孩子面前儘量少玩手機,古人有句話說的很在理的一句話,“有其父必有其子”。如果家長在家能夠放下手機,多看書,孩子也會隨之被這氛圍給渲染,同樣也會慢慢喜歡看書,在家想然孩子不看手機的方法有很多,一起學習起來吧。
1⃣在家制定學習時間,陪伴在孩子旁邊一起學習孩子,同時增進親子感情。
2⃣制定故事時間,給孩子講故事。
3⃣制定親子游戲時間,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4⃣假期間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拓展活動,培養孩子團結,集體的榮譽感。
5⃣與孩子一起玩玩具,讓他不在依賴手機。
孩子們依賴手機的罪魁禍首就是“陪伴太少”,當我們家長沒有給孩子多的陪伴時,孩子們往往都會依賴上手機,而手機就成了孩子最好的朋友了,如果不想讓手機變成孩子依賴的工具,就趕緊把它學起來吧,和孩子一起制定在家小任務,一起去完成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ee00004c134fbf424b\

小玉米媽咪zhang


怎麼才能夠讓孩子遠離手機?

1.讓孩子意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不是自己認可的行為,都是無法獲得積極效果的。要改變沉迷手機的現狀,必須讓孩子認識到“控”手機的危害,併產生想要改變的願望,這是戒除任何成癮行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條件。

家長要通過平和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和孩子達成共識。不要情緒過激,也不要危言聳聽,否則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對於其他成癮行為,手機成癮只要能夠認識到其中的危害,並能得到身邊人的幫助和支持,還是比較容易戒除的。

2.培養興趣,轉移注意力

越是枯燥空虛的時候,對手機的依賴性就越大,只要擁有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並且將時間與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的時候,對手機的需求就會大大降低。

作為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發現和培養各種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尤其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可以和同齡人良性互動的團體活動,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

3.約法三章,堅決執行

孩子畢竟是孩子,自覺性和自控力都無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機成癮的過程中,家長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家長要和孩子約法三章,什麼時候可以用手機、什麼時候不行、如果孩子違反規定應該受到什麼懲罰、做好了又有什麼獎勵,賞罰一定要分明,執行要堅定。

孩子的自制力實在是不行的話,幫孩子換個傳說中的“老人手機”也未嘗不可。要注意的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改變,需要家長充分的耐心、愛心和鼓勵,千萬不能著急。

4.利用同伴的力量

留意孩子的交友情況,鼓勵孩子和朋友面對面的交流,少用手機短訊和QQ。當面對面的交流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時候,手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同時,也可以請孩子的朋友們充當監督員,在孩子違規的時候進行適當的提醒,甚至聯合孩子的好友與其家長,共同參與到戒除手機成癮的“活動”中來,當“戒手機”成為青少年的一種時尚和潮流,“控”也就不復存在了。



hello小智生活


大人在孩子面前儘量不玩手機,以身作則,帶頭示範。

玩的話儘量不要讓孩子看到。

孩子寫作業的話最好看著他寫,自己也可以學習,同時監督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週末可以給孩子玩手機,不過要規定時長,立規矩,比如作業寫完,成績多高有木有聽話等硬性規定,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建立賞罰分明的規矩來約束孩子。

要多聽取孩子意見,做好朋友,平時放假和孩子玩玩遊戲,做運動。父親可以教孩子打籃球,跑步,母親可以教孩子做飯料理家務,這都可以轉移孩子的視線和注意力,戒掉孩子的手機癮。

同時要充分利用網絡,給孩子講清那些不能碰,那些可以稍微碰,絕對的禁止也不可取,比如這段疫情時間必須通過網絡直播上課,就要用到。不能讓孩子和時代脫軌。

總得來說就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畢竟手機網絡是大勢所趨,但現在對孩子自控力不足的話就是弊大於利。

望好拼(✪▽✪)!


高山鈺


一:孩子依賴性強往往是成人包辦過多造成的。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應從小培養。建議你與爺爺奶奶多溝通,從有利於孩子今後的發展角度去考慮問題。其實誰都疼愛自己的孩子,老人會更加呵護,往往比較遷就或嬌慣孩子。希望你的家人要一致地對孩子提出必要的要求,從小事一點點做起。要讓孩子不依賴成人,我們必須放手,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同時及時鼓勵她的進步。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能力,感受到自尊和自信。相信在你全家的引導下,孩子會逐漸地克服依賴他人的不良習慣。另外強調一點:不要急於求成,要允許孩子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告訴爺爺和奶奶——要學會把“愛”藏起一半來,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二:週末你帶孩子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和你一起做事情,如一起購物、一起擇菜、一起收拾房間等。在這些活動中孩子都可以幫得上忙,同時要讓孩子感到做這些事的時候很愉快。這種愉快的情緒使她以後在生活中願意自理。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汐汐媽媽媽


你好,針對以往在教育這方面的經驗,有以下總結:

(1)首先是要清楚孩子迷戀手機的原因,回想是不是因為自己和家人經常在孩子面前刷抖音,聽歌看電視,玩遊戲等行為造成的,根據這種情況要及時止損,切勿強制性去奪手機,會讓孩子自身產生一個反感,根據咱們瞭解孩子迷戀哪塊的方向來減少,其實現在科技文化不斷髮展,很多文化具有多樣性,手機文化也有好的,可以適當的根據孩子愛好來進行規則設置,如果孩子只是對一些娛樂視頻感興趣,或遊戲感興趣,家長可以與孩子之間建立一個約定,例如:做完作業才可以玩半小時手機;練琴1小時後才能玩,或幫你做好某件事情,總之在孩子要玩某件東西之前必須根據你的規則來執行 ,孩子才會減少對手機的迷戀。

(2)可以通過生活上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的愛好,根據愛好去參加各類活動,外出遊玩或者參加興趣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在日常中父母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減少孩子與手機的一個直接接觸,很多時候小孩都是處於對大人模仿行為,只有我們自身做好,孩子才會通過我們指引來跟隨,家長是家庭教育的老師起到一個領導作用,在孩子面前表現甚是重要。



ai分享小Jely


其實要先分析這個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孩子為什麼會過度的使用手機呢?

不外乎一是孩子的時間比較富裕;二是現實中比較無聊與孤單這兩個主要原因。

孩子的時間富裕說明家長對孩子的日程安排不到位,或者就沒計劃。

孩子無聊就更說明家長沒有把心思與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皮皮與三個金裝爸爸


現在孩子對手機有依賴幾乎是普遍性問題。聲音畫面對孩子的吸引力強,主要還是因為不動腦不費力,又愉悅。別說是孩子,大人也是無法抗拒。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在家應做到

1 家長以身作則,儘量不玩手機。打遊戲刷視頻這樣娛樂的行為不要在孩子面前做。

2 引導孩子做每日時間規劃。學習之外安排有意義的活動。各種體育運動項目可釋放孩子的精力。

3 發掘並培養一項除學習之外的興趣愛好。有愛的事情做,不會無聊。

4 家長也無需視手機網絡為洪水猛獸。現在我們畢竟生活在網絡信息社會,完全不接觸也不現實。有效的利用網絡進行學習,揚長避短。青少年自控力不強,在大人的監督引導下學會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對拓展視野也很有好處。

可根據各個孩子自身的情況選擇每天看手機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