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的努力——杜月笙的代價

有一種目標,從開始設置時就是一種失敗,但仍需付出畢生努力,這不是執著,是一種思維的轉換,將目標轉為夢想,為之奮鬥,雖敗猶榮。在中國近代史的一位傳奇人物就是將目標轉為夢想,在絕望中努力一生,他就是上海灘青幫頭目——杜月笙。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後經文豪章太炎建議,改名為鏞,號月笙,也就是說人們習慣上對他的稱呼實際上是他的名號。杜月笙的人生只經歷63個年華,用傳奇來說,分量還是輕了。

絕望的努力——杜月笙的代價

為了說清杜月笙,還不得不提另外兩個人與其進行比較。二人就是黃金榮、張嘯林,他們與杜月笙並稱為上海青幫三大亨,壟斷著上海鴉片、妓院、賭場等所有涉黑業務,是名副其實的地下權力指揮部。

在日本人發動七七事變之後,三人態度截然不同。黃金榮裝病在家,拒絕淪為漢奸,斷絕與日本人的一切聯繫;張嘯林直接投奔日本人,建立浙江偽國民政府,並擔任省長一職;杜月笙儘管曾經配合蔣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大肆屠殺中共黨員,可在民族危難期間,配合國共積極抗日,甚至散盡家財,他幫助戴笠刺殺日本政要和偽國民成員,義務捐贈中共一千套防毒面具,並努力保護中共在上海的地下黨員。

上海青幫結拜的三大佬,一個保持出世的態度,遠離紛爭;一個乾脆淪為漢奸,後被自己貼身保鏢刺殺於上海張公館;一個散盡家財,全力抗戰。難道說是杜月笙的認知過程,在黑社會這種化學元素和民族危難的催化劑的雙重影響下發揮了化學效應,直接上升到民族大義情懷了?

絕望的努力——杜月笙的代價

非也。看完下面的內容,你就能明白杜月笙為什麼要傾注所有積極抗日了。

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三人起點截然不同,黃金榮有上海法租界巡撫背景、張嘯林本來當時就是浙江杭州的流氓大亨,後躲避殺人命案逃到上海,杜月笙是在別人已經跑出幾百公里以後才開始出發的上海“小赤佬”,他的閱歷絕對比屌絲逆襲還要慘。

4歲之前父母去世,可以很負責的說,杜月笙從小便開始行走江湖,江湖思維伴隨著他的成長過程,這也正是從來沒有上過學的杜月笙為何可以做大做強的原因所在,因為他隨時都在“社會”課堂中吸取經驗,為了生存,迅速將吸收的經驗用於實踐,通過實踐,可以很快的將這些經驗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新的知識體系。

杜月笙14歲時,由師傅陳世昌推薦,到當時已經是青幫大亨的黃金榮家裡打雜。這正是杜月笙命運的轉折點。

絕望的努力——杜月笙的代價

生性機靈的杜月笙到了黃府之後,很快取得黃金榮的姨太太們的好感。其中有位姨太太生病臥床不起,杜月笙便鞍前馬後用心服侍,等這個姨太太好了以後,又將杜月笙推薦給她生病的閨蜜使用,杜月笙又一次兢兢業業的伺候姨太太閨蜜,待這個閨蜜病好後,將杜月笙歸還,並對他“美美”的稱讚了一番。

黃府上下,人盡皆知,“杜氏服務”已成為當時黃府的標準化服務,可以說杜月笙將伺候人這種別人都不願意做的事情做到了極致。

一次,黃金榮藏在家中的一麻袋鴉片丟失,當時黃金榮外出辦公,家裡姨太太著急萬分,杜月笙挺身而出,說“只要給我一把槍,一天以內我就能找回來”,於是姨太太們安排杜月笙尋找鴉片。果然不到一天的時間,杜月笙不僅將丟失的鴉片找了回來,還將偷鴉片的人,甚至連車伕一起帶回黃府接受審問。

姨太太們看到杜月笙如此能幹,便有向黃金榮推薦之意,但還想對他進行考驗。於是賞給他10萬大洋,這在當時的上海灘是可以購買一處豪宅的,杜月笙謝過之後,一分不留,將10萬大洋全部散給他在青幫中的兄弟。這一舉動讓姨太太們認定杜月笙必是成大事之人,於是極力向黃金榮推薦杜月笙。

絕望的努力——杜月笙的代價

在姨太太們的推薦和杜月笙的不斷努力下,黃金榮開始注意到杜月笙,發現他可以把一件件小事做到近乎完美,博得了他的好感,逐漸的對杜月笙堪以重用,後期將其在法租界經營的賭場“公興俱樂部”交由杜月笙打理,在杜月笙的管理下,賭場井然有序的運營,並持續收入增長。杜月笙的名聲逐步在青幫擴散,杜月笙利用他的影響力,開始與同夥開始經營鴉片生意,從此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

杜月笙善於結交各類朋友,揮金如土,他的以別人事為己任的風格,讓他在當時的上海灘享有極高的威望,拿杜月笙辦杜家祠堂為例,各國在上海租界派出軍隊組成儀仗隊為杜月笙慶賀,當時的國民政府當然也參與其中了。

各國儀仗隊為一個黑社會老大建祠堂慶祝這件事是絕無僅有的,更絕無僅有的是連中國軍隊也進入了法國租界參加演出,要知道在當時的背景下,租界是不允許中國人隨便進入的,“華人與狗不得進入”就表現出租界的傲慢態度,可是為了杜家祠堂,中國軍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中國軍隊!中國軍隊!中國軍隊!進入了法租界。

絕望的努力——杜月笙的代價

這些級別確實還不夠顯示杜月笙的影響力,一位重量級的人物——蔣介石,親自派人給杜月笙送去牌匾“孝思不匱”以表祝賀,除此以外,淞滬警備區司令熊式輝、上海市長張群等都送去牌匾,但凡當時在某一方面有些影響力的人物,不管發生何種事情,都去參加杜月笙的杜家祠堂慶典儀式,以向杜月笙試好。由此可見杜月笙的影響力究竟有多麼的可怕。(插句題外話:非常滑稽的是,杜月笙利用了祠堂的官方影響力,將這裡當成了上海最大的毒品加工工廠。)

那麼為什麼杜月笙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呢?要知道,他的屬性是黑社會,一個黑社會頭目竟然讓政府高度重視,甚至連蔣介石也非常重視他,給了他一箇中國慈善基金會副會長的職位,會長是誰呢?當然是蔣介石了。原因何在?

還記得開始提的問題麼?杜月笙為什麼積極抗日,難道是他的人性發生了化學反應而出現質的飛躍麼?我們把兩個問題結合起來,需要從杜月笙的性格和處事思維說起。

絕望的努力——杜月笙的代價

前期的杜月笙由於受到各種不幸打擊,導致性格內斂,那時的他可能有自暴自棄的想法。但是,在他進入社會這個大染缸時,發現了自己還是可以頑強的生活下去,特別是黑社會這個圈子,完全是為他量身定做的。

他無牽無掛,可以隨時玩命,比狠,無人能及;他明察秋毫,可以從細節著手,將小事做細,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化解各類矛盾;由於過早的接觸社會,他深諳為人處世之道,用自己的生存哲學處理著各類事物,並影響他人,讓他人為其折服;他的黑色智慧,在黑社會這條路上,總能絕處逢生、化險為夷,讓他取得關鍵性的勝利。正是這些不易察覺到的個人性格,讓他在黑道走出神話,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他的為人處世哲學,如果讓專家研究,估計可以出一本書,因為專家總喜歡用複雜的思維理解事情,然後再給出複雜的答案和方法,複雜本身就是矛盾的載體,於是就複雜而言可以延伸出太多的內容。咱們不是專家,只能簡單的去看待杜月笙的為人處世思維,注意用詞哦,是思維,不是哲學。

有人說他有錢,有錢能使鬼推磨,當然看在錢的面子上,他就能呼風喚雨了。可是要知道,金錢能解決了短暫性的問題,無法解決長期性的問題。杜月笙所交的朋友,都是忠心耿耿,甚至可以用命來為他擔當,這種現象好像不能簡單的用錢來解釋吧?

絕望的努力——杜月笙的代價


所以揮金如土,是杜月笙的行為方式,並不是他的處事思維,他從小在黑社會環境下長大,深深的領悟到黑社會崇尚的道和義。他習慣的用他黑色的思維來分析發生的各類事情,比如為朋友兩類插刀,說話必須算話、承諾必須兌現等等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他的這種認知模式已經綁架了他的大腦,讓他不會做出其他選擇,而這種認知模式,都是外向型的,也就是說都是具有極強的操作能力的,對他人和事物都具有影響力。

要做到杜月笙自己的道,最起碼的一點就是必須為他人著想,杜月笙不僅僅想一下就算了,還要深入的想,怎麼做,才會讓他覺得舒服,自然,然後達到目的。人與人相處不就一種舒服的感覺麼?這種感覺一旦形成,就會有一絲留戀,只要在留戀的基礎上,再一次為他人著想,讓他覺得自己被重視,而且還是那麼自然,仍然是那種舒服的感覺,就會從留戀轉為依戀。

正是杜月笙具備這樣的本領,才讓他人心甘情願的為其折服,再加上杜月笙本身的“道”和“義”的思想,一種強大的原則性的形象,便在杜月笙身上體現出來,這種人,當然值得深交了。

絕望的努力——杜月笙的代價

不過,從人的本性而言,結實杜月笙的根節在於——可以解決別人無法解決的問題。人與人相處本質而言就是一種目的交換,杜月笙可以為了長遠的目的,犧牲掉微小的目的,而微小的目的正是一般人所期望發生的事情,這樣他人認為杜月笙是一種損失性的交換,可是從長遠分析,他確實目的方面的贏家。

分析了杜月笙的性格和處事思維之後,我們就可以再來看開頭杜月笙擁護抗戰的意義所在了。杜月笙畢竟是黑社會背景,他不具備資產階級思想或者共產主義思想,他抗戰並不是為了解放全人類,根本還是在他自己。因為他清晰的洞察到抗日浪潮已經席捲中華大地,必須順勢而為,逆勢者定將死無葬身之地。

目的交換論在這裡可就發揮作用了,杜月笙用抗戰這個看似長期,實際短期的目的來犧牲自己的利益,博得了全國各階層的一致好評,目的是為了他的終極目標——洗清自己黑幫的身份,讓別人在黑幫之前,加上一個愛國人士的評價,試圖讓他人忘記掉他是一個黑幫頭目。這怎麼可能呢?黑的就是黑的,無法洗白。

抗戰勝利後他想回到上海,向蔣介石要一個上海市長,哪怕是副市長的頭銜,結果蔣介石沒有滿足他,甚至在火車站打出標語——打倒青幫杜月笙。他失望的在上海西站提前下車,然後得知國民政府又要競選上海參議會議員,他喜出望外,積極籌劃,果然當選議員。當選後卻收到蔣介石密電,希望他辭呈,議員國民政府已有安排,他不得不在當選當天提交辭呈,將機會讓給他人。

這些事件並不能簡單的說蔣介石和杜月笙之間存有恩怨,而應該說蔣介石從開始就是在利用杜月笙,壓根就沒有瞧得起他,為什麼?因為他是黑社會啊,黑的畢竟是黑的,永遠白不了。那麼,難道說杜月笙不知道這個簡單的道理麼?


他當然明白,即便他傾注所有支持國共抗戰,最後自己的“愛國人士”的宏偉目的並沒有實現,他也知足。因為杜月笙的一生都在糾結中度過,黑社會給他帶來名利,他卻討厭黑社會這種屬性,於是他終年長袍加身,一副知識分子打扮,為什麼呢?因為他要用衣服掩蓋他身體的紋身,這些紋身是黑社會留給他永痕的印記。

絕望的努力——杜月笙的代價

1949年4月,蔣介石單獨召見杜月笙希望和他一起去臺灣,同時共產黨也在秘密與杜月笙會談,希望他留在上海,杜月笙既沒有去臺灣,也沒有留在上海,而是選擇了香港,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享年63歲。

有的時候,明知不能卻不得不去做,這種努力稱之為絕望的努力,努力的過程就是一種不斷增加成本支付代價的過程,而努力的結果卻是一種絕望,這是一種悲哀,如果給這種悲哀增加冠名的話,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杜氏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