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秋月臨死這麼說,是對雍正的無情控訴嗎?

青燈問史


這是一種不捨,也是一種遺憾,秋月本來和鄔思道兩情相悅的忘年戀。但是雍親王胤禛為了穩住年羹堯的陣腳強行將年秋月那為了自己的側福晉。在那個封建的時代,作為潛邸奴才的年秋月,根本沒有反駁的權利和勇氣,只能默默忍痛和心愛的人分開。雖然住在一個院子裡,卻再也不能相見。所以年秋月在第二次見到自己的哥哥建功回來時,就再也不見年羹堯了,她恨這個時代,旗抬了,官升了,全家人的笑臉和驕傲,都成為我的幸福的葬禮。



雍正登基後,年羹堯代替十四阿哥成為西北大將軍王,這一下年家人得罪了寵幸小兒子的太后,太后恨屋及烏,本來默默守禮節,本本分分當后妃的年秋月被太后區別對待,臨死的時候都點名道姓的不讓年妃出現在自己的葬禮上。善良單純的年妃究竟做錯了什麼,錯在她身在年家,有個年羹堯的哥哥嗎,這不是她能決定的啊。年羹堯得勝歸來不卸甲,雍正氣頭上跑到年妃的寢宮,喊著卸甲讓其脫光,洩憤後只留下了默默流淚的弱女子。


在如此壓力下,一個單純不敢言的弱女子最終扛不住四方的壓力鬱鬱而終。臨別之際,她終於說出來那一句她最不敢說的話,“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其實這是年秋月鼓足勇氣說出的最堅強的表白,她不敢說愛鄔思道,也不能說,只能用盡勇氣說出了自己要走了的留戀。這也是她對雍正最大的也是最後請求。她也是在告訴雍正我心裡一直想念著鄔思道。雍正也留下了為數不多的眼淚,因為年秋月是一個敢於和他說真話的女子,還有就是從潛邸到皇帝,他和年秋月有將近30年的感情了,年秋月即使心裡沒有他,卻也是一個一心為他的奴才,妃子。


想想自己當了皇帝以後,很多人離自己越來越遠,高福,高無庸,鄔思道,年羹堯一個個都離開了,自己越來越孤獨,這是一條沒有回頭,沒有感情的帝王之路。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天下大治,他們失去的太多太多的情感。


紅雨說歷史


《雍正王朝》隨著年羹堯的垮臺,處在深宮的雍正年妃秋月病入膏肓,臨死之際,年秋月對著雍正說: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

雍正的臉色顯然是很難看的,但隨即留下了一滴眼淚。

一段政治婚姻,從此天地相隔,鄔思道與年秋月的感情雍正是知道的,難道真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嗎?作為始終處於弱勢的一方年秋月,難不成真的為此耿耿於懷,臨死才表達出對雍正的控訴,對這段政治婚姻的控訴嗎?


年秋月,年羹堯的妹妹,都是雍正在潛邸的奴才。年羹堯從一個微末小吏成長為大將軍王,為西北平叛立下不世之功。為了牽制年羹堯,雍正做王爺的時候,為年家抬旗脫賤,並納年秋月為側妃。

問題在於,作為下人丫頭的年秋月千不該萬不該和雍正的謀臣鄔思道產生了感情。雍正用抬旗脫賤將他們的感情斬斷(因為秋月入旗後,就意味著不能和漢族人通婚,鄔思道是漢人,自然沒戲了)。

這是一段典型的政治婚姻,從此後的年秋月,因為年羹堯的起落而起落,陰冷的後宮,再無雍正潛邸時候的溫情。

年秋月雖然是個奴才出身,但是生活在像鄔思道、胤禛等這樣的人身邊,耳濡目染也比普通女子更加聰慧明理。自雍王爺為他們抬旗脫賤之日起,不用明說,自己就知道命運已經不在自手,以後的一切,都將是雍正的,而與鄔思道無關了。

她想過,所以問鄔思道:難道我們就這樣完了?

鄔思道說:你遲早是他的女人。

年秋月絕對不是那種傻傻的女人,她很聰明,只是,命運如此,她無法抗爭。如果她是一個普通女人,她一定還會向十三爺求助,但是她沒有,就說明她不是一個普通女人。

可以說,年秋月是做好了準備的,因為她還必須報恩,報效雍正的大恩大德。史載:雍正王妃年氏,為雍正生有五人,其中男孩四人,女孩一人,唯留下一人,其餘皆夭折。所以,年秋月和雍正是做好了婚姻準備的,這點,毋庸置疑。封建社會的三綱五常,是規範社會秩序的黃金定律,無人可以違抗違背,年秋月不是祝英臺,鄔思道也不是梁山伯,所以寄希望於封建社會 “珍品”的愛情,無非就是理想主義的自我想象罷了。

對於雍正,無非就是政治利益至上的原則,所以才納年秋月為側妃,他也無從選擇。若不是這樣,年羹堯或許就跟了老八,拿不住年羹堯,大清的江山就可能從此與己無緣。要怪,就只能怪年羹堯生有這樣一個妹妹,要是沒有這個妹妹,不知道雍正會採用什麼辦法套牢年羹堯。

再說鄔思道,鄔思道可謂絕頂聰明,儘管他心儀年秋月,但是此人十分理智,如果你認為他會為了爭取年秋月和雍正談條件,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他不會做。因為他是讀書人,都說忠孝不能兩全,一個忠字是刻入他心底了的。所以當十三爺送給他如月的時候,他也欣然接受了。若是心中沒寫下那個忠字,又怎會留下如月。

有人說,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的,這話有理,要是鄔思道不收下如月,只怕連秋月也要被連累。(此話另說)

年羹堯的交橫跋扈不僅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和姓名,同時也搭上了妹妹年秋月的幸福。

你一定還記得,雍正回宮後在秋月面前歇斯底里的喊:“卸甲,卸甲……”

你也一定會記得:雍正母妃病重之時,指名道姓讓年妃走開時那份憂愁和無奈。

總之,年妃在雍正的後宮,沒有過上什麼好日子,直到死去。常人之家,且有三綱五常,何況皇室,所以,年秋月的苦楚,只有往自己肚子裡吞。有人說,雍正奪了老十四的喬引娣,尚且溫婉對之,一個給自己生育了幾個子女的妻子,為何沒有半點溫情。是雍正的冷酷還是社會時代的殘酷?

一切的一切最終歸結於他們之間都沾惹上了政治,封建社會的政治。於是,婚姻和愛情都必須為政治服務,男人和女人都必須為政治鬥爭,生命和自由都必須為政治犧牲。

這個道理,年秋月知道,鄔思道知道,雍正也知道。

“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簡單的9個字,不是對雍正的控訴,不過是還唸叨雍王府潛邸時候那點還沒有被政治汙染的時間罷了。正因為如此,雍正留下了淚水。因為自那以後,所有的一切,都被封建王朝的政治汙染了。汙染也就汙染了吧,過眼雲煙罷了。


青燈問史


也許是即將“死去”年妃秋月終於無所顧忌,說出了藏在自己心裡多年的思念。
一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道盡了年秋月內心的哀怨與委屈,不是控訴勝似控訴!

年秋月和年羹堯本來是四爺府的奴才,年羹堯在外為四爺忙碌,年秋月在府裡面伺候福晉。

作為四爺福晉的大丫鬟,如果四爺喜歡的話,完全可以收為自己的妾侍,但是四爺偏偏讓她去伺候一個瘸了腿的教書先生。

其實,一開始,年秋月是拒絕的,覺的自己即使是個奴才,但是自己是福晉身邊的人,去伺候一個瘸子,平白的拉低了自己的身份。

但是,時間長了,秋月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個有內涵,有知識的瘸腿老男人,事事都愛管,時不時的還能使個小性子。

作為主子的四爺胤禛、福晉似乎也樂見其成,看著年秋月和鄔思道的性情相投,持一種默許的狀態。

但是,無疑年秋月也是聰明的,隨著年羹堯的權勢越來越重,年秋月似乎開始擔心些什麼,對年羹堯避而不見。

但是,這似乎也不能夠斬斷和年羹堯的血脈關係。

終於,四爺給了許多的賞賜,還給年秋月全家抬了旗,說是謝謝年秋月對鄔思道先生的照顧。

這一切,都結束了。年秋月成了雍王府的側福晉,當四爺登基成了皇帝,年秋月成了年妃,她沒有要年家的一兩銀子,努力的和年羹堯撇清關係。

但是沒有用,因為年羹堯,她不被雍正信任,成了雍正的撒氣筒。不被太后喜歡,被太后趕了出來。太后殯天,皇后不讓她守靈。

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是年羹堯的妹妹,終於,她要死了,要離開這裡了,唯一要牽掛的就是鄔先生。

這就是年秋月的控訴,也許只有在鄔先生身邊,是她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光!


逝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秋月臨死這麼說,是對雍正的無情控訴嗎?

這你還真問錯了,年秋月講這句話,並不是對雍正帝的無情控訴,而是對鄔思道的無情控訴。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要分析一下年秋月的心路歷程:

最開始她就是一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懵懂無知,她的哥哥年羹堯為了自己的前途,把她派到了老四胤禛的府上。最開始她跟四福晉一樣,把鄔思道這個人當成了怪人,還怪他規矩多。

那時候年秋月跟年羹堯的關係還相當親密,年羹堯進京彙報賑災情況之後,馬上去拜見四福晉,年秋月驚喜萬分:

“哥,你這麼早就回來啦?”

等聽到年羹堯留京的消息後,更是高興萬分:

“哥,那可太好了!”

可是提到鄔思道時,四福晉示意讓年秋月來講,也就證明年秋月也跟四福晉告過鄔思道的狀。年羹堯不得不拿四爺來壓年秋月,四福晉於是讓年秋月去伺候一下鄔思道,年秋月此時抱怨一句:

“什麼了不起的人,還指著要這個要那個的伺候?”

也就是說,最開始年秋月是瞧不上鄔思道的,嫌棄他腿腳不便利,還這麼多事。如果不是老四胤禛有命令在先,年秋月不一定會從,正因為如此,年秋月才開始在命令之下對年羹堯好了一點,也才有了她抱著弘晝送鄔思道護膝。

由此,倆人就開始一段奇妙的感情之旅……

隨著感情的升溫,倆人也越來越好,年秋月伺候的鄔思道無微不至,鄔思道也被年秋月的容貌和細心所感動。同時,隨著戶部欠款和刑部冤案事件中鄔思道的嶄露頭角,年秋月也對鄔思道產生了崇拜之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老十三胤祥到老四胤禛府上吃飯,因為弘時和弘曆的書沒讀完,誰叫都不行。還是年秋月一招就把鄔思道制服了,由此可見年秋月在鄔思道心中的地位已然不同。

他們倆感情昇華,發生在熱河狩獵之時,當時年秋月跟鄔思道在小亭子內相遇,年秋月給鄔思道披上了一件衣服:

“什麼事都讓我管著你,打明兒我走了,看你怎麼辦?”

實際上,年秋月這句話,就等於向鄔思道表白了,你再不抓緊,我可就走啦?

“要是我不讓你走呢?”

這句話可以理解成鄔思道也表露了情意,但年秋月下面的話讓人更加確信他們有意思:

“看你美的,一個教書先生罷了,你以為你是誰啊?”

鄔思道拍著年秋月的肩膀,說自己可從來沒把她當奴才,這句話再明顯不過了,不當僕人,那就是愛人咯?

但是現實狠狠打了他們倆一巴掌,狩獵場上康熙帝把象徵著儲君的金如意賞給了弘曆。老四胤禛一高興,回來就把年秋月給抬了旗,此舉等於斷送了鄔思道跟年秋月的愛情。

成為了旗人的年秋月,自然就無法再跟漢人的鄔思道成親,而且鄔思道也明白,從弘曆接下金如意的那一刻起。就宣告了老四胤禛徹底脫離了太子黨,成為單獨的一支奪嫡力量,參與了奪嫡大戰。

既然要奪嫡,那麼對手下大將的拉攏自然不能少,弘曆立功,本應該獎勵鄔思道,老四胤禛卻用來拉攏了年羹堯。

所以這次抬旗後,老四胤禛是微笑的,但年秋月落了淚,鄔思道卻紅了眼圈,不要以為他們是感動的,實際上是為自己的愛情哭泣。

從那之後,年秋月就意識到了,是自己的哥哥害得自己沒法跟心上人在一起。也就是從那之後,她跟年羹堯的關係一落千丈,年羹堯回京,年秋月也不肯再見他。

但是到這時候年秋月還沒有放棄希望,她認為鄔思道這麼聰明,不可能沒有辦法的,所以她找到鄔思道,問他:

“我們就真的沒有那一天嗎?”

結果鄔思道說了句什麼?

“你早晚都是四爺的人!”

年秋月心裡要罵娘了,早晚都是四爺的人,當初你幹嘛還跟我玩曖昧?

更可氣的在後面,鄔思道不娶人家年秋月也就罷了,竟然還做媒把年秋月嫁給了老四胤禛,這徹底傷了年秋月的心。

從此之後,年秋月徹底淪為政治平衡的工具,也開始了悲慘的生活。隨著年羹堯不再得勢,雍正帝也嫌棄她,皇太后也打擊她,最後她求雍正帝留年羹堯一命,也沒有得逞。

她臨終前是絕望的,是對鄔思道充滿著怨恨的,就因為他要實現什麼抱負。她根本想不通的,就因為鄔思道要助四爺登位,就因為鄔思道跑到西北跟年羹堯提什麼“燈下黑”,這才導致了後面一系列的副作用。

鄔思道自己跑了,年羹堯被殺了,自己也快病死了,這一切都拜鄔思道所賜!

“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

現在鄔先生你高興了嗎?這就是你想要的結局嗎?

實際上年秋月心裡也清楚,即使自己這樣說,這句話也不會傳到鄔思道耳朵裡去的。只能當做一句抱怨吧,畢竟雍正帝在身旁,她又是一個善良的女人,這已經是她能說的最狠的一句話了。

可憐,年秋月!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也許並不只是雍正,也許還有對鄔思道的一種報復。

年秋月與鄔思道這一對,算是《雍正王朝》中,少有的溫情存在。

只是他們沒辦法,誰讓他們都是雍正的奴才呢。

年秋月還是年羹堯的妹妹,如果她是個平凡女子,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他們的悲慘結局,是鄔思道早已料到的。

年秋月註定要淪為政治上犧牲的棋子,她沒有選擇幸福的權利。

她一定要成為雍正的女人,因為這樣,才能更好地鉗制年羹堯。

當時九子奪嫡,年羹堯還搖擺不定,雍正這一手,無疑是想要更好地拿捏他,讓他忠心為自己辦事。

事情果然如雍正預料地那樣,他登上了皇位,鄔思道完成了報復,年羹堯成為皇親國戚。

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可誰還記得在一旁難過的年秋月呢。

隨著年羹堯好大喜功最終被雍正殺了之後,年秋月的處境就更加尷尬,終於在重病之下,眼看著就要去了。

雍正對她是沒有愛情的,但是當晚還是為她留了淚,他看著年秋月,可能也有點於心不忍,可是沒辦法。

要成大事,必須要有所犧牲。年秋月租後的那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

其實不只是對雍正所說,也是對遠在天邊的鄔思道說,你要繼承大統,你要完成抱負。

如今你們的目的都達到了,而我現在的結局,你們滿意了嗎?

年秋月在臨死之前,想要他們二人後悔,才有的那句控訴罷了。


十點歷史君


《雍正王朝》是很經典的歷史劇,但是也只是歷史劇,不是歷史。


鄔思道這個人物,在雍正給田文鏡奏摺中提過一筆,說:鄔先生安否。


只此一筆,到了二月河筆下,大膽想象,給鄔思道增加了很多故事,甚至雍正奪嫡也是在鄔思道策劃下才成功的 。


中國小說,尤其講歷史的小說有一個特點,總喜歡寫一個神機妙算半仙附體的人,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比如話本小說裡的劉伯溫徐茂公,比如《雍正王朝》的鄔思道,《白鹿原》裡的朱先生,《琅琊榜》中的梅長蘇,有了這麼個人,很多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這大約就是把複雜的歷史簡單化。


鄔思道這個人物對標的是誰呢?是歷史上的諸葛亮,小說中的徐茂公劉伯溫。


諸葛亮歷史上只有一個。


唯一一個。

劉伯溫徐茂公,他們的主公朱元璋李世民,都是不世出的大牛人,智慧甚至還在他們之上,小說評書中,為了突出謀臣的重要,往往把李世民朱元璋塑造的很弱,有點傻白甜。


《雍正王朝》也有這個傾向,把鄔思道的作用無限拔高,無限拔高他對雍正皇帝取得帝位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鄔思道之於胤禛就像諸葛亮之於劉備。


但是五千年曆史諸葛亮只有一個,所以鄔思道的很多故事都是後人編的。


清朝時,給鄔思道編故事還算剋制,只是說田文鏡死後,鄔思道就失蹤了,很多傳說說他襄助世宗,世宗就是雍正,編這些故事的人,大多是紹興師爺。


紹興在明清時候出師爺,紹興師爺熟悉刑名,錢穀等的運作,是各位官老爺背後的男人,他們熱衷編鄔思道的傳說,其實心底是羨慕。


成為鄔思道這樣的師爺,是很多紹興師爺一輩子的目標。


就像很多文人一輩子的最高理想就是成為諸葛亮被明主發現一樣。


到了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和電視劇《雍正王朝》,鄔思道就徹底成了諸葛亮那樣定鼎江山的牛叉人物。


二月河小說中不止虛構了鄔思道的很多情節,甚至李衛也被大大的虛構了一把。



李衛本是江南富戶人家的子弟,捐官進入官場,後來被雍正賞識。


李衛,字又玠,江南銅山人。入貲為員外郎,補兵部。


入貲,就是花錢買官的意思。


電視劇和小說中說李衛是受災的饑民,窮困潦倒,被胤禛收進府裡,是潛邸的近人,這樣寫無非是增加了人物的傳奇性而已。

電視劇中最大的虛構非年羹堯莫屬。


電視劇中說年羹堯因為四爺的賞識,才步步高昇,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更是被四爺抬籍進了八旗。電視劇中好像年家就這倆人了。


真實的歷史上年羹堯是官宦世家,家裡世代為官,年羹堯不到三十歲就已出任四川巡撫。


這是啥概念?我們看到網上有二十多歲的人擔任副縣長,會質疑,人家年羹堯厲害多了,二十多歲擔任省長。


年家是官宦世家,年羹堯他爹年遐齡康熙三十一年開始擔任湖廣巡撫,後來又代理湖廣總督的,在湖廣地面經營了十餘年,樹大根深。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親自指配,把年遐齡的幼女嫁給自己的四兒子胤禛為側妃,這一年年家的另外一件盛事就是的年羹堯出任四川巡撫。


用《紅樓夢》上的話說,此時的年家是烈火烹油。


康熙皇帝和年家人結親,是古代為了鞏固君臣關係的一種慣有操作,算是互相成就。

所以電視劇中雍正娶年妃是為了籠絡年羹堯,是抬舉年家,還真的不是。


這算一樁門當戶對的婚事,沒當上皇帝的胤禛,大約還要借年家的資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如果說成就,更多的是年家成就了早年的四皇子吧。


婚後年氏和雍正的關係很好,雍正說她:


克盡敬慎


年氏是雍正即位後封的第一個貴妃,貴妃的地位僅次於皇后,根據清朝的制度皇帝即位時封的貴妃,地位高於以後加封的所有貴妃,所以乾隆他媽熹貴妃在雍正一朝地位一直都低於年氏。


雍正和年羹堯鬧翻時,年氏病重。


為了顧念她的身體,雍正推遲了處死年羹堯的時間,年妃去世,雍正以霹靂手段公佈了年羹堯的九十二項大罪,賞了他一條白綾,不過對年家雍正板子舉得很高,落下時很輕。


年遐齡被革職,二年後去世。按照一等公的規格舉行了葬禮。


年羹堯的大哥年希堯被弟弟牽連,罷官抄家,一年後起用,官至工部右侍郎。


和其他被抄家的功勳家庭比如曹雪芹他們家相比,年家的下場算不錯。


年家被保全,和去世的年妃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其實不無關係。


我有時候懷疑雍正有雙重人格,他對人好起來恨不得把心都給了人家,但是恨起一個人來,這人過去針鼻樣的瑕疵他都會記起。


典型的就是對年羹堯,好的時候雍正恨不得把心給他,恨起年羹堯來他出氣都是錯誤的。兩人的關係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但是,對陪伴他十餘年的年氏,雍正一直很深情很懷念,五年後,雍正還因為自己三哥允祉沒來參加年妃的葬禮而耿耿於懷,這成了允祉被圈禁的罪責之一。

所以年妃去世前她會無聲控訴雍正的無情嗎?不會。


年妃去世前她會深情的呼喚鄔先生嗎?更不會,她認識鄔思道是誰?




薛白袍


告訴鄔先生,我走了!品來品去,這也許是雍正王朝中最讓人感到傷感的一句話。

年秋月在臨死前喊出了這句話,可她不知道,她臨終前的這句遺言也許永遠也傳達不到鄔思道的耳中。

雍正聽到這句話更會倍受傷感,畢竟夫妻多年自己的側福晉卻仍然心繫他人,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竟然喊的是別人的名字,而這一切的悲劇,卻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造就。



而鄔思道,儘管多年前他匆匆離開了雍正王府,但年秋月這個名字他永遠不會忘掉,也許在他離開之時他已經預料到年秋月的未來,但年秋月實際所受到的痛苦,卻只有她自己能夠感受,鄔思道更不會知道,當自己在四處各地尋找地方隱居之時,那個曾經愛過自己的女人早已在哀怨中去世。

年羹堯,在他接到聖旨命令他自裁之時,不知道他有沒有想到自己的妹妹,當年為了保持與雍正的緊密聯繫,他故意安排自己的妹妹進入雍正王府,伴隨著身份的抬旗,他更意識到自己的妹妹隨後會進入一場政治婚姻當中,但為了自己的未來他選擇了默認,雖然換來了仕途上的發展,但也得到了妹妹對他的怨恨,多年的折騰最終讓年羹堯得到一場空,可自己一無所有的妹妹又將何去何從?



年秋月也許是整個過程中最無奈的人,她可以平平淡淡過完自己想要的一生,卻在無法擺脫的背景下被捲入到了一場政治的聯姻當中,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人,更對自己唯一的親人選擇了失望,最後時刻的年秋月雖然掛著妃子的身份,但只有她自己明白,她早已成為了一個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早已經被大人物的政治理想撕碎的一乾二淨。



在自己臨別之際,她喊出了那最後一句話,畢竟多年的夫妻她不會對自己的夫君有所控訴,但她只想告訴雍正一句話:她的心也許從來就沒有屬於這裡。雍正可以征服八爺黨,可以消滅氣勢正盛的年黨,但他也仍然有著自己征服不了的人,聽著年秋月的遺言,雍正也罕見的落淚,也許有後悔也許有傷痛,但更多的恐怕還是心理上的落敗,當年在自己身邊鞍前馬後的各個手下,竟然一個又一個的離自己而去,他們離去的不僅僅是身體,更是感情與思想上的分道揚鑣。


遼寧資深球迷


導讀:雍正一生勤勉政務,為康乾盛世的承上啟下做出了很大貢獻。可以說沒有他的新政改革就沒有乾隆十大武功的堅實的物質基礎。在《雍正王朝》中,胤禛為了奪嫡和穩固皇位確實做了一些違心甚至是黑心的事。在雍正看來這只不過是自己穩定帝位發揮才能的必須手段而已。鄔先生如此、高毋庸如此、年羹堯和年秋月依然如此。秋月一生孤苦,對她最重要的兩個人是哥哥年羹堯和曾經朝夕相處本可以託付終生的鄔先生。但是命運讓她不得不嫁給了四爺胤禛,在臨終前雍正兩次探望時她都習慣稱呼四爺。這個稱謂代表了她對自己在四爺府的開心的生活的懷念,那時無論是哥哥年羹堯還是鄔先生都開心的生活在一起。至於“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絕對不是控訴,而是臨終放下一切後的囑託和懷念。如同年羹堯臨死前想起小時候伴隨著背景音樂中出現的歌謠一樣充滿了不捨、留戀和懷念。


在《雍正王朝》劇中胤禛是個冷麵王爺,所以身邊沒有多少追隨的人。所以儘量的啟用身邊的人,比如包衣奴才出身的年羹堯、甚至是乞丐出身的李衛。而年羹堯、年秋月兄妹本身就是胤禛的包衣奴才,所以一個為主子帶兵掌權一個在府中洗洗涮涮的伺候人。鄔先生自從來到府中一直就是年秋月在照顧,長期相處之下二人已經有了感情。


秋月和鄔先生的孽緣

鄔先生剛一進四爺府就是秋月照顧他。那個時候的秋月活潑加潑辣,讓以文人自居的鄔先生無可奈何。長期的悉心關照讓鄔先生和秋月暗生情愫。這也讓秋月在哥哥不在身邊的時候多了一份寄託和歡樂。在四爺府中鄔先生擔負著弘時和弘曆的老師,所以地位很高。那倔脾氣起來即使是福晉也沒辦法,只有秋月可以不賣鄔先生的賬。對秋月來說,這段管胤禛稱呼四爺的這段時光是她最快樂的時光了。所以在臨終前秋月一開始管雍正叫四爺,這不是口誤而是對對美好時光的懷念。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秋月只是在表達自己的心願而已。

但是由於年羹堯對胤禛的重要性,所以無論是鄔先生還是胤禛都清楚的知道秋月室早會抬籍後嫁給胤禛。朝夕相處的有情人不能喜結連理,是為孽緣。


秋月臨終前雍正面臨的朝廷形勢

秋月和四爺胤禛的結合就是政治婚姻,即使在洞房花燭夜裡胤禛如果不是在福晉的催促下都想不起去秋月的房裡。當年羹堯任西北撫遠大將軍獲得大功後的飛揚跋扈,雖然雍正無法表達不滿(因為還得依仗年羹堯)所以就把氣撒到秋月身上。所以才有了所謂的卸甲一幕。


當西北穩定下來的時候,雍正迅速拿下年羹堯讓嶽鍾琪替代。同時對年羹堯是一貶再貶,最後終於讓李衛去直接鴆殺。而嶽鍾琪畢竟初接軍務,還沒有年羹堯的威信。所以西北叛軍在攻打阿爾泰的時候,不但搶去了3000石糧食還被燒燬了所有剩餘的糧食。阿爾泰反而上書要求請功,這讓雍正大怒。在上書房大臣面前說出了半句話:“在年羹堯手裡早就被”。其實這時候雍正也對於殺年羹堯也有些後悔,但是雍正屬於那種後悔也不改口的那種脾氣。最後硬著頭皮給阿爾泰補充了糧食還得封賞,然後怒氣衝衝的走了。


雍正是想讓老十三去接管西北兵權,因為他放心把兵權交給的親王只有十三弟了。但是老十三病重無法擔當此任,所以才建議去景陵去勸說老十四回心轉意然後讓他帶兵。雍正最後被說服了。結果老十四還在生氣,就要和四哥死磕。這樣的結果讓本來就不情願的雍正更上火。


秋月的臨終遺言

秋月就是在這個時候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此時由於雍正的刻意封鎖消息,秋月並不知道哥哥已經被殺。她在臨終前心裡時刻不忘的還是哥哥和自己的心上人鄔先生。所以當雍正最後來探望她的時候,秋月向雍正說了兩件事。一個是哥哥年羹堯的事,希望皇上留他一條命。秋月當然要為哥哥爭取生存的權利,可惜她不知道哥哥已經被殺了。


第二個就是秋月自己的事了。雍正一進門,仔細看秋月的稱呼是舊時的四爺而不是皇上。這就是秋月對那段時光的懷念,請求的事也是讓皇上告訴鄔先生“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

秋月臨終念念不忘的兩個人,一個親人一個有情人。秋月一生孤苦,為了哥哥的前程違背了自己的心願嫁給雍正心裡自然不開心不快樂。都說哀莫大於心死,所以秋月才年紀輕輕的就病入膏肓。在臨終前秋月終於放下了一切,在雍正面前說了真話。隱晦的表達了她對鄔先生的情意。自己一生都是在為別人活著,這次她要真實的吐露自己的心聲。這絕對不是對雍正無情的控訴,小編以為就是為了年羹堯的前程她和四爺這樁政治婚姻也是必須進行的。心中的美好平時不敢外露,因為這不但涉及婦道還涉及皇家的尊嚴。


雍正的反應

秋月這兩個請求讓雍正淚流滿面,這兩句話正戳到了他的傷心處。從上一段背景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雍正此時的朝廷狀況並不好。但是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兔死狗烹的手段逼走了鄔先生;鴆殺了年羹堯。所以他對西北軍事無法掌控,甚至不得不和阿爾泰的冒功做出妥協。如果鄔先生在身邊或者年羹堯控制西北軍事,這一切都不用雍正發愁。

雍正也許也愛怪自己也許應該把事情想開一些:如果秋月嫁給了鄔先生,鄔先生也不必離開。鄔先生還會給自己出謀劃策,自己也不至於這麼被動。而不殺掉年羹堯,西北軍事也不會跟一個阿爾泰妥協。但是帝王的尊嚴和無情讓他不得不這麼做,也許對帝王這種生物來說感情就是多餘的吧。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看過這個雍正王朝的朋友們應該知道秋月她是個可憐人,一輩子活得都是不得已,秋月臨死前這麼對雍正說並不是對這個雍正故意冷落吧,因為感覺一切都是不情願的吧,她只是想告訴雍正爺她真正愛的人是鄔先生,臨死了她再也沒有什麼顧慮了,再說她和雍正的關係一直也非常好,所以她也敢說!秋月是年羹堯的親妹妹,從小她就和哥哥一起相依為命,在這個雍正爺的四阿哥府裡面當包衣的那種奴才.那個時候日子雖然非常的苦,但是這兩個兄妹和四阿哥的關係相當的不錯,一個在外一直和四爺打天下的人,一個是在王府打打下手照顧一下內務等,那個時候的他們或許是最快樂的吧!

而這個鄔先生的出現更讓這個秋月有了一些希望的光芒,他們兩個人一個是性格比較潑辣點,而另一個屬於那種安靜和內斂的人吧,在照顧鄔先生期間,兩人感情日益深厚,後來兩個人還私定了終身!

日子就這樣的一天天的過去了,而哥哥年羹堯一直都是驍勇和善戰的人,為了這個四阿哥平定四方的夢想,一時間都是風光無限,秋月本人的身份地位也就跟著一路水漲船高那麼誇張!

後來直到雍正爺登基後又稱了帝王之後,年羹堯當時的勢力也已經相當的龐大了,為了拉攏和穩定這個年羹堯,同時也為了牽制鄔先生,雍正爺不顧秋月的意願封她為側妃!這招可謂一舉多得,但是沒有人考慮過秋月的內心,秋月性格是不適合在宮裡的,她也不願意為妃,為了哥哥的前途,和鄔先生的仕途,她不得已委曲求全!

眼看秋月和鄔先生的距離越來越遠,直至毫無可能,秋月也就日日寡歡,憂思成疾了吧屬於,一病就不起了,但她臨死前依然掛念著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的兩個男人,一個是她的哥哥年羹堯,一個是她的愛人鄔思道鄔先生!

她希望雍正爺可以放年羹堯一條命,畢竟那是她這心酸無奈!雍正爺聽完淚流滿面,很多事情都回不去了,年羹堯已經被李衛殺了,現在朝堂岌岌可危,再也無人幫他,就算後悔也晚了!

這個可憐的女人秋月也成為他穩固政治地位的犧牲品,臨死了才敢說真話!權力讓人變得沒有人情味,所以說希望下輩子秋月可以生在普通家庭,平安喜樂過一生!


品史知興


有向雍正示威的意思,得到人,也得不到心。


年秋月的一生就是個悲劇;年秋月跟鄔思道的朝夕以對中互生情愫,都不需要表白啥的;這本來是《雍正王朝》這部戲中為數不多的愛情戲份,觀眾特別希望有圓滿結局,可是最終還是以悲劇收場。

年秋月是四爺府上的丫鬟,而鄔思道是四爺請來奪取皇位的謀士,他們兩個人結成夫妻也算門當戶對,但這需要四爺的支持。可年秋月偏偏處於政治漩渦,她是年羹堯的妹妹,如果跟鄔思道結為連理,那鄔思道就是年羹堯的妹夫,如果二者聯合,一文一武,年羹堯能征善戰,鄔思道謀略卓群,他們倆若走到一塊,對付四爺或者造反,對雍正都不是好事;再者雍正已經發現年羹堯有改換門庭的打算,也不是個安分之人;雍正為了控制好年羹堯、鄔思道,更是為了防止二者走到一起危及自己,更是為了自己的奪嫡大業。雍正必須娶了年秋月;想驗證這一點,也可以從雍正娶了年秋月以後,就把年秋月晾在一邊,沒有什麼感情的。在雍正眼中,要的是帝王大業,什麼卿卿我我的愛情是可以犧牲的。雍正做皇帝后,更是覺得自己是九五之尊,風裡雨裡都過來了,可是年秋月的遺言要雍正頓時有了挫敗感,在雍正看來這就是年秋月在向自己示威,連一個女人都沒征服。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種對年秋月的愧疚感;雍正棒打鴛鴦,犧牲了年秋月跟鄔思道的愛情,來成就自己的奪嫡大業。看到年秋月快死了,心裡肯定有那麼一絲絲的對不起年秋月;

年秋月畢竟是個女性,也正是對愛情憧憬的年齡遇到了鄔思道,就有種為了愛情奮不顧身、飛蛾撲火的衝動;還記得一個鏡頭是年秋月即將出嫁,晚上與在井邊洗衣服的鄔思道的一番對話,年秋月說究竟怎麼處理自己?!在她看來,鄔思道絕頂聰明,如果為了他們愛情,一定有辦法。年秋月認為鄔思道沒盡力,沒想維護這段感情。年秋月還有要鄔思道帶她私奔的意思;鄔思道當然聽出年秋月的意思,對她說你早晚是四爺的人,言外之意是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鬥不過皇子的。鄔思道勸年秋月認命;這在鄔思道看來,這應該是可以活命的辦法。

前面說了年羹堯,就有改換門庭的意思,雍正娶了年秋月,就斷了年羹堯其他的想法,就是年羹堯不死心,在外人看來,雍正是年羹堯的妹夫,沒人會收年羹堯,收了也不會重用。年羹堯只能在四爺門下。年羹堯估計也意會出來了,老老實實在四爺手下做事。

年秋月成為了雍正的政治犧牲品;死前的話,故意通過雍正告訴鄔思道,或者她就是說給雍正聽的。這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雍正示威:你得到我的人,卻不曾一刻得到我的心。同時告訴鄔思道自己對愛情始終如一,自始至終都沒忘記鄔思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