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歷史」 騰衝英領事館的設立與騰越海關開關

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英殖民者佔領上緬甸,使緬甸全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隸屬於英屬英印度,為英屬印度“緬甸省”,被稱為“殖民地的殖民地”。1886年,英印總督宣佈緬甸為英國的殖民地後,即派人投書雲南地方當局,要求滇緬通商貿易,並於1886年7月24日簽訂《中英緬甸條約》。此後不久,英國殖民者又強迫清政府簽訂新約,英國在雲南得到了增加通商口岸,派駐領事的權利。

「騰衝歷史」 騰衝英領事館的設立與騰越海關開關

1902年,騰越海關正式開關

1894年的《中英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規定:“中緬陸路商路,答允自條約批准之日起,以6年為期,中國所出之貨及製造之物,由旱道運入緬甸,除鹽之外,概不收稅;英國製造之物及緬甸土產,運出緬甸,由旱道入中國,除米之外,概不收稅。”並規定“以上鹽米之稅,不得多於海口所收之稅”。1897年的《中英續議緬甸條約附款》第十二條又規定:“英國欲令兩國邊界商務興旺,並使雲南及條約內中國新得地之礦務一律興旺,答允中國運貨及運礦產之船,由中國來或往中國在厄勒瓦底江(即伊洛瓦底江)行走。英國待中國之船,如稅鈔及一切事例,均與待英國船一律。”如此優惠的條件,極大地激發了騰衝人的經商熱情。

《中英續議緬甸條約附款》第十九條,將蠻允領事館改設於騰越。1902年,騰越海關正式開關。從此,英殖民者真正打開了中國西南門戶,掌控西南通道,大量銷售其輕工產品於中國西南各省當然,這些雖然都是為英帝國主義掠奪中緬經濟財物之目的而確定,但它在客觀上也有利於滇緬貿易的快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