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如何種植?

盛開的白鶴


折耳根因嚼食有魚腥味而書面語故稱魚腥草。其實在清江鶴寄居地還有一個不慣耳的名字叫狗貼耳。至於有何來歷,沒有探究過,也無從得知。

折耳根在清江鶴寄居地,原本是一種貫生在雜草地,近水邊陰溼地多年草本植物。作為野生蔬菜,主要以食用葉和地下根莖為主。

種植折耳根也是近幾年來的事。清江鶴曾經有一位朋友,靠種植折耳根獲得的收入培養出了一位研究生和一位博士後。在鄉里鄉親街坊里弄出名得狠。這說明,種植折耳根的經濟效益還是很不錯的。

那麼怎麼種植折耳根才能獲得豐產穩產?怎麼管理折耳根才能獲得良好的種植效益?清江鶴認為種植折耳根得注意以下幾個步驟:

一,折耳根對生長環境的要求:

折耳根比較耐寒耐溼耐澇。在零下五到十度至溫度三十三攝氏度間均可正常生長。但是,地上植株部分要長得好長得健壯,最好在十攝氏度以上。最佳營養生長溫度在20℃~25℃。田間溼度保持在75%~85%間。土壤以微酸性或中性為主,最好是偏砂質肥沃疏鬆的土壤,利於折耳根地下根莖的生長。

將成熟的折耳根以2~3個環節切成一小段,作為種子。根毛少的可適當放長。環節上根系較多的可減少莖段長度。新的折耳根就靠環節上的根鬚長出,除生根外就是能萌芽長出新的植株。

三,折耳根種植前的準備:

選腐殖質含量豐富的砂質平坦土進行深翻並充分碎化,將地塊整理成寬一米五,長視地塊而定,廂距30~40㎝的栽培廂。

然後將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4000~5000㎏/畝均勻撒施在廂面上。生產實踐證明,最好是充分腐熟的牛糞作為基肥。以牛糞作基肥的折耳根長得又白又胖,商品顏值好,易於銷售,商品附加值較高。

基肥撒在栽培廂上並進行充分淺混土。為了防止折耳根出土以後遭遇雜草危害,可以在平廂以後用90%乙草胺乳油50~60毫升/桶水或者用72%都爾(異丙甲草胺)乳油100~150毫升/畝。如果栽培廂做得久,有雜草幼苗出土,還可以與41%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一起復配使用,效果更好。

四,折耳根的栽培時間與方法:

在海拔900~1200m的區域種植折耳根,最好選在三月播種。可溝栽也可平鋪撒栽。建議將切段的折耳根種子與細沙充分拌勻後再撒施。撒完種子以後再覆蓋一層過篩的拌有少量苗床肥的蓋土。蓋土可厚到7~IO㎝。利於根莖膨大生長。

五,折耳根出苗後的田間管理:

折耳根出苗以後,為了加速其幼苗生長,可以用農家稀糞水(清糞水)配以適量尿素進行根施,也可以用百分之零點三的尿素液與蕓薹素內酯多功能葉面肥50~80g及氨基酸鉀25~30g/桶水兩元或者三元復配使用,可以明顯提高折耳根前期的營養生長。

折耳根進入中後期生長以後,由於要形成大量的地下莖,對磷鉀肥的需求量大,因此,在追肥措施上要以偏氮改為重磷重鉀。

若折耳根地上植株部分由於肥水管理不當出現徒長,除可以採食鮮嫩莖葉外,還可以用胺鮮酯對摺耳根進行莖葉處理,可抑制其莖葉生長,促進其地下根莖生長。

此外,在水分管理上前期可以保持土壤溼度60%~70%。中後期生長可以保持土壤溼度75%~85%即可。土壤溼度超過90%,種植的折耳根易患感白絹病。

六,折耳根田間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措施:

折耳根比較抗病,在田間發病的時間比較少。但是在田間潮溼陰雨時,或者田間積水或集中降雨時間較長時,折耳根也容易患感白絹病。

折耳根白絹病在田間的識別與診斷特徵:根莖葉都可以感病。前期生長主要是地下根莖受害,中後期地上植株部分封行以後,根莖葉均可感病。最典型的識別與診斷特徵是,地下根莖地表處著生白色絹絲狀菌絲體。感病時間長久以後,近地表面出現油菜籽狀(或稱鼠糞狀)菌核顆粒。地上植株萎蔫軟腐,局部的或蔓延致整個田塊。

折耳根白絹病的發生與高溫高溼有關。在高溫環境條件下,折耳根生長環境潮溼時,就很容易萌發白色菌絲。有時降水量比較少但種植過密植株間缺乏通風透光時也容易患感折耳根白絹病。因此在種植折耳根時,不要種植過密,要保證適度的間距,此外,還要控制日常澆水量。過量澆水不僅僅是引發折耳根白絹病,更嚴重者會致折耳根根腐病發生。

折耳根白絹病的防治:

可以在折耳根發病初期用25%三唑戊唑可溼性粉劑1000~12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或用15%三唑醇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800~1500倍液莖葉處理,效果最好。

由於折耳根有特殊的腥味,故在折耳根上危害的蟲害比較少。常見的害蟲以蚜蟲為主,比較好防控。常用藥劑或者配方是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IO%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可與治病的藥劑一起復配使用,可省時省工高效,達到防控目的。

七,折耳根的採收:

可以週年採收。春上可以採收鮮嫩莖葉,秋冬季可以起挖地下根莖。地下根莖在上市前才用清水沖洗,沖洗的折耳根放置時間過長,其體表易於發褐,影響商品外觀顏值,降低折耳根價值。

結束語:折耳根對生長環境要求不嚴,種植技術簡單。耐寒耐溼耐旱,只要肥水充足正常管理,都可以獲得良好的種植效益,是一類很不錯的精細蔬菜種植項目,值得大面積種植試驗與推廣。


清江鶴


利用稻草栽培折耳根,不僅可以解決生產中農家肥不足或缺乏等問題,而且生長的折耳根具有色白、節長、鬚毛少等優點。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選址、整地。為獲得高產,一般選海拔800米以上、土層深厚的黑泥田種植最佳。地塊選好後,將地深耕25—30釐米,並整細耙平,拾淨雜草;田塊的四周要開排邊溝,面積較大的中央須開“+”字形排水溝。定植。栽種時,開50—60釐米寬的溝,溝的深度為田泥厚度的2/3,把稻草放入溝內攤平,再撒上磷肥和草木灰(畝需磷肥10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然後覆上一層土,最後將切成3—4釐米長的種莖均勻地撒在土面上,邊撒邊用釘耙翻土蓋5—7釐米。以後照上述方法栽完整塊田。一般畝需種莖150公斤。栽完後要經常保持土面溼潤,以利發芽生長。追肥。折耳根正常生長後,畝用1000公斤稀人畜糞水加3—4公斤尿素施入根部,間隔30天后再追施一次。除草。為不使雜草與折耳根幼苗爭奪養分和光照,須除草2—3次。除草時要注意不損傷根苗,應用手輕輕將雜草拔除。也可以在栽植後全田覆蓋一層雜草,厚度為7—10釐米。或者在嫩葉出土前每畝用草甘磷1.5公斤加乙草胺400克對水70公斤噴灑溼土面,隔30天后再用乙草胺320克對水60公斤噴灑一次,以防止雜草生長。病蟲害防治。折耳根很少見害蟲危害,病害中尤以白絹病危害嚴重。其症狀:發病地上莖、葉變黃,地下莖遍生白色絹絲狀菌絲體,並逐漸軟腐,在佈滿菌絲的莖及其附近地表上,產生大量油菜籽狀菌核,初為白色,後變褐色。防治方法:(一)增施磷、鉀肥,培植健狀植株,增強抗病能力;(二)實行輪作,菌核在水淹條件下,只有3—4個月壽命,因此連續種植兩年後改種一季水稻。(三)發病初期,及時拔除病株或挖出發病中心的所有植株,防止外延,同時用50%或70%託布津處理病穴。採收。藥用的折耳根宜在花穗多、腥氣味最濃時選天氣晴好採收,收割後及時曬乾,以免雨淋受潮,影響質量。菜用的在地下莖達30—40釐米時採挖,洗淨出售。但在秋冬兩季採挖較為理想,因這時期折耳根產量多、營養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