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用戶是否需要考慮SSD固態硬盤壽命的問題?

YXL獨立風中


普通用戶是否要去考慮固態硬盤的使用週期是否會使用壞

舉例來說明

我使用的是三年前的浦科特128g固態硬盤

安裝的是逍遙模擬器,八開模擬器運行遊戲,電腦24小時不關機,當模擬器安裝完成遊戲正常運行,每半個月要清理一次硬盤將其他的模擬器刪除,用母盤進行復制

反覆這樣使用了將近三年時間,中間換過幾次遊戲,從開始每個模擬器打開時間以及遊戲進入需要12秒,到三年之後,每個模擬器打開時間運行遊戲需要15秒到16秒之間

系統沒有在運行過程中,因為數據丟失,崩潰過,遊戲倒有,因為開的窗口比較多,最後一個模擬器容易崩潰,更換win10系統之後要比WIN7系統優化好多窗口更不容易崩潰

你這樣的數據寫入,128g的固態硬盤,WIN7系統佔用20多g,剩下的容量基本全部是模擬器,半個月寫滿一次,刪除,然後又複製,反覆三年,當然中途有停過。

我相信平時只是用來辦公,包括用來上網瀏覽玩遊戲的,數據寫入可我這個肯定是沒辦法比

況且,你打算把固態硬盤用多久十年還是20年?


俠客挨踢數碼


普通用戶基本不用考慮SSD固態硬盤的壽命問題


1、大家都知道由於固態硬盤的設計模式和機械硬盤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固態硬盤的壽命是有限的。當然,辯證的看一切物體的壽命都是有限的!

固態硬盤的壽命是以P/E作為單位的,即擦寫次數。擦寫一次記為1P/E。那麼,什麼樣的情況才算記為一次擦寫呢?


舉個栗子🌰,比如120g的固態硬盤,完全存滿後再全部刪除,才算是1次擦寫完成。反覆的存入和刪除文件不能算一次。

更加直觀的概念是寫入量。就拿棒子的三星970來說,五年或者600TBW質保期限。這裡的600TBW 就是是數據寫入量的數值,該表情可以保障在600T以內寫入數據時安全的!但是,超出以後並不是直接報廢,只是讀寫性能會下降,而且文件存儲的安全性基本隨緣吧……


2.600T的讀寫量看似很少,其實是已經相當良心了。下面我們做個計算🧮

假設,隔壁老王一天存100G文件;那麼一年是100*365=36500gb=36500gb/1024=35.6T;十年是356T。二十年是730T!

那麼,600T的容量需要王老師16.8年的時間,每天下載100g蒼老師,而且一天不休息,才能用完.......想必王老師的鈦合金電子眼也扛不住吧……

3.當然,這是假設你每天都存這麼多文件,而普通用戶實際生活當中是不可能每天都有這樣大批量的數據需要寫入的,因此,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壽命問題。還有一點,固態這玩意已經便宜多了,壞了再搞一個,豈不美滋滋!



4.用於監控設備存儲的同學就別對號入座了,你們屬於特殊級別,按照那種數量級通常一兩年幹廢一個幾T的固態很正常,不過我覺得沒有哪家大哥或者公司會土豪到用固態來存監控吧……


願我的回答能夠為大家提供些許幫助,如有不妥還請看過的同學評論區及時指出,小編會立即更正,咱們評論區見!

最後附上五一假期安排,昨天夫人強烈要求出去玩,大家有什麼好去處呢?推薦一波吧!



科學技術館


普通用戶,恐怕也是分為各種不同的人群的吧?

針對固態硬盤的壽命問題,我大概談談:


固態硬盤,有很多品牌,同樣的容量,價格有貴的,也有便宜的,你是不是隻買便宜的呢?


一、固態硬盤,也分為三六九等,也有非常厲害的,也有非常不靠譜的

大品牌的高檔貨,自然是很厲害了,可以有很長的壽命,可以很靠譜。

但是,大多數便宜貨,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靠譜了,壽命其實是相當不靠譜的了。

如果你真的在乎壽命和靠譜,你只能買大廠的高檔貨,這個是毫無疑問的了。


如果你就是買了大廠的便宜貨,或者小廠的大路貨,那麼,這個,你就要有心理承受力,要承受其不靠譜。


二、壽命和靠譜,是兩碼事

靠譜,是指在承諾的壽命裡面,幾乎不會出現問題。

不靠譜,是指,在任意的某一天,都可能不靠譜。比如說,即便是質保期內,也一樣隨時都可能突然壞掉,好吧,即便廠商在質保期內給你免費換一個新的,這又如何呢?


三、大廠的高檔貨,確實是壽命長,也比較靠譜的了

當然,這個價格,確實是大家不願意正視的。

大家肯定,普通人嘛,肯定是不願意花高價的了。

這個沒有辦法,所以,普通人,你不願意花高價,你就要承受不靠譜了。

如果你害怕出現不靠譜,唯一的辦法,就是一定要再買一個靠譜的機械硬盤作為副本備份了。


當然,你讓普通用戶同時購買三個機械硬盤做三個副本備份,我看,也是痴人說夢的了。不可能的了。

能夠讓普通用戶購買一個機械硬盤做副本備份,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四、其實機械硬盤,很多在質保期內的故障率也是高的驚人,比如說50%的故障率?比如說20%的故障率?

這個,好吧,機械硬盤也一樣分為三六九等了。

哈哈哈!

你貪便宜,就是差的了,不靠譜的了。


比如說紅盤,紅盤是要靠譜一些,但是價格也貴啊!

比如說,我購買機械硬盤的移動硬盤,只購買蘋果體驗店裡面銷售的那幾個品牌的產品,確實 是比大多數產品都要貴,但是,確實是要靠譜多了啊。


總結:普通用戶,大多數都是價格敏感用戶,不願意購買高檔硬盤,所以,更容易遇到不靠譜的情況。但是,你讓普通用戶購買高檔硬盤,你讓普通用戶多買幾個硬盤作為備份,確實是勉為其難的了。


不過,所幸的是,普通用戶的電腦數據或者照片,都是不值錢的,丟失了就丟失了吧,無所謂的了。


如果你覺得你的數據是非常珍貴的,非常值錢的,不能丟失的,那麼,你就不要做普通用戶嘛。你就直覺出高價購買高價硬盤,自覺自願的多買一些高檔移動硬盤來多做幾個備份咯。


光線攝影學院


SSD固態是硬盤發展趨勢,打破了傳統機械硬盤的性能瓶頸。如今無論是新裝機還是升級硬件,都會優先考慮SSD固態硬盤,以提升電腦的讀寫速度。那麼SSD固態硬盤有什麼好處?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下電腦加SSD固態硬盤的優缺點詳解,更好的讓用戶瞭解關於SSD知識。

我們先來說說SSD固態硬盤有什麼好處,來了解一下。

固態硬盤的優點:

1、重量輕體積小

固態硬盤相比機械硬盤在體積上更小,重量更輕。一般來說,臺式機的機械硬盤的尺寸在3.5英寸,而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的尺寸僅有2.5英寸,而M.2接口的固態硬盤體積更小,只有U盤的大小。

2、靜音

由於固態硬盤沒有機械馬達,類似於U盤,因此在固態硬盤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無噪音。

3、讀寫速度

SSD作為存儲介質,讀取速度相對機械硬盤更快。硬盤讀取速度極限是無法超越200M每秒,寫入速度也很難突破100M每秒;SSD硬盤在傳輸速度上有很大的優勢,SATA3接口的固態硬盤通常讀寫是機械硬盤3-5倍,而M.2 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更是快到十幾倍,甚至更高。

4、發熱量/功耗較低

固態硬盤相比機械硬盤的功耗更低,因此發熱量也更低,更加節能省電。

5、防震抗摔性

由於固態硬盤不存在任何的機械活動部件,因此不怕碰撞、衝擊、振動,擁有優秀的防震抗摔性。在硬盤工作時,隨翻轉傾斜或者意外掉落再或者與硬物碰撞時,硬盤損壞的幾率較小。

固態硬盤與機械硬盤內部

俗話說,有利必有弊,我們來看看固態硬盤的缺點方面。

固態硬盤缺點:

1、容量較小

目前機械硬盤的主流容量高達1TB,而目前的主流固態硬盤才120G或者240G左右容量的產品,容量方面與機械硬盤無法相比。

2、售價昂貴

雖然固態硬盤也有1TB,甚至更高的容量,但是價格方面十分昂貴,入門級基本在千元價格以上,而普通機械硬盤僅僅300元左右。

3、硬盤壽命

在理論上入門SSD固態硬盤沒有傳統機械硬盤壽命高,但是無需考慮這個壽命問題,一般固態硬盤都是質保3年,SSD完全不用擔心壽命問題,5-6年絕對沒有問題。

4、數據恢復

如果硬盤損壞,機械硬盤中重要數據有很大幾率可以通過專業軟件恢復出來,但是固態硬盤的數據恢復幾率十分渺茫。

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優缺點對比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分享的電腦加SSD固態硬盤的優缺點詳解,對於大存儲人群,如果覺得大容量固態硬盤價位高,建議搭配固態+機械雙硬盤方案,同時具備高速與大存儲特點。


破冰時刻


作為電腦行業的從業者,我的建議是不用考慮。說下原因,雖然現在固態硬盤普及了,技術也有很大的進步。但硬盤的使用壽命與個人使用習慣,使作環境,配置電腦時,其他的相關配件都有關係。

舉個例子說。我們收回來的舊電腦,有的還是聯想1+1,裡面的硬盤沒何問題;有的新配的電腦沒有一個月硬盤就壞了。難道說是現在的質量不如過去嗎?還是說現在的技術不如過去的好?肯定都不是。各種原因沒有人能說明白。我們一個客戶,電腦就是放在辦公室辦公,自用已,可是一年硬盤壞三塊,還有個客戶是在煤礦使用,大家一起造,硬盤三年都不壞。誰也說不明白是什麼原因。

有三點是肯定需要注意的:

第一是你配電腦時電源的好壞肯定有關係。

第二是使用環境中外部電源是否穩定。如果你所在的地方電壓忽高忽低,別說是硬盤,電腦也用不了多長時間。這種事情是發生過的。有的客戶在一些老舊小區,電壓不穩,所以電腦經常壞。而一些新小區這個問題明顯就少。

第三就是打雷天氣盡量拔掉機箱後面的網線,防止雷擊。

所以說普通用戶不用考慮固態硬盤的壽命,因為是即便你很注意,有很好的使用習慣,也不能保證硬盤一定就能用很長時間。所以沒有必要在這方面費神費力。如果你覺得電腦上有很多寶貴的資料。建議你做備份。正常使用就行。


小海馬


普通用戶是否需要考慮SSD固態硬盤壽命的問題?


普通用戶是否需要考慮SSD固態硬盤壽命的問題,固態硬盤的壽命不如機械硬盤,那麼一般普通的電腦用戶是不是要擔心SSD的壽命問題呢?

固態硬盤的是用閃存芯片存儲數據的,而這個芯片是用寫入次數的,即P/E數,擦寫壽命,每次固態硬盤寫入都在消耗P/E數。這個次數決定了固態硬盤的壽命。


固態硬盤閃存芯片類型分為 SLC MLC TLC QLC 它們的P/E數是逐級下降的:

SLC可以達到1萬-10萬次

MLC有3000-5000次

TLC有1000-3000次

QLC普遍在1000次以內


以 250G固態硬盤為例,假設以最低的1000次寫入量計算,每天寫入 30G數據,那麼這個硬盤可以使用二十多年,如果每天超量寫入,也可以用5年到10年,而這個年限估計你會換電腦了,所以一般普通的電腦用戶是不用擔心SSD的壽命問題,但需要長期永久保存的數據還是不適合用固態硬盤保存的。




簡單實用,清晰明瞭,專門系統講解電腦知識,軟件使用技巧,歡迎關注。

李老師簡介:創辦電腦學校,專職從事電腦教學二十餘年。


李老師電腦教學課堂


主控掛了閃存都不會掛。買大廠的主控很有必要。

正常使用的話,一年4t寫入量對普通人來說很困難。對於256g的固態來說,4t也就是20次全盤擦寫。就算只有1000pe的tlc都完全吃得住。現在網速這麼快,能網上看的用不著下載,寫入操作越來越少。

多花幾百塊,買個高品質的固態,對數據負責,分攤到每年也就多花十來塊錢。


B格有待提高


必須考慮啊。

ssd又不是不會壞。壽命短。

廠商都是依據壽命來設計的。壽命長的,其他當年都要做好點,不然提前壞了。


珠海紹南


不需要,正常使用的話,我用了一年多才累計寫入不到20t,往往換固態硬盤是因為掉速而不是壞了。


囫圇吞棗棗


固態硬盤怎麼存儲?

同機械硬盤原理區別很大,固態硬盤是用NAND Flash來存儲數據。NAND Flash在物理結構上是由一個一個的“塊”組成。每個塊都有一定的擦除壽命(P/E),當擦除壽命達到時,這個塊就會損壞了。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現在的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不同,容量都是120GB、240GB、480GB、960GB,而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128GB、256GB、512GB。近似規格的容量,其實都是用來校驗數據和備份冗餘這些“塊”的。

理論上,TLC閃存是為了能夠支持100TB級別的固態硬盤而設計出來的閃存結構(密度大),當然,這僅僅是理論支持而已,成本上依然不能讓普通用戶接受。所以存儲密度更大的QLC出現,就是進一步加強固態硬盤容量的技術變革。而且在超大容量面前,寫入次數少的問題也可以依靠更多的冗餘來彌補,更何況擦除壽命這個事兒,本身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固態硬盤能寫多少?

根據NAND Flash的類型不同,擦除壽命P/E也不相同,目前存在的NAND Flash分為SLC、MLC、TLC三種類型,加上即將出現的QLC一共是四種。三種類型的閃存P/E分別為SLC 5000~10000次,MLC 1000~3000次,TLC 500~1000次。QLC有多少呢?根據現在的說法,QLC結構的閃存P/E只有150次。神馬?150次,那不是完全不能用嗎?別擔心,技術在進步,這只是初期的技術驗證產物,後續肯定會改良。別忘了TLC剛剛上市的時候,P/E不過500次而已。

在這裡,還要給大家解除一個誤區,很多人說寫入次數太少了肯定壽命短,但是這個長短的概念可真不是單純字面理解的1000次、3000次神馬的。舉個實際點的例子吧,120GB固態硬盤是TLC的,按照1000次的P/E寫入次數計算,這塊硬盤的寫入總量應該是120×1000=120000GB,如果是每天寫滿120GB,那麼他的壽命理論是2.7年。是不是感覺很少呢?

固態硬盤壽命殺手究竟是誰?

與其擔心寫入量的問題會影響固態硬盤壽命,不如擔心一下固態硬盤壽命的真正殺手——過熱和突然斷電。因為固態硬盤是用電信號擦除寫入數據,所以突然斷電對固態硬盤來說非常嚴重的事情,頻繁的突然斷電可能會導致數據丟失,包括已寫入保存的數據!這和機械硬盤是有本質區別的。所謂突然斷電,比如說停電、硬關機這類都屬於斷電範疇。

另一個壽命殺手就是過熱了,固態硬盤其實耐熱能力不如機械硬盤,過熱會極大縮短固態硬盤中閃存顆粒的壽命,這是因為電子芯片會因為過熱產生一種叫做電子遷移的現象,說白一點就是加速老化,從物理結構上造成不可逆的壽命損傷,如果長時間高強度使用固態硬盤,再加上散熱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造成固態硬盤過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