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的落幕表演


歷史上的今天: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的落幕表演

夢迴唐朝


公元705年2月20日 ,距離今天一千三百一十四年(1314年)的同一天 ,在武則天的周朝發生了一件大事---神龍政變。大到什麼程度呢?這件事情已經超出了母子親情的範圍,它完成了一個朝代的更替,它改變了歷史進程,讓大唐盛世又延續了二百多年。

起因

武則天,中國第一位女皇帝,公元684年她先廢中宗李顯,立李旦為帝。公元690年廢李旦,自立為帝,國號周。這一年武則天66歲。

武則天的後宮生活和她的治國才能一樣出名。但晚年的武則天已經不是信任狄仁傑那時候的她了。

歷史上的今天: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的落幕表演

武則天


公元697年,反派角色張宗昌、張易之兄弟先後登場了。

這兩個男寵一出現在武則天面前,就得到了73歲的武則天極端寵愛,覲見當天就獲封官職。此後更是飛黃騰達、雞犬升天。

兄弟二人陪伴了武則天8年時間,這8年中,張易之、張宗昌二人做盡了所有<strong>奸臣能做的事情。以至於群臣百官和武氏宗親都不敢直呼其名,以“五郎、六郎”尊稱之。即便是武氏宗親,也以為他們牽馬執鞭為榮。

眾人雖口內尊稱,實則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後快。

歷史上的今天: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的落幕表演

武則天和張宗昌、張易之的影視劇形象


公元701年,李顯的兒子<strong>李重潤、女兒<strong>李仙蕙和女婿<strong>武延基私下裡聊天,三個年輕人談到了張氏兄弟專政的事情,談論之中,由於意見不合,三人發生了爭吵,聲音大了點,不幸被人聽到了。三個年輕人一定知道是誰聽到了談話,但他們根本沒有料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慘劇發生了。

很可惜這個聽到並告密的人,別人不知道是誰,否則他一定會“青史留名”的。不光是李顯,人人得而誅之。

告密者於是將所聽到的三人的議論內容,告訴了張氏兄弟,張氏兄弟馬上向武則天進讒言,武則天聽信了他們的話,大怒,叫來太子李顯,責罵了李顯,並且告訴李顯,讓他回家審問三人。查清到底是怎麼回事。

歷史上的今天: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的落幕表演

武則天書法作品


難道武則天懷疑是他這個兒子指使三人做的麼?這樣問題就嚴重了。

是丟掉自己的性命保護家人,還是用家人的性命保全自己。這個問題擺在了李顯面前。他必須選擇。

懦弱的李顯做出了選擇,只能犧牲家人來保全自己了。於是19歲的兒子和17歲懷孕的女兒被李顯逼迫自殺。李顯的兒子很聽父親的話,自盡了。21歲女婿,雖然是武氏宗親的身份,但也改變不了他的命運,被下獄逼死。得知丈夫死後,第二天,懷孕的女兒受驚嚇難產而死。

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白居易 後宮詞

太悲慘了,因言獲罪,太子一家四口死於非命,還不敢報仇。不除掉張氏兄弟,李姓家族就岌岌可危了。本來國姓已經變成<strong>“武”姓了,復國機會已經十分渺茫了。現在又出來一個“<strong>張

”姓,李家人的性命都快不保了,復國根本就沒有機會了。

危機中的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姓子孫此刻有了共識。只有除掉張氏兄弟,先解除性命之憂,才能想到復國。但此時除了悲傷,他們什麼做不了,只有等待機會了。不光是李顯他們,朝中也有很多人在等待著機會。

機會終於來了。

公元705年2月,82歲的武則天病重,張氏兄弟侍奉左右,不讓外人入內。他們專橫的認為,只要控制住武則天,那天下就是他們的了。張氏兄弟不知道,他們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了。

此刻,朝中大臣張柬之等五人,在李家的支持下,正在密謀除掉張氏兄弟。其實前期謀劃工作早已完成,就在等待機會執行了。一場政變即將發生。

歷史上的今天: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的落幕表演

宰相張柬之

過程

發動政變的五位正派人物出場了

他們是:81歲宰相張柬之、66歲崔玄暐(音wěi)、中臺右丞敬暉(出生日期不詳)、53歲司刑少卿桓彥範、相王府司馬袁恕己。(出生日期不詳)


政變訴求很簡單,其一,誅殺張氏兄弟;其二,武則天退位,傳位李顯。這才是最主要的。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五人帶領<strong>左右羽林兵五百多人。來到了神都(洛陽)紫薇城北門玄武門,(<strong>這裡不是李世民的長安玄武門)。另外派遣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駙馬王同皎、右散騎侍郎李湛去請李顯,這是最重要的一步,要是沒有李顯,他們就師出無名,他們就不是“清君側”,是謀反了。

但能把性格懦弱的李顯請出來,來參加政變,非常不容易。三人去請李顯,但李顯有所懷疑,不出來。三人費了好大勁才勸李顯出來。

癸卯,柬之、玄、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帥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至玄武門,遣多祚、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安陽王同皎詣東宮迎太子。太子疑,不出,同皎曰:“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橫遭幽廢,人神同憤,二十三年矣。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誅凶豎,復李氏社稷,願殿下暫至玄武門以副眾望。”太子曰:“凶豎誠當夷滅,然上體不安,得無驚怛!諸公更為後圖。”李湛曰:“諸將相不顧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納之鼎鑊乎!請殿下自出止之。”太子乃出。

---《資治通鑑》第二百零七卷唐紀二十三

歷史上的今天: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的落幕表演

神龍政變


老天爺,刀都架脖子上了,您還不去?您要是不出去,我們都得死啊。估計當時他們三位揍人的心都有了。

王同皎抱起李顯放到馬上(都急成什麼樣了),陪著李顯來到玄武門,打斷門栓進入宮中,武則天此刻在迎仙宮內,張柬之等人在迎仙宮的走廊裡將張氏兄弟抓住並殺掉(沒想到這麼容易),然後眾人來到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環繞在病重的武則天床前。

太后驚起,問曰:“亂者誰邪?”對曰:“張易之、昌守謀反,臣等奉太子令誅之,恐有漏洩,故不敢以聞。稱兵宮禁,罪當萬死!”太后見太子曰:“乃汝邪?小子既誅,可還東宮。”彥范進曰:“太子安得更歸!昔天皇以愛子託陛下,今年齒已長,久居東宮,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誅賊臣。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

---《資治通鑑》第二百零七卷唐紀二十三

歷史上的今天: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的落幕表演

唐朝大臣畫像


武則天被驚坐起來,問是誰在作亂。張柬之說明了情況,是張氏兄弟謀反,我們奉太子令已經將他們殺死了。這時候政變的第一個目的已經達到了。武則天馬上就明白今天的這個事情的原委了。但武則天怎肯就範呢,先過了今天再說,以後收拾你們。就和太子說,你的目的達到了,就回去吧。關鍵時刻,桓彥範站出來了,他不再給武則天機會,說出了最後的要求:請武則天傳位給李顯,以順從天下人的願望。此刻82歲的武則天,雖然病重但是還沒有糊塗,大勢已去,她還能說什麼呢,只能無奈的接受這個事實了。

至此,政變所有的目的都達到了,政變成功了,<strong>史稱“神龍政變”。

歷史上的今天: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的落幕表演

武則天無字碑


後續

第二天,公元705年2月23日,武則天下詔由李顯監國,第三天,2月24日,傳位於李顯,第四天,2月25日,唐中宗李顯即位。天下終於又姓李了。

即使已經死了,張易之、張宗昌的屍體也沒被人放過,被人拉到洛陽天津橋的南邊重新斬首示眾。據說肉都讓百姓搶光了。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發動政變的五位功臣被唐中宗李顯分別封王。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這是唐朝自開國以來,第一次異性封王。一時風光無兩。但因為五人心慈手軟,斬草未能除根。一年後被武三思及韋后紛紛迫害致死。為國盡忠,死而後已。

到底是誰告的密呢?沒有人知道答案。據說是李顯的庶長子李重福。李顯聽信了韋后的說法,把這個兒子貶到了外地,不管真假,也算是為死去的四位親人出了一口氣。

“神龍初,韋庶人譖與張易之兄弟陷重潤,貶濮州員外刺史,徙合、均二州。

---《新唐書·李重福傳》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唯一眾人皆知而且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武則天,在十個月後去世了,落下了傳奇一生的帷幕。死後立無字碑於陵前,任由後人評說。

經歷了15年的大周朝,就像一朵小小的浪花,在歷史的長河中轉瞬即逝。

經歷這次政變後的李唐,又重新走上了歷史的大路,繼續書寫著,他那289年輝煌的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神龍政變,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的落幕表演

無字碑介紹


參考文獻:

  • 《新唐書》、
  • 《舊唐書》、
  • 《資治通鑑》

文章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