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你是怎麼看的?

雲在雲上飛


俗話說得好: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中國人,哪怕是鄉村野夫都懂得這句話的含義。

人的一生就好像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風風火火匆匆忙忙一輩子,然而這一輩子應該懂得許多道理才不白活一生。

年輕氣盛就有於水滸傳中的江湖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為朋友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自古及今多少人都將青春年華荒度在這上面,其實是很不值得的,朋友義氣固然重要,但是應該有個度,而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最終事業未成,荒度一聲,所以說少不看水滸就是這個意思。

人窮其一生都在苦難中磨鍊成長,一輩子說長便長,說短也短,經歷的世事太多太多了,豐富的社會閱歷已經讓人身心疲憊,如果再去學習三國演義中的計謀已無必要,即使三國演義中的計謀高明的很,最後也逃不過命運和老天的安排,清清靜靜過一生,雖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還是應該有一定的度,演義中的三分天下時局已定,再有計謀再努力也是徒勞,知天命就該順應天明,不做無謂的功夫,這才是大智大勇。所以說老不看三國是大智慧。

我分析的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有道理嗎?歡迎留言。





六千年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是一句已經被人傳爛了的話,很多人把這話當作至理名言,因為這話的解釋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大致意思是說:年紀大了的人不宜看《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講的是三國逐鹿中原的故事,通篇都是權謀、算計和戰爭、殺戮,年老之人再看這些只會變得更加內斂、深沉,再者《三國演義》講述了“是非成敗轉頭空”的人生哲理,容易讓老年人更加哀傷,於身心不利。年輕人不宜讀《水滸傳》,因為《水滸傳》裡講的都是好勇鬥狠的江湖好漢殺人越貨的故事,血腥味太濃,難免有教唆年輕人犯罪的嫌疑,容易讓年輕人誤入歧途或者變得衝動勇武。

但實際上,老年人不妨看看《三國演義》,因為老年人要想讓自己變得更加睿智,就應該多學學《三國演義》裡的一些有益的權謀和變通之策,以防不思變通、墨守成規。同時,也應該通過《三國演義》看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豁達,人生百年不過轉瞬,還有什麼看不透的呢?這樣,老年人就更平和、豁達,更知道惜福,好好安度晚年。

年輕人不妨讀讀《水滸傳》,看看《水滸傳》中的北宋社會是怎樣的黑暗腐朽,殺人越貨習以為常,好勇鬥狠為家常便飯,看看這些好漢是如何一怒之下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就知道什麼叫“衝動是魔鬼”了。就更應該知道在當下這個法治社會該如何自愛、自重,更應該珍惜如今這個平安穩定的大好環境,好好努力工作,好好珍惜家人。

看看武松在孟州聽了“金眼彪”施恩的唆使,就為他出頭打了蔣門神,勒令蔣門神退出孟州地界,結果,強出頭的武松被施恩利用,當了“黑吃黑”的惡霸打手,掉進這個旋渦,以致引火上身。蔣門神背後的黑惡勢力張團練和張督監聯合起來算計武松,險些害了他的性命。也正因此武松才有了一生唯一一次的濫殺無辜:血濺鴛鴦樓,殺死無辜人命十幾條,成為武松一生的一個汙點。年輕人看了這個故事,應該引以為戒,這難道不是《水滸傳》給年輕人的有益教訓嗎?

最後,其實人的修養和素質真的提高到一定境界,不論在什麼年紀都可以看《三國演義》或《水滸傳》,不論看什麼書都能夠“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把糟粕的東西摒棄,從中吸取有益的養料。人之所以會犯錯,罪過豈能在書?罪過的根源還是在人自身的素質、修養不夠而已。所以,“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話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它的不合理之處,關鍵還在於個人自己把握。


喬鞅


少時就聽說長輩閒談時說,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當時年齡小沒多想,隨著歲月磨礪,略有感悟!

三國是群雄並起,各為其主,謀求霸業之時,各種計策發揮到淋漓盡致,如王允的連環計,周瑜的美人計,諸葛孔明的空城計,曹操的離間計等甚至有死諸葛害死活司馬之說,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精彩紛呈。成年人在創業和應付各種場面時通過讀三國與實際相結合,而得到教益,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其事業的發展。而老年人應安於晚年,寬於心,不應該看那麼多的爾虞我詐,再看三國對於晚年的人沒有多大的意義,尤其是現在處於太平盛世,更不能有太多的心機和心計,安享天倫,其樂融融,何樂而不為呢?

那為什麼少不看水滸呢?水滸中的所謂英雄多是義字當頭,看重私交,打打殺殺,一言不合便草菅人命,不計後果,做事沒個度,當然在某方面也與當時社會現狀有關。在現實生活中,少年還未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很容易受到故事情節的感染,遇事熱血沸騰,學起裡面的江湖習氣,拉幫結派,特別是在當下和諧穩定法制的社會中更不適合那一套,於人於己於社會都無益處,所以少年不宜看水滸,更不能沉溺於裡面的故事情節!


魏峰81


說明了學生忙上學,老人打麻將,都沒有時間看小說。


社會主義小書童


老不見三國,少不看水滸。應答,越是受歡迎的書不外乎四個字,怪,力,亂,神,老不看三國是這部書卻實寫得好,把三十六計都融合進去了,老人本就成熟再看看三國就更精了,意思是人學奸了,少不看水滸,這部書在四大名署中是比較次的,動不動就打怕官府就上梁山,年青人本就衝動,怕有些年青人仿效,弄出不好的事來,大至就這個意思。


9紫氣東來


少不讀水滸,並非章回小說藝術特點不強,也不是故事情節不能引人入勝,我個人認為,全書突出的是一百單八將造反的故事,人格塑造的人物性格大多直率並有明顯的反派意識和暴力傾向,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來說思想上是某種蠱惑,正如孔子所說,年輕之時血氣方剛戒之鬥,因此,要有指導性的幫助他們閱讀。

老不看三國。三國演義充滿著智慧和權謀。


夢臻


其實也不盡然,我爺爺是個高中語文老師,從小我就在他的書櫃裡看完了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還有像狄公案,包公案,海公案等。我看水滸傳覺得主要看的是快意恩仇,打抱不平,但也沒說看完了就出去惹事揍人,但相比於水滸,我更喜歡三國演義,小時候覺得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鬥智鬥勇非常精彩,也讓我瞭解到如何與身邊的人相處。其實看水滸也好,看三國也好,主要先把目的定好,那就是對生活和學習工作有什麼參考和幫助,帶著目的去看,帶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看,我覺得無論年齡這些作品沒什麼不能看的!


時胖紙說詭事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指的是四大名著裡面兩個名著人物的年齡和和所做的事。會引致在老和少之間對發展影響不會的引導。

為什麼怎麼說呢?

三國故事看上去都是紛爭,戰鬥,陰謀詭計,分分合合。但是你要多看三國幾次,你會發現看到一點,三國重要人物,出場年齡都是很年輕的,比如馬超(19歲)大破曹軍,關羽,張飛,也是很年輕就出場了,趙雲也就很早就出場跟著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了,還砍能帥旗。而蜀漢算,劉備出場年齡就已經很大了,28歲,單身狗沒事業,諸葛亮也是比較晚的一個。少年姜維也算一個吧

呂布更是一個案例,年紀輕輕成名,獨戰三英和七雄,還抱著貂蟬。人生巔峰啊!!

好了,再看看孫策吧,死的時候26歲,孫權是他的弟弟,才多少歲,就管理江東了,還能抵抗曹軍,更不用說甘寧,淩統這些猛將了吧。

那曹營裡面就不用說了,曹家父子都是很早就出來成名的,手下猛將也是很多,但是基本出場的時間沒其他家的早,但是也很年輕的。後期的鄧艾,鍾會都是很年輕就獨擋一面的人物。文官系統楊修更是年少成名。

想想你老了,身體各種不好的時候,你的激情不在了,哪裡還能看三國這種熱血最強的故事。那種年少衝動,殺個七進七出,過五關斬六將,戰三英檔七雄。就都算了,還是睡睡的好。

少不看水滸,是因為水滸的故事。更像一些現在社團的故事,小年輕如果看多了,會出現一種模仿的影響,特別裡面的義氣,和動不動就砍人的情結,一定要有家長指引的,要不就會出事,特別會走歪了。社會的根基就會腐蝕,變得有點亂,控制不住。



再看看


靜心匠道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怎麼理解,有什麼意義"?

個人認為,處在青少年時期的朋友們,正是學習文化知識,撐握專業技能的階段,而《水滸》是一本描寫"綠林好漢"殺富濟貧、佔山為王,部分激進之士反官府、反朝廷的書籍,如果讓"江湖義氣"和"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灌輸了他們的思想,勢必會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水滸》非常不適合青少年閱讀。

《三國》是一本,處處充滿著"腥風血雨"和"陰謀詭計"的讀物。做為老年人,應該六根清淨,平時澆澆花、釣釣魚、溜溜鳥、跑跑步,加強身體鍛鍊,時常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才能健康長壽!才能安享晚年生活!因此,才有老不看《三國》俗語。

個人淺見,回答完畢。謝謝!




趙大哥用戶5813035669


少不看《水滸》,因為水滸所描寫的都是一群亂七八糟的各類豪傑,殺人放火,雞鳴狗盜無所不包。因少年者尚處於是非不辨的童萌狀態,及易沾染各種不良習氣而走入歧途。

老不看《三國》,是因為老年人很脆弱,當老年人看到昔日的英雄豪傑結局都是那樣不幸的時候,難免傷感。尤其昔日諸葛謀略蓋世,結果只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哪個看到這些都難免心情沉重,乃至於潸然淚下。雲長義薄雲天,死時身首異處。翼德忠勇無雙,死得可惜。這些都不是老齡人所能接受的。後來更加慘烈,諸葛死後,人們都寄厚望於姜維,不想姜維及關、張、諸葛之子結局各個不幸。更何況人們看三國都會感情傾向於劉備,不想偏偏天不助人願,劉家結果不佳;不僅未能匡扶漢室,還痛失三分天下。所有這些都不是人們想要的結果啊!

所以老齡人看了《三國》難兔會悶悶不樂長噓短嘆而影響身體健康。畢竟老年人經不起感情的折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