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高速戰機為何不再是主流了?

劉禹祺---


魂舞大漠的看法,以高空截擊為能的戰鬥機,其綜合性能,比如對地攻擊,空中格鬥,存在效能不高的現象,表現欠佳,反而不如中亞音速的戰鬥機,因此高空高速失去精神,不再被優先發展。然而進入體系作戰以後,高空截擊作出高空戰鬥性能突出的平臺,並沒有退出戰爭,尤其是俄羅斯,在米格-31大量現役裝備的情況下,仍有計劃向前發展,一款T-60似在研製當中。因是,戰鬥機發展,當以自家判斷,不好跟風。可攔截轟炸機者,畢竟除了防空導彈,就是高空高速戰鬥機。我們猶在使用,一款殲-8,頻頻出現在電視畫面中。如果有人說,中亞音速的戰鬥機是發展主流,個人並不否認。

視角不同

觀察問題的結論則大有不同。可以觀察的點,正是三代飛機,作為三代王的蘇-27,接近2.4馬赫,就是美國的F-15,也在2.5馬,可以理解為二代的尾巴嗎?莫說四代機F-22,超音速巡航正是其4S標準之一,不開加力到了1.7馬,雖說不比米格-31的雙三,但此前的責任,並不等於完全喪失掉。高度與速度,仍然是一種能力,或者是一種追求。作戰飛機要滿足極限條件下使用,越南的空戰並不能證明什麼,毫無空戰實力的對方,根本沒有招架之功。致說海灣戰爭,打的是太空和體系優勢,與高空高速無涉的。

體系下的空戰

誰合適派誰前去,如果沒有,用什麼?發展什麼,不發展什麼,對外軍有所借鑑參照,但不能作為主要的依據,還是建立有自家判斷的好。不拘泥於常規,才能收到不隨波逐流之功。如果缺乏高空高速,制敵就缺少了一種制空手段,體系下的空戰,個個精神,原因就在於各型平臺的無縫對接,建立各型飛機優勢,就能實現空戰無障礙,反之,即會付出較大代價。可見跟風,或失去自家判斷,根本要不得。


魂舞大漠


高空高速戰機依然是現在戰機的主流之一,而且更是後面的發展趨勢。

一般來說,高空高速戰機是指從2代機時代開始的,最大速度達到2馬赫左右,最大升限達到2萬米左右的戰機,比如俄羅斯的米格21,米格23,美國的F-4,我國的殲7,殲8等。這種追求的發展,到了俄羅斯的米格25、米格31時達到了頂峰,其最大速度達到2.6-3.2馬赫,最大升限達到2.4-3萬米。如果再考慮到偵察機,還有美國的SR-71,也在這個速度/高度區間。

到了3代機時代(中國劃代標準),戰機開始強調亞、跨音速機動性,對高空、高速的追求沒那麼高了。但是,從數據上看,3代重型戰機在強調亞、跨音速機動性的時候,對高空、高速的要求依然不低。比如以F-15為例,其最大速度可以達到2.4-2.5馬赫,最大升限也達到了2萬米左右。這個數據,顯然比殲7還是要強的,與殲8II相比也不差,甚至更高。俄羅斯度蘇27,最大速度也達到了2.35馬赫,也是同理。至於我國的殲10,最大速度也是超過2馬赫的。即使是不強調高空高速的F-16,最大速度也接近了2馬赫。

到了4代機時代,特別是F-22,雖然其最大速度因為隱身塗料的原因,最大飛行速度沒有F-15那麼快了,但是,實際飛行速度卻更快了:1、F-22擁有超巡能力,可以常時間的以1.56-1.7馬赫的速度飛行;2、F-22武器內置,不影響氣動,掛彈後對飛行速度的影響不大,而F-15所謂的最大速度,是空載時的速度,當其掛4枚中距空空導彈、4枚格鬥導彈後,最大速度直接降到了1.7馬赫左右。所以,實際還是F-22飛的更快。我國殲20、俄羅斯蘇57也是同理。至於F-35與殲31,也是同樣的道理——比如F-35最大速度1.6-1.8馬赫,這是內置2枚空空導彈加2枚1噸級的制導炸彈後的速度。

至於更新一代戰機,也就是本文劃代裡的五代機,其他文章裡的六代機,則更加強調高空高速,甚至希望是臨近空間飛行(3-5萬米高空),最大飛行速度5-6馬赫。只是可惜的是,目前的技術水平,似乎短時間內還難以支持建造出這樣“性能卓越”的戰機。所以,美國在新一代戰機設計中,已經要求沒有那麼高了,退而求其次,更加強調航程、隱身、航電系統、智能化、一體化作戰了。不過,其對速度、高度的要求,還是比4代機高一些的。

至於偵察機類的,更不用說,聽說過SR-72“曙光女神”嗎?是不是如雷貫耳?可惜,一直出不來。


晨曦談兵


這個原因主要是由於技術的變化,高空高速曾經受到很大的推崇,高速往往代表著給對手的反應時間更少,高度則往往意味著安全,但是隨著技術的變化,高空高速即是優點,也缺點。

缺點在現代成了大問題,當速度達到兩倍多以後速度就越來越難以提高了,且高度現在也不能歸為優勢,主要就在於技術上的進步造成高空高速目標越來越難以躲避偵查,很容易被定位,現代防空導彈等等對打擊高空高速目標是非常的容易。

這種背景之下人們就開始研究起隱身技術的問題。隱身技術可以讓戰機不易被對手發現,從而獲得更為安全的條件,這是一種新的發展趨勢。高空高速自然屬於上一代的東西了。


浴火


專家解答:

高空高速戰鬥機在上世紀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中期曾是戰鬥機發展的主流。自上世紀70年代末期第三代戰鬥機問世,高空高速戰鬥機便迅速被以中空跨音速高機動性為主要特徵的第三代戰鬥機所取代。自此至今,中空跨音速高機動性的三代戰機一直是戰機發展的主流。形成這種發展格局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高空高速戰鬥機的功能比較單一。在當時,高空轟炸機是投射核武器的主要平臺,戰略偵察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空偵察機,高空高速戰鬥機的主要任務就是有效攔截高空轟炸機和高空偵察機。在執行空中阻滯和近距空中支援方面,高空高速戰鬥機優勢並不明顯,還需要發展其他類型的戰鬥機兼顧執行相應的任務,裝備的綜合效益不高。

其次,高空高速戰鬥機的實戰表現不佳。雖然航空強國大力發展了高空高速戰鬥機,但此類戰機在投入戰場實際使用時(如當時的越南戰爭),表現平平,令人失望。曾經最先進的F-105和F-4戰鬥機的空戰交換比不佔上風,相反米格-17戰鬥機表現搶眼。這固然有當時空戰訓練的問題,但已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用打轟炸機的飛機去進行格鬥空戰,是高空高速戰鬥機力所不及的。

現代空戰仍然以中空亞跨音速機動空戰為主。英阿馬島戰爭、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的空戰表明,制空作戰的主要打擊目標還是戰鬥機,行動方法是空中尋殲、戰鬥空中巡邏和護航,空戰高度多數在6000米以下,速度多在M數0.8~1.3之間,在這:一高度—速度範圍內,高空高速戰鬥機難有作為。

在借鑑越南戰爭空戰經驗後發展起來的高機動性戰鬥機(如F-16和F-15、蘇-27),配裝了先進的火控雷達、空空和空面突擊武器,兼具制空和空面作戰能力,迅速取代高空高速戰鬥機,成為戰鬥機發展的主流,高空高速戰鬥機很快便退出了歷史舞臺。




迷彩之戀


高空高速戰鬥機為什麼不再是主流,道理很簡單,由於雷達技術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有人飛行器的話,那麼它的最高速度也大約就是在三馬赫左右,這樣的飛行器在現代雷達和遠程制導武器面前相對來說還是脆弱的。所以隱身反雷達,防追蹤才成為主流。


應雲峰


單一性能的截擊機已不適合現代空戰了。當今各國空軍都在發展一個平臺多種性能的綜合作戰飛機。這樣即省成本又有較率。


龍行雨6


首先,高空高速依然是戰鬥機發展的趨勢之一,只不過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現代導彈和雷達電子系統的發展,使得影響空戰勝負的關鍵因素變為隱身性能、雷達性能、導彈性能,相對而言,高空高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徵遠侯


戰鬥力再高空高速高機動性也不是導彈的對手,戰場生存靠超視距,高感知度,高隱身。


無所謂的輕風


戰鬥機高速能有多高?能不能跑過防空導彈?若能跑過,高空高速仍然可以稱霸,若果不能則是靶子,所以須要更好的發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