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趙構支持岳飛滅金,能成功嗎?

李豔勤


岳飛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因種種原因最後死於“莫須有”。岳飛的死讓後人感到惋惜的同時,很多人又提出了疑問,如果趙構當時支持岳飛滅金,南宋真的會成功嗎?

筆者認為,如果趙構全力支持岳飛北伐,那麼北伐成功只是時間問題,但短時間內無法徹底滅掉金朝。首先從硬實力來看,南宋當時如果全力北伐必然會存在很多阻礙,但北方的金朝同樣會面臨這些問題,甚至比南宋更加嚴重。

北宋滅亡前北方是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動盪時期的,當時無論是世家大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出現了大規模的南遷。這也使得北宋後期沒組織起什麼有效的抵抗,但金朝打到長江以北就明顯打不動了,因為宋朝在當時還是有實力的。實力怎麼體現?簡單來說,北宋末年的時候北宋有一億兩千萬人口。

人口和資源的南遷導致南宋繼承了北宋的大部分實力,也給南宋的人民帶來了收復故土的決心。這些失去家園的百姓,尤其是那些世代傳承的豪門,一定會全力支持南宋北伐。

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北宋末年各地紛紛起義,如果趙構在建立南宋的同時振臂高呼,立志要收復故土,相信會得到很多人支持。這也填補了南宋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士兵缺乏訓練,優秀將領不斷被打壓和埋沒。<strong>

筆者在上文不斷把時間設在南宋前期,因為此時不論是南宋還是金朝,都沒有站穩腳跟。如果此時南宋開始北伐,女真族根本沒有安撫領地漢人的時間和機會,光是後院不斷起火,就夠金朝吃一壺的了。再拖上十幾年,最先垮掉的一定是制度不如南宋健全的金朝。

還有很多人擔心這樣一件事,南宋打敗金朝後無法處理北方的爛攤子,南宋可能就此分裂。這裡就要用到我們題目中的這個假設了,趙構全力支持北伐。可以預見在北伐成功後,趙構會得到很高的聲望。而且明君的帽子也結結實實的戴在了趙構頭上,岳飛精忠報國不會造反,岳飛手下同樣也沒有理由造反。<strong>

為什麼說南宋短時間內無法徹底滅掉金朝呢?雖然前面說了很多南宋有實力的地方,但同時南宋也面臨很多的限制,比如北方城池較少,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太大。北方天氣較冷,禦寒措施有限導致南宋無法派遣大軍團進入更北的地方(棉花南宋末年才量產,大規模種植要等到明初),而金朝完全可以繼續向北撤退。

綜上所述,如果趙構支持北伐,南宋完全有可能打到黃河甚至長城,恢復北宋的領土是很輕鬆的。筆者在文章內沒有過度對比雙方將領的強弱,因為筆者認為在這種涉及兩個民族的戰爭中,一兩個突出的將領在對陣中起到的作用實在有限,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一家之言,請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鄧海春


滅掉金國是沒多大希望的,然而,收復失地是極有可能的,之所以說滅掉金國可能性不大,是因為要發動一場滅國戰爭,需要的人力,物力,軍隊的協同,精誠合作等因素,眾所周知,戰爭的本質就是為了消耗多餘的資源,而南宋,並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撐岳飛發動一場滅國戰爭,尤其是面對靠騎兵為主迅速崛起的金國,一旦戰爭發展到更北的平原,南宋就將失去剋制金國騎兵的天然優勢,即便是岳飛有把握擊垮金國騎兵,那麼劉光世,張俊,韓世忠等人呢?滅國戰爭,必然是多路協同作戰,一旦有一方出現問題,另外己方都將陷入危機。

再從宋朝立國的制度來分析,武將在宋朝是沒什麼地位的,即便是趙構全力支持岳飛,那麼底下這幫大臣難道就不會從中作梗嗎?他們不可能讓曾經被他們踩在腳下的武將爬到他們頭上來!各方因素加到一起,岳飛滅掉金國,幾乎是沒什麼希望的!

然而,如果趙構能全力支持岳飛北伐,那麼如岳飛所言“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雖然是是有感而發,但也從中可以發現,他已經很有把握拿下故都開封!然而也只能到開封了!再往北打,南宋一沒財力,二也沒有那麼多人來固守舊土,拿下開封之後,趙構如果能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再創宋朝輝煌,培植將領,將向金國復仇的擔子交給他的子嗣,不要說能打敗金國,至少不用低聲下氣,為了不給人當兒子,當孫子,用退位當太上皇這種方式來避免尷尬!


我叫阿狗


當時若是南宋想滅金的話,確實有點困難,不要說讓南宋滅金了。要知道南宋一朝將近一百五十年的時間裡,就連北宋丟失的將近一半的國土,都沒有給收回來。

要知道那可是他們祖宗拼了命,打下來的江山,自從北宋滅國之後,就一直落在了金國人的手裡。在沒有收回自己原有國土的基礎上,大談滅金,你說是不是有點不現實呢?

之所以會出現,南宋沒有收復故土的原因,只能證明一點,當時南宋和金國的實力,還是大體相當的。

可以說正是因為誰都拿不下誰來,誰都打不過誰,南宋和金國才選擇和談的。

在當時對於南宋和金國來說,和談肯定也是有必要的,畢竟南宋和金國打了幾十年的仗了,無論是士兵,還是百姓都厭戰了。

國家的經濟終歸是要恢復的,常年的征戰,糧食的生產得不到保證,百姓流離失所,這種日子,無論是官員還是底層的百姓,都是不想看到的。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家將不家。

所以他們只好選擇迴歸和平了,也就是南宋和金簽訂了紹興和議之後,金國和南宋,才真正的沒有戰事了的。

正如題目所說,若是宋高宗趙構全力支持岳飛滅金。岳飛也不可能把金國給滅掉,因為岳家軍,只是南宋最能打的軍隊裡的其中一支。像韓世忠的軍隊,吳階兄弟二人的軍隊......,在當時都是和岳飛的岳家軍,能相匹敵的。

岳飛帶領岳家軍去打金國,金國的士兵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屬於是北方馬背上的民族,戰鬥力還是有的。

一旦他們發現岳飛打到他們金國的地盤了,他們就是選擇拼死抵抗的,所以,滅金的話,無論對於岳飛來說,還是南送來說,都是十分遙遠的一件事。

若是南宋舉全國之力,把所有的士兵都派出去,和金國去較量,收復失地應該不成問題,但是要想去滅金,打到金國的老窩,那真的有點扯遠了。

當然了宋高宗趙構,根本不可能支持岳飛滅金的。

因為宋高宗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武將的能力過大,權利過大。

他很明白自己家的江山是怎麼來的,萬一歷史上再出現一個趙匡胤,在士兵的擁護下,黃袍加身了,你說這事咋整?

所以說站在宋高宗的利益上考慮,沒有比和談更加得利的情況了。

這也是宋高宗最後選擇和談的主要原因。


漢史趣聞


南宋與金國這對歷史上的冤家,在中華古代史中備受後世學者矚目。很多人會問,趙構支持岳飛北伐能否取得成功,歷史沒有假設,但我們可以進行推理。

分析之前,附上小詩一首作為個人讀兩宋的心得。

宋朝開國三百載,悠悠往事史中存。北相南將不得時,只為來人空餘恨。

這首詩大致的意思是兩宋的政治現狀“北宋缺名將,南宋缺名相”,整個兩宋一直在畸形中發展。


我個人認為即是趙構支持岳飛北伐,岳飛也不會取得成功。原因如下:

一是僅有趙構皇位來路不正,趙構支持絕對不夠,主和派文臣是最大的掣肘。

其一兩宋300多年,從太祖太宗開國制定的“文治國策”“厚養士人”,決定了兩宋期間文臣的地位絕對至上。300年期間只殺了張邦昌一個是大夫,還是處於情不得已,足以見得宋朝“文風”之盛。那麼文臣十有八九是主和的,他們希望通過外交手段來謀取政治果實,對於武將的打壓是毀滅性的。

其二趙構的皇位從哪兒來?它是金人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張邦昌只是貪婪懦弱之人,可不敢為僭越之事,趕緊把哲宗的皇后孟氏請回來,把宋朝政權交給孟氏,孟氏又把趙構找回來還給趙構。也就是說,趙構的皇位實際上是金人封的。

這件小事在當今沒什麼大不了的,可在講究法統的封建社會,趙構的帝位就是來路不正。趙構等於是被一幫文人重臣推選出來的領導者,只是負責召集的作用,稍有不慎隨時有可能出現窩裡反。

所以,主和的文臣不支持,趙構即使支持岳飛,效果也不明顯。

二是經濟不允許,北伐之路代價太大。

雖然說宋朝是當時最為富足的國家,但是經過宋遼金西夏多年的混戰,宋朝每次都是賠本賺不來吆喝,損兵折將還得賠款。這使得宋朝雖然富足,但也只是相對。真正北伐的話,物資代價太大。

三是步兵打騎兵,戰爭成本太高。

遊牧民族作戰不需要任何輜重糧草,一路打一路搶,以戰養戰即可。中原文明是步兵為主,白麵得烙成餅,蒜苗得炒肉絲。這樣雙方在機動性和糧草供給上,宋朝不佔優勢。

四是岳飛北伐計劃不周全,沒有“二聖”安置的相關方案,趙構絕不會支持才是重點

岳飛總想克復中原,迎回二聖。試問迎回來怎麼辦?放在哪?爺仨由誰來當皇帝?總不能史無前例的弄出兩個太上皇吧。太上皇回來了,趙構和南宋滿朝文武就是另立新主的謀逆大罪。

所以,不是趙構不想北伐,是岳飛的計劃只有一半,並沒有給高宗提供善後策略,各位試想趙構豈能容他。

綜合來看,岳飛能不能北伐成功並不好定論,通過史書記載成功的概率很大。但是,在安置“二聖”的問題上沒有政治方案。豈能得到全體君臣支持呢?


說否說否


儘管你這個假設很嗨皮,但是事實就是事實,特別很殘酷,沒有任何可能。我有以下四點原因可以印證:

第一,打仗不僅僅是比較領袖的能力,更是在比國家的整體實力,打戰每天都在燒錢,沒有雄厚的基礎,根本就打不起仗。當年楚漢爭雄,就是因為劉邦雖然打敗仗,但是綜合實力卻在一天天的猛增;而項羽儘管逢戰必勝,但是綜合實力卻在一天天的下降,最終自刎於烏江而亡。我們對宋朝的印象都是非常的繁榮,但這些都是泡沫經濟,都是虛假的繁榮,一旦開戰,就會全面崩盤,因此,以宋朝的國力根本就沒有辦法戰勝金國。

第二,宋朝奢靡之風盛行,人民都注重享受,國君更是如此,上行下效,國家根本沒有多少剛硬之人,全都是彷彿女子一般的男人,陽剛男子反而不被待見,在這種風氣之下,男人通通變成了“小鮮肉”,讓他們去戰場上打戰,武器都不一定能舉起來,別說進攻,跑路都成問題啊,宋朝焉有不亡之理啊!

第三,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起兵謀奪了皇位,因此,對自己的手下更加不信任,任用文官,打壓武將,試想,一個每天讀書的文人怎麼能打勝仗呢?而且,為了防止將領帶著手下士兵造反,宋朝命令每隔一段時間將領就要交換部隊,最終造成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連自己的將軍都不認識,將軍還怎麼衝鋒陷陣,下了命令也不一定會有人聽吧,更不用說令行靜止了,如此,將軍下令宛如放屁一般,如何能勝?必敗矣!

第四,岳飛的軍隊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特種兵一樣,能力非常強悍,但是花銷也是其他普通士兵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眾所周知,宋朝的冗兵,冗員現象是最嚴重的,宋朝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財力來養活岳飛的這支部隊,因此皇帝早就生出了取消這支部隊的想法,所以就算是秦檜支持岳飛,皇帝也會伺機取消這支部隊的。

第四,岳飛跟當年陳橋兵變的宋太祖趙匡胤簡直一模一樣,全都是戰無不勝,而且手裡擁有重兵。這樣的岳飛怎麼能夠讓趙構放心?因此,岳飛表現得越是優秀,越是殺金國士兵如砍瓜切菜,趙構就越會忌憚岳飛,一定會伺機殺掉岳飛的,沒有岳飛的岳家軍是沒有靈魂的,再也沒有殺金國士兵如砍瓜切菜的本領了,其他部隊又不堪一擊,因此,宋朝必被金國所滅!痛哉!


盪漾飛劍


如果當年宋高宗趙構支持岳飛,宋朝很有可能收復故都開封,宋金之間的對峙前線,很有可能從淮河流域,推進的宋遼對峙的燕雲十六州。但是完全剿滅進程可能性不大,而隨著岳飛的不斷勝利,宋朝內部的政治鬥爭將更加激烈。主要有兩點原因:


從金國的角度看。金國南下滅宋,並不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選擇。金國在聯合與遼國的交戰中,發現遼軍雖然不堪一擊,但是遇見宋軍仍然勇不可擋,金國和宋朝的軍事實力差距極大。金國在成功滅掉遼國,開始嘗試南下宋朝打草谷。第一次開封保衛戰雖然失利,但是金國仍然獲得巨大的收益。在相對穩健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去世之後,阿骨打的弟弟和兒子,再次南侵,嘗試滅宋。北宋內部投降主義盛行,罷免主戰派的李綱,自毀長城,才有了靖康國恥。金國完全滅掉遼國與滅掉北宋只相隔一年,此時遼國大片領土人、口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消化,其實並不具備完全滅亡北宋的條件,北宋滅亡完全是自作孽的悲劇。金國滅掉北宋之後,劫掠開封一空後北返,當時並沒有打算在北宋領土上建立一個鞏固的政權,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金國滅北宋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


北方淪陷後,金國統治者對漢族人民燒殺掠奪,漢族人民反抗此起彼伏。此時收復北宋故土,有強烈的民意基礎。宋高宗紹興初年,岳飛在河南、安徽、江蘇的大片地區連續作戰,連戰連捷,先後收復了建康、洛陽,在朱仙鎮大破金兵,兵圍開封。一時間,黃河兩岸,義軍興起,北宋故土眼看就要收復,金兀朮也一度想北渡黃河逃遁。如果此時,岳飛有南宋朝廷的支持下,全力北伐,應該能夠將宋金對峙的前線推進的燕雲十六州附近。如果宋朝還都開封后,能夠知恥後勇,繼續整兵備戰,岳飛直搗黃龍府也未可知。


但是從宋高宗趙構的角度看,繼續支持岳飛北伐,風險極大。如果岳飛將宋金對峙的前線推進到燕雲十六州附近,金國必然與宋朝議和。而對金國來說,最大的籌碼是送還徽欽二帝。如果父親和哥哥被送還,高宗趙構無論是退還政還是繼續執政,對宋朝政壇而言,都是一場軒然大波。


(宋高宗趙構)

宋高宗趙構決定從自私的角度出發,維護個人的皇位,放棄收復北宋故土的機會,選擇冤殺岳飛,與金人媾和,造就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大悲劇。但是如果趙構選擇支持岳飛繼續北伐,等到徽欽二帝還朝,宋朝政局就會與幾百年後明代宗景泰帝遇到的情況完全一樣。明英宗朱祁鎮雖然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被蒙古送還後,他依然積聚力量,發動了奪門之變,抗擊蒙古的英雄于謙被殺,明代宗被幽禁在屈辱中死亡。如果徽欽二帝還朝,可能就是宋高宗趙構個人的悲劇。

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歡迎討論和關注。


衝擊時評


如果岳飛能保住南宋偏安一隅,那已經是南宋的中流砥柱了。如果能恢復到北宋版圖,那對宋朝是恩同再造了。如果再能收復幽雲十六州,那將是功蓋太祖太宗了。那麼如果直搗黃龍,是什麼樣的功勞?

一步步達到這種地步,要給岳飛封什麼樣的官?要讓他帶多少兵合適?岳飛已經有撂挑子和抗命的情況出現,誰敢保證他大權在握時還會聽命於宋高宗?即便岳飛不反,功高官大時,如果與宋高宗意見相左,不按岳飛的意思辦,天下人怎麼看宋高宗?岳飛和宋高宗在主戰和主和發生衝突時,岳飛的表現能否讓宋高宗放心把軍權交給他?

宋高宗是家天下的封建帝王,不是民選總統。他既要權衡戰爭的輸贏,也要看輸贏給自己的統治帶來的後果。一個無人能夠制約的岳飛比金國對他來說更可怕。金國在,宋高宗還可以苟延殘喘、偏安一隅。岳飛倒戈,他怕是連漢獻帝也做不成。即便岳飛不反,誰敢保證不再出現個陳橋兵變?老趙家最擔心這個。

傳說義和團刀槍不入時,慈禧都敢跟全世界宣戰。宋高宗不傻,有實力誰甘心受制於外國。


立馬吳山1


不會成功的,如果南宋要滅金的話,你只考慮宋金之間的戰爭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你忽略了另一個軍事強國-西夏,西夏在1038年開國,加在宋金兩國中間,一百多年了,沒有被消滅掉,可知它的不尋常。就算金兵是紙老虎,被岳飛直搗黃龍,那西夏會見死不救麼?存亡齒寒,關鍵時刻和金國站在同一個戰線,那南宋會從反攻的階段到兩軍相持的階段,西夏和金都是遊牧民族,有牛羊青草的地方就能作戰,有很強的機動性,而宋朝若想取勝,只有持續不斷的往前線運送大量軍事物資,是拼國力的一戰。當時南宋有這個條件麼?雖然南方的經濟比北方發達,但是宋高宗被金兵追的東奔西跑,擔驚受怕,哪裡有精力管這些,能保住命就不錯了。如果不能得到支援,南宋軍隊失敗是必然的,後果也是嚴重的,岳家軍再厲害,沒有糧草也是無用的。

當時的西夏皇帝李仁孝

就算沒有西夏,南宋也沒有這個實力滅金,因為金朝1215年到岳飛北伐時期,立國不久,已經滅了遼國,國勢正盛,君主完顏阿骨打和完顏晟都是一代雄主,就算犯了一些小錯,難道就任由南宋打過來,不進行抵抗麼?金朝當時的名將金兀朮雖然幾次敗給岳飛,不代表岳飛就能在金國橫衝直撞,是做無人之地,金兀朮其實大多數對宋作戰是勝利的,在本國中有很高的威望。

金兀朮

從五代到兩宋時期,中原王朝都有一個軟肋,那就是無險可守,因為燕雲十六州被北方的遼和金佔據,即使剛開始打了幾個勝仗,也未能鞏固所得的地盤,在此基礎上擴大戰果,又遭到慘敗給奪回去了。

燕雲十六州地圖

南宋不太樂觀的情況和金國蒸蒸日上的國勢,顯然不能硬碰硬對著幹,兩國之間的勝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南宋只有忍辱負重,積聚實力,才有可能捲土重來。當時被淪陷地區的人渴望迴歸的心意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將重託只寄託在岳飛一個人身上,有點期望過高了。

岳飛和宋高宗


好風好夢好歌好地方


不能!趙構是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不是什麼末世昏君。

岳飛北伐確實形式大好,但要知道,這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戰鬥,並非靠一支岳家軍就可以決定勝負的。而且岳飛也僅僅推進到了原北宋首都汴梁附近獲得了朱仙鎮大捷,但離把金趕出原本北宋的國土,還有十萬八千里,離直搗黃龍就更遠了。

如果接著再打,你要得民心吧,現在岳飛是在收復失地,總不可能在原來的國土上走一路劫掠一路老百姓吧。岳家軍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劫掠。那麼岳家軍就要求南宋在後勤保障上提供更大的保障,而且隨著岳家軍的推進越向北,那麼後勤補給線就越長,後勤補給就越困難。

而且整個北方都是金佔領的,靠岳家軍一支軍隊的推進,如果其他的南宋軍隊屢戰屢敗,岳家軍就成了孤軍深入,側翼就沒有了保護,又有極長的後勤補給線,一旦被金兵抄襲後路,截斷糧草,岳家軍就會陷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境界,很可能全軍覆沒。

所以整體來說,還是南宋的實力不行,如果有兩三支類似岳家軍的部隊,那麼情況就會好很多。這中情況更適合逐步蠶食北方領土,而非像金滅北宋一樣,一口氣收復。

因為金入北宋,可以走一路,搶一路,殺一路。但南宋軍隊要是這麼做,那麼恐怕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在岳飛時代,金是東亞第一強國,蒙古各部一盤散沙根本沒統一,沒有形成任何可與金抗衡的力量。蒙古強大是南宋中後期的事情了,離岳飛時代已經過了百年了。作為國君估算過南宋和金的國力對比。南宋當時的實力無力打下黃龍府的,議和劃定穩定的疆界是必然結果,這樣就成了南宋王朝開國初期最大的政治目標。

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這曠古不變的。岳飛是政治犧牲品。

岳飛是軍事家,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但是他沒有和南宋國家的最高政治保持一致,那麼他的結局肯定是悲劇。當時南宋朝廷最高政治就是議和,保持南北平衡。宋高宗趙構是最後的老闆,秦檜是堅決執行者,秦檜曾經反對處死岳雲,但是宋高宗不許。秦檜死後,宋高宗給許多受秦檜壓制的官員平反,恢復名譽。唯獨岳飛,趙構堅決不給他平反,並且把岳飛和童貫等宋徽宗時期的奸臣列在一起,一直到宋孝宗即位後,才給岳飛平反。


道中道道而道


第一,宋軍騎兵嚴重不足

其實,一直以來,騎兵部隊始終都是宋軍的軟肋,在北宋初期和遼國的幾次大戰中就是因為宋軍騎兵作戰能力差,而本身就是遊牧民族出身的遼軍,利用其自身的騎兵優勢,導致宋軍節節戰敗。而到了南宋,不僅西北主要養馬牧地丟失,華北地區的次要養馬牧地也丟失。只能依賴於雲南馬,雲南馬的特型呢又相對較小,產量也不足,不能滿足大批量裝備騎兵的需求,更別說進行大規模的主動出擊了。金軍中的精銳騎兵--鐵浮屠也不可小覷,

第二.宋軍攻城能力差

這一點,在宋太祖圍攻太原的時候就可看出。如果雙方是出城對戰,而且還是陣而後戰的話,還是可以拼一拼的。但倘若,敵方金軍堅守城池不出戰的話,那麼只能強攻了。強攻的話,這樣對宋軍的傷亡就會很大,而且很難取勝。

第三.金國控制著北方

假使岳飛北伐的時候,碰到金軍主力,一舉將其消滅,而且還是中原地區的主力軍隊,或許還有一線希望。即使如此,此時北方草原還掌控在金國手裡,戰馬和騎兵可以有效提供循環補給,而宋軍要想在進行大規模作戰,恐怕還得修整一段時間才行。雖然金軍主力受到損失,卻未傷其根本,完全有能力在中原地區迅速組織防禦戰線。

在小編看來,如果說南宋還有北伐勝利的機會的話,應該在金國還在黃河以北統治的時候北上,佔領黃河以南的地區,與之對戰。

以上便是小編的看法,有所不足,還望諒解指出

謝謝,我是歷史壹加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