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士篇︱古箏基礎知識:如何克服雜音?



貼士篇︱古箏基礎知識:如何克服雜音?

【摘要】古人曾用“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坐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的生動詩句來描繪古箏藝術所達到的令人神馳的境界。其出神入化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小編整理了關於古箏基礎知識:如何克服雜音的相關知識。

貼士篇︱古箏基礎知識:如何克服雜音?

箏有時會發出雜音,針對於所發的雜音,應找出根源以便採取相應的辦法克服。

箏有時會發出某些雜音,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針對具體問題, 是可以想辦法克服的。

1.支撐箏弦的碼子角度不合理, 演奏時發出嘶啞之聲。應把碼子擺正, 並經多次試驗,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

2.碼子上小骨片的小槽過細過深, 箏弦卡死在小槽中, 演奏時發出沙沙的噪音。應對碼子小槽加寬修整。

3.前嶽山至箏頭穿弦孔之間的一段短弦,接角前嶽山外側過多, 且似觸非觸(也稱慢性接觸),撥絃後,弦的振動引起這段弦嘶嘶鳴叫。應對前嶽山修整或調換,使短弦儘量不接觸其外側。暫時克服的辦法:在短弦放襯條,增加短弦對接觸面的壓力,避免雜音。

4.箏弦與後嶽山的接觸部位處於慢性接觸狀態,撥絃後,引起此部位的雜音。

貼士篇︱古箏基礎知識:如何克服雜音?

克服的辦法有二:

第一是放鬆琴絃,降低琴釘上的栓弦部位,再緊弦至原音高。用此辦法增加弦對的嶽山的壓力, 從而避免雜音;

第二是在接觸部位中放置少許綿軟物品,減小弦的振動,避免雜音。

5.假指甲劈裂,撥絃時發出沙啞噪音。應修理或調換假指甲。

6.撥絃後,碼外弦段(即碼子左側弦段)發生共振,兩種或幾種聲音混雜。這時調整弦的張力,移動碼子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7.箏接觸琴桌的四個角不在同一平面上, 因晃動而伴有碰擊聲。應因定箏的兩個角於琴桌上,亦可用螺絲擰上,消除箏的晃動。

8.琴桌接觸地面的四個角不在一個平面上, 因晃動而伴有碰擊聲。應在琴桌右側的兩條腿底部做一橫條, 並在靠近身體的桌腿底部做踏板, 必要時用腳踏橫條或踏板, 以求平穩。

貼士篇︱古箏基礎知識:如何克服雜音?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古箏基礎知識:如何克服雜音的相關知識。古箏藝術就是祖國傳統音樂文化水脈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民族樂器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員“箏”,素以古樸、典雅、端莊、傳情而贏得人們的稱譽。歷代的詩詞歌賦中,都不乏對箏的讚美,喻為“仁智之器”、“眾樂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