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甘正傳》中的珍妮始終不願意和阿甘在一起?

象形地理


《阿甘正傳》中珍妮和阿甘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兩個人沒有其他的朋友,從小就形影不離。但是長大之後的珍妮卻不願意和阿甘在一起。

在我看來主要原因還是來自珍妮不幸的童年。

在阿甘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珍妮的父親喜歡“撫摸”她,由此可以推斷幼年的珍妮是受到了酒鬼父親的性侵。

由於她小時候的這段童年心理創傷,導致她很叛逆,並且一直想逃離原來的住處。小時候沒有能力,長大之後寧願居無定所,四海為家卻不願意再返回老家。還記得珍妮小時候再一次遭到父親的家暴時,她帶著阿甘來到了玉米地裡,祈禱上帝把自己成一隻小鳥,飛得好遠好遠。電影裡還有一個片段就是珍妮回來之後看到以前的房子崩潰大哭,可以說她的童年陰影是她揮之不去的噩夢。

珍妮明白阿甘不可能是能帶他遠走高飛的那個人。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了他。在我看來,珍妮一開始是沒有喜歡阿甘的,可能是把他作為自己的摯友,是她永遠的港灣。在後來的生活中,她可能意識到自己已經愛上阿甘,在她一次又一次受到了傷害之後,最終選擇回到家鄉。也許那一次回去,是她鼓足了勇氣,想和阿甘共度餘生,但是在看到以前父親住的房子之後,她再次選擇了逃離。

最後的珍妮有了小阿甘之後,開始過上正常的生活。在得知自己時日不長時,她可能選擇了與這個世界和解,和阿甘結婚,一起度過最後的時光。


經典影視片段欣賞


舉手,這個問題我有話說。

我第一次看《阿甘正傳》是在上大學的時候,當時看完也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珍妮就這麼喜歡折騰,和誰在一起也不和阿甘在一起,後來慢慢才理解了她。

沒有依傍的童年

童年時期的阿甘因為智力問題受到大家的歧視和捉弄,他無疑是不幸的,但他還有母親和珍妮,這是他的依靠,可以帶給他足夠的慰藉,但珍妮卻比阿甘更加孤獨。

珍妮的酒鬼父親喜歡“撫摸”她,這讓她非常痛苦,但這種痛苦不是阿甘的陪伴就可以緩解的,早熟的珍妮和懵懂的阿甘在心靈上是不對等的,所以她讓阿甘幫她一起祈禱,讓她變成一隻小鳥。

阿甘有足夠的理由喜歡上珍妮,珍妮卻不會對阿甘動心。

阿甘的世界太簡單了,能治癒她的只有遠方。

錯位成長的青年

阿甘和珍妮有著完全不同的生長軌跡,當阿甘傻人有傻福的時候珍妮恐怕已經在這個世界上經歷了太多黑暗和墮落。

這是阿甘的奮鬥之旅,也是珍妮的療傷之路。

她一直活在童年的陰影之中,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阿甘在她的世界裡是一抹簡單的純白,但他不能淨化她的灰暗,所以他們短暫重逢,長久告別。

可同樣的,珍妮也不能完全拒絕阿甘,因為他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全心全意愛她的人,於是就有了那一夜。

也許珍妮也想過留下來和阿甘共度餘生,但她知道她不能給阿甘同等的愛情,所以她離開,她覺得他值得更好的人。

與這個世界和解

小阿甘的存在是珍妮與這個世界和解的契機。

她終於在撫育另一個生命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解藥,在最後的日子裡,她和阿甘結婚了,過上了平凡的生活,這恐怕是她一生中最平靜快樂的日子。

我一直不覺得珍妮對阿甘有愛情,但無疑他們需要和彼此在一起。

《阿甘正傳》是阿甘創造奇蹟的故事,也是所有人與自己命運和解的故事,我喜歡阿甘,也喜歡珍妮,這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夏洄聊劇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看看珍妮什麼時候愛上的阿甘,畢竟最初她可沒有對阿甘產生愛情。

那麼,她到底愛阿甘嗎?什麼時候愛上的呢?我認為她對阿甘的愛是經歷了生活的殘酷才產生的,所以,當她想好好愛的時候,確沒有時間了。為啥這麼說呢?

她和阿甘算得上青梅竹馬吧?直到珍妮離開他去外面的世界之前,他們都在一起。阿甘小時候由於腿戴了矯正器,沒有小夥伴陪他玩,只有珍妮不嫌棄他,安慰他,還和他成為了好朋友。

每次阿甘被欺負,他都想起珍妮的話,叫他跑,玩命的跑,所以,那些欺負他的人沒有一個追得上他,你想想,這對於天真的阿甘來說,他定會認為珍妮是她的天使,為啥?阿甘後來因為跑得快這個特長,在大學裡過得很愉快,他參加了橄欖樹比賽,並每次為團隊贏得榮譽。那時他不會覺得自己沒用,不會覺得自己很傻了。所以,他是很愛珍妮的。就更不用說他在戰場上的立功也是因為跑得快,救了戰友。



那麼珍妮當初為啥沒有對阿甘產生愛情?因為她覺得阿甘不是自己心中喜歡的那個樣子,她覺得阿甘一根筋,雖然她把阿甘當成她最信賴的人,當成最好的哥們,但還是沒有愛情的那種感覺,而且最重要的是她認為阿甘應該不知道什麼是愛,覺得阿甘只是把她當成好朋友,別人都看不起阿甘的時候,只有她願意跟他成為好朋友。

直到珍妮談了幾次戀愛,發現沒人能給她像阿甘那樣的安全感,沒有人對她像阿甘那樣全心全意的愛她,加上她一直追求的歌唱事業也絲毫沒有起色,沒錢,沒愛情,沒事業,很迷茫,這個時候,珍妮再見阿甘時,阿甘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阿甘,他現在有穩定的工作,事業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什麼都變得比以前好,但唯一不變的是:還是那麼愛珍妮。



最能打動我們的場景就是阿甘衝下臺,跑過那個大廣場水池的那個畫面,他不顧一切的奔向珍妮,讓我特別感動,最好的愛也不過如此吧。這時,珍妮發現阿甘其實更有擔當,發現阿甘還是一如既往的愛她,發現以前傻乎乎的阿甘其實不傻,反而更可愛,她在外面一直過得不快樂,她覺得阿甘比她接觸的男人都要靠譜和溫暖。她發現她想要的愛情其實就在她的身邊,她發現自己很愛阿甘,可是,她還是走了,覺得自己現在去接受阿甘的愛,覺得對阿甘不公平,覺得自己應該更好一些,覺得自己有一天能坦然接受阿甘的愛時,才能和她好好在一起。

可是,當她一個人帶著阿甘的孩子獨自生活,她認為自己過得很踏實,不像以前那樣過得糟糕又不快樂。當發現自己重病的時候,知道如果再不和阿甘說孩子是阿甘的,她覺得也不公平,所以,當她想好好和阿甘在一起時,確沒有時間了。



我覺得珍妮是值得阿甘愛的,當發現自己愛阿甘時,面對阿甘的一往情深,她選擇了剋制和隱藏,她覺得這樣才能對得起他的喜歡。可作為我們來講,覺得他倆一開始就在一起多好,可是一開始就不可能啊,一開始珍妮也不知道自己會愛上阿甘。

所以,珍妮和阿甘在一起的時間很短很短,但也足夠幸福。


立花啊立花


jenny是不幸的,她的生活一直很悽慘,四處漂泊,沒有溫暖。但是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遇見了阿甘,也遇見了這世上最好的愛情。也許jenny不會想到,她的一句話換來了阿甘一生的等待,也換來了一個美好的結局。她的一生充滿悽苦,但是最後,她終於永遠地沉睡在了唯一帶給她溫暖的樹下。

我印象最深的是阿甘在jenny的墓前說“你要什麼就叫我,我不會走得太遠”,的確,在阿甘的心裡,jenny永遠都活著。他愛她,所以不在乎她愛不愛他。他的一生永遠都會記得校車上那個天使一般的小女孩,她對他笑,她跟他一起看星星,她讓他一直跑別回頭……雖然jenny並沒有一直陪伴著他,但是阿甘的生活裡一直都有jenny留下的痕跡。

Jenny一直有心結,那就是她童年時被親生父親性侵,和阿甘在一起這陰影會更凸顯,因為阿甘是那段歷史的見證人,所以她一直都在逃避,但這確是她心中拔不出的刺。最後阿甘開著推土車推平了那座舊屋,就是想幫助簡妮消除心中的魔障。阿甘是從第一眼就愛上簡妮,而簡妮是後來迴歸後才真正愛上阿甘的,那之前她一直都無法正視阿甘。愛上後她才發現阿甘有多麼的好,有多麼的愛她,但她覺得她都配不上阿甘的真誠的愛,所以再次逃離,直到得知自己有病需要阿甘的幫助(為孩子)才再次回到阿甘身邊。


Millerwho


第一次離開阿甘,是他們剛剛高中畢業的時候吧,那時候珍妮有一個男朋友,但是深愛著珍妮的阿甘不懂這些,以為那個男生在欺負珍妮,上去打了那個男生,這個時候珍妮可能會覺得阿甘破壞了她的戀愛關係,那個時候珍妮應該還沒有愛上阿甘,珍妮明白阿甘不是和她一起去追求自由的那種人,所以她走了。

第二次是阿甘跑步成為名人以後,在一次公眾演講上面見到了珍妮,那時候珍妮跟著一個男人,能看的出來珍妮雖然經常受到那個男人的打罵,但是珍妮挺愛那個男人的,那個男人能帶著珍妮去追逐自由,帶著她玩,而那個時候珍妮還是二十多歲喜歡玩的年紀。那時候她已經有點捨不得阿甘了,但是她更捨不得那個男人和她以前的生活,所以她走了。

第三次走是他們都已經到中年了,珍妮和阿甘共度一夜後,珍妮走了,那之後珍妮又走了,我覺得那時候珍妮已經知道她自己得毛病了,她不想連累阿甘,所以她走了。

1年前



我叫不緊張來臫黑龍江


一,珍妮所代表的是美國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加入了一個樂隊,到處去演唱,過著一種群居的生活,裡面的人吸毒的也有,酗酒的也有,和阿甘重逢後依舊如故。

二,珍妮不想回到自己的家,她恨自己的家,恨自己的老爸。阿甘陪她去老家的時候,她情緒失控,拿自己的鞋子扔那個房子,似乎是年幼的時候發生過什麼不齒的事情,這也許就是珍妮一直在外流浪的原因。

三,當珍妮厭倦了這樣的流浪生活時候,回到了阿甘家,珍妮也知道阿甘一直愛慕自己,回到家鄉,觸景生情,忘不去過去的種種,最後還是離開了。離開前和阿甘度過了沒有的一晚。

四,阿甘不知怎麼的,珍妮離開的日子他穿上她送的運動鞋,跑遍美國的大部分地方,後來成了名人,不斷有記者採訪。珍妮此時已生下他的孩子,過上全新的日子,做服務員,並把有關阿甘的新聞剪好收藏起來。

五,當阿甘覺得自己累了,不想跑了,回到自己的家,看到了珍妮給他的來信,於是出現了開頭的赴約。一家三口重逢時候的珍妮已經病重了。


阿濤淘電影


荒野,農場,破亂的屋子,酗酒無度的父親,他總是活在幻想中,為了表達對逝去妻子的愛,他親吻撫摸著自己女兒們。阿甘透過玻璃看到這偉大的父愛,只是在渾濁的成人價值觀裡,這種虐愛意味著亂來,在那個年代的美國,為了防止這種亂來的衝動,政府採取了禁酒措施,開始因噎廢食的舉措引發了人道主義災難,美國的黑手黨通過走私活動發了大財,沒有納入國家監管的酒精濃度刺激著金融危機重重的美國社會,整個國家陷入迷失之中。



天使珍妮

阿甘不知道的是,她的母親為了讓他爭取到與正常孩子一起入學正常學校的機會而委身於校長。校長汗流浹背的從母親的臥室走出拍著阿甘的腦袋說,孩子,你的母親很努力,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作為禮貌回應,阿甘惟妙惟肖的模仿了校長做高強度運動時歇斯底里的喊叫。

第一次等車上學,阿甘邁著機械舞步,怪異的舉動讓同為百人的同學鄙夷,即使黑人學友對他也不屑一顧,只有自我封閉的珍妮接納了他,那一刻阿甘看到了天使,天使張開翅膀擁抱了傻瓜。傻瓜阿甘在學校裡成為同學們嘲笑和欺負對象,不利落的步伐是非常非常糟糕的,珍妮不忍心看到阿甘被蹂躪而大喊:阿甘,快跑!



阿甘跑的很快,珍妮追不上他,從黃昏到月亮上了樹梢,他們一起看著星星在天上的街市裡閒庭信步,不知不覺,月亮也睡著了,珍妮依靠在阿甘身上,只希望永遠這樣,珍妮對回家充滿了恐懼,直到有一天酒鬼父親莫名其妙的喝死了。父親的死,對珍妮來說是件不好不壞的事情,她脫離了魔窟,未來會怎麼樣呢?不得而知。同樣失去父親的阿甘卻很簡單,強大的母親撐起了家,母親讓不正常的阿甘變得無與倫比的正常。



生活還在繼續,珍妮卻轉學了,阿甘繼續奔跑著追逐,美國也在經濟危機中奔跑,世界在一位叫希特勒的人威逼利誘下開始奔跑。這場奔跑競賽中,阿甘跑贏了所有競爭國民警衛隊的候選人,他很高興也很疑惑,那些身強力壯的競爭者為什麼會如蝸牛一樣的慢。媽媽看著穿上軍裝的兒子,淚流滿面,阿甘認為這是幸福的眼淚。

快跑!傻瓜

軍車上,阿甘看著跟自己膚色不一樣的戰友,他們喝著可樂談著女人,只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不厭其煩跟他講抓蝦的事情,一切都是那麼的重要。菜鳥們到了軍營,教官們要求新兵們像傻瓜一樣服從命令,阿甘成為了教官眼中的標準,一直奔跑,一直奔跑,從血雨腥風中奔跑著將一個個受傷的戰友運到安全地方,包括被炸成兩截的長官。阿甘英勇的表現得到了嘉獎,無數為了越南人民實現夢想的美國英雄們都得到了嘉獎,美國政府從好萊塢運來了英雄們夢中情人,阿甘對這些不感興趣,直到他看到了臺上一個熟悉的身影。



臺上,一個裸女抱著一個吉他彈著《回家的路》,不知道是回家的誘惑還是美體的嚮往,美軍的精英們瘋狂的想撫摸一下久違的美麗,阿甘推開了無數個無恥的英雄,他用軍大衣包裹了珍妮將她送到了安全地方,短暫的相聚,沒有點出任何火花,珍妮心存感激也懷著愧疚離開了,她上了一輛順風車,順風車司機色眯眯的盯著她誘人的軀體,充滿誘惑和未知的前途,整個國家就是這樣前行著。



阿甘被送回祖國,因為祖國覺得越南人民實現和平,事實上是反戰的政客為了選票而採取的措施。阿甘戰爭中應用表現為他獲得了銀星勳章,授勳儀式上,新當選總統尼克松表示想看看這位英雄的傷疤,阿甘很爽快的滿足了他,他脫下了褲子漏出白白胖胖的屁股上的點點滴滴結痂的傷疤,那一幕讓整個美國都沸騰了,大家都在不懷好意的狂笑。授勳儀式的外場是另一場儀式,反戰同盟聚集了數十萬人在白宮和國會山之間遊遊蕩蕩,閒逛的阿甘看到了他的天使珍妮,珍妮也看到了他,傻瓜還活著,看來一切都是命中註定我愛你,人山人海中,阿甘被莫名其妙的推上了臺,珍妮看著傻瓜成了英雄,或許整個國家都是傻了。



阿甘與珍妮久別重逢卻沒有個人相處的空間,迷茫的珍妮結束了脫衣舞舞娘的藝術生涯開始新的旅途,她加入了一個激進組織且認識一個虐待她的男朋友,珍妮在這裡接受了毒品和暴力,她希望儘快結束這荒唐的人生。她沒有想到的是,阿甘成為她的天使,阿甘從陽臺上救了絕望的珍妮,珍妮放肆情緒的哭泣和痛苦捶打著傻瓜胸膛,男人的胸膛像海洋,可以讓女人的暴風雨在那裡幸福中成長。那一夜,珍妮想把自己變成阿甘的女人,阿甘卻像個孩子一樣抱著珍妮一直到天亮,春宵一刻值千金,沒有性交,沒有齷蹉,沒有慾望,只有友誼地久天長。

珍妮,回家

隨後發生了很多事,阿甘和半截人長官在尋歡作樂的時候看到了水門大廈的午夜燈光揭開了震驚美國朝野的水門事件,阿甘善長打乒乓球而被選中代表美國與中國搞了乒乓球外交,阿甘打乒乓球的球拍被拍出了天價,阿甘成為了美國億萬富翁,阿甘的母親病越來越重到奄奄一息,母親臨終前說希望有個人可以繼續照顧阿甘,阿甘想到了珍妮。



珍妮感到很累了,她想回家,她想那個傻瓜了。阿甘在家鄉重新裝修了母親的大房子,他買了一條蝦船,一切都是那麼的簡單,只是少了一個天使,天使珍妮回來了,一切走向完美,他們一起來到了珍妮出生的小屋,他們一起用石頭將小屋砸的面目全非,珍妮放下了陰暗角落的恐懼,一切走向了單純的美好。傻瓜阿甘與珍妮在一起了,他們分房睡,珍妮享受著純潔的友誼,感情不是用來瀏覽而是用來珍藏,人的一生就不會留下遺憾,換過多多少個雙人床才能感受到愛的浪漫,終其一生不過想追尋一個伴。



珍妮最終還是走了,她迴歸天堂化為天使,她留下一個小傻瓜給阿甘,阿甘守護著小傻瓜坐在公園的長凳上跟無數個人講他和珍妮的故事,無數個人覺得他在吹牛,阿甘卻繼續奔跑,從明天起,騎馬,砍柴,周遊世界,做一個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唐俊龍55398571


《阿甘正傳》中,珍妮和阿甘的愛情曾一度讓人覺得遺憾,珍妮到底愛不愛阿甘呢?

在阿甘的一生中,珍妮真正的離開有3次。


01 第一次離開,是“不愛”

珍妮跟阿甘最初的關係還是比較純潔的朋友關係,可能有一點喜歡,但還談不上愛情,而阿甘那時候還不清楚什麼是愛。

而且,珍妮是一個有著童年創傷的女孩,她一直想要逃離那個地方,一直期待著有一個人能給他安全感,帶他離開。

那個時候,她心裡明白,阿甘是無法帶她出去的。

02 第二次離開,是“自卑”

多年後,珍妮在談了幾次戀愛後,開始慢慢了解到自己對阿甘的期待和依賴,在阿甘這裡獲得的安全感,是無法從其他人那裡獲得的。

而阿甘呢,珍妮一直住在他的心裡,伴隨著成長,他開始懂得他愛上了那個一直牽掛的姑娘。

此時,他們是彼此相愛的。

可是,此時的阿甘是戰場上的英雄,珍妮覺得自己配不上阿甘,她想要留給阿甘的是自己所有的美好,而不想讓她看到自己的不堪,選擇了離開。

03第三次離開,是“無奈”更是“自由”

珍妮後來是深愛著阿甘的,所以心甘情願地為他生孩子。

最後,珍妮生病去世了。

這對於珍妮來說,是“無奈”,也是一種“自由”吧。

珍妮,是個帶著“原生家庭創傷”的孩子,一生都在追尋著愛和自由,卻又困於敏感和糾結中。

我是艾小樂,一個愛笑的摩羯女生。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有用,歡迎點贊轉發,也歡迎關注我。圖片選自網絡,侵權刪。

艾小樂說


阿甘和珍妮兩個從小青梅竹馬,阿甘小時被欺負被周圍所有人當成弱智一樣對待,只有珍妮對他不離不棄,甚至經常為阿甘出頭打抱不平。

可以說阿甘除了自己的母親,珍妮是他最親近最依賴的人。然而長大後,兩人的人生軌跡卻不是兩條平行線,而是一個向左,一個向右,阿甘在影片中代表了美國當時的絕大多的右派,重視家庭,勤奮向上,信仰上帝,熱愛國家,品德優良,對愛情專一,有強烈的國家和民族榮譽感。而珍妮則是典型的左翼,搞嬉皮士,反戰、遊行示威、黑人平權、女權主義,性解放等。所以兩人完全不屬於一個世界,價值觀不等同是兩人不能在一起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即便如此,珍妮依然深愛著阿甘,珍妮是一個放蕩的女人,和無數男人有染,卻願意單單隻為阿甘生下孩子,可見阿甘在她心裡的重要性,珍妮是一個不幸的人,童年的悲慘遭遇(被父親猥褻),影響了她的一生,小時候就常常幻想著自己能像小鳥一個飛離這個讓她害怕厭倦的地方,長大後幻想著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好萊塢歌手,卻只能赤身裸體的在酒氣熏天的歌舞廳彈唱,還時常遭到男友的毒打,夢想的破碎和現實生活殘酷的碾壓,讓她一直奔跑在逃跑的路上,但靈魂卻一直緊固在童年的小木屋裡。

直到和阿甘再一次重逢,看到生機勃勃、積極向上、乾淨純潔的阿甘。她才開始瞭解自己,並試圖改變自己,只是此時的她依然感覺她還沒有資格擁有阿甘的愛,她再一次選擇離開,但這一次的離開不是以往意義上的逃跑,珍妮想通過一段時間的獨處,學完獨立生活,去改造自己,洗心革面,淨化心靈。

有了小阿甘後的珍妮是一位很好的很優秀的媽媽,積極學習,努力工作。如果不是生病的話,我相信珍妮和阿甘最終會在一起。但是從電影邏輯的角度上去看的話,一個左派和右派是不可能讓他們在一起的,但觀眾又會有遺憾,這麼相愛的兩個人居然不然在一起,怎麼辦?於是導演很聰明的用兩人的結晶小阿甘解決了這個問題。


影士禾木兄


她從小沒有母親,沒有體會到來自母親的愛。
她有一個禽獸爸爸,自然也沒有體會過父親的愛。
搬到祖母家後,在半夜還要跑到阿甘家睡,自然也沒有體會到祖母的愛吧。
她一個完完全全沒有體會過愛的人竟然對阿甘說阿甘不懂得愛,這不是很可笑麼?
她回想起來至今所經歷的一切,真正給過自己愛的感覺的,恐怕只有阿甘了。
那是一種單純的,不求任何回報的,只希望自己開心的感情。

回顧一下電影吧。

初識:

校車上,沒有人願意和腿上帶著鐵箍的阿甘坐在一起,直到遇見了天使一般的珍妮。可是長得像天使的珍妮也是一個人坐著,為什麼她也沒有夥伴呢?因為她有一個齷蹉的酒鬼老爸,不幸的家庭和齷齪的老爸讓珍妮和阿甘一樣,並沒有好朋友,直到阿甘的出現。

相知:

在相處中,阿甘瞭解了珍妮的家庭,可惜的是阿甘並沒有辦法瞭解到珍妮的內心的痛苦。

注意這裡珍妮被撕破的衣服。

在這裡,珍妮許下了第一個願望:變成小鳥,飛離這個痛苦的家庭。

祈禱總算是有了個好結果,上帝叫來了警察,讓珍妮終於擺脫了父親的魔爪,和祖母住在了一塊。並且和阿甘一起上完了中學。但是到祖母家後,珍妮卻還要偷偷跑出來到阿甘家,恐怕在祖母家,可怕的並不是只有那隻狗吧。

單戀:

兩個人在共同度過了少年時光之後,分別來到了不同的大學,一直到現在為止,珍妮只是把阿甘當成是她最好的朋友,或者說是男閨蜜。

對於珍妮來說,阿甘更像是一位親人,一位哥哥。而不是男朋友。並且在這個最好的年華里,珍妮有自己的憧憬和夢想,一夜成名。

可惜這個願望並沒有實現,為了成名,珍妮惹上了麻煩。

表白

但是珍妮並沒有放棄這個夢想,於是她開始去脫衣舞店駐唱。在被客人調戲的時候,又是阿甘挺身而出,可是珍妮卻並不喜歡阿甘的照顧,這對於她來說更像是一種禁錮與監視,在爭吵中他們迎來了第一次道別和阿甘的第一次表白。

這次告白沒有成功,因為珍妮自認為了解阿甘,自認為了解什麼是愛,其實這個時候的珍妮不懂得阿甘,更不懂得什麼是愛。所以他們沒能在一起,各奔東西。

再相遇:

從越南戰場回來的阿甘已經是戰鬥英雄,而在一次反越戰的集會中,他再次和珍妮相遇。此時的珍妮已經有了同居的男友,而男友是學生民主社團伯克利分部的主席,到此為止,珍妮依然在追求所謂名利,只不過從唱歌換到了政治層面。此時的她,依然是不會愛上阿甘的。短暫的相聚只不過是許久未見的老友重逢而已。


第二次告白:

阿甘的第二次告白,珍妮直接轉移了話題,可以看出,到這裡,珍妮還是把阿甘當成一個小孩,一個裝在大人身體裡的小朋友。她依然覺得,阿甘不懂愛情,阿甘喜歡她,只是因為她是阿甘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而已。

再次分離:

珍妮依然希望能夠實現自己那虛無縹緲的明星夢,於是她繼續著自己的旅途。當然,在經歷過幾段感情之後,她對於愛情的看法漸漸的開始有點轉變,甚至於開始漸漸的被阿甘這種純潔的愛情所感動。

感到絕望:

這之後,珍妮開始對自己的成名之路失去了信心,她發現自己的夢想是如此的虛無縹緲,於是她開始放縱自己,染上了毒癮,又經歷了幾段痛苦的感情之後,此時的珍妮深感絕望,甚至於一度想結束自己的生命,於是她開始懷念起阿甘對她的好,懷念阿甘那種單純的,不計回報的愛情。

回家,重逢:

為了能夠從之前糟糕的生活中逃離,珍妮回到了綠蔭堡,回到了這個她曾經天天都想逃離的地方。

此時的珍妮已經開始有點懂得愛情了,她明白了之前的每段戀情中,她和那些個男友都是各取所需的關係,更像是一場皮肉交易。

而眼前的這個男人,阿甘。對她不求任何的回報,只是一心一意對她好,而在這樣的感情面前,她對她自己之前的所做所為感到深深的羞愧與自責。

第三次告白與求婚:

阿甘很享受珍妮回來的這段時光,他很希望能和珍妮一直這樣快樂的生活下去。

可是珍妮在體會到阿甘不求回報的愛情之後,覺得自己是如此的自私自利,自己這次回家其實只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的不如意,並不是因為真正喜歡阿甘才回來的 。而阿甘卻不知道這些。她開始覺得自己配不上阿甘了。

甚至於到此時此刻,她還是認為阿甘並不懂得什麼是愛情,他只是單純的錯把友情當成愛情罷了,直到阿甘說出了下面的這句話,珍妮才真正意識到自己錯了。

相愛:

在阿甘的質問過後,珍妮也開始問自己這個問題,自己知道什麼是愛麼?

她從小沒有母親,沒有體會到來自母親的愛。

她有一個禽獸爸爸,自然也沒有體會過父親的愛。

搬到祖母家後,在還要半夜跑到阿甘家睡,自然也沒有體會到祖母的愛吧。

她一個完完全全沒有體會過愛的人竟然對阿甘說阿甘不懂得愛,這不是很可笑麼?

她回想起來至今所經歷的一切,真正給過自己愛的感覺的,恐怕只有阿甘了。

那是一種單純的,不求任何回報的,只希望自己開心的感情。

她從來沒有對任何人付出過這種感情,也從來沒有從任何人身上得到過這種感情,除了阿甘。

可是因為從小就認識,青梅竹馬的原因,她把阿甘所有對她的好都當成了理所當然,從來沒有考慮過如何來回應這種感情。

想到這裡,珍妮才真正意識到,原來自己也不懂什麼叫做愛情,於是,她決心改變。決定真正的對阿甘付出感情。

再分離:

在意識到什麼是愛情之後,珍妮開始重新思考什麼是生活。

她開始意識到自己之前的生活是如此的不堪,她決心改變。她希望能夠腳踏實地的去付出,不再追求之前那些虛無縹緲的名利場。不再依靠任何人獨立的生活下去。

當然,也不能再依靠阿甘了,有他在。她害怕自己會再次陷入對於阿甘的依賴中,無法自拔。

所以她又一次離開了阿甘,開始嘗試著腳踏實地的去開創自己的生活。

再重逢。

分離後的珍妮懷上了阿甘的孩子,並且開始在餐廳當服務員過上了自食其力的日子,雖然已經和最初的夢想漸行漸遠,卻也漸漸的在與兒子的相處中明白了愛的偉大。

結婚:

明白了愛的珍妮終於能夠放下過去,並且在獨自撫養小阿甘多年後,總算可以坦誠向阿甘道歉:

這一次,雖然她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可是她也可以堂堂正正的和阿甘在一起了。

解開了心結的珍妮和阿甘結婚了,往後餘生,她總算擁有了一段真正的愛情。

最後,在珍妮的墓前,一陣風吹過,一群鳥兒飛過。似乎,珍妮的禱告總算實現了,她化成了一隻鳥兒,飛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就像那根羽毛一樣。

所以珍妮之所以會一直不願意和阿甘在一起,是因為她自己在最初的時候也不知道什麼是愛情,在經歷過生活的種種之後,她才意識到愛情的可貴,並且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可以坦然的去接受愛情的美好。

雖然感悟的太遲,可是也不枉過了這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