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上学期我们学过写人要抓住什么啊?相信大家都还记得,那就是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去实现。我们这节课要上的再深入些、高级些、有层次些,就是在抓住人物特征的同时,学习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

先请出一位伟大的人物。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没错,他就是我们万众敬仰的钟南山院士。他现在正带领着团队,奋战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前线。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去近距离认识这位伟大的老人,一起学习——怎样才能写出他的精神。我给大家三个窍门:

窍门1:认真观察抓细节

我们现在来认真观察一下这张图片。观察的时候啊,大家最好按照一定的顺序,例如:由上到下呀,由左到右呀,由表及里呀,由局部到整体等等。你看看有没有一些典型的细节能够触动你的写作神经,感受到这位耄耋老人独有的精神特质。

倒计时五个数,五四三二一。好,相信大家都已经观察的差不多了,那我们就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看一看。首先是他的头发。臧克家在写闻一多先生的时候啊,就观察得很仔细。他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工作状态下的闻一多,说他的“头发凌乱”,真实的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不拘小节,在研究学问时专注认真的样子。那我们也看一下,钟南山先生的头发凌乱吗?不凌乱是吧?对。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造型是吧,就是很简单的梳了上去,但是却显得极其的朴素、干净、清爽、历练。

我们继续观察钟爷爷的眉头。他这个眉头是怎样的?全锁还是半锁?半锁。大家有没有觉得他这个眉头锁得很有意思。你看,他如果双眉紧锁,表明战胜疫情这样的事这太困难了!愁眉不展,容易让我们感到恐慌;他要是不锁眉头、全舒展呢,一方面是疫情严重到不允许他这样,一方面是又不能掉以轻心过于乐观了。当然半锁眉头一定不是故意的,只不过此时此刻他这样半锁着,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这样写出来,可以表现出一半是他的忧虑,一半是他的信心,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就跃然于我们的面前了。

我们再来看看钟爷爷的眼睛。哎呀,这个眼神真是太深邃了!同学们仔细看啊,你看那个目光,是不是特别的坚定专注,直视远方,执着冷静,一幅若有所思的模样,仿佛在认真寻找战胜疫情的最佳方法,给人一种安全感。我们用这“高瞻远瞩”这个词儿形容他的这个眼神啊,恰如其分。

我们继续来看看钟爷爷的嘴巴。啊,嘴巴紧闭着,不愿意多说话。可以说,他现在说的每一句指导疫情的话,都是价值连城的。认真思索状态下的嘴巴显得神态多么凝重,可能现在他的全身心都在想,怎么才能让疫情赶快的退去。怎么才能让被感染病毒的人们赶紧被治愈。你看这样的嘴巴呈现给了我们一个全力以赴、鞠躬尽瘁、坚韧忧思的伟大形象!

其实在这里最触动我的还是他喉结这个部位,哎呀,喉结突出、青筋暴露、皮肤松弛,岁月不饶人啊。钟南山爷爷已经83岁了,还坚持在抗疫的第一线。不吝惜自己的身体,将国家大义摆在最前面。你看他那满是沧桑的脸庞,尽显精神矍铄、高昂自信的神情!这才是我们要追的星!

所以我们看,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就一定要善于认真的观察。选拣出一些典型的细节,用这些细节去体现与人物与众不同的精神品格。

窍门2:写作手法来帮忙

除了仔细观察,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和强调人物精神,例如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邓稼先》一文当中,作者就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了对比,鲜明的表现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

说到这里我也想到一个人——苏轼,他在杭州任太守的的时候,赶上了百年不遇的瘟疫,杭州城到处是求医问药的百姓,而城里竟然还有药铺囤积居奇,大发瘟疫财!苏轼在这个时候体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在府库里拨出了专项资金,发现不够用,自己又捐出50两黄金,创立了“安乐坊”,据说这是世界最早的公立医院,收治城中百姓,战胜疫情。你看我们今天的钟南山爷爷是不是也是这样,这么大年级,亲力亲为,冲锋在前,一心一意,为国为民,愿意肝脑涂地,他——是盖世英雄!

很显然,通过对比古代名人,钟爷爷这种人格精神和英雄形象就显得越发的伟大了!这是正比,还可以反比。

比如在国家有难时,有些人想到的不是去救国,而是选择逃跑,例如赵明诚。赵明诚你可能不知道是谁,但是他的妻子你却一定知道,她就是李清照。赵明诚任南京市长的时候,叛军攻城,他不仅没有组织力量去抵抗,而是在得到消息后自己弃城而逃。性格刚烈的李清照气不过他的这种行为,再加上苟安的南宋朝廷不愿意北伐去收复失地,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临阵脱逃的赵明诚,比不过巾帼豪气的李清照,而满是豪气的李清照也只能写写诗篇,却比不上钟南山爷爷亲赴抗疫战场,就万民于生死。钟南山爷爷,那才是有济世之功的人杰啊!

写作手法这里,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如运用“生转熟”的写法去写作:

起笔:“钟爷爷是谁?”(生疏)

写对钟爷爷的不以为意;

然后写通过报道了解到他83岁高龄,身在抗疫前线;

继续深入了解到他是这次抗击“冠状病毒肺炎”的首席专家,曾经指挥过十几年前“非典”的防治工作,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文末揭示钟南山爷爷——国家有难,放弃享受;面对疫情,忧国忧民;临危受命,义不容辞。自己心中满是崇敬!

最后:“爱死这个爷爷”了。(熟络)

写作手法还有很多供我们选择,例如:铺垫、前后照应、伏笔、设置悬、象征、托物言志、衬托、欲扬先抑等等,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也在广义的写作手法当中,在日常写作中我们都可以拿来去用。

窍门3:抒情议论齐上阵

我们还要善于借助一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显现人物精神,提高文章的高度,进行点睛式的概括。比如说杨振宁写《邓稼先》,说他是“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再看,在赞美闻一多的时候,臧克家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对文章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那我们看看,我们也可以去评价一下钟南山爷爷。

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是怎么抒情和议论的吧:

网友1:一个人的阅历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气场,印刻在他的眉宇间,停留在他的步调里,婉转在他的眼光中。

网友2:武汉疫情凶猛,他叮嘱我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因为情况特殊。”

网友3: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磨,他都不曾落泪,却在听闻武汉街头无数市民齐声高唱国歌的消息时,眼眶泛红,哽咽失声。

人民日报: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是中国的脊梁。”鲁迅的这些话现在来形容钟南山院士,再合适不过——钟南山就是那根刚硬坚强,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窍门4:创新精神拓思路

我们的作文一定不可以人云亦云,要打破固有的定式思维,要有创新,要有亮点。我们先来做一个测试,看看你是否还有定式思维。

问题:如果你在沙漠中极度口渴,只有两杯水,一杯尿,一杯毒药,你选择喝哪一杯?

答案是喝那——两杯水。

按照我们的定式思维,觉得给我们两杯水就是两种选择,一种尿毒药,一种是毒药。可是熟不知这里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那——两杯水

那写我们的钟南山爷爷我们也可以不那么定式思维,不要总是从外貌等写起,想办法让构思和起笔都能非同凡响,例如:可不可以用书信的格式——给钟南山爷爷的一封信;可不可以用反语——你还是那么令人“讨厌”,抗击了“非典”又抗击“冠状病毒肺炎”;可不可以在文章开始设置悬念——一个83岁的老人泪洒镜头前,文末去进行揭示;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以带毒者蝙蝠的视角来审视这位耄耋老人;可不可以写他是穿越到现代的老神仙;或者以钟南山爷爷自己的口吻,自述“荆楚大疫”,诸此等等,希望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创新。

那在你的眼中,钟南山爷爷身上的哪些细节触动了你?这些细节表明他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结合这节课学习要点:

1、认真观察抓细节

2、写作手法来帮忙

3、抒情议论齐上阵

4、创新精神拓思路

请以《我眼中的钟爷爷》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