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有哪些?

李老師vlog


中國現代散文是指五四運動以來的散文。著名的散文家有巴金,魯迅,老舍,林薇因,郭沫若,朱自清,葉聖陶,郁達夫,林語堂,張愛玲,胡適,冰心,丁玲,沈從文,戴望舒,馮雪峰,豐子愷,梁實秋等




君無極123


我喜歡魯迅,他的作品就如茶一樣,隨著我的年紀增加,越看越有味道。狂人日記,是我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阿q正傳,我們有幾人不像阿Q一樣。少年潤土,兒時單純快樂的交朋友,當我們長大的時候知道了身份的不同不可能成為朋友。



福爾摩小黑


民間奇譚:總有自己的觀點。精於地產,愛好文學,喜歡電影,歡迎關注,多多溝通。


我國文學史上將1840年以前稱為古代,1840——1919年是近代,1919——1949是中國的現代,建國後至今稱為當代。所以,題主所問現代著名散文家指的主要是民國時期的散文家。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政治動盪、思想起伏劇烈時期,各色文人日漸發展為傳統士大夫和西方啟蒙思潮的結合體,多數都有自己的思想意趣,斑斕多姿;也衍生出許多著名的散文家。

周作人——被稱為民國第一散文家,魯迅之弟。


周作人被譽為民國散文第一大家,與他的經歷有深刻關聯。民國前周作人在日本留學六年,十分喜歡日本文化,不僅娶了日本媳婦,還把日本當做第二故鄉。他回憶中的日本:“一半是異域一半是古昔”,意思日本文化有一半與中國不同,有一半卻是中國的過去。這種新舊各半的感受使周作人十分迷戀,也深刻的影響到他的散文創作,使他的散文流露出一種日本文化特有的的“物哀美”,這種情緒所包含的同情,意味著對他人悲哀的共鳴,乃至對世相悲哀的共鳴。這種無常的哀感形成一種無常的美感,以溫和、沖淡的文筆書寫個人的閒適、寂寞與不平,把玩人生的苦趣;使得周作人的散文存在著一種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情調或境界,成為其散文的生命力。

散文代表作:《祖先崇拜》、《思想革命》、《前門遇馬隊記》、《碰傷》、《一個鄉民的死》、《賣汽水的人》、《山中雜信》、《資本主義的禁娼》、《自己的園地》、《文藝上的寬容》、《沉淪》等。


梁實秋:民國散文大家,中國散文集出版量最高的散文家。

梁實秋學貫中西,是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權威,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因此,梁實秋散文的創造特點是東西合璧,將歐美文學的邏輯嚴密、思維幽默,和漢語的古樸凝練、豐富含蓄相結合;既通俗有趣,又典雅優美,形成中西結合,傳統與現代兼具的個性。正如世人評價:“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梁實秋文章面目溫和中正,理性與感性兼至,語言素養無懈可擊,趣味風格超妙脫俗。。。。。這正如吃鹽水花生,入口極為面軟,可是那花生“生硬”的印象卻總在腦海裡揮之不去。”正因為如此,他的散文才能長盛不衰,即便現在人們讀來依舊親切可愛。其代表作品:《雅舍小品》、《北平年景》、《秋室雜憶》、《雅舍小品續集》 、《槐園夢憶》等。


林語堂:幽默大師、三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民國著名的“幽默大師”,據說漢語“幽默”是由林語堂英文翻譯創作而來。“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林語堂自語。與梁實秋相同,林語堂也是學貫東西,但林語堂似乎更具天分,強調不羈的個性,提倡幽默、閒適和獨抒性靈的創作,認為小品文應“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題裁上“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其下筆很少有刻意的結構處理,行文恣意汪洋,筆隨心意,貌似談話,用詞大膽,甚至婦女罵街之言也覺的有真趣。林語堂曾耗費無數資金、歷經十幾年發明“漢文打字機”,可見其人學識淵博,受現代科學影響極大。代表作品:《人生的盛宴》、《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有不為齋文集》、《雅人雅事》、《文人畫像》等等。小說《京華煙雲》作者即林語堂。


豐子愷——多才多藝的居士,李叔同、夏丏尊之徒

豐子愷在浙江師範學院師從李叔同,夏丏尊,其人多才多藝,是民國時期著名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翻譯家(日語、俄語)、書法家。受李叔同(後出家,著名的弘一法師)影響,他篤信佛教,成為一名虔誠的居士,世稱菩薩心腸。豐子愷散文題裁以日常人事為主,具有濃厚的生活情趣。受佛家思想影響,總以溫柔悲憫之心看待事物,筆下喜歡探究人生,討論佛理,充滿了童真的情趣;行文樸素但思維活潑,有一種清新明亮之感,是典型的隨筆體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代表作:《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


之所以著重介紹以上四位,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講他們不夠知名,甚至都不知道;但他們確實是散文大家,且散文是其重要的文學創造領域。其它知名的:魯迅、老舍、巴金、矛盾、張愛玲、沈從文,一是大家對他們都比較熟悉,而是散文不是他們主要文學創作形式,就不再介紹。而朱自清、冰心等散文,實話講,太過於本土化,思維情趣文字題裁局性很大,適合學校教育,對有深度有要求的讀者來講意義不大,算是推廣普及白話文的優秀代表吧。


民間奇譚:總有自己的觀點。精於地產,愛好文學,喜歡電影,歡迎關注,多多溝通。


民間奇譚


我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有:

魯迅、胡適、林語堂、鄭振鐸、梁實秋、周作人、戴望舒、許地山、葉聖陶、朱自清、俞平伯、郭沫若、茅盾、郁達夫、馮雪峰、林徽因、徐志摩、張愛玲、梁玉春、蕭紅、豐子愷、冰心、季羨林、何其芳、丁玲、沈從文、錢鍾書、楊絳、余光中、林清玄、楊朔、秦牧、劉白羽、孫犁、劉湛秋、三毛、席慕蓉、李敖、白先勇、劉墉、柏楊、張曉風、宗璞、張潔、王蒙、劉心武、汪曾祺、高行健、柯藍、郭風、餘秋雨、史鐵生、王安憶、張抗抗、遲子建、池莉、張承志、畢淑敏、賈平凹、周國平、韓少功、餘華、蘇童、北島、葉兆言、麥家、格非、梁衡、王充閭、鮑爾吉.原野。......


滄海一粟172978748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果評選讀者心中喜歡的散文家,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各自的推崇者,誰都不一定服氣。

但是,在文學史中有一種比較固定的方式,用一個最能體現時代特徵的作家來代表這個時代的某一個領域,並且得到了很多人的公認。

現代散文領域裡,一般認為有“三大高峰”,分別以三位不同時期的作家為代表人物。

第一座高峰:巴金

巴金的散文經歷比較傳奇,帶有非常濃厚的個人色彩,這在散文創作領域是不常見的。

雖然最初以《家》等小說成名,但巴金寫散文的時間要比小說早得多。最初主要是揭露社會的弊病,但遠不如小說深刻,所以也就不甚出名。

建國之後,全國上下因為民族的獨立,整個文藝界同樣也有著一種向上的氣象,所以這個時期的巴金也曾經想用揭露黑暗的筆來謳歌光明的到來,但因為風格差異過於巨大,情感並不能很充沛地表達,風格也不能很好地融入,所以這一些作品同樣比較失敗。

可以看到,巴金在散文一途上,並不能說有多高的天分,連續兩次都沒有大的建樹。

但因為時代的原因,巴金自身的秉性和其散文創作結合起來,就誕生了一批非常獨特、非常感人的作品。

巴金以“講真話”著稱,所以其後期真正有價值的散文都是其秉性的流露。

注意,我們說的“講真話”是說巴金的秉性,而不是說其散文內容。生活是離不開謊言的,文學更是如此。而散文主要追求的是情感的真實,對於“謊言”的容忍度不低。

巴金講“真話”的方式比較獨特,他非常注重對自我的剖析。

對比來看,在前一個時代裡,巴金用筆來揭破社會的黑暗和弊病,在這個時代裡,他用筆將自己的心理剖析開來,講述自己在這樣一個環境下生存的心理歷程。

尤其是對時代的反思,很多作家都把目光集中在這個時代的癲狂錯亂,使得人性出現了扭曲,但巴金將刀鋒對準了自己,來反思、懺悔、批判自己這個時代的幫兇,是如何在扭曲的心理下沉淪。

這是一件非常大膽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更是一件值得欽佩的事情。

這種秉性的存在使得巴金的文風獨樹一幟,《隨想錄》(共五部:《隨想錄》、《病中集》、《真話集》、《探索集》、《無題集》)的問世,在文壇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不是簡單地對自我進行批判,而是將自己的心路歷程與時代結合在一起,代表了一代人的自我剖析。

巴金也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所以,巴金能在文壇上享有盛名,稱為第一座“散文高峰”,其身上是揹負了相當沉重的包袱的。

第二座高峰:楊朔

可能有人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但如果提到他的作品,我想很多人都會眼前一亮。

我們隨便列幾個出來:

《荔枝蜜》、《櫻花雨》、《香山紅葉》、《泰山極頂》……

其中有很多篇章都選在了各個版本的語文教材之中,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

這些作品都是出自楊朔之手。

楊朔是戰地記者出身,所以在文字的處理上往往有一些技巧。為了更好地傳達文字精神,虛構的成分很多。

他的散文寫作有一個公式,被稱為“楊朔模式”。

在他的作品中,往往會出現一個場景,那就是新舊時代的對比。一般在文章的結尾處,會安排一箇舊時代的老人,以他的視角來歌詠新時代的美好,然後得出新時代生活的謳歌。

我們看《香山紅葉》裡的這一片段:

我的老大爺,我不十分清楚你過去的身世,但是從你臉上密密的紋路里,猜得出你是個久經風霜的人。你的心過去是苦的,你怎麼能聞到紅葉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這麼大年紀的一個老人,爬起山來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們可總是落在後邊,跟不上。有這樣輕鬆腳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該是輕鬆的,還能不聞見紅葉香?

這就是楊朔常用的模式,在《泰山極頂》中有“老道士”,在《蓬萊仙境》中有“老姐姐”,都是如《香山紅葉》中“老向導”的存在。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次次相同的結局,這種故事的安排是非常刻意的,很明顯是楊朔有意虛擬出來的場景,目的就是為了將主題昇華到新時代謳歌的高度上去。

這樣的寫法可不可取?在散文中是允許的。

因為散文最主要的內涵就在於“真情實感”,是允許對情節、內容、故事等要素進行虛構的。

也就是說,只要情感是真實的,是發自作者內心的表達,即使故事是假的,是編造的,也無傷大雅。

這種風格在今天的作家中也有繼承,那就是散文作家賈平凹。

賈平凹的散文也喜歡在文章的末尾,以老人的口吻說:

娃啊!……

就此開始了道理的點破與講述。

這與楊朔的模式是一脈相承的,雖然手法簡單,但勝在結構清晰,對於情感的把控要更容易一點。

楊朔創造了一種可以被模仿的散文樣式,這和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聯,但價值還是比較正面的。

第三座高峰:餘秋雨

餘秋雨,很多讀者都對他比較熟悉,對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行者無疆》等作品集非常推崇,並因此出現了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比較火熱的“文化散文”。

餘秋雨的風格非常獨特,他遊走在歷史和文化的間隙之中,以感性的筆調來寫厚重的歷史人文。

所以,他的書在歷史上有很多的漏洞,以至於很多學者專門出書來指出其作品中的謬誤;而在文化上雖然缺乏一位人文學者對於文化的精研態度,但感性的抒發卻恰到好處,正好能打動人心。

這就是“文化散文”的特性,即注重人文歷史的厚重感,但又不乏感性的輕靈。以跳脫的文字來抒寫沉積的歷史。

這種感覺就像,彷彿不經意間稍一用力,卻推動了面前滿是塵埃的大門,灰塵浮動,卻透出了幾縷可以看見痕跡的陽光那麼喜人。

如果從風格來說,我一直感覺餘秋雨的筆調有點像周作人“衝談平和”的那一脈路,只不過比周作人“掉書袋”的習氣稍輕,更加入了自己對於歷史、人文的感性理解。

不論如何來說,餘秋雨對於散文領域的貢獻是被學界所認可的,學者研究,讀者追捧,自然有其不朽的價值內涵。

但話又說回來,他的文字要比前兩座高峰——巴金、楊朔——更難懂一點,不同於自我剖析和結構營造,餘秋雨的文字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否則很難感覺到其中的美感。

當然,我們這個時代還有很多的散文大家,上面的三位只是很多版本文學史中公認的“三座高峰”而已,雖然認可的人很多,但也允許質疑。

比如:

  • 和巴金同一時代的老舍、林語堂等人,其散文成就自然不低;

  • 而與楊朔同一時代的劉白羽,其抒情散文不見得就不如楊朔出色。

  • 同樣,如今像風格亦秀亦豪的張曉風、以哲理小文成名的簡媜、《目送》的作者龍應臺等人,其成就都不在餘秋雨之下。

所以,雖然“三大高峰”是一種標杆式的人物,但多讀一讀不同風格的作家散文,對於眼界的開闊和心靈的薰陶,都有著極大的好處。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汪曾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京派小說的傳人,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大淖記事》、《受戒》、《異秉》,散文集《蒲橋集》,京劇《沙家浜》(執筆編劇)等。他的小說大都取材民情風俗、日常生活,語言自然、活潑;文風清新、質樸;意境優雅、唯美。他的散文刻畫民俗、民風,形象、生動,蘊涵著對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切情感。

  史鐵生,當代散文家、小說家。著有散文集《病隙碎筆》、《我與地壇》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等。

  餘秋雨,學者、作家。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等。

  張承志,回族,當代作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被稱作一個理想主義的精神漫遊者,早期以草原生活為題材,從大地、民間汲取精神養料;稍後他把個人理想與宗教信仰結合在一起,開始了他對於回民生存和真主信仰的探索。代表作品有小說集《黑駿馬》、《北方的河》、《黃泥小屋》;長篇小說《金牧場》、《心靈史》;散文集《荒蕪英雄路》、《清潔的精神》等。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著有《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小說《子夜》、《林家鋪子》等。

 

  豐子愷,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和翻譯家,代表作品有漫畫集《子愷漫畫》,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等。他的文章風格清雅淡泊,漫畫多以兒童作為題材,幽默風趣,反映社會現象。

林語堂,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論語派主要代表,學貫中西的大家。林語堂書齋的對聯“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可以很好地概括他作為文化使者的重要特點。代表作有散文和雜文集《吾國與吾民》(又名《中國人》)、《孔子的智慧》、《剪拂集》、《大荒集》、《錦繡集》、《生活的藝術》等,小說集《京華煙雲》,傳記《蘇東坡傳》、《武則天傳》等。





靜若煙塵


1.宗璞

宗璞,原名馮鍾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之女,1928年生於北平,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退體於中國社會科學業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既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厚淵源,又得外國文化長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蘊含東方傳統哲學文化和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相結合的精神內涵,具有獨特的藝術氣質和高雅格調。主要作品有小說《紅豆》、《魯魯》《三生石》童話《尋月記》《花的話》《總鰭魚的故事》散文〈西湖漫筆〉〈奔落的雪原〉〈花朝節的紀念〉〈三松堂斷憶〉等,出版了多種小說散文童話選集。由〈南渡記〉〈東藏記〉〈西征記〉〈北歸記〉組成的四卷本長篇小說〈野葫蘆引〉,是宗璞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2.王鼎鈞

臺灣作家之一

他作了一本很著名的散文叫《開放的人生》。

3.卡毓方

4.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 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

5.錢鍾書

6.張曉風

張曉風簡介:張曉風,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臺,畢業於臺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他處,現任臺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臺灣十大散文家選集》。余光中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

·初 雪 ·步下紅毯之後 ·孤意與深情 ·愛情篇 ·只因為年輕啊 ·春之懷古 ·衣履篇

7.劉心武

8.劉湛秋

劉湛秋,男,安徽蕪湖人,當代著名詩人,翻譯家,評論家,《詩刊》前副主編,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其作品清新空靈,富有現代意識,手法新穎灑脫,立足表現感覺與情緒,既面對生活,又超越時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學生譽為“抒情詩之王。”他結集出版有詩歌、散文、評論、翻譯、小說等三十餘種,其詩集《無題抒情詩》獲過中國新詩獎。他譯的《普希金抒情詩選》、《葉賽寧抒情詩選》為廣大讀者喜愛,並一度成為暢銷書。近幾年他寫作散文頗豐。以抒發情感、人生為主,筆觸細膩,行雲流水,有其獨特的唯美的散文風格。臺、港文壇對其散文評價頗高。作品被譯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種文字。

著名作家劉湛秋一直被大學生譽為“抒情詩之王”,其作品清新空靈,富有現代意識,手法新穎灑脫,立足表現感覺和情緒,既面對生活,又超越時空。他認為現代生活,使人們“活得很累”,他提倡“輕詩歌”、“輕鬆散文”、“輕鬆的生活方式”,主張“以輕對重,以輕對累,”於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徒榮華富貴與利害得失,心如明鏡如水。淡化貌似嚴肅、正經的說教所帶來人僵化、刻板、不近人情的生活方式。他的散文《雨的四季》、《傘》、《賣鞭角的小女孩》等都曾被收錄中學語文課本。

劉湛秋的散文有一種田園美,被海內外文壇譽為現代山林文學的代表。本集中選的80篇散文,可謂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作者超時空的田園心態,篇中無論寫情感、人生,還是寫都市、文化、旅行、經濟,都用他特有的唯美風格,用純情的語言、輕鬆的方式,在和讀者談心,流露出由衷的快樂和淡淡的憂悉。他的文字自然、親切、優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聲,他都能輕鬆道來,吸引著你,並跟著他的行文一走到底。集中不少散文已廣為流傳,為多家報刊選裁,為電臺廣播,其中《雨的四季》、《隨便為自己找個座位》等數篇散文已進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及課外讀外。

9.陳染

陳 染 女,1962年4月出生於北京。她幼年學習音樂。18歲興趣轉向文學。23歲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曾在北京做過四年半的大學中文系教師,後調入中國作協作家出版社做編輯。曾在澳洲墨爾本的英國倫敦大學、愛丁堡大學等旅居生活和講學。現居北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她的小說在英、美、德、日等國家以及港臺地區均有出版和評介。根據她的小說《與往事幹杯》改編的同名電影,被選為國際婦女大會參展電影。《陳染文集》一、二、三、四卷於96年8月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陳染從八十年代初開始發表詩、散文,至今已有十幾年,作為純文學、先鋒小說中的女性作家,她始終獨立於當今文壇的某種“熱鬧”之外,越來越引起國內外文學研究者的關注。她以強烈的女性意識,不懈的探索精神,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一位獨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陳染曾獲首屆中國當代女性文學創作獎等。

《紙片兒》

收錄了陳染在文壇脫穎而出的《世紀病》等一系列表現青年人苦悶、孤獨和叛逆的小說,他們急欲衝破陳舊的觀念和秩序,為心靈的荒野尋求出路。而《紙片兒》等瀰漫著詭秘憂傷與人性扭曲的故事,使陳染一度被視為神秘主義者。這是孤獨者、叛逆者的破碎童話。

《另一隻耳朵的敲擊聲》

女人是可以彈奏的花朵,需要輕撫,也需要傾聽。那喁喁獨述的,不僅有笑面桃花,還有些枯葉殘枝,而潛風暗送的,不知是幾許心香,還是幾許心痛……本書展示了女性獨有的複雜或變異的心理,把一個女人的慾望、心智、孤獨、恐懼、病態、陰暗等等一切的本來面目都呈現了出來,被視為中國女性主義的先聲和代表作。

《嘴唇裡的陽光》

以獨特離奇的視角、大膽怪異的想象,敘述了一系列女人的故事。巫女、空心人和禿頭女們都在為幻覺守寡,在雜草叢生的情慾地帶,人影都像靈魂一樣輕……本書是陳染先鋒氣質的代表作品。

《私生活》

本書是一部描寫現代大都市女性生命軌跡的嚴肅的先鋒小說,它以主人公自身的女性經驗和隱秘的內心生活為視角,講述了一個女孩兒在成長為一個女人的過程中不尋常的經歷和體驗。女主人公在一特殊的生活背景中長大,敘述了在學生時代她是個孤寂的不能融入集體的“陌生人”……

《聲聲斷斷》

是作家陳染繼長篇小說《私人生活》之後的又一本力作。她用日記這一文體,細膩、委婉而又冷峻、幽默地敘述了她的生活、思想與情感,目光直抵生活及人性的內核,把貌似平淡安然的日子注入了無限詩性、哲思和感悟,把生命與藝術交融到了極致,如同一束束思想的閃電,令人猝不及防、怦然心動而又感懷深思。

《沉默的左乳》

本書為陳染的中篇小說集,在這些形式不一風格各異的小說裡,陳染講述了一些女人的秘史,在肉體與靈魂之間、精神和內心之間、愛與婚姻、愛與背叛之間她們的掙扎和反抗。

《不可言說》

是陳染的一部談話錄,這部思想密集又豐富多彩的談話錄是與《聲聲斷斷》同時出版的姊妹篇。《聲聲斷斷》是她深摯的內心獨白,《不可言說》是她與國內外友人的充滿智性的交流。兩相對照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較為豐富全面的陳染。

10.韓春旭


陶政聰


我國現在的散文家。我個人認為:1,朱自清。最喜歡他的《背影》,《春》,《荷塘月色》。特別是《背影》,把對父親的摯愛憐憫通過背影很真實地展現在大家的面前,叫人過目難忘。

2,余光中,他的散文陽剛與陰柔並工,知性與感性並濟。處處滲透著對家鄉,對親人揮之不去的思念。比如《鄉愁》,《聽聽那冷雨》,《白玉苦瓜》。

3,林清玄,他的散文文筆流暢,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比如代表作《人生最美是清歡》,永遠叫人回味無窮。

4,冰心,她的作品清新雅緻,處處透露著女性的細膩。代表作《小橘燈》,《寄小讀者》。

5,季羨林。他的作品涉及面很廣,這與他早年多國留學的履歷有關。喜歡他的《牛棚雜憶》。

6,汪曾祺,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其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紀事》。

7,餘秋雨,他的作品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線。那就是對歷史和文化的追溯和苦思。代表作有《文化苦旅》,《千年一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學天空群星璀璨。以上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各抒其見。謝謝[祈禱][玫瑰]






W溫桂林


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有: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沈從文,韓少功,莫言,閻連科,馬原,張煒,餘華,張承志,王安憶,白先勇,李敖,余光中,朱文,韓東,王朔,金庸,孫甘露,王蒙,北島,史鐵生,周作人,張愛玲,穆旦,錢鍾書,曹禺,老舍,餘秋雨,賈平凹,三毛,琦君,張曉風,劉墉,劉心武,林清玄,柏楊,張中曉,豐子愷,汪曾祺,馮驥才,高行建,蘇童,洪峰,葉兆言,池莉,格非,高曉聲…………


zhongxuandao


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有朱自清、冰心、巴金、茅盾、豐子愷、汪曾祺、魯迅、沈從文、林語堂等。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父定居揚州。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著有《歐遊雜記》、《倫敦雜記》。1932年歸國,繼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運動中,他同學生一道上街遊行。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南遷,任西南聯大教授。1946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託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積極參加各項民主活動。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散文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春》《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等篇,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1919年,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生於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裡,五四運動後,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開始投身反封建鬥爭。著有《滅亡》、《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雨》、《電》、《憩園》《寒夜》、《死去的太陽》、《海底夢》、《春天裡的秋天》、《萌芽》、《新生》、《抗戰三部曲》。散文合集:《海行》、《旅途隨筆》、《巴金自傳》、《點滴》、《生之懺悔》、《憶》、《短簡》、《夢與醉》、《感想》、《無題》、《廢園外》、《旅途雜記》。《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著有《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小說《子夜》、《林家鋪子》等。

  林語堂,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論語派主要代表,學貫中西的大家。林語堂書齋的對聯“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可以很好地概括他作為文化使者的重要特點。代表作有散文和雜文集《吾國與吾民》(又名《中國人》)、《孔子的智慧》、《剪拂集》、《大荒集》、《錦繡集》、《生活的藝術》等,小說集《京華煙雲》,傳記《蘇東坡傳》、《武則天傳》等。

  豐子愷,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和翻譯家,代表作品有漫畫集《子愷漫畫》,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等。他的文章風格清雅淡泊,漫畫多以兒童作為題材,幽默風趣,反映社會現象。

  汪曾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京派小說的傳人,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大淖記事》、《受戒》、《異秉》,散文集《蒲橋集》,京劇《沙家浜》(執筆編劇)等。他的小說大都取材民情風俗、日常生活,語言自然、活潑;文風清新、質樸;意境優雅、唯美。他的散文刻畫民俗、民風,形象、生動,蘊涵著對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切情感。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學醫。“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

沈從文,原名沈嶽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