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作者:鍋蓋頭司令 知名互聯網資訊博主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抗擊疫情,防控防治成為頭等大事!


這就是一場大考試,而面對這項考試的內容,我們可以說是認知有限,試卷稍有“超綱”,所以各省市下場考試之初,難免都有些“陌生”和不知所措,不過這也正好驗證了大家的“臨場發揮”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也成了練習應急反應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成果的“練兵場”。


這次考試沒有老師“敲黑板”,也沒有人幫忙“劃重點”,完全靠短時間內自學,所以在防控疫情上有沒有兩把“執政刷子”來答卷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細心的網友都會發現,全國各省份提交的“防疫作業”中,有不足,也有閃光點,前段時間網友號召抄河南的作業,就是一個例子。不過,我想說,可以抄作業的還有天津,雖然天津向來比較“低調”,但這一次在防控上也算是“一鳴驚人”了,甚至給了一些“教科書般”的答案。1600萬人口,病例破百,三分之一是由不可抗力的“蝴蝶效應”所引發的“寶坻百貨大樓聚集性感染”,控制力度還是比較到位的。有網友調侃“全國防疫哪家強,硬核天津必上榜”。


01

精準對照提綱,速度快、“四個戰時”打響防控阻擊戰。


整個天津1月20號就開始動起來了。


緊接著,天津市主要領導又有一系列“大動作”後續跟進——


1月21日下午,親自實地督導檢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

1月22日上午,再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對防控工作再部署再動員,首次提出戰時機制並啟動應急響應機制;

1月22日晚,到市委總值班室檢查春節假期疫情應急值守;

1月23日上午,在全市確診病例只有7個的情況下,便在全國率先宣佈1月24日零時起實施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1月24日下午,主持召開疫情防控視頻會議,用“戰時狀態、戰時機制、戰時思維、戰時方法”的最高規格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第一槍”。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天津市主要領導都紛紛下場擔任疫情防控指揮部各個負責人。做好協同作戰,注重人性規範細節、堅持依法科學防控,及時發佈涉及應急響應、物資調配、交通管制等多方面戰時動員令;從下達“軍令”到基層執行高效聯動,布好“大棋局”、貫通“大動脈”、開展“大督查”,黨員幹部先出列,確保黨旗始終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短短數天之內,高頻次、大密度的專題研究、督導落實,這一波與時間和疫情賽跑的熟練操作。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02

把握答題要點,力度大、“硬核天津”阻斷“傳播鏈”。


戰“疫”當前,須先擂鼓聚將、排兵佈陣。戰時狀態意味“無心過年”,隨時準備根據疫情發展勢頭結束休假。1月25日正月初一深夜,天津市印發《緊急通知》,要求所有公務人員於1月27日零時前返回工作崗位,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事實證明,提前返崗並不意味著單純坐班,大部分單位都採取了彈性工作制,也能錯開春運返程高峰,這是最明智的“先手棋”。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天津市“三站一場”等人流密集場所也早已採取體溫檢測、消毒防護、定向隔離等必備措施,各大博物館等文化場館、相聲社、文藝演出都主動響應政府號召、紛紛宣佈“撤檔取消”並無條件退票,整個天津都在互相配合上演一場按照“劇本”的“空城計”。


1月31日,天津市防控指揮部為社區緊急協調了1.2萬個紅外測溫儀,社區做出了網格、地毯式管理,是馬不停蹄與疫情賽跑。老百姓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最早大年二十九,小區電梯裡就貼上了防疫提示的“明白紙”,小區裡出現了宣傳橫幅,從正月初四開始,居委會已經開始打電話核查,這之後,連菜市場門口都有工作人員檢查體溫。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在天津官方的口徑裡,基層幹部還有一個“三到四下五統”的工作法——

“三到”是敲門到戶、排查到人、宣傳到位,

“四下”是力量下網格、服務下網格、管理下網格、責任下網格,

“五統”是市級抓統籌、區級抓統管、街鄉鎮抓統辦、社區村抓統收、網格抓統報。


為了緩解基層工作人員的壓力,近日又組織全市委辦局機關單位13000多名幹部下沉到社區村鎮,充實一線聯防聯控力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月18日,天津的市委書記深入南開區居華里小區站崗3小時,“入隊”與社區工作者一道參加值班值勤,這全軍出擊、盡銳出戰的力度也是“槓槓滴”。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03

提高答題能力,熱度高、“花式宣傳”手段“接地氣”。


用好宣傳引導這個看家本領就是“加分項”。中醫上講,扶正壓邪、固本培元才能真正增強自身“免疫力”。戰“疫”當前,通過做好疫情宣傳特別是網上輿論引導來提振幹部士氣、凝聚必勝信心就是比疫苗更好的“特效藥”。


作為“曲藝之鄉”的哏兒都人民開始展現“真正的本領”。據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人民生活群像”顯示,天津人對疫情的焦慮指數,全國倒數第一,民心向安折射出天津防疫宣傳工作確實“做到位了”。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04

守正創新,發揮官方媒體引導作用。


市委市政府在官方平臺第一時間發佈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呼籲全市人民萬眾一心、共同戰“疫”。市委書記親自“示範教學”,“一竿子插到底”,直奔農村基層,當起“大喇叭”廣播員引發村民一致好評;同時全網推送專家學者、好網民撰寫的網評文章、詩歌作品、每日短信提醒、“明白紙”等方式普及防護知識、開通心理疏導熱線紓解群眾緊張情緒。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05

鼓勵“土味兒”宣傳,直達農村“神經末梢”。


天津薊州區一位村書記的喊話就上了熱搜,“不要以為你上人家去,人家就很歡迎你,別太自信了”這句“真相了”的“耿直”宣傳更是被央視“翻牌”點贊,就連家鄉名人馮鞏都化身“主播”給津城百姓加油鼓勁。天津廣播、喜馬拉雅等全媒體平臺都開設形式多樣的疫情防控宣傳專欄,全天候不間斷滾動播放,確保不留宣傳死角。


06

疫情信息發佈高效透明。


與班級其他“同學”相比,“天津衛”在疫情實時更新發布方面確實首屈一指、值得稱道。從第一例確診病例發佈以來,不僅保持著每日早晚至少“兩更”的頻次、有時候甚至一天光新聞發佈會就開了五場之多,甚至連死亡案例的搶救每一步細節都公開得“明明白白”。津雲客戶端、電臺、電視臺每天6:00到24:00, 每隔2小時都要播報一次47家發熱門診的實時候診人數,就為了避免排隊,減少感染,還詳細註明感染和疑似病例的行動軌跡,走上央視《新聞聯播》、天津市委網信辦開發主推的“津心辦”APP更是可以一鍵查詢市民周圍確診患者的位置信息,用“黑科技”給群眾滿滿的安全感。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07

及時發佈闢謠信息、處置散步謠言者。


全國領先的天津闢謠平臺專門開設疫情期間專欄,針對網上散播的一些不實言論和誤導謠言第一時間澄清事實、穩定民心,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緒,對於情節惡劣者果斷“亮劍”。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08

攻克壓軸難題,廣度寬、“智勇兼備”啃下“硬骨頭”。


妥善處置人群聚集等“高危”場所的感染案例是真正考驗地方政府執政水平的“壓軸題”。“一船兩機三樓”和寶坻區百貨大樓迷局破解堪稱天津市亮出“兩把刷子”的“大手筆”。


海陸空見證津門疫情防控的“十二時辰”。

——1月24日除夕之夜,超級郵輪“歌詩達賽琳娜號”抵港,船上有將近5000名遊客和船員。揪心的是,船上有15名發熱人員,2個兒童,13個船員。檢測人員上船,發現17例發熱情況,收集樣本,乘坐直升機快速送檢。3個小時檢測後,樣本全部為陰性,排除感染。這其中又有35名湖北籍遊客,被安置在濱海新區政府招待所隔離,各種配置一應俱全。

——1月26日零時,這場郵輪“應急處置戰”經歷24小時後結束、完美收官,一系列專業嫻熟操作堪稱“教科書級別”的經典案例。


此外,兩架由馬來西亞沙巴起飛的OD688航班和日本大阪起飛的GS7980航班乘客出現發熱症狀,事發緊急、全國罕見,沒有現成“作業”可抄,天津疫情防控指揮部迅即啟動聯防聯控應急響應機制,當機立斷、協調部署東麗區和濱海國際機場等有關部門做好乘客體溫檢測、集中隔離、人員安置等規範科學措施,跑好協同聯動、高效處置“接力賽”,最大限度化解這場隱形危機。


事起突然,處置得能如此滴水不漏實在是不容易,看來只有平時的“基本功”練紮實了,關鍵時刻才會展現出臨危不亂、處變不驚、應對妥當的超強應急指揮動員能力。


還有就是1月21日、23日,天津確診的第2例、第5例、第6例病例,由於三人均為天津動車客車段乘務車間職工,3棟樓42人被隔離,在全國首創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觀察。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09

三道“韁繩”勒住疫情擴散“野馬”,京畿“寶地”不容病魔“踐踏”。


寶坻區百貨大樓從1月25日下午便開始閉店至今。2月2日,有一場被人民日報等央媒刊發的“天津福爾摩斯”——天津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室主任張穎智破“百貨大樓迷局”的精彩推理,張主任從相繼感染但均沒有武漢旅行史、且看起來毫無關聯的5個案例中抽絲剝繭,最終找到了“解題方法”。“潘多拉魔盒”找到了,就必須用“達摩克利斯之劍”迅速“封印”。然而,單純的被動防禦只能是權宜之計,“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疫情”才露尖尖“苗”,早有指揮衝在頭。市委主要領導以敏銳的洞察力下好“先手棋”、靠前指揮、深入一線,指派專人駐守寶坻指揮,並要求關口前移、力量下沉;緊接著,天津市防控指揮部2月9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寶坻區委、區政府的疫情防控方案不斷升級,築立起三道防線,用三道“韁繩”堅決勒住肆意蔓延的“脫韁野馬”,浩浩蕩蕩發起“萬人大排查”,從京津冀發展全局的政治擔當出發,最大限度把疫情影響縮小到可控範圍,有全市人民做後盾,為疫情“降溫”注入“鎮定劑”和“退燒藥”。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10

搶答“附加題”,態度明、千里馳援演繹“津英鄂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只爭朝夕。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抽調力量當好“援兵”。然而平時在外界看來“樂呵樂呵”的天津在國家危難的關鍵時刻卻“較真兒”起來,“到武漢去,到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去!”“我報名,我是共產黨員!”,“腦袋上的津門”徹底打開,支援兄弟省份可謂“掏空家底”、傾囊相助,據不完全統計,僅天津企業的捐款和物資截至目前就已達幾十億,在確保當地疫情防控穩定的基礎上,選派最精銳的醫療骨幹力量奔赴武漢,隨後又按照國務院制定的“一省包一市”方針“一對一”“輔導”湖北恩施答好考卷。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11

用數字說話,才能憑實力“圈粉”。


1月26日第一批138人、

1月28日第二批138人、

1月31日第三批,疾控中心4人赴湖北恩施、

2月5日第四批,天津市人民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45人、

2月9日第五批303人、

2月10日第六批60人中醫醫療隊、

2月12日第七批,119人天津對口支援恩施、

2月13日第八批,天津醫科大學所屬醫院160人赴武漢第一醫院、

2月15日第九批,101人赴武漢進駐方艙醫院、

2月17日,天津支援湖北的第十批

醫療隊5人派到湖北省恩施州開展流調排查工作、2月20日,天津市第十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172人集結出發。


截至2月20日,天津市累計派出十一批次1243人進駐戰“疫”最前沿,“津武英雄”們高尚的醫德、一流的醫術深受當地群眾好評,恩施人民為表感激“高調”宣佈疫情過後,所有景區對天津醫護人員免票,如此親密的“秀恩愛”書寫著兩地醫者仁心、橘井泉香的美談佳話。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12

做好核對複檢,溫度濃、“兵分多路”打出“組合拳”。


疫情防控不是答案唯一的“一元一次方程”而是標準不一的“多元一次方程”。“交卷”前必須要多次核驗、確保沒有遺漏,才能獲得高分。疫情防控看似與病魔的“單挑”,實則不然,需要各級黨組織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縱覽全局、協調各方。天津在這方面確實有點“哲學範兒”。


“戰疫天津衛”之“學霸”養成記


善於“彈鋼琴”。比如,天津市在做好當地疫情防護、確診患者醫療費全報銷、被隔離工資待遇不變、海河醫院專業集中分析每位患者情況解答群眾疑惑、科研企業加快研發進度的同時,迅即組織精銳醫護力量多批次馳援武漢,並對口幫扶湖北恩施,開展“一對一”精準施策;堅持“復工”與“防控”兩手抓,2月7日,天津市在持續為企業減稅降費的基礎上再次推出21條“惠企”舉措,有序平穩助推企業復工復產、上線全國首個省級復工服務平臺APP、真正用“真金白銀”幫企業“輕裝上陣”等一系列舉措都是妥善處理好整體與個體、速度與質量辯證關係的鮮活案例。


重視“解剖麻雀”。要想真正打贏疫情防控持久戰,就必須確保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正常運轉。2月6日,天津市重磅推出疫情防控18條“硬核”政策,從財政資金、醫保報銷、人社保障等諸多方面給上班族吃下“定心丸”;“錢袋子”不會“癟”後又全力確保津城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正常供應,搶抓時機開展春耕、穩定民生基本生活物資供應,打擊各種哄抬口罩、糧油蔬菜價格的違法行為,做到群眾基本生活供給“四有” 。


懂得“撒網捕魚”。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必須多方發力、全面開花。國家衛健委親自為天津互聯網醫院“代言”、天津未雨綢繆宣佈再建三座“小湯山”、《人民日報》刊發報道天津利用傳統信息傳播方式推動基層群防群控工作、新華網推送“津治通”平臺助力基層社區疫情防控“入網入格入家庭”、火速提拔疫情防控表現突出的黨員幹部、嚴肅問責翫忽職守的“逃兵”、天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全國首個省級人大專項規定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地方性法規、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保障和關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若干措施的通知、天津市所有A級景區2020年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免票、被央視報道的在東麗區一派出所“扔下”一萬現金支援武漢的天津大爺;紙短情長,這座防疫“硬核”但內心溫暖的“有溫度城市”有著太多可圈可點的出色表現有待深入挖掘。


以初心使命為提綱、用擔當作為作答筆,天津秉承著“方法總比困難多”的幹事創業精神在疫情防控的真實歷練中迅速成長為“學霸”課代表,但考卷還遠未到“交卷”的時間。希望所有熱愛天津的你我他,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疫”不容辭、“疫”戰到底,“衛”的不只是天津一城一地,更是全國“一盤棋”,讓我們等待春暖花開、“打卡”戰“疫”勝地、再賞津城繁華,補上一波美美的“遊客照”。


欲知更多細節,且赴津城之約。寫到此,相信大家內心都對“戰疫天津衛”的“學霸”表現有了自己的打分,反正我是覺得有資格競選“班委”了,諸位看官有何“評語”呢?


- end -


審校:馬春明 鄧晶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