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活只要不慫,任何困難都能撂倒。


面對生活只要不慫,任何困難都能撂倒。

《孫子兵法》裡說,成大事者有三戒:毋貪,毋忿,毋急。古語常言:智者,不應與愚諍,愚罵而智默,即為勝彼愚。

有智慧的人,從來不和愚昧的爛人爭論,如果對方罵你,你不予回應其實就已經勝過他了;智慧的人他們心中有一片淨土,是給自己的平和,因為和不講理的爛人爭論永遠都是輸家。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世上,總有一些爛人神出鬼沒,讓人不避不及。

生活,面對爛人爛事,太認真你就輸了。

其實,爛人之所以爛,是因為他們不可理喻,你越糾纏,就會越爛,讓你跟著他一起爛,真正有格局的人,會恰當的認慫。

生活中,跟一個不講理的爛人理論,真的會拉低你的層次。

現如今流行一句話:如果你被瘋狗咬了,難道還要咬回去嗎?

如果你這樣做了,就和狗是沒有區別的,所以,與其跟不在一個檔次的不講理的爛人糾纏,還不如瀟灑的離開,人怕的不是輸,而是被爛人拉低了檔次。

兩個人的認知不在同一個檔次上,話不投機半句多,其實多說一個字都是浪費,不跟不同層次的人爭辯,因為素質差,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彌補的距離。

一個遠不如你的人,和你價值觀相差甚遠的人,是永遠也不可能理解你的;與那些和你相距甚遠的人爭論,是一種無益的損耗。

因為,你不可能用辯論擊敗無知的人,所以當你在生活中,不被理解時,不需要急著爭個輸贏,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釋。

因此,不同層次的人,不必刻意溝通,更不必試圖去改變對方,不與他們做過多無謂的爭辯和糾纏,就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生活中,跟一個不講道理的爛人糾纏,會讓你的生活和心情變得很糟。

生活中,切記不要讓那些爛人爛事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因為不值得。

和一個不講理的人說話就是對牛彈琴,毫無意義,同時浪費了你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永遠不要試圖把這種人拉回到講理的人軌道上,也不要嘗試浪費言語相勸。

俗話說:狗改不了吃屎。話糙理不糙,真的,不講理的人,是思想認知出了問題,一個人的認知是根深蒂固的,那是融在血液和骨子裡,很難改變。

所以,不要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不講理的爛人身上,與其聽他們胡攪蠻纏,引起自己的憤怒,還不如離遠點,便會相安無事。

遇見不講道理的人,切記糾纏,而是心平氣和的做自己,他想說什麼說去吧,自己心裡有數就行了;如果你去糾纏,勢必會將你的生活,心情摧毀掉,面對不講理的爛人,不浪費一句話給他們,只是聽著,然後沉默,不自尋煩惱,選擇心平氣和的看待,不給自己找不愉快。

遇到爛人爛事,不執著,不固執,不爭高論低,不爭長論短,想方設法遠離這種消耗我們人生的事情,並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用一個快樂的心情,過自己的日子,去遇見更好的自己。

不講理的爛人,他們的世界裡本來就是混亂的,在他們的眼裡,沒有做人的底線,沒有做事的規則,沒有為人處事的道理。

如果,你被不講理的爛人激怒了,那麼你的平靜生活也會被攪亂,不僅贏不了東西,反而還會輸了很多東西。

生活,有時候,太認真你就輸了。

生活中,跟一個不講理的爛人說話,就是在浪費時間。

一個成熟的人,面對一件事情時,往往要先考慮到後果,而不是爭一時的輸贏。

有時候,面對無法交流的人,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與其雙方爭執的面紅耳赤,不如沉默以對,面對不講理的人,只要一認真,你就輸了。

同不講理的爛人爛事糾纏,最終往往有兩個結果,一是,你贏了,但是卻要因此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很多精神上的損失;二是,你輸了,羊肉沒吃到了,惹了一身騷。

但是,不管哪種結果,你都是輸。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實是可以試著避免的,你越是在爛人爛事上糾纏,只會越來越糟糕,所以,與其義憤填膺,衝上去跟他們辯個是非曲直,不如,敬而遠之,靜觀其變,遠離爛人,也就會少很多爛事。

人,要學會穩重成熟,不要習慣跟爛人爛事較勁,在爛事上糾纏,因為你贏不了。

“貪則多失,忿則多難,急則多蹶。”意思是:貪心就會失去越多;忿怒,就容易有難;急躁,就會摔跟頭。

大道至簡,古今通用。

不懂得剋制慾望,就會被慾望吞噬。許多大事,都敗在一個“貪”字。

慾望是人之本性,但慾望過甚,變成了貪婪,就會左右人對利害的判斷,面對危機時不夠警醒;也會讓人走著走著,就忘記了當初為了什麼出發。

剛起步的時候,每個人的目標都很堅定,越往上爬,誘惑越多。如果不懂得剋制慾望,就會被慾望帶偏,走上歪路。

慾望過多而不知滿足的人,永遠都找不準自己的方向,左右他們的只有一顆功利心,或貪名,或圖利。

小貪失信,大貪失德。只有嚴於律己,才能登峰造極。

我喜歡的一位作家曾說:那些衝著賺錢去的人,多半都沒賺到錢,反而是那些認真做事的人,在把事情做好的時候,順道就把錢賺了。

確實是這樣,過分貪圖名利的人,多半都會為名利所累, 要麼是因目標過多而分散了精力,要麼是拿了太多不該得的而付出了代價。

想要的越多,能得到的越少。目標高遠的人,首先要剋制自己的貪慾。無論走多遠,都不忘初心,才能走到自己想要的地方。

不懂得處理情緒,就會被情緒控制。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最大標誌之一,就是有足夠強的情緒管理能力。

壞脾氣從何而來?無非是對現狀的不滿,無非是因為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有著自己無法逆轉的落差罷了。

所有讓你不滿的事情,都有一個你力所不能及的癥結。

比如說,今天因為別人的不理解而動怒,明天又因為別人的不理解而動怒,到底是別人理解能力差,還是自己溝通能力差?

學會透過情緒看問題,是成長的必經途徑。如果不去嘗試找出情緒背後的癥結,那麼以後碰到同樣的問題依然會束手無策。

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人,容易在狂躁時失去理智,在沮喪時失去鬥志,既看不清成長的障礙,也看不到前進的光明。

志向越是遠大,越是要修得一顆平常心。不懂得為成功忍耐,就要忍耐失敗。很多人都認為自己身懷絕技,期待著一鳴驚人,卻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施展拳腳,其實他們的懷才不遇,都不過是眼高手低。

急躁,是成長路上的大忌。整天想著做大事,看不上身邊的小事,最後只能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因為,每一件大事,都是由無數小事鋪墊而成。能把小事情做精湛的人,才有可能把大事辦得完美。

況且,想要在一個領域裡做出成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越是要走得遠爬得高,越是要把腳下的每一步都踩穩。

大多數人的失敗,都是敗於實力不足,卻求勝心切。心急就容易付出慘痛的代價,熬不到翅膀硬的那一刻就起飛,註定是要摔跤的。

當我們的能力與野心不夠匹配時,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積累,耐心等待。

任何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越是光明的前景,越是要經歷坎坷,如果不懂得忍耐成長的低谷,就要忍耐生活的困境。

人生最長久的收穫,其實就是珍惜。人要知足常樂,什麼事情都不能想繁雜。生活,是用來成長的;智慧,是用來飛翔的;眼淚,是用來堅強的;幸福,是用來珍藏的……滄桑,或許會催老了容顏,但經歷,永遠是人生中,一筆無價的財富。

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勇者。凡事皆有極複雜之時,拆得開的,便是智者。凡事皆有極關鍵之時,抓得住的,便是明者。凡事皆有極矛盾之時,看得透的,便是悟者。凡事皆有極重大之時,沉得住的,便是靜者。凡事皆有極寂寞之時,耐得住的,便是逸者。

幸福的滋味是甜甜的,偶爾酸酸的;遺憾的感覺是苦苦的,偶爾辣辣的;凡事要靠自己,改變命運更要靠自己;凡事需堅持、凡事需忍耐、凡事需付出、凡事需盡力;世上沒有天生的強者,強者是磨練出來的。

我喜歡欣賞風景,無論是小橋流水的自然、淡雅,還是驚濤駭浪的雄渾、壯觀,對我而言都是一種視覺和心靈的享受。不過,相對而言,我更喜愛欣賞的還是人生中的風景。喜怒哀樂、功過得失在人生中都堪稱一景,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而最富有魅力,思想最為深邃的當屬人生逆境中的風景。

生活中,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積極的心態能幫助我們獲取健康、幸福和財富。

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其實,人與人之間並無太大的區別,真正的區別在於心態。所以,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他的心態。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不可能處處是逆境;人生有巔峰也有谷底,不可能處處是谷底。因為順境或巔峰而趾高氣揚,因為逆境或低谷而垂頭喪氣,都是淺薄的人生。面對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氣,那麼你註定永遠是個弱者。

古往今來,許多人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不自信。自信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動力。當你不自信的時候,你難於做好事情;當你什麼也不做不好時,你就更加不自信。這是一種惡性循環。若想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就得與失敗作鬥爭,就得樹立牢固的自信心。

心動不如行動,雖然行動不一定會成功,但不行動則一定不會成功。生活不會因為你想做什麼而給你報酬,也不會因為你知道什麼而給你報酬,而是因為你做了些什麼才給你報酬。一個人的目標是從夢想開始的,一個人的幸福是從心態上把握的,而一個人的成功則是在行動中實現的。因為只有行動,才是否滋潤你成功的食物和泉水。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開心,也有失落。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麼生活對於我們來說永遠都不會坦然,永遠都沒有歡笑。人生應該有所追求,但暫時得不到並不會阻礙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擁有一顆平常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潤滑液劑。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不要去強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學會適時的放棄。也許在你殫精竭慮時,你會得到曾經想要得到而又沒得到的東西,會在此時有意外的收穫。適時放棄是一種智慧。它會讓你更加清醒地審視自身內在的潛力和外界的因素,會讓你疲憊的身心得到調整,成為一個快樂明智的人。

盲目的堅持不如理智的放棄。苦苦地挽留夕陽的人是傻人,久久地感傷春光的人是蠢人。什麼也捨不得放棄的人,往往會失去更加珍貴的東西。適當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機會,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獲得。

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幾分心平氣和。”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寬容是一種美德,它能使一個人得到尊重。寬容是一種良藥,它能挽救一個人的靈魂。寬容就像一盞明燈,能在黑暗中放射著萬丈光芒,照亮每一個心靈。

人的心靈是脆弱的,需要經常地激勵與撫慰。常常自我激勵,自我表揚,會使心靈快樂無比。學會給心靈鬆綁,就是要給自己營造一個溫馨的港灣,常常走進去為自己忙碌疲憊的心靈做做按摩,使心靈的各個零件經常得到維護和保養。

每個人的一生,難免都會遭受挫折和失敗。所不同的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失敗,從而使每次都能夠深深打擊他取勝的勇氣;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在現實生活中,終日煩惱的人,實際上並不是遭遇了太多的不幸,而是根源於煩惱者的內心世界。因此,當煩惱降臨的時候,我們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暴自棄,要學會給心靈鬆綁,從心理上調適自己,避免煩惱變成心病。

有人說,快樂是春天的鮮花,夏天的綠蔭,秋天的野果,冬天的漫天飛雪。其實,快樂就在我們身邊。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真誠的握手,一次傾心的交談,就是一種快樂無比的事情。人無完人,重要的是怎麼做人。

常言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無法繞過,也無法逃避。既然如此,何不欣然接受,泰然面對。其實,細細想來,人處在逆境中並不都是壞事。有時候經歷些挫折,遭受些磨難反而會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對生活的理解也更加透徹。

人生的美麗並不僅僅在於那最好完美的結局,更多的,它蘊含在了你奮鬥的每一個過程中。不要為了目的而忽略過程,其實過程即目的。

黑暗過後必是黎明,陰霾散盡,依然溢彩流虹,不必問夢斷何處,不必問何處月明,狂沙淘盡放得金,相信自己。

我們可以轉身,但是不必回頭,即使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走錯了,你也應該轉身,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頭怨自己走錯了。

人生路,是不能回頭的,因為流水不會倒流,時鐘不會逆轉,一切事只要過去,就永不再回來,我們自一出生,就踏上了這樣一條不歸路。

困境使我知命。所謂知命,就是知道命運反正是不可能都遂人願的,人呢?必然不能逃避困境,而是要正眼看它。你下棋嗎?你打球嗎?其實人生的一切事,都是與困境的周旋。

生活!!那不就是一場沒把握的賭博嗎?它是殘酷的,精彩的,危險的,自那小生命落地哇哇哭叫的那一刻開始,命運將已經決定了你必須參與這場遊戲當中來,它沒有絕對的勝利也沒有絕對的失敗,而這場漫長的等待,充滿著太多的意外和驚駭,又有多少人不會因為對這場遊戲的恐慌和極度壓力而慢慢的消沉,然後選擇放棄它,結束它。

接受現實吧!!人生就是這樣,為了生活而苟活。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愛,愛是需要自己去建立。

如果你覺得仍然不夠,你也可以一個人靜靜的思索,於天,與地,與上帝或是佛祖都談談,那樣就能使你更清楚什麼是生,什麼事死。總之,千萬別把自己封閉起來,你要強行使自己走出來,不光是身體走出屋子去,思想和心情也要走出去,走出一種牛角尖去,然後你肯定會發現別有洞天。地獄和天堂都在人間,地獄和天堂是人對生命、以及對他人的不同態度罷了。友誼、愛、以及敞開自己的心靈,是最好的醫藥。

但是,愛,或者友誼,不是一種熟食,買回來切切就能下酒了。愛和友誼,要你自己去建立,要你自己親身投入進去,在你付出的同時你得到,在你付出的同時,你必定以及改換了一種友情,有了一種新的生活態度。

其實,人這一生能得到什麼呢?只有過程,只有注滿在這個過程中的心情。所以,一定要注滿好心情。但誰要逃避困境,困境並不會躲開誰,誰要是封閉自己,誰要總是整天看什麼都不順眼,誰要是不在愛和友誼之中,而是在仇恨交加之中,試問他能有什麼好心情呢?其實,愛、友誼、快樂、都是一種智慧。

困境,磨難猶如人生的老友,時時伴隨。對待困境、磨難有兩種態度,一種是主動迎接,一種是被動承受。只有主動迎接磨難的人,才能在忍受磨難的痛苦時,以坦然的內心面對磨難,戰勝磨難。

困境能使人優秀,如果既想成為優秀,有逃避困境,這樣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

艱難和困惑就是生命本身,這是與生懼採的。否則人生豈不就簡單了。

在世俗的價值體系裡,有用就是有意思。在個體的靈魂世界裡,有意思才有用。

前者關心的是錢權,後者在意的是趣味。前者在人生的境遇裡,可閱無數腔調和嘴臉。後者在自我的精神領地,會洞見眾多空虛和無聊。

沒有誰會在物質世界一輩子有用,前呼後擁者終將跌落。而有趣的靈魂卻可以老而彌香,因自身的豐富曲徑通幽,生出大意境大滋味。

有趣,就要耐得住孤獨和寂寞,不為外在的熱鬧所動。《世說新語》有“管寧割席”事,“(管寧和華歆)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華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在共同的追逐那裡,到處是一丘之貉。唯於共同的堅守處,才能看清誰跟誰是同一路人。

有趣,是安靜靈魂的香味。熱鬧處,必然是慾望升騰處。浮華,喧囂,奢靡,濃豔,衣香鬢影,燈紅酒綠,爭名奪利,互相傾軋,都不會呈現沉靜的靈魂。這樣的場合,有趣是不可能了,在渾濁中,能全身而退,就是難得的乾淨。

人生最大的困局,不是自己活得好與壞,而是太在意別人說好與壞。

太把自己當回事,難免有些自傲。而太把別人當回事,又缺乏足夠的自信。本來心情蓬勃葳蕤,別人三言兩語之後,便很快一塌糊塗了。這樣的人,往往脆弱而多疑。

無論跟誰,傾注太多,就會牽制太多。別人如果不能是幸福的擺渡者,但至少,不應該是快樂的掘墓人。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比活在別人的目光裡重要。畢竟,自由而不自我,才是抵達內心輕鬆的法門。否則,太在乎別人怎麼看,要麼縮手縮腳,要麼畏首畏尾,疙疙瘩瘩,總之痛快不了。

更何況,懂你的人,自會尊重你呵護你。不懂你的人,即使為其傾盡所有,也是枉費。因為,你在人家那裡,可能都不值一提。

真的不要在乎那麼多,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焦頭爛額,其實,都無足輕重。

一個人最大的尊重,是自己給的。雲波詭譎的人心,靠不住也捉摸不透,前一刻捧你上天,後一刻就可以把你重重摔下來,甚至,還可能踏上一腳。所以,管它呢,活自己就是了。你覺得自己無與倫比,就不必在乎別人說三道四。

一輩子活在別人目光裡的人,多麼可憐。如果沉陷在這種虛榮中,又未曾獲得過些許快樂,又是多麼可悲。

深重的自卑,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有的人徜徉在山腳,有的人自壓于山下。

每個人都會有對等的煩惱。不要以為混到馬雲的分上,就可以不用為錢發愁了。事實上是,越是有錢人越會為錢發愁。要麼是太多了,不知道怎麼花。要麼是覺得太少了,不知道怎麼辦。

是的,一點兒都沒錯:越有錢的,越沒錢。沒有智慧輔助的富人,永遠只是暴發戶。金錢能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快樂,就會帶來多大的苦惱。所以,有錢人比窮人更需要智慧。因為填飽肚子有點力氣就夠了,而駕馭足夠多的金錢則需要理性、眼界和格局。

簡愛意外地得到伯伯的一筆2萬英鎊的遺產。她沒有獨吞,而是平均分給了幾個表兄妹。這對於從小寄人籬下受人欺侮的她來說,超出了成長的本分。從貧窮的寒冷中走過來的人,沒有走向狹隘和自私,這樣的人,人格力量溫暖而通達。

生活沒有故意偏袒誰,也不會有意刁難誰。好的壞的,都會一股腦兒到來。活得幸福的人,不是沒有煩惱,而是計較的少,放下的多。也就是說,他們幸福,只是會幸福罷了。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