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過來人,對於年輕父母,對於教育10週歲以下的孩子,有什麼建議?

初中物理芮老師


現在年輕的父母都有文化,有太多的大學生,思想觀念新,視野開闊,注重學習和吸收一些先進的育兒經驗。總體說,現在小孩子的家庭教育整體水平大幅上升。現在的生活水平也好,孩子教育所需書籍玩具應有盡有,可以說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現在的孩子也聰明,生下來,時刻都與大人在一起交流玩耍,到年齡就去幼兒園。也就是說,孩子接收的信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大,鍛鍊較多,成長進步較快。所以說,年輕父母們在孩子的教育上,再稍加註意,就可以把孩子培養教育得更好。要是囉嗦的話,就想有幾句囉嗦囉嗦。一是尊重孩子。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都要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注意傾聽孩子的聲音,徵求他們的意見,這一點對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獨立意識,自信心等等,都有好處。二是理解孩子。孩子的任何行為,包括犯錯,你都能理解他,站在孩子角度想,而不是成人角度。要寬容,諒解,但不是溺愛,溺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三是相信孩子。相信能給孩子很多力量,是孩子成長的動力。處處不放心,孩子就畏縮不前,心驚膽戰,不敢做,不敢嘗試,不敢想象,不敢創造。相信就是多給機會,不包辦不代替,孩子自己的事能做的事,放手讓孩子做。這樣孩子的自主意識自立自理能力不斷增強。四是鼓勵孩子。鼓勵不是單純的誇獎是對孩子的進步恰如其分的肯定,鼓勵孩子繼續努力做好,不斷向新的目標進發。對孩子的缺點不足,需要幫助分析原因,指出改進的問題,適當的批評,但絕對禁止訓斥挖苦恐嚇,更不能打罵。如果孩子經常受到這樣的對待,看似在父母面前言聽計從,討好父母,但離開父母就會脾氣暴躁,逆反心理特別嚴重。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嚴重分散……還有很多副作用。其它方面還很多,在此不一一贅述。相信每一位年輕的父母通過學習和摸索,都能成為孩子的好爸爸好媽媽。


長江源1461209671579


我也只是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摸著石頭過河,不過還好目前還算順利,起碼孩子順利通過小升初考試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學校,現在反觀較小的小孩,確實想出謀劃策給點建議,但願對親們有用,謝謝。

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不容易,又要上班,又要帶孩子,我希望儘量自己帶,雖然辛苦,但也其樂無窮,最主要的是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以前在學校上班,而且帶的是初三畢業班,教學任務比較繁重,所以我過得一直是披星戴月的生活。所以在孩子5歲前都是婆婆媽幫助帶孩子,某一天我突然發現我的女兒特別膽小,每次見生人就是藏在我的身後,我找老公談話,我說我們不能為了工作而荒廢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所以在女兒上幼兒園的最後一年,我們倆克服困難早晚自己接送小孩,自己照顧孩子的起居,自己在家做飯,週末也在家自己做飯,週末抽時間看望老人後,我們走哪就會把孩子帶哪,從此,我們一直堅持到孩子小學畢業,即使剛開始我們不會做飯,但也是在家熬稀飯、做米飯、從最簡單的飯開始乃至於以後孩子可以點餐,無論老公還是我都可以從網上學著做,自己帶孩子的最大的好處是,不僅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有學習習慣,最主要的是讓兩夫妻在生活中互相磨礪互相幫助互相協作,說穿了婚姻中的伴侶最好的關係也莫過於互相體諒互相幫助,所以我們家,最快樂的時光在於餐桌,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日益融洽。


小學階段不要把課外班看得太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女兒是06年的,所以當時根本就沒有很好的音頻材料,所以我買過復讀機、磁帶,給女兒播放故事;在女兒低年級期間我還買繪本、連環畫,在嬉笑中獲取知識,引導女兒喜歡閱讀最終並愛上閱讀;在高年級階段從興趣出發,女兒喜歡看什麼就看什麼,我不會一買就是名著,我怕知識太深,孩子接受不了反而厭煩閱讀,當楊紅櫻的書不能再滿足她的味蕾的時候,我就會買簡單的經典作品,慢慢加深知識的深度與難度,所以女兒從不會為作文而煩惱,我們家最愛去的就是書店,女兒看我也看,爸爸在家也不允許玩手機,孩子學習期間、在家期間我們也不看電視,畢竟電子產品對視力也不好,當孩子的作業寫完的時候,從來沒有額外作業,我們就外出玩耍,爬山、打乒乓球、羽毛球、象棋、跳棋、五子棋、九宮格、自行車、滑板、溜冰、跳繩等等,我們經常一起參加戶外活動,我們一直告訴孩子身體是第一,學要學好那麼玩就要玩好。

學校的教育是根本,所以不要因為課外補習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學校的教育是最基礎的知識,所以首先認真對待課堂教學,不要總是這山看著那山高,不要總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不要總是與別人攀比,人家的孩子上了多少補習班,而是對自己的孩子知根知底,知道薄弱環節知道該如何有效的提升成績,課外機構的補習知識只是輔助,但不是多多益善,如果家長能自己輔導的,那何不實踐?既節約時間又能因材施教,如果某門功課比如英語,大部分父母拿不下,那就有的放矢,先學好課堂內的單詞短語課文,在拓展知識,不然也是枉然,那麼家長就要行使好監督權,比如單詞短語的背誦以及課文的閱讀朗誦,英語就是會認會讀會說會寫最終能交流,這才是最後的終極目標,語文英語就是積累的過程,數學就是驗算能力的積累,思考能力的培養,總之勤奮的孩子走哪都不會怯懦。

總之,學習型的家庭才是孩子幸福的搖籃,孩子不是吼大的,而是潛移默化的,所謂的水到渠成就是父母的用心用情用力的必然結果。


名字Linda


我娃還小,才兩歲多,但是兩歲多有兩歲多的教育。坦白講由於我和老婆工作都忙,而且工作異地,平時帶孩子時間有限,主要是爺爺奶奶在帶,隔輩老人帶的一個難免的問題就是老人太過嬌慣孩子,把娃慣的無法無天的,所以我和我老婆在有限的和孩子一起的時間裡,集中解決的就是孩子嬌縱任性的問題。我們的方法可能也談不上科學,對別的孩子可能也未必適用,大家看看就好了。

我娃有段時間特別喜歡看電視,看超級飛俠,一看就是一個小時,中間根本停不下來,給他關電視就大哭大鬧。這麼小的孩子,你給他講道理基本沒用,當然該講也要講,但是不可能指望著有多大效果,戒電視就是靠硬手段。我兒子看電視有個毛病,喜歡拿著遙控器玩,扔來扔去,有一次我故意把電池盒的蓋子給摳開,他一扔,遙控器掉到地上,蓋子砸開了,電池掉了出來,然後我老婆眼疾腳快的一腳踢飛了一節電池。我就跟兒子說你看這下壞了,沒有電池,以後再也看不見超級飛俠了。我們在那裝模作樣的找了半天,還拉著兒子一起找,結果當然是找不到。後來每次要看電視我們就拉著他一起找電池,總也找不到,他當然每次也都哭,但是找了幾次以後他明白無力迴天,也就慢慢接收了這個現實,如今半年多過去了,他也再沒要求過要看電視。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事情,這個事情曾經也是我爸媽最頭疼的一件事情,因為每天看電視時間越來越多,不讓看就哭鬧,他們明知道看多了不好也沒有辦法,最終我們耍了點伎倆給解決了,事情只是小事情,但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還是值得探討的,因為保護他的視力,比什麼都重要。


一枚元寶


其實我現在就年臨這個問題,我是個93年的寶媽,由於工作原因吧!孩子就我和婆婆互相帶,白天我婆婆把孩子慣的,回家家裡叫你感覺到無法忍受的,你一說孩子,我婆婆就會說,大孫子來,其實我婆婆很年輕,不到五十,穿衣風格比我還時尚,有我對象就是單親家庭嗎?我婆婆說隔輩疼的事,我看不了孩子哭和鬧,教育問題好多矛盾,我婆婆把我對象慣的,這麼大了還逮給他洗襪子衣服,甚至過分的內褲都要洗,我是農村的孩子,在農村嫁到他們家實在接受不了,我們之間矛盾,搬出去單過還不可以,所以年輕婆婆帶孩子,太會把孩子慣的沒邊,不知道懂事,不知道什麼是苦,因為孩子我和他幹過好多丈,最後都已我婆婆最拿手的一句話給制服,我太不容易了,從小給你好的,自己帶孩子,帶不了,都是僱保姆,導致你缺少太多了,雖然每次都是錢,解決認識z事,但是叫你失去好多,我所以我認為這是避免不了的,家家情況不一樣,謝謝!這是我的回答


蛋黃魅


現在的孩子不像從前那麼好管啦

我家16歲女孩一個十歲之前

基本上是嚴管

各種興趣班

衣服,包括手,鞋都要求乾乾淨淨

收拾東西都在行

但是到了上初二,初三,問題一大堆

像吃了炸藥一樣

童年期間,你的教育問題有多簡單

青春期都會還給你的[捂臉]

高中現在好多了

現在二胎,我有所不同

我把老二當成朋友帶

當然6歲之前必須立規矩才行


茉瑞金


十歲以下的孩子,正是乖巧可愛聽話的時候,也是培養興趣愛好的大好時機,我的建議是:制定一個科學有規律的學習計劃,廣泛參加一些興趣拓展,觀察其對什麼最有興趣,找到孩子的興趣點,經常給他創造條件,找名師指點,讓他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裡自由發揮,不要強迫孩子學不喜歡的東西,當然不是所有孩子不喜歡的就不學,有些東西即使不喜歡也要讓孩子瞭解,這樣才能做到點面結合的發展,才會教育出有用的人才。

不要相信西方的快樂教育,抓住時機嚴格管教才是正道,錯過培養興趣的最佳時機,以後你就是黃荊棒打斷,孩子都學不好,並且會越來越叛逆。


久有凌雲志


一定要在孩子自主意識強烈前,逼他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雖然不是過來人,但是實在是見得太多了,十幾歲的孩子,作息混亂,個人衛生髒亂差,見人沒禮貌,提起學習就撓頭。歸根結底,是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沒有下功夫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家長會覺得小孩子有些毛病無關緊要,長大就好了,甚至覺得這些毛病蠻可愛,可是當孩子長大了,自由散漫已經變成生活主旋律,這個時候,父母再想改變孩子,難於上青天。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多抽出時間陪伴。

有些父母總是用工作忙,沒時間來逃避陪伴孩子,卻忘記了自己作為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等孩子長大了,你想多陪伴孩子,可是他已經不需要了,任憑你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於事。

不要過早打算孩子未來,多尊重孩子興趣

世界變化那麼快,未來什麼樣誰都不知道,家長如果過早的給孩子規劃未來,可能扼殺掉孩子更多的可能性,我一直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培養好了,說不定以後就是孩子賴以生存的技能。


寶媽育兒攻略


零至六歲是孩子智商潛質開發的最佳時機。此期間睡眠重於營養,寓教於樂,開發潛質勝於教育。開發潛質不需要花多少錢,買多貴的玩具。生活中處處可啟發、引導孩子動手動腦,訓練孩子的反映能力,增強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身教重於嚴教,要培伴孩子,要與孩子一塊玩耍。在接人待物上,要做好孩子表率。二三歲後,要制定一定的規則,培養孩子的懂禮貌、講規則的良好習慣。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可開發孩子的潛質。開發好了,孩子成長必然順利。

上學後,要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科學的學習方法。即: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後消化,階段複習。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孩子學習即可大考大玩,小考小玩,輕鬆的完成學業。


用戶3223401633948797


現在很多家長都希望找到最合適的學習和教育方面疑問,都希望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積極主動學習和健康快樂的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凡是小孩身上總有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範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學習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其實有利於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以下是個人建議


1、以孩子的心理為解決事情的出發點;2、讓孩子自身樹立自信心和目標,於此同時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3、對待孩子所出現的問題,要處亂不驚,不要暴躁;4、不要和孩子對立,要“以柔克剛”;5、和孩子交朋友,不要是敵人;6、家長要有威信,要說一不二;7、對孩子不要寵溺;8、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堅決說不;9、要經常和孩子談心,就算孩子不願意說,要耐心的引導,因為畢竟是你的孩子;10、家長以身作則。
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家長越來越不好當,很多家長把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好多成長經驗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cb900000dd1289655b5\

小惠吖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從善於瞭解、認識和調適子女的心境,使孩子擁有健康的個性心理,並促其健康快樂茁壯成長角度,給出如下四點建議:一是給孩子一個合理期待。不要過高或過低要求孩子。過高易導致孩子受挫,過低易使子女茫然,都會讓他們感染“消沉”。二是教會孩子客觀待物。提升孩子接人待物的客觀審視能力,讓孩子腳踏實地認識世界,清楚哪些事的發生是偶然的,哪些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對發生或即將發生的事情,應如何對待。三是培養孩子擁有積極心態。要避免孩子打勝不打敗,要想辦法、設情境,讓孩子擁有一個積極心態,使他們雖勝不驕,雖敗不餒,在生活中愈挫愈奮,成為“強者”。四是善待孩子正常宣洩。孩子也有其喜怒哀樂,也有宣洩的慾望。家長如當不了傾訴對象,他們就會另擇它處,如到課堂上亂講話聊天等。所以家長對此要善待之,使孩子不因一時得意而忘乎所以,也不因一時失意而頹喪萎靡。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